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农业科学》2009,(2):F0002-F0002
宋书宏,男,1964年生。1986年参加工作。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栽培生理研究。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农学博士,生命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大豆课题主持人,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大豆科技与产业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农业部大豆专家组成员,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大豆通报》编辑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2.
专家简介     
正宋书宏,男,196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二级研究员,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辽宁省大豆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导师,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大豆种植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辽宁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  相似文献   

3.
王丕武教授,现任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物技术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遗传学会、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先后去日本和美国开展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丕武教授,现任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物技术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遗传学会、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先后去日本和美国开展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6):F0002-F0002
1960年生,研究员。现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院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学科后备带头人,绥化分院大豆育种学科带头人、育种专家,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省作物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豆科学》和《黑龙江农业科学》编委,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绥化综合试验站站长。  相似文献   

6.
《大豆科技》原刊名《大豆通报》,主办单位"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大豆食品分会"。本刊是在我国著名的大豆专家王金陵先生积极倡导并推进下创办的,期刊拥有一支由国内著名大豆专家、学者组成的编委会队伍。  相似文献   

7.
周慧 《吉林农业》2010,(1):21-21
王丕武教授,现任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物技术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遗传学会、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先后去日本和美国开展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曙明,男,1963年生,黑龙江省汤原县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F0003-F0003
<正>刘学义男,1959年出生,山西临猗人。现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大豆产业体系汾阳试验站站长;兼任中国农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大豆科技产业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农村技术协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西作物学会理事。1998年获得山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种植历史,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为了提高大豆的品质,文章从土壤处理、选种、轮作、除草与病虫害几方面介绍了大豆的种植技术,以提高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专家风采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2):F0002-F0002
刘晓冰1963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哈尔滨所区法人代表),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黑土资源保护利用学会理事长,黑龙江省作物学会、耕作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专家组副组长...  相似文献   

12.
有机大豆轮作免耕杂草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覆盖作物为基础的有机大豆轮作免耕生产体系之所以已经引起农民、研究专家和其他农业职业者的关注,是因为这个新体系具备提高土壤保护、降低劳动力需求和燃油使用的能力。该体系以使用黑麦覆盖作物为基础创造抑制杂草和促进大豆生长的原地覆盖作物。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以覆盖作物为基础的有机大豆轮作免耕生产的试验,概括了现在的杂草管理策略研究进展,对未来有机大豆轮作免耕杂草管理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特别是黑龙江省有机大豆轮作免耕杂草管理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轮作对黑土区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和耕地地力的影响,依靠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在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设置的定位监测点,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土壤pH、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大豆、玉米长期连作产量下降,轮作可以提高大豆、玉米单产。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同,大豆连作,土壤全氮含量大幅下降,有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玉米连作,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大幅增加,全氮含量小幅下降。因此轮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连作造成作物减产,玉米长期连作不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大豆连作下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F0002-F0002,F0003
<正>李贵全男,1954年出生,山西昔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遗传育种专业。现任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系主任,育种学教授,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被聘为山西省委高级联系专家。兼任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理事,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作物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和植物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低氮处理研究盆栽种植大豆、棉花、玉米和高粱对土壤有效氮构成和氮肥转化利用的影响,以期为不同类型作物的氮肥合理利用及其利用率的提高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与施氮肥不种植作物(对照)相比,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土壤有效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53.48%、51.54%、33.10%、55.03%,并影响有效氮构成。其中,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85.41%、83.09%、70.89%、83.35%,水解有机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41、1.53、2.11、1.28倍;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无机氮所占比例分别显著降低68.61%、65.09%、56.47%、63.00%,水解有机氮所占比例分别显著增加4.18、4.21、3.66、4.08倍。与对照相比,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铵态氮肥转化率分别显著提高93.66%、38.19%、32.58%、38.31%,以种大豆增幅最高;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处理的铵态氮肥硝化率都变为负值,以种大豆降幅最大。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52.01%、28.31%、24.16%、28.40%,以种大豆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综上,作物生长通过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对土壤环境的改变,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并促进土壤水解有机氮的形成,从而影响土壤有效氮的构成和施入土壤氮的转化利用。豆类作物较非豆类作物抑制土壤硝化作用的能力强,对土壤铵态氮的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深根作物,也是肥田作物,在栽培过程中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培肥土壤,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项目中的1项措施是大豆玉米轮作技术,借助大豆的肥田作用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达到肥田效果,逐步实现种植结构优化,用地养地相结合,促进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大豆、玉米种植分别采用大垄高台栽培和大垄宽窄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作物根茬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过去很少研究。本文对黑钙土、黑土中各种作物留茬与否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作物根茬对土壤酶活性均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但不同作物根茬的数量与组成不同,对土壤酶活性的效应也不同。玉米、高梁、草木樨、砂打旺等根茬的作用较好,大豆根茬的效应最低。因此,历来认为只有大豆是“养地作物”的传统观念,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低氮处理研究盆栽种植大豆、棉花、玉米和高粱对土壤有效氮构成和氮肥转化利用的影响,以期为不同类型作物的氮肥合理利用及其利用率的提高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与施氮肥不种植作物(对照)相比,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土壤有效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53.48%、51.54%、33.10%、55.03%,并影响有效氮构成。其中,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85.41%、83.09%、70.89%、83.35%,水解有机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41、1.53、2.11、1.28倍;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无机氮所占比例分别显著降低68.61%、65.09%、56.47%、63.00%,水解有机氮所占比例分别显著增加4.18、4.21、3.66、4.08倍。与对照相比,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使铵态氮肥转化率分别显著提高93.66%、38.19%、32.58%、38.31%,以种大豆增幅最高;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处理的铵态氮肥硝化率都变为负值,以种大豆降幅最大。种大豆、棉花、玉米、高粱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52.01%、28.31%、24.16%、28.40%,以种大豆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综上,作物生长通过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对土壤环境的改变,抑制土壤硝化作用,并促进土壤水解有机氮的形成,从而影响土壤有效氮的构成和施入土壤氮的转化利用。豆类作物较非豆类作物抑制土壤硝化作用的能力强,对土壤铵态氮的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大豆与玉米、谷子不同作物的田间对比法和室内培养液栽培法相结合,研究了大豆对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主要从土壤物理角度探讨了大豆肥田的机制.结果表明,种植大豆当年,大豆与对照作物相比,只减轻了耕层土壤中氮的消耗,并未增加土壤含氮量;大豆生育期间,其根系的分泌物和脱落物以及死亡的根系被分解后所形成的物质可起到胶结剂的作用,改善了土壤颗粒的表面性质,在根系穿插、挤压作用的动力下,有助于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耕层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形态及其分布有较大的改善,协调了土壤三相比例,耕层土壤的导水、蓄水和通气状况增强,调节了土壤肥力,认为大豆对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豆是哈巴河县的主栽作物,但长期种植大豆、花芸豆、苜蓿、玉米、马铃薯等对钼敏感的作物。使母质含钼较低,土壤缺钼面积达100%,是造成作物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为此,选择天钼肥在大豆上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