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勇于担当,稳步推进畜禽屠宰职能交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将畜禽屠宰行业管理职能划归农业部,即全国的畜禽屠宰行业管理由农业部门负责。可以说,这项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韩长赋部长多次对畜禽屠宰管理做出重要批示,指出"此事对我部是一项新的、建设性的工作,务必抓紧抓细抓实",要求"农业部门畜禽屠宰管理职能和措施要限期到位"。为贯彻落实《方案》要求,去年12月,农业、商务两部门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正式交接,并召开了全国畜禽屠宰行业管理电视电话会议。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一手抓与  相似文献   

2.
<正>为进一步推进各地畜禽屠宰监管职责调整,推动屠宰监管工作开展,切实保障畜禽屠宰质量安全,7月10~11日,由农业部牵头的全国畜禽屠宰监管工作座谈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讨论:(1)生猪定  相似文献   

3.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总体部署和要求,2013年12月,农业、商务两部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正式交接。一年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一手抓与商务部门的有序交接,顺利过渡,不出问题,一手抓职责履行,职能转变,谋划畜禽屠宰行业长远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畜牧业》2014,(17):24-24
<正>根据省政府的安排,2013年9月6日,河北省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职能、机构、人员由商务厅划入农业厅,正式完成省级层面畜禽屠宰监管职能划转。同时,市、县两级职能划转也在积极推进,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11个设区市已有6个设区市(石家庄、衡水、秦皇岛、邢台、邯郸、承德)完成市本级职能划转,172个县(市、区)已有18个县(市、区)完成职能划转。一、加强沟通,协调推进屠宰监管职责划转工作1.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是根本。省政府于2013年6月19日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机构改革事宜,并先  相似文献   

5.
《湖北畜牧兽医》2004,(6):53-53
《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办法》日前正式出台,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做好畜禽屠宰监管职责调整、职能履行和改革创新,结合《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畜禽屠宰行业管理重大政策问题调研的通知》(农办医函[2014]10号)精神,菏泽市组织开展了畜禽屠宰行业管理调研.  相似文献   

7.
《中国畜牧业》2014,(17):22-23
<正>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决定"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2013年7月,省编委发文,明确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职责连人带编从省商务厅划转到省畜牧兽医局。一年来,湖北省屠宰监管职能划转稳步推进,屠宰行业管理与执法工作有序衔接,确保了全省职能调整期屠宰监管工作的平稳过渡。一、主动作为,推进屠宰职能划转和屠宰管理机构的落实1.积极争取省级生猪屠宰管理机构的落实。7月底,省商务厅4人到岗后,湖北省省级屠宰管  相似文献   

8.
《中国猪业》2010,5(4):15-18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畜禽屠宰管理,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公民身体健康,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人工饲养的猪、牛、羊、鸡的屠宰  相似文献   

9.
2013年开始,国务院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职能和责任分工进行了调整,原属于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划人农业部,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三定方案”指出,农业部门将是畜禽养殖和屠宰两大环节的监督主体。以此为背景,笔者回顾南华县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监管发展历史,调研和分析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秀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12):45-45
6月6日,哈尔滨市政府下发关于贯彻实施《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办法》的通知,提出哈尔滨市将分步实施,全面清理整顿畜禽屠宰市场,力争今年年底前消除畜禽私屠滥宰现象,县(市)所辖乡镇全部实行生猪定点屠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美国屠宰监管体系的构成,对比分析了中美畜禽屠宰监管体系的异同。中美在畜禽屠宰管理体制和官方检验内容等方面存在不同,而在监管人员组成和官方兽医的检疫职责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屠宰监管体系存在监管力量薄弱,协检队伍法律地位不明确,检疫检验实施主体复杂等难题,由此提出了健全完善我国屠宰监管体系的思考建议。重点要加强驻厂官方兽医队伍建设,分类建设屠宰检疫检验队伍,建立健全畜禽屠宰检疫检验与监管法规标准体系,逐步推进屠宰检疫检验"两检合一"。  相似文献   

