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广西绿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2份广西绿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的变异度大,百粒重的变异度较大,株高、主茎节数、荚长和荚宽的变异度中等,而单荚粒数和全生育期的变异度较小.绿豆成熟荚色以黑色为主,占91.07%;籽粒颜色以绿色为主,占93.75%;籽粒中、小粒型分别占48.2%和47.3%,大粒型占4.5%.株高与主茎节数、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单株荚数与荚长、荚宽及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白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宽、荚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广西绿豆育种或品种改良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绿豆种质资源特性及其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通过严格选择,以获得高产、大荚、大粒、植株矮健、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对112份广西绿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
和单株产量的变异度大,百粒重的变异度较大,株高、主茎节数、荚长和荚宽的变异度中等,而单荚粒数和全生育期的
变异度较小。绿豆成熟荚色以黑色为主,占91.07%;籽粒颜色以绿色为主,占93.75%;籽粒中、小粒型分别占48.2%和
47.3%,大粒型占4.5%。株高与主茎节数、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单株荚数与荚长、荚宽及
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白
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宽、荚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广西绿豆育种或品种改良过程
中,可根据不同绿豆种质资源特性及其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通过严格选择,以获得高产、大荚、大粒、植株矮健、生育
期适中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食荚菜豆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阐明氨基酸组成对营养及风味品质的影响,筛选优质食荚菜豆品种。【方法】以9个食荚菜豆品种为试材,对商品成熟期果荚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各品种的营养品质及风味品质。【结果】食荚菜豆含有全部种类的氨基酸,总量为5.90~20.99mg/g,其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15.12%~19.95%和13.52%~17.20%,为食荚菜豆的主要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7.76%~42.26%;异亮氨酸的氨基酸比值系数(RC)为0.43~0.53,甲硫氨酸与半胱氨酸的RC为0.42~0.85,是食荚菜豆的限制性氨基酸,其余必需氨基酸的RC均为1左右;天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阈值比(RCT)较高,分别为29.98~135.08和17.77~67.72,半胱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及丙氨酸的RCT也均大于1。氨基酸含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呈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及半胱氨酸对食荚菜豆风味品质形成具有一定贡献,扁条及宽刀型品种江东宽、九月青、口挤豆、白云峰的氨基酸总量及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而圆棍型品种供给者、泰国架豆的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结论】食荚菜豆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合理,接近WHO/FAO推荐模式。  相似文献   

4.
黄淮流域主栽大豆品种炸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淮流域32个大豆品种进行32 d跟踪调查,初步明确了大豆炸荚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品种之间总炸荚率、成熟后10 d炸荚率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总炸荚率将供试大豆品种分为6级,其中0级(不炸荚)占6.25%,Ⅰ级(0~1%)占12.5%,Ⅱ级(1%~5%)占25.0%;Ⅲ级(5%~10%)占18.75%;Ⅳ级(10%~30%)占18.75%;Ⅴ级(大于30%)占18.75%。通过对成熟后32 d的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空气相对湿度与日平均炸荚率的相关分析表明:平均炸荚率与日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34,与平均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为0.35,均未达显著水平,与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73,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大豆炸荚主要受品种特性影响,同时与成熟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生产上可利用的轻炸品种有豫豆22号、豫豆27号、地神21、地神22、泛青豆1号、泛豆9号、泛豆10号等。  相似文献   

5.
