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白鹳集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笼养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笼养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刘丽华,魏红,高照弘(哈尔滨师专生物系150086)(哈尔滨动物园)1前言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属世界濒危物种之一,是我国珍贵保护鸟类。于1981年被列入世界鸟类红皮书中。目前只繁殖于俄罗斯的阿穆尔州...  相似文献   

3.
2002年天津动物园东方白鹳自然孵化与育雏首次获得成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1对笼养条件下东方白鹳繁殖期筑巢、交配、产卵、孵化和育雏等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的交配行为多发生在环境安静的早晨和傍晚;亲鸟自然孵化时,每天凉卵次数、时间并不固定,根据外界气温而随时改变;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哺育、护理幼雏的责任,但2个亲鸟不同时喂食,以雌鸟为主;整个孵化期和育雏期亲鸟都有护巢、恋巢和补巢的行为,但补巢以雄鸟为主。  相似文献   

4.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为大型涉禽;目前仅存3000只左右,在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的鸟类红皮书(1981)中,已被列为濒危种,并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东方白鹤成鸟达1米以上,形似鹤象鹭,喙粗大侧扁;长而直,黑色;头颈和背部白色,尾黑色;腿细而高,跗 红色;足具4趾;分布在同一水平上,前3趾间借不发达的蹼相连;翼长而大;翼展可达2米以上,其远端的飞羽呈黑色;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双腿向后伸,休息时常单脚站立 并将喙插入翅膀内;雌雄个体较难辨别;主食鱼类;也吃蛙及昆虫等。 东方白鹳主要繁殖在中国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5.
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东方白鹳(Cionia 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其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幼雏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不同的温度、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对北方寒冷的天气有一系列的适应性,能在北方室外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6.
白鹳(Ciconia ciconia)为国家一级保护珍禽,是世界濒危种之一。先将我们在科尔沁自然保护区两年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科尔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的北部边缘,属科右中旗东部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44°29′30″—45°19′30″,东经12°41′30″—122°14′30″,平均海拔高度在200m左右,总面积为1340km~2。是以湿地草原珍禽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  相似文献   

7.
正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大,形态优美,易饲养,易繁殖,是动物园重要的观赏珍禽之一。野生东方白鹳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性情宁静且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属候鸟,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蚌埠市地处我国南北气候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全粪收集法对哈尔滨市儿童公园笼养的4只东方白鹳幼雏(分别于2004年3月25~27日孵出)日粮(以泥鳅为主)中初水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等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初水分27.04%,干物质73.16%,粗蛋白52.01%,粗脂肪48.85%,能量80.77%。  相似文献   

9.
我园一只白鹳,因受惊后将上下喙自行折断,断喙长约20cm(正常喙长25cm)几乎接近鼻孔.在鹳类断喙病例中较为严重.我们曾多次不断的修复至安装义喙,使其自由啄食4余月有余,至今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东方白鹳消化器官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法,对四只成年东方白鹳的消化器官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发现一些明显特点。东方白鹳的十二指肠极为发达,长约80—100厘米。肠绒毛较长,且无分支现象。小肠其它各段和大肠较短,盲肠一对,但很不发达.仅长约0.8—1.1厘米。盲肠腔窄小,管壁厚,壁内充满了淋巴组织,肠腺很少。肝、胰脏组织结构基本与家禽的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解剖学研究,发现了东方白鹳脑的一些明显的特点。东方白鹳全脑的外形略大于鹅脑,明显大于鸭脑。脑的平均全长为44.1mm,宽平均为36.1mm。大脑宽而短;脑谷直而长,并一直延伸到嗅球的外侧缘。大脑背侧的矢状隆凸贯穿整个大脑半球的全长。小脑很发达,明显地呈前后方向扩展,长度和宽度都显著地大于鸭的和鹅的小脑。东方白鹳中脑的视叶特别发达,平均长度为14.5mm,宽9.1mm,明显大于鹅脑和鸭脑的视叶;视来也相当发达,宽达8.37mm,比鹅的和鸭的视束粗大得多。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具有发达的视觉神经中枢和强大的飞行调节中枢,其脑的形态学特点与其生理功能是完全相符的。  相似文献   

