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北方封沟养殖林蛙,多以水域越冬为主。每年9月下旬至第2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冬眠在水下。这期间林蛙心节律减慢、血液循环变缓、呼吸次数减少、肺活动基本停止、靠皮肤呼吸、进行微弱的新陈代谢。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的这些生活特征,人为选择、创造林蛙适宜的越冬场所,使其安全越冬。若林蛙冬眠场所条件不当,极易造成林蛙死亡。因此,在林蛙养殖业中,越冬保活技术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业户逐年增加,有些人对林蛙的特性不甚了解,因而制约了养殖生产。特别是在林蛙越冬环节,采用"平面越冬"技术,在养殖数量增多而越冬池无地扩建时,林蛙只能超密度越冬,常常越冬失败,损失巨大。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研究所通过养殖试验,探究出了"立体越冬"技术。采用本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林蛙越冬数量,越冬成活率高;而且可以减少越冬期的室用面积,降低养殖管理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同时,有利于林蛙人工养殖的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4种不同越冬模式下的越冬情况。[方法]在粤北山区设置室外水陆越冬、室外水越冬、室内旱越冬与室内冷冻箱水越冬4种越冬模式,将东北林蛙分别放在这4种越冬模式下进行越冬管理。记录时间、温度以及东北林蛙的越冬情况;同时,对越冬前后的各组东北林蛙分别进行数量统计与体重测量,计算林蛙在越冬期的体重消耗率和成活率。[结果]室外水陆越冬模式与室外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仅有40.0%与41.5%,室内旱越冬与冷冻箱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达到了82.0%与84.5%。[结论]温度、越冬模式以及东北林蛙自身的肥满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林蛙生长过程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幼蛙养殖期三个生长期。 1 越冬期管理。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在水中冬眠。 2 繁殖期管理。①将冬眠复苏后的林蛙从越冬池中取出,按雌雄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蛙生长过程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幼蛙养殖期三个生长期。 1.越冬期管理 当外界气温降至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在水中冬眠。 2.繁殖期管理 ①将冬眠复苏后的林蛙从越冬池中取出,按雌雄1:1比例放入产卵池,放养密度为30对/米2。产卵池水深15-20厘米,池中要设置隐蔽物,池底要求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林蛙的人工地窖越冬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三年实验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地窖越冬的适宜温度为2℃左右,最低湿度在50%以上,并对其自然越冬与窖内越冬的观测值进行了统计学比较。本文为无水条件下中国林蛙地窖越冬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林蛙人工池塘孵化与越冬技术。[方法]2005~2007年,在牡丹江自然保护区内挖人工池塘12个,分别设置不同水温进行林蛙孵化试验,计算孵化率和变态率;设置3个越冬池进行越冬试验,计算林蛙存活率。[结果]孵化池水温在10~12℃、12~14℃时的孵化率可达到97%以上,且明显高于其他温度下的孵化率;胚胎在8~20℃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变态率达91%左右;越冬池放养密度为40只/m2左右,林蛙的越冬存活率可达95%。[结论]人工池塘孵化的最适温度是10~14℃,水深保持在2m左右;林蛙越冬的放养密度建议控制在40只/m2左右,并每月换水1次,水温控制在5℃左右。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东北坡中国林蛙形态构造(越冬后)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中国林蛙越冬后的体尺及主要内脏器官进行了测量和称重,并与其越冬前的观测值作一比较。结果表明,输卵管、肝脏和脂肪体是中国林蛙越冬期的主要供能器官。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越冬密度的成年东北林蛙进行溶解氧测定实验,确定不同密度林蛙在越冬过程中所需的最低溶解氧浓度。结果表明:成年林蛙在越冬密度低于60g/L时,所需溶解氧浓度均相同,当密度高于60g/L时,所需溶解氧浓度开始升高。初步推定,越冬林蛙的最佳越冬密度为30kg/m2。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林蛙人工养殖也叫圈养,是利用人工办法在林蛙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推行一套人工养殖技术措施,达到人工养殖目的。中国林蛙人工养殖越冬技术分为林蛙越冬前、入蛰期、深眠期、出蛰期、出越冬池五个越冬阶段的管理。一、越冬所需设备保温室即用于建造林蛙越冬水池的房舍。该房舍可采用砖瓦或板夹泥,然后再加保温层的结构,其保温性必须良好,同时安装适当数量的门窗,以保证越冬适应期能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保温室的面积根据林蛙数量而定。  相似文献   

11.
在林蛙养殖过程中,孵化时期是关键,要掌握好技术环节,进行科学饲养和管理,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和成活率,才能增加经济效益。一、修好产卵池和孵化池,及时收集卵团1.合理布局产卵池。一是在越冬池的周围,估计越冬林蛙的数量,修造多个面积较大的产卵池为宜。二是沿河流两岸,春季有水流过的沟膛修造,每间隔100~200米修一个产卵池为好。产卵池深度一般在20厘米,有10厘米深水层即可。  相似文献   

12.
蜜蜂躯体嫩娇,非常害怕严寒。因此,越冬管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我国南北各省区的气温相差很大.蜂群越冬的管理方法也不同。但概括起来不外乎窖内越冬和室外越冬两种,北方寒冷地区适用于窖内越冬法.南方温暖地区适用于室外越冬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杨保国 《新农村》2005,(11):21-21
稻田养殖虾蟹,暂养池必须大而深,秋季没有种植其他作物。可在越冬前灌满田水,留田越冬。越冬池内宜放置一些水花生或柳树根,为越冬提供良好的保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对甜菊宿根保护越冬技术以及宿根越冬率与干叶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宿根越冬的最好方法为窖贮或沟贮,越冬率可达95%以上,田间小面积宿根越冬,应盖牲口或盖麦糠,其越冬率在80%以上,宿根干叶产量与越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越冬能力:一是秋季水温下降后,要增加饵料中不含氮化合物的比重,投喂含脂肪和糖类多的饵料,通过精养细喂,使鱼在进入越冬池前就长肥,为越冬积蓄充足的能量。二是在并塘过程中,细心操作,尽可能减少鱼体被碰伤,并塘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水温降低到5-10℃进行.同时凡进入越冬地的鱼种,必须事先用5%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以防染病传播。  相似文献   

16.
洪学 《油气储运》2006,(12):29-29
在我国北方地区,蜂群安全越冬是养蜂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蜂群越冬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翌年养蜂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充分重视蜜蜂安全越冬工作。蜜蜂安全越冬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胡福良 《油气储运》2006,(10):19-19
秋季管理是指为蜂群安全越冬和翌年早春繁殖做准备的饲养管理措施。主要工作是更换老王,培育适龄越冬蜂,留足越冬饲料,防治蜂螨,控制蜂王产卵和防止盗蜂等。  相似文献   

18.
1 越冬方法 鳖的越冬方法有两种:室内越冬与室外越冬.对于稚鳖,由于越冬前期体重仅有5~15g,个体小、体质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因此,它需在室内鳖池里越冬;而对于幼鳖和成鳖,由于其个体大、体质强,因此,它既可以在室内越冬,也可以在室外越冬.  相似文献   

19.
水稻越冬品系及越冬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农垦58航天诱变后代与东乡野生稻杂交系选出10个越冬品系,利用东乡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A08天然异交后代中选育出3个越冬不育株系。对10个越冬品系和3个越冬不育株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越冬品系和越冬不育株系的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杨淑玺 《新农村》2005,(11):20-20
越冬前在越冬池内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施入100-200千克畜禽粪(堆积发酵的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