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增喂脂肪饲料。增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可让鳝鱼积累更多的脂肪,供停食冬眠越冬时的消耗所需。脂肪含量高的饲料,主要有蚕蛹、蚯蚓、蝇蛆等。给黄鳝增喂脂肪饲料,要尽量早喂,一般应在11月份前进行,因为秋季的气温还比较高,有利于鳝鱼对脂肪饲料的利用、吸收和转化,  相似文献   

2.
卢志 《新农村》2004,(11):19-19
龟鳖是变温动物当外界水温低于15℃时就停止摄食,潜伏在池底,进入冬眠,很少活动,不采食,只靠消耗体内贮存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来维持生命,到翌年春暖季节出池或开食时其体重可减轻约8%~15%。因此,冬眠前后,饲养管理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疾病,造成龟鳖死亡,或影响翌年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一、增喂脂肪饲料增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可让鳝鱼积累更多的脂肪,供停食冬眠越冬时的消耗所需.脂肪含量高的饲料,主要有蚕蛹、蚯蚓、蝇蛆等.给黄鳝增喂脂肪饲料,要尽量早喂,一般应在11月份前进行,因为秋季的气温还比较高,有利于鳝鱼对脂肪饲料的利用、吸收和转化,增加其越冬所需能量.  相似文献   

4.
人工养肉蛇常见病的防治山东青州市有祥特种动物养殖繁育场养蛇和养家禽、家畜一样,由于饲养过程中的诸多原因,如蛇场环境卫生不良,喂养不洁净的水和食物,场地小而蛇的密度大等等。特别是蛇经过冬眠以后,由于蛇体内脂肪的大量消耗,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下降。又加...  相似文献   

5.
于2008年10-11月和2009年3-4月,测定了昆明市东北郊大蹼铃蟾冬眠前后的整体肥满度、躯体肥满度、肝系数、脂肪体系数及生殖腺系数等生理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整体肥满度K和体质量/体长指标KWL在不同性别间变化有差异;按体长数理统计法,将雌雄个体均划分为成体1龄和成体2龄,比较1龄和2龄个体间的K和KWL,表明用岛。检验不同年龄间个体身体状况的差异更准确。冬眠后两性的肝系数均显著下降,脂肪体系数变化均不显著;生殖腺系数的变化和营养消耗均表现出性别差异;在雌雄个体中均不能明确在冬眠期间主要消耗的营养物质来源,推测其在此期间可能有短暂的捕食行为。  相似文献   

6.
Sarah Jio 《百姓》2010,(11):34-35
天气转冷了,此时正是脂肪要在你体内安家的时候。赶走脂肪,不让它冬眠!天气寒冷打消了你户外运动的念头,怎么办?不妨把燃烧热量的功课搬到家里。与你的爱人尝试下面的这些亲昵小动作,看看它们都会燃烧掉多少卡路里吧。  相似文献   

7.
昆虫多以蛰伏的状态度过冬天,整个冬季凭借夏秋季节积累的脂肪,在体内产生热量供机体消耗。蜜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体内脂肪少,不能冬眠。它集体营巢,冬季以半休眠状态,即在不断缓慢的运动中过冬。为确保蜂群安全越冬,冬季蜂群管理要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石蛙的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石蛙的生存环境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体温调节和保温能力,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石蛙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月~6月、8月~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体内脂肪来维持生命活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哺乳动物冬眠的现象和导致其发生冬眠的影响因素,使哺乳动物在冬眠过程中的行为和生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能得以更好地阐述。结合国内外关于冬眠的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冬眠的定义、冬眠期间的行为和生理表现以及影响冬眠的因素。结果表明:哺乳动物的冬眠是行为、生理和遗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温度、自身体温变化、营养因素和自身生理调节是影响哺乳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并阐述了冬眠间觉醒的意义以及冬眠对动物器官和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成冬梅  王延斌 《农技服务》2013,(10):1104-1107
为进一步完善贵州疣螈冬眠的生态生物学资料,采用野外定期定点与室内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贵州疣螈(Tylototriton kwzichowensis)的越冬生态。结果表明:贵州疣螈在毕节七星关地区的冬眠时间约在2011年11月13日至2012年3月17日,历时4个月左右。以群居及独居方式冬眠。冬眠场所的选择包括乱石堆石缝、石灰岩山脚石洞、沟塘边泥洞、林下枯枝烂叶和水塘角腐殖土。仅有浅冬眠和中冬眠,无深冬眠,随气温波动,二者可交替出现。低温及其出现的早晚是启动其冬眠的主要生态因子,冬眠期间温度的变化引起冬眠行为的改变,冬眠期还伴随有冬眠生理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中华蟾蜍冬眠前后血清蛋白含量、血清蛋白组分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华蟾蜍血清蛋白含量冬眠前显著高于冬眠期和冬眠后(P〈0.05),而冬眠期略高于冬眠后(刚出眠)(P〉0.05).清蛋白在冬眠前较高,冬眠期和冬眠后较低,γ-球蛋白冬眠期低于冬眠前后.  相似文献   