一、品种特点 该品种为搭架无限生长型,花色淡紫,荚色淡绿略带紫色,荚型为扁平型,荚宽2.0~3.5厘米,长20~35厘米,无筋,667m~2产量1500~2000公斤。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黄淮流域32个大豆品种进行的炸荚性研究,初步明确了大豆炸荚规律,品种之间总炸荚率、成熟后10d炸荚率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大豆炸荚主要受品种特性影响,同时与成熟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红花紫荚高秆豌豆品种 Cv 13 和白花绿荚矮秆豌豆品种 Cv 4 两个亲本,选育适合在 广东种植、兼具观赏和食用价值的红花紫荚矮秆豌豆新品种。【方法】以豌豆品种 Cv 13 和 Cv 4 为亲本,通过 正反交获得 F1 代后,再次种植,以红花、紫荚和矮秆 3 个性状为选育目标,从 F2 杂交后代中筛选红花紫荚矮秆 豌豆新品种。【结果】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发现,高秆相对于矮秆为显性性状,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分离规律; 荚色与花色有关,红花对应紫荚,白花对应绿荚,而荚色由质量性状控制。通过对 F2 代筛选得到两个红花紫荚 矮秆豌豆新品种,命名为 1 号和 2 号,对其相关表型和品质进行分析发现:1 号株高 94.00 cm,开红花结紫荚, 花青素相对含量 0.65;2 号株高 90.00 cm,开红花结紫荚,花青素相对含量 0.34。【结论】1 号和 2 号均是红花 紫荚矮秆豌豆新品种,兼具观赏和食用价值,其中 1 号花青素含量相对较高、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初引进推广矮生菜豆美国供给者以来,该品种不久成为国内大部分地区矮生菜豆的主栽品种,该品种为圆棍形,冀芸2号(83-3)问市以后,深受菜农的欢迎,但其品质一般,市场缺乏优质高产的宽荚类型品种.针对市场需求,结合各地消费习惯,我们自1989年起开展了优质宽荚菜豆新品种选育.利用人工杂交和系统选育的方法,于1998年育成了优质宽荚菜豆新品种地豆王1号.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黄淮流域32个大豆品种进行的炸荚性研究,初步明确了大豆炸荚规律,品种之间总炸荚率、成熟后10d炸荚率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大豆炸荚主要受品种特性影响,同时与成熟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充分挖掘并利用长荚豇豆种质资源。【方法】对37份长荚豇豆种质资源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37份长荚豇豆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7.99%~42.02%,其中荚长、荚横径变异系数最小(<10%),性状最稳定;其他9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10%,可作为选育与改良品种农艺性状的首选。11个农艺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转化成6个主成分,其中特征值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7.17%,能代表37份长荚豇豆种质资源特征。37份长荚豇豆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10时可分为Ⅰ、Ⅱ、Ⅲ共3类,其中Ⅰ类28个品种,Ⅱ类5个品种,Ⅲ类4个品种,以Ⅲ类表现较好,分别是和顺、南滨708-K、鸿丰708、汉美八号,可作为在海南进行推广种植的品种。采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综合关联度最大为和顺,关联度0.7285,表现最优。经对比发现,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来的表现较优的品种基本相同。【结论】通过以上两种方法获得品质较好的10个种质资源中有6个相同,分别是和顺、瑞祥贵、南滨708-K、将军708、汉美七号、汉美八号,相同度达60%,表明这两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CIE L*a*b*表色系研究126份红粒小豆栽培种质资源的粒色与叶色相关性。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中早熟和中熟类型小豆粒色与叶色存在较密切的关系;小豆盛荚期叶色与粒色相关度较高;通过叶色间接选择粒色,盛荚期选择叶片亮度较暗、绿色浅的植株,获得粒色优良材料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长豇豆农艺性状对产量和品质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构成长豇豆产量各性状间及其与蛋白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结荚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它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侧蔓数、第一侧蔓节位、采收期),均以较大的间接效应,通过单株结荚数而作用于产量的。因此,单株结荚数是决定产量至关重要的性状。 试验还表明,长豇豆主蔓结荚重量占全株产量的70~90%。荚肉的重量是构成豆荚重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荚重的80%以上。 蛋白质含量与豆荚长度是显著正相关,与单荚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荚长对蛋白质有较大的直接效应,而单荚重是通过荚长的间接效应较大而作用于蛋白质的。因此,荚长是决定蛋白质含量高低的主要性状。且荚长的广义遗传力达93.6%,选择效果好。 因此,在长豇豆选育工作中,注意选择单株结荚数目多,荚肉厚、荚长度长的单株或株系,有利于提高对产量和蛋白质性状的选择效果,可能育成高产量高蛋白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豆粒色遗传规律,能有效地通过育种途径来提高小豆商品品质。[方法]选用红色、黑色和红底黑斑籽粒颜色的小豆种质资源,组配了2个杂交组合,分析其F2和F3群体粒色性状遗传。[结果]AG118×GM285组合的F2群体粒色分离比是黑粒:米黄粒:红粒=12:3:1,F3进一步验证了F2粒色分离比,黑粒色对米黄为显性,米黄对红色为显性,且黑色对米黄色具显性上位性作用。GM276×GM633组合的F2群体粒色分离比是红底黑斑粒:红粒=3:1,说明红底黑斑和红粒色由一对基因控制,红底黑斑为显性,红粒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小豆粒色遗传规律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小豆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14.