12.
宝应县现有92万人口,全年生猪消费20万头左右。从1995年开始,实行生猪乡镇定点屠宰以来,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职能就由畜牧兽医部门承担。从2005年起,推行生猪集中屠宰,形成了机械化屠宰、检疫检验、代理配送、市场监管一体化的“放心肉”工程体系,先后荣获江苏省生猪屠宰管理先进集体、扬州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一等奖,被省食安委誉为“宝应模式”。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猪业》2014,(5):66-66
2014年5月5日,农业部发布“关于征求《畜禽屠宰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通知”,《条例(征求意见稿)》共7章57条,其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畜禽定点屠宰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屠宰管理工作;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畜禽屠宰的行业管理工作;推行畜禽定点屠宰厂场分级管理制度;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点应当对畜禽屠宰活动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负责等内容。这是农业部第三次对畜禽屠宰管理条例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猪业》2005,(3):56-56
据海关统计,今年1季度四川累计出口猪肉1.9万吨,价值3116万美元。1季度四川出口猪肉平均单价为1605美元/吨,每吨上涨228美元.增幅为16.6%.比全国平均单价增幅高出4.6个百分点。其中1季度累计对朝鲜出口猪肉7686吨.价值1176万美元,激增3.4倍.朝鲜成为四川出口猪肉最大市场。  相似文献   

15.
孟昭宁 《猪业科学》2006,23(10):26-27
推行生猪定点屠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染病生猪流入市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堵塞税收的流失等。但由于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多个部门的职能和广大消费者、经营者的利益,故其工作的正常运转需政府牵头、部门间密切配合、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和支持方能奏效。由于涉及面较广,如某个环节出现不协调就会影响整体工作的运转。国务院发出关于生猪实行定点屠宰的紧急通知已有10多年,当前各地从形式上看虽都实行生猪定点屠宰,但实际存在的问题很多,有的带有普遍性,如长期不予以解决,则工作难以进一步巩固提高,甚至走向反面。笔者认为以下一些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并认真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1月1日《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生猪屠宰行业清理整顿从未间断过,全国从高峰期的10多万家减少到现在的1.5万多家,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诸如畜禽私屠滥宰、行业产能严重、安全主体不清等问题,依然严重制约着屠宰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规范屠宰行为,整合屠宰产业,扩展屠宰种类,促进屠宰行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发展,推动屠宰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标准接轨,成为当前急需破解的新难题。  相似文献   

17.
邵晞 《动物保健》2014,(8X):16-17
自1998年1月1日《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生猪屠宰行业清理整顿从未间断过,全国从高峰期的10多万家减少到现在的1.5万多家,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诸如畜禽私屠滥宰、行业产能严重、安全主体不清等问题,依然严重制约着屠宰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规范屠宰行为,整合屠宰产业,扩展屠宰种类,促进屠宰行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发展,推动屠宰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标准接轨,成为当前急需破解的新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畜牧业》2014,(17):16-18
7月11日,农业部在湖北武汉召开全国畜禽屠宰监管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农业部负责屠宰行业管理工作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推进地方畜禽屠宰监管职责调整,交流情况,总结经验,明确任务,抓好落实,切实保障畜禽屠宰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9.
南郑县认真落实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理顺了生猪定点屠宰监管体制机制,以"保供给、保质量、保安全"为目标,以定点屠宰场(点)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完善了屠宰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设施的建设;以健全管理制度为保障,以驻场官方兽医队伍建设为支撑,狠抓各项日常监管措施落实,确保生猪定点屠宰场(点)规范化生产经营,出场肉品检疫检验合格率均达到了100%,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相似文献   

20.
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确保从屠宰场出场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是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的关键,是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经过近五年的工作实践和分析,阐述了如皋市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的历史现状,以及目前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布局分布、硬件设施、市场监管、专业队伍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