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明N0对高温强光胁迫下灌浆期小麦叶片氧化损伤及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研究了0.1mmol/L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叶片保护酶活性、氧化损伤及D1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mmol/LSNP处理显著提高了高温强光下抗氧化酶SOD、APX的活性,减轻了活性氧(ROS)对D1蛋白的破坏,从而保护了光合机构,提高了小麦对高温强光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后期高温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高温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高温处理(超过24h)使后期旗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参数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明显增大(各参数F值均达到0.001显著水平)。高温持续时间与处理后天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互作效应,这表明高温所引起光合参数的变化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呈加剧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旗叶光合参数的变化与细胞膜脂过氧化代谢有密切关系,伴随着旗叶Pn,Tr,C,WUE的下降和Ci的增加,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增加,质膜相对透性明显增大;高温条件下旗叶Pn,Tr,C和WUE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均与Ci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高温所引起光合参数的下降主要源于非气孔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在大气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以22℃为对照,在32,36,40℃的高温胁迫条件下,对烟农19二叶期小麦叶片内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总活力、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内叶绿素含量迅速降低,且随胁迫温度的升高,叶绿素降解率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且随胁迫温度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幅度呈上升趋势。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高温胁迫造成细胞内膜系统损害所致。 相似文献
4.
5.
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4,自引:2,他引:84
将玉米产量形成过程视为一个系统,采用系统分离方法,逐级深入地研究受旱减产的机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减产的程度及其原因因胁迫时期而异。开花期水分胁迫减产最重,其次是雌穗小花分化期和灌浆期,拔节期则相对较轻,其可能机制是:开花期和雌穗小花分化期水分胁迫,玉米光合性能严重受损,减少光合产物对籽粒“库”的供应,导致“库”容量减小,进而影响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灌浆期水分胁迫使光合性能受损,光合“源”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高温干旱是作物种植过程常见的胁迫.会导致作物光合作用受限,从而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及品质,、本文主要研究了单独高温、单独脱水以及高温脱水共同胁迫对于红提葡萄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伤害叶片光合机构活性可能的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红提葡萄的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花后高温胁迫下氮肥追施后移对小麦产量及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施用氮肥与减缓小麦花后高温伤害的关系并阐明其生理机制,于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连续两个生长季,选用小麦品种山农16和济麦22,在增温棚中进行花后11~15 d的高温胁迫处理,比较了氮肥全作基肥(T0)、1/2基肥+1/2拔节期追肥(T1)、1/2基肥+1/2孕穗期追肥(T2) 3种施氮方案下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旗叶光合特性及部分酶的活性。在高温胁迫下,T2方案较T0和T1显著增加籽粒千粒重和产量,提高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增加旗叶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提高旗叶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促进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转运,增加开花后积累的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两个品种结果基本一致。综合两年结果可以看出,T2处理显著优于T0和T1处理,T2处理能显著缓解高温胁迫的伤害,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8.
高温胁迫对小麦幼苗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在大气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以22℃为对照,在32,36,40℃的高温胁迫条件下,对烟农19二叶期小麦叶片内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总活力、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内叶绿素含量迅速降低,且随胁迫温度的升高,叶绿素降解率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且随胁迫温度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幅度呈上升趋势.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高温胁迫造成细胞内膜系统损害所致. 相似文献
9.
小麦叶片老化过程中光合功能衰退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小麦旗叶自然老化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在叶片全展时达最大值,以后至叶片枯黄不断降低,RuBPcase活性于全展后10天达到最大值,PSⅠ,PSⅡ活性在老化前期保持平稳,以后不断下降。RuBPcase活性与PSⅠ活生,PSⅡ活性比值也均于全展扣10天达最大值,以后呈迅速降低趋势,表明在叶片老化中后期,光合机构的光暗反应出现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