籽粒色泽是小豆商品性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其基因遗传信息对小豆粒色改良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应用作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JN001(红粒)×B47(白粒)杂交组合的F2:3单世代的籽粒色泽明度指数(L*)、红度指数(a*)和黄度指数(b*)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1)初步推测控制小豆籽粒的L*、a*、b*性状的基因对数均为2对主基因;(2)L*、b*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分别为78.44%和52.18%,而a*的主基因遗传率中等,为38.77%。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明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是否会对大豆的农艺性状造成影响,对从中国南方10省(市)征集的174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种子脂肪氧化酶缺失体与非缺失体材料和从国外引种的缺失体近等位基因系农艺性状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对开花期、生育期、株高、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害虫危害种子程度、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等主要农艺性状都没有明显影响,对大豆资源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的缺失频率与生态类型无关,与籽粒颜色、形状和脐色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菜豆采收弹性期及贮藏时间的长短,选用耐贮性不同的菜豆品种,对嫩荚采摘后贮藏过程中鼓粒程度、种子鲜重/嫩荚鲜重和嫩荚比重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花青荚种子占比大,易鼓粒,荚肉薄易失水,不耐贮藏;丽芸2号和丽芸3号种子占比小,荚肉厚,不易失水,耐贮藏。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蔓生性豇豆种质资源鉴定和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的154份蔓生性豇豆种质资源的熟期、嫩荚色、荚形、种子皮色、荚壁纤维、株高、荚长、荚宽、荚厚、单荚重等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比较鉴定和评价了长豇豆种质资源的情况;筛选出了一些对豇豆遗传育种有益的种质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8.
糖对红小豆豆馅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豆馅主要添加剂糖,从色泽、体外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消除能力和含糖量感官评价4个方面研究小豆馅适宜白砂糖含糖量,并研究了木糖醇和麦芽糖醇对白砂糖不同替代程度,小豆馅色泽和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加糖小豆馅要保持较好的色泽,其含糖量应低于35%;35%~55%含糖量可同时增加小豆馅体外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消除能力;80%以上的品尝参评人员对小豆馅含糖量偏好介于25%~35%。综合4个方面结果叠加分析,小豆馅适宜白砂糖含量应为35%左右,对应的糖度为47%。木糖醇和麦芽糖醇部分替代白砂糖,对小豆馅色泽总体无明显的影响,但会明显降低其总抗氧化能力。该结论为提高小豆馅或豆沙品质及今后相关标准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吕杨  陈龙胜  蔡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16-14017
[目的]比较研究豆科植物中的D-松醇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黄皮黄豆、绿皮黄豆、大豌豆、黑豆、红豆、豆角、荷兰豆、豌豆、毛豆、刀豆的D-松醇含量。[结果]D-松醇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1.421 1X+6.276 4,r=0.826 5,其进样质量线性范围为0.377~1.844μg。青豌豆荚的D-松醇含量为0.084%,青豌豆子实的D-松醇含量为0.339%,青荷兰豆子的D-松醇含量为0.190%,青荷兰豆子实的D-松醇含量为0.342%,青毛豆荚的D-松醇含量为0.760%,青毛豆籽实的D-松醇含量为1.135%,青长豆角的D-松醇含量为0.203%,荷兰豆的D-松醇含量为0.342%,黄皮大豆的D-松醇含量为0.198%,绿皮大豆的D-松醇含量为0.229%,黑皮大豆的D-松醇含量为0.319%,赤豆、豌豆和刀豆中未检出D-松醇。[结论]D-松醇在豆科植物中广泛存在,不同生长期其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小豆新品系,为广西发展小豆生产提供优良品种。【方法】以小豆大粒品种京农6号为对照(CK),对13个小豆新品系进行两年引种试验,综合评价各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抗性等。【结果】13个参试品系均表现早中熟,生育天数78.0~83.5 d;株高28.58~46.98 cm,主茎节数11.5~14.1节,主茎分枝1.0~2.0个,单株荚数20.5~31.2个,荚长7.3~9.8 cm,单荚粒数6.1~7.7粒,百粒重12.96~18.19 g。各参试品系两年干籽粒平均产量为1348.60~1992.79 kg/ha,有6个品系干籽粒产量高于CK,其中冀红0007-5、冀红0004-10和品红05203比CK增产10.00%以上;有7个品系干籽粒平均产量低于CK,其中保200424、唐红2009-73、苏小豆12-1、龙28-324和唐红0809-1较CK减产超过10.00%。所有品系均为直立株型,不裂荚;豆粒除保红200624为黄色外,其余均为红色;粒形除龙27-096为长圆柱形外,其余均为短圆柱形;两年试验中各品系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抗倒伏性及抗花叶病毒病性。【结论】小豆新品系冀红0007-5、冀红0004-10、冀红0001-15和同红2号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且抗性较好,适合在广西南宁及周边生态环境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