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110-111
长江中游城市群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出中部地区的优势。九江和小池一江之隔,分属湖北省和江西省。近年来,九江市的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省内的核心位置有所下降、区域的地位不高以及城市发展的用地不足,这对九江市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的。而小池的生态环境良好,并且用地充足。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发展的背景下,江西和湖北两省也大力支持省际间的区域合作,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本文主要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视角,从分析小池和九江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和基础入手,探讨了小池和九江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梯度理论揭示了网络发展不均衡现象产生的缘由和演变的趋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之一,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中部城市群,对于构建中部崛起战略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因此,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以加强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加快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管理领域研究人员和...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科学预测区域交通用地需求的合理途径,指导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交通用地规模的划定,拟通过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识别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在预测其远景交通用地需求规模的同时,基于城市群发展的阶段特征选取典型城市群样本设置3类情景,对不同情景下的交通用地需求分别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和劳动力资源禀赋是当前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用地需求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2)通过系统仿真试验对比不同方法的交通用地需求预测结果,可以发现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方法精度较高,误差较小,该预测方法对于区域交通用地规模的预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预测得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2020和2030年交通用地需求分别为31.22万和49.07万hm2。3)不同情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用地需求预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底线情景可作为划定交通用地规模的底限,一般情景可作为基准,极限情景可作为红线,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用地合理规模应以基准为参考,介于底线和红线之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水关系视角,从水资源负载能力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两方面对2005—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安全格局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负载指数大于1.5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湖北省,江西省和湖南省只有少量分布。各省的城市水资源负载指数变化情况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变化趋势相似,2014—2017年负载指数变化幅度相对较大。2005—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承载指数由平衡状态逐渐变为盈余状态。  相似文献   

5.
综合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2009—2019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各项效率,并探究其旅游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水平总体不高,主要受旅游纯技术效率驱动,空间上呈现出"东强西弱"梯度格局,空间演化上由集聚向离散状态转移,城市间空间关联性减弱;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时序上呈现波动式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经历了"发散—收敛—发散—收敛"四阶段;地区经济水平和区位条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资源禀赋则对其表现出阻滞作用;市场化程度、交通条件、信息化水平则对不同城市群的驱动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国驰名商标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研究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特殊商标权"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及保护,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国驰名商标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构建评价指标,以2002—2012年为研究时段,借鉴对耦合度系数模型加以改进的协调耦合度模型以及重心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发展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呈上升趋势。全区协调耦合度由0.60上升至0.72,从中度协调耦合发展为中高度协调耦合。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相互作用不断优化,三要素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趋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耦合度区内差异较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化格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内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产业与人口非农化处于相对稳定均衡状态,土地非农化与产业、人口非农化匹配程度不高成为区域城市化协调耦合发展的瓶颈。最后就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差异化城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结合新发展理念,通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针对出现的产业创新动力不足且同质化明显、城市群与城乡协调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开放程度不足、基础设施共享程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路径措施:以五大发展理念分别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培育、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更加美丽宜居、城镇化高质量开放开发、城镇化高质量资源利用与科学分配,旨在为城市群高质量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252-254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周边的城市带来了重大机遇。运用SWOT分析了汨罗市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外部机遇及威胁、内部优势及劣势,提出了汨罗市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关系定位、发展思路、路径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交互耦合关系,评价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五大国家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加权TOPSIS模型分别评价2007-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子系统综合评分,在此基础上,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者耦合协调度及演变。结果发现:2007-2016年五大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分均呈上升趋势,城市群间差别较小;二者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向基本协调转变,整体达到基本协调水平,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可见,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深化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可以促进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良好协调发展,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化学杀雄油菜庆油1号在长江中游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庆油1号在长江中游区域的适应性,于2016—2018年连续两年度在长江中游区域的8个试验点种植。结果表明,庆油1号的生育期较短,经济性状构成合理,抗病性强,产量高,直播比移栽产量高29.6%,在长江中游区域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搜集和整理各省份2004~2013年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星级企业的数量,运用ArcGIS10.0做出八大经济区和各省份的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沿海经济区、中部沿海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最高,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最低,其他区域居中;2影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四种:资源条件、区位条件、旅游发展水平、政策扶持;3各区域和省份根据自身条件在交通、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外部综合环境上应选择差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的发展是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然而,城市群的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跨区域府际合作的优质发展。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最为发达的城市群之一,其府际合作的实施与推广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府际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如何完善合作措施,以促进三角城市群的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0—2014年的统计数据,以长江经济带为标准区域,运用动态Shift-Share模型分析了长江中游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优势与劣势及四省农业总产值增长的差异。结果表明,1980—2014年长江中游农业总产值增长优势高于长江经济带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水平。长江中游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的影响分为:湖北、湖南农业产业结构偏离0,竞争力偏离0;江西农业产业结构偏离0,竞争力偏离0;安徽农业产业结构偏离0,竞争力偏离0等3种类型。为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各省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引导农业生产合理布局,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及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最近,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卫生部门在武汉共同签订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卫生事业发展武汉共识》,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结算机制、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合作机制、食品安全工作联动机制等八个方面达成共识. 据介绍,三省将推动新农合省级信息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三省参合农村居民信息资源共享、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和跨省网上实时监管,逐步实现即时结报,并最终实现参合农民在三省定点医疗机构刷卡就医、即时结报.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经济时空格局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量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法,对2004—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农业经济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市农业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逐步扩大的趋势;(2)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从"西高东低"的空间特征逐渐演变为"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的阶梯状"空间格局,且具有典型的"核心-边缘"特征;(3)2004—2014年各地市农业经济空间差距总体呈缩小的趋势,其发展水平由次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为主的橄榄型结构向全面平衡过渡;(4)农业经济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差异明显,并渐趋稳定,表现为由西部HH集聚向东部LL集聚变化的特征,逐步演化为由东北HH集聚向西南LL集聚变化的空间格局,HH空间集聚特征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襄阳、宜昌、荆门一带,LL空间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上饶、南昌、景德镇一带;(5)自然因素中耕地面积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而人口数量、农业机械动力、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是影响农业经济空间差异的外在推手。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合作是长三角经济合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区位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为区域旅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要通过建立区域旅游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品牌创新、营销战略创新、旅游线路创新、搭建区域旅游信息资源平台,塑造具有特色的长三角旅游整体形象,推进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8.
彭晓丹  孔令成 《安徽农业科学》2023,(14):213-217+239
为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1997—2019年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测算,基于时空角度探究其发展差异,并进一步从整体和区域层面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下游地区最高,中游地区最低,上游地区居中,该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农业绿色技术进步;长江经济带总体以及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在样本期内均不存在绝对α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基于此,为了从整体及空间上进一步优化并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该区域农业朝着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提出落实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破解区域发展障碍、践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有44个牛角塘村,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的牛角塘可能是最幸运的一个。它地处长沙南郊,在市区快速扩张中,不断向这座"新一线城市"的边界靠近。107国道穿村而过,这条中国的公路动脉上,挂着各省牌照的货车终日不息,牛角塘村和它一起见证了中国经济全速前进的巅峰时期。村子的前景同样光明,它所处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是湖南省乃至整个长江中游最重要的增长极之一。  相似文献   

20.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继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中国沿海第四个国家级经济发展区域。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将会日新月异,该区域也必将成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分析"海西"区域旅游合作背景的基础上,探讨"海西"区域旅游合作的理念与机制以及本区域旅游合作的运作对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