13.
袁东芹 《当代畜牧》2013,(24):27-29
曹妃甸区的湿地是众多鸟类繁殖、迁徙、生活地之一,近年来,经常有野生鸟类中毒死亡的报告。本文介绍了对东方白鹳的救治过程,通过分析病例临床症状,初步判断为呋喃丹中毒。通过注射阿托品和维生素C,病例症状逐渐消失,最后痊愈,确定判断正确。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东方白鹳呋喃丹中毒的救治程序和救治技术,说明了农药对野生鸟类种群的危害性,并提出一些预防野生鸟类农药中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濒危鸟类——东方白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鹳科鸟类是栖息在沼泽或近水地区的大形涉禽,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绝大多数种类的数量日益减少,有些种类面临濒于绝灭的危险,故极待加强保护。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已在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的鸟类红皮书中(1981),列为濒危种,并被我国定为一类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是东方白鹳的重要繁殖地,但是当地传统农业模式对东方白鹳生存和繁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国际上为了解决传统农业与鸟类的冲突采取了多种保护经济激励措施,典型的有日本的以环境友好型种植的具有"生命品牌"的大米,美国的栖息地改造工程(HIP)和农田鸟类栖息地改善计划(WHEP)等。在我国,保护经济激励机制在诸多鸟类保护案例中已显现出明显的效果。"白鹳—大米"是指在东方白鹳利用农田生境进行繁衍的前提下产出的环境友好型大米。东方白鹳保护经济机制以城市居民对环境友好型"白鹳—大米"偏好明显为前提,通过城市居民的购买带来的经济效益保障农户收益并激励农户进行环境友好型耕种,同时给予东方白鹳更多的高质量生境,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东方白鹳的目的。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本论文还分析了国内外野生动物保护经济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建议在东方白鹳保护中使用经济激励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希国 《野生动物》2011,32(3):164-166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总面积45.40万km~2,生境多样,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两大平原分布,也是全国湿地面积较大的省份。是我国东方白鹳的主要繁殖区,但由于湿地开发,人为不同程度地干扰使得东方白鹳的繁殖地不断缩小,繁殖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全省繁殖数量仅有10余个巢。从1990年在全省开始了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200多个人工巢,有80余个巢被利用。东方白鹳的繁殖数量由10余只上升到现在的150多只。东方白鹳的繁殖种群已经明显回升。今后应该加强对该物种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大东方白鹳在三江平原的繁殖种群。  相似文献   

17.
1993年8月28日,伊春市西林区两位青年在汤旺河边获得一只白鹳。9月23日,这只白鹳因体质衰弱饲养条件不好,死于伊春市林科院资源馆。经鉴定,为东方白鹳(Ciconiaciconia)从毛色上看为雏鸟,度量如下单位,gmm)体重体长:嘴峰翼长尾长附跖,性别22201050225480275265雄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极其稀少,l987年7月伊春市南叉区曾发现一只,由伊春小林。Ik科‘判状资源论制成林议和本现什m春小林仆从?;许资源状)1小X5年1O川一X汽十一叩{V旧一十米尼卜_yi]]--J为草甸内山v现H广1%f3幻I’】州卜卜如1)P数川;,九二哈丁…  相似文献   

18.
在笼养东方白鹤繁殖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能量分配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繁殖期,雌鹳和雄鹳的可代谢能摄入率无显著差异;采食量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差异很大(P〈0.05),多数在繁殖期采食量高且随气温降低而增加。成体与亚成体可代谢能摄入量有显著差异(P〈0.05),且成体的可代谢能摄入高于亚成体,致使两者在行为上表现出很大差异(P〈0.05)。雌雄之间冬季可代谢能量摄入差异不显著,雌雄间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差异不大且在温度〉-10℃时,要比温度≦-10℃时更活跃。  相似文献   

19.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属鹳形目鹳科,原为白鹳(C.ciconia)的东北亚种(C.ciconiaboyciana)。在吉林省,东方白鹳最早的分布记录见于1981年(傅桐生先生等)。其后,陈鹏(1983年)、杨世和等(1983年)、高玮等(1984年)、赵正阶等(1984年、1985年)先后都有报导。但所有这些,东方白鹳只是作为区域性鸟类资源的一部分而有所涉及,至于在全省范围内,比较深入的专项研究报导尚未见到。为此,笔者于1981年—1987年,分别在全省各地区、尤其是1984年后,在莫莫格、向海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本文即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吉林省东方白鹳的初步研究及保护对策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东方白鹳是鹳形目,鹳科,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大型濒危涉禽,CITES 附录Ⅰ物种,IUCN 红色物种名录中的濒危物种,全球野生数量仅为2500只左右.主要繁殖地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山东黄河三角洲、长江中下游也已形成繁殖亚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