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田蛙,学名虎纹蛙,又称田鸡、水鸡,其肉质鲜嫩甜美。近年来,田蛙资源日渐衰竭,价格昂贵,故而养殖田蛙具有很大潜力。一、田蛙的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田蛙喜栖息稻田区域的沟渠、小池等水边的草丛或其他隐蔽物下,遇有敌害或异声即警觉地跳入水中。田蛙全日均在陆地嬉戏、觅食,黄昏后几小时活动最为活跃,尤其在阵雨后的傍晚田蛙更显得兴奋异  相似文献   

2.
藕田水温适宜,含氧量高,饵料生物丰富,是蛙遮荫乘凉和生活的好场所.蛙可捕食大量农田害虫,蛙粪可起到肥田作用.蛙藕共生,相互促进,经济效益显著.现结合生产实践,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多疣狭口蛙的两性异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和比较采白昆明东北郊的131只成年多疣狭口蛙Kuloula verrucosa标本(72059旱),同时野外观察雌雄蛙的伏卧姿势、运动方式和繁殖行为.成年雌雄蛙的体长、吻长、鼓胰直径、内脏突长、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7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对与体长相关的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雄蛙前臂宽随体长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雌蛙,雌蛙后肢全长和足长随体长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雄蛙.雄蛙的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均大于相同体长雌蛙的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繁殖期雄蛙前肢内侧及胸腹部布满分泌物,雌蛙元.雄蛙为2/3蹼,雌蛙约为1/3蹼.雄蛙具单咽外声囊,雌蛙元.雄蛙肛郝疣粒大而光滑,雌蛙肛部疣粒细长而尖.  相似文献   

4.
蛙患肠胃炎初期症状为栖息不安,东爬西窜,后期不吃不动。死亡前,蛙缩头伸腿,腹内无食平扁。如不及时救治,病蛙极易死亡。治疗方法:将胃必治大蛙1/2粒、小蛙1/4粒压碎灌服。观察给药1-2天后放回原池。放池前.给蛙喂服水浸过的饵料.  相似文献   

5.
棘腹蛙、棘胸蛙和双团棘胸蛙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棘腹蛙、棘胸蛙和双团棘胸蛙的人工饲养、两栖类血液生理学和比较细胞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常规血涂片Wright染色法对水城地区的棘腹蛙(Paa boulengeri)、棘胸蛙(Paa spinosa)和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形态参数测定。结果表明:3种棘蛙的血细胞在形态上区别不大,大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 1 人工养殖棘胸蛙的意义:棘胸蛙又称石蛙、石棒、岩蛙、石鸡等,成蛙体重一般为100~400g,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它不但营养丰富,味道甘美,而且还具有健肝润肺、清心明目、乌发驻颜、治疗疳疾等药用功效。由于野生棘胸蛙资源日渐匮乏,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进行人工养殖棘胸蛙,投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患病个体结合人工感染试验、PCR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将患病的棘胸蛙肝、脾、肾等组织研磨匀浆液接种鲤鱼上皮瘤细胞(EPC),出现明显细胞病变。人工注射感染棘胸蛙表现出与自然患病相似的症状,14 d累计死亡率达到80%。通过对蛙病毒MCP基因的PCR检测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分离的棘胸蛙病毒与蛙病毒属病毒的相似性在99%以上,且与蛙病毒属FV3病毒类群聚为同一分支,暂命名为棘胸蛙蛙病毒(Quasipaa spinosa ranavirus,QSRV)。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过份施用农药,化肥和滥捕蛙族,导致农田生态严重破坏,田间蛙类几乎绝迹,农作成本也逐年上升,以至现在人们再难见到古代诗人描绘的那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自然景象,稻田养蛙即是利用稻、蛙这种自然共生关系,充分发挥稻与蛙之间的互利作用,把水稻种植与蛙类养殖有机结合,达到增产增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 稻田养蛙方法简单,效益可观。每667平方米稻田一季稻熟可  相似文献   