12.
张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54-5955
[目的]对松嫩平原割草地的硬质早熟禾冬眠构件结构进行比较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大样本随机挖取单个无性系的调查和测定方法.分析了松嫩平原碱化草甸硬质早熟禾无性系冬眠构件的结构及其生长规律。[结果]在生长季末期,硬质早熟禾无性系冬眠构件是由冬眠苗和冬眠芽组成,其中冬眠苗为61.60±31.14个,平均占92.19%,冬眠芽为5.37±5.10个,占7.81%。从相对数量指标变异系数来看,以冬眠芽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高达94.97%,丛径最小,为40%;在冬眠构件的结构中,以冬眠苗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0.55%。[结论]割草有利于星星草种群和无性系冬眠构件的形成,尤其有利于冬眠苗的形成。硬质早熟禾无性系冬眠构件中冬眠苗数和冬眠芽数均与丛径和总蘖数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丰收 《新农村》2001,(12):16-16
鳖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2℃,温度降到16℃以下时停止摄食,温度降到12℃以下即进入冬眠状态。为保证稚、幼鳖安全越冬,必须抓好管理。1.加强越冬前的饲养工作越冬前水温在16℃以上时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林蛙生长过程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幼蛙养殖期三个生长期。 1 越冬期管理。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在水中冬眠。 2 繁殖期管理。①将冬眠复苏后的林蛙从越冬池中取出,按雌雄  相似文献   

15.
选取冬眠前、冬眠中、冬眠后3个时期平均体质量为(1000±50)g的中华鳖各6只(雌雄各半)为材料,研究冬眠对中华鳖肌肉和裙边氨基酸组分的影响,并综合评价其氨基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3个时期,中华鳖肌肉和裙边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其中肌肉中谷氨酸质量分数最高,裙边中则是甘氨酸质量分数最高;冬眠前肌肉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6.
王春华 《新农村》2013,(11):32-32
甲鱼(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滋补食品。由于甲鱼冬眠期较长,多数养殖户未能及时认真细致观察其活动情况,加之冬季水源不足,甲鱼因冬眠长期生活在死水中,常可导致冬眠后期苏醒后出现各种病症。经多年的探索和总结,越冬后期有效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甲鱼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3月,气候寒冷,危害果树的害虫和病菌入土冬眠或钻入树皮,树洞避寒,或于果园枯草中越冬,是防治的大好时光,其防治措施是: 一、翻耕园土。害虫入土越冬的深度一般为.10-15厘米,在冻期来临前或早春进行全园翻耕,以破坏害虫冬眠,使蛹、成虫暴露于地面冻死,或让禽鸟啄食,同时疏松了园土,利于土壤熟化与水分蓄积。  相似文献   

18.
动物趣闻     
《新农业》2007,(7)
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动物的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的降低。与此同时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蛙生长过程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幼蛙养殖期三个生长期。 1.越冬期管理 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在水中冬眠。 2.繁殖期管理 ①将冬眠复苏后的林蛙从越冬池中取出,按雌雄1:1比例放入产卵池,放养密度为30对/米2。产卵池水深15-20厘米,池中要设置隐蔽物,池底要求平  相似文献   

20.
多年的养鳖(甲鱼)实践证明,搞好鳖的冬眠前管理是夺取来年养鳖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因为冬眠前的这段时间是鳖尤其是雌鳖增强体质、体内贮存营养、准备冬眠等生理活动的重要时期。这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亲鳖能否安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