9.
一是蛙池建造关。蛙池可利用原有的池塘、水沟,也可在靠近住屋处新挖池塘.池深一米以上,同时要做好圈栏.以防走失、蛇鼠为害。  相似文献   

10.
汞对泽蛙蝌蚪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泽蛙蝌蚪在24h和48h的Hg^2+半数致死剂量分别为0.304mg/L和0.226mg/L,泽蛙蝌蚪对汞的毒性极为敏感,可作为农田生态环境的生物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牛蛙各个生育阶段整体营养成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越冬后牛蛙各生育阶段的整体营养成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高低顺序为:幼蛙>雌成蛙>雄成蛙>蝌蚪;粗脂肪含量为:雄成蛙>雌成蛙>蝌蚪>幼蛙;氨基酸总含量为:幼蛙>雄成蛙>雌成蛙>蝌蚪;各发育阶段无机元素的总含量排名为:Ca>P>K>Na>Mg>Fe>Zn>Mn>Cu。  相似文献   

12.
2021—2022年,贵州省印江县、思南县、德江县、遵义市等地进行了稻蛙(黑斑蛙)综合种养技术推广示范,本文总结了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养蛙稻田选择不合理,蛙沟、防逃网、防鸟网、食台建设不规范以及农户在养殖过程缺乏稻田养蛙基本知识,对黑斑蛙疾病防控欠缺等问题,介绍了稻田养殖黑斑蛙的关键技术,为贵州省山区稻蛙(黑斑蛙)综合种养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采自福建省的蛙蠓科蛙蠓属的2个新种:德化蛙蠓Corethrella(Corethrella)dehuai Wang et Yu sp.nov.和铜色蛙蠓Corethrella(Corethrella)aereus Wang et Yu sp.nov.,并对飞鹏蛙蠓Corethrella(Corethrella)feipengi Yu,Huang and Zhang,2013触角嗅觉器的分布做了更正.至此我国已发现蛙蠓3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石蛙,是我国大型的食用蛙之一,商品蛙重大多在150-200克。这种蛙皮肤粗糙,雄性的胸部还长有不少黑色的肉刺,因此也有人叫它棘胸蛙。如今,在我国的浙江、江西等地,已有不少养殖户人工养殖石蛙。据了解,这石蛙还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性,就是不喜欢在水里吃东西,养殖户为了遵循它们的这种习性,  相似文献   

15.
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1875)又名石蛙、石鸡,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如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海南等地。棘胸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类,也是江西山区特有的蛙种,庐山石鸡是江西省九江地区对棘胸蛙的俗称,也是庐山特产“三石”(石鸡、石鱼、石耳)之首。  相似文献   

16.
蛙的微循环观察与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蛙的肠纱膜、舌、后肢蹼及膀胱等部位微循环的观察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蛙的膀胱是观察研究蛙微循环的最理想部位;(2)往心包腔内加入一定的0.01%上腺素可明显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状况,理角利于血液在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中的流动情况,同时还可大大地延长微循环的观察和研究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4.幼蛙的饲养幼蛙饲养是指蝌蚪完全脱尾变态后(体重约5~6克)饲养至体重达20克左右幼蛙的这一时段。(1)幼蛙池的建造。幼蛙池为长方形,面积以5平方米左右为好。池内水陆各半,一端是幼蛙栖息的水体部分,水深20厘米,面积占全池面积的50%左右,池内常年保持微流水,进、排水口安装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们对蛙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但野生蛙类的数量有限,并且不断遭到毁灭性破坏,野生蛙类资源濒于灭绝的边缘,严重制约了蛙类加工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大力发展人工养殖蛙类是最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黑斑蛙和中华大蟾蜍视神经纤维的数量和纤维直径谱。黑斑蛙视神经纤维总数为714303,其中有髓纤维数25839;大蟾蜍纤维总数为908529,其中有髓纤维数11079。有髓纤维直径范围和平均直径黑斑蛙分别为0.73~3.79μm和1.64μm,大蟾蜍为0.33~3.78μm和1.65μm。无髓纤维的直径范围和平均直径黑斑蛙分别为0.07~0.66μm和0.24μm,大蟾蜍为0.05~0.35μm和0.20μm。结果提示:黑斑蛙和大蟾蜍的视神径均能传导较大的信息量,黑斑蛙视神径传导信息的速度可能较大蟾蜍快。  相似文献   

20.
土池养殖美国青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富川县在朝东、富阳两镇推广土池养殖美国青蛙高产技术,总面积为12866.7m^2,养殖户共26户。两镇全年总投放幼蛙9.5万只(规格为10~12g/只),年底成蛙总产量达到10808kg,平均每m^2产0.84kg,总产值172928元,每100m^2产值1344元;总利润62288元,每m^2利润4.84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