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宁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玲  曹萍 《水土保持研究》2002,9(3):194-195,198
宁夏的土地资源是宁夏农业发展和反贫困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了宁夏土地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入手,提出了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耕地污染和生态功能退化等。然后从农作物遥感估产、土地变化监测及驱动机制研究、耕地粮食生产力和人口承载力研究等方面探讨了耕地资源及其利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耕地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浅谈鄱阳湖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鄱阳湖区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土地利用、调整农业结构等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毕节试验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利用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管理、调整农业结构等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限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重庆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维护库区生态环境,保证库区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库区移民安置区是整个库区经济最活跃、土地承载压力最大、生态最敏感的区域。本文在分析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特征、社会经济现状和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评价了该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水平,系统阐述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限制因子和产生原因。安置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限制因子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距、土地资源利用优化配置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资源环境问题、扶贫问题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等6大因子。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能源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功能,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我国能源利用的具体国情,指出了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剖析扎龙自然保护区和向海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湿地资源的基础上,探析了两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所面临的退化、污染加剧、生境破碎化等主要的共性问题,并由此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台州市为案例,在分析台州目前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台州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其关键在于相关理论运用到土地利用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于科学有效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包括线性规划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及GIS综合优化模型等,并从研究和应用的角度分析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系统化、机理化、精确化、实用化。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湖岸带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库区湖岸带是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接地带.湖岸带是十分重要的土地资源.但是,对三峡库区湖岸带土地资源必须合理开发利用,才能做到对湖岸带的保护.湖岸带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应该十分重视.在分析三峡库区湖岸带土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三峡库区湖岸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区(南阳盆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1)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搞好土地微观管理;(2)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3)大力发展旅游等非农产业,有序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以减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给土地资源造成的生态压力;(4)加大科技投入,治理水土流失,开发“低荒“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以来,膜下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极大推动了绿洲农业的发展。然而,滴灌带入盐分无法排出导致的农田土壤积盐问题,使得干旱区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防治农田次生盐渍化和利用西北干旱区广泛分布的盐碱地资源,是我国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西北干旱区膜下滴灌农田水盐运移的特点,主要从盐生植物耐盐机制及其生长发育对盐分的响应、盐生植物排盐与盐碱土改良的互馈效应以及种植盐生植物对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等方面对生物排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同时指出了目前西北干旱区在农田生物排盐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旱区农业制定合理高效的综合排盐制度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实现农田盐分平衡、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危机和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京津地区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京津区已成为京津冀城市圈发展的战略区域,保障耕地资源健康和可持续利用是打造环京津战略的重要基础。因此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对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进行评价来判断其是否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本论文利用PSR模型构建了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从压力和状态两方面分析影响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的障碍因素,通过对2014年环京津区72个县(市)的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得到了环京津区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综合指数,研究表明:1)从压力角度分析,人口密度和人均水资源量的压力分值在研究区中排位靠前,其是影响系统健康的主要障碍因素;农用化肥折纯量分值在排序中位于中部,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影响耕地利用系统压力的次要障碍因素。2)从状态角度分析,土地垦殖率和灌溉保证率指标分值均排在前40%,土地垦殖率和灌溉保证率是影响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指数的主要障碍因素;受灾面积的状态指数分值排在前50%的位置,其是影响耕地利用系统健康指数的次要障碍因素。3)本文将环京津地区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划分为病态、不健康、亚健康、健康四个等级,依据划分结果可看出研究区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异特征。耕地利用系统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县(市)有40个,主要分布于远京津山地丘陵和远京津平原区,属于高风险-低压力区,耕地利用压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耕地利用系统响应性能较高是影响这些县(市)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耕地利用系统处于不健康和病态的县(市)有32个,主要分布于近京津山地丘陵区和近京津平原区,属于高风险-中压力区,耕地利用率低是限制这些县(市)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污染农地整理工程的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农地污染已成为中国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中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利用现行的土地整理技术对污染农地进行整理,势必给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该文分析了中国现行农地整理技术特点,认为现行的土地整理技术不同于国外先修复后整理的实施流程,对于在中国广泛存在的轻微、轻度污染土地,应用现行污染农地整理时,会引起污染面积扩大、污染类型复杂、污染方式多元化等环境问题。该文以土壤修复技术与土壤整理技术兼容性为出发点,提出通过构建污染农地的整理技术途径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该文强调,所提出的技术体系只适用于轻微、轻度污染农地的整理。中度、重度污染的农地,应先修复,后整理。该文为中国轻微、轻度污染农地整理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5.
矿区耕地整治潜力评价与整治分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索矿区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为新时期矿区耕地整治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山西省长河流域为例,从耕地的利用低效利用度、生态脆弱度和土地损毁度3个维度构建矿区耕地整治潜力指标体系,在进行分项测度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修正,集成测算了耕地整治潜力,并利用自组织双重聚类和DB指数(Davies-Bouldin Index)确定耕地整治分区和整治策略。结果表明:1)长河流域耕地低效利用度、生态脆弱度、土地损毁度及整治潜力的空间分异显著;2)长河流域划分为健康利用提升区、耕地资源整理区、重点生态修复区、损毁土地复垦区、土地治理优配区和综合土地整治区6类分区,并据此制订差异化的整治策略;3)基于自组织双重聚类划定的耕地整治项目区空间连片性较高,利于耕地整治的全域覆盖,研究为同类区域开展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提供借鉴,也为新时期矿区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新疆察布查尔县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地利用集约化系数(K_i)、土地消耗回报系数(K_r)、土地产出效益系数(K_p)和土地污染替代性系数(K_c)4项宏观评价指标,对近5 a研究区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从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利用及其产出效益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着手,提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模式去宏观地评价土地资源的质量变化和土地利用效益,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察布查尔县土地资源的集约化程度较低,虽然土地消耗回报系数较高,但土地生产力未能很好发挥.应加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加强化肥和农药的科学施用,减轻土壤污染,以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胡炎  杨帆  杨宁  贾伟  崔勇 《土壤通报》2023,54(2):489-494
我国高度重视盐碱地治理和农业高效利用。通过梳理分析现有盐碱地资源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盐碱耕地面积呈增长趋势,而优质可垦资源呈减少趋势,但盐碱地的数量、分布、质量等缺乏更加精准、全面的数据,底数不清问题突出。建议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尽快摸清盐碱地“家底”,构建盐碱地资源合理利用长效机制,转变治理观念,推进以种适地,从而促进盐碱地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东北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探究黑龙江省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该研究主要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以荒地为对照,研究了黑龙江省中部和西南部黑土区玉米、水稻、大豆及土豆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可培养细菌的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土豆、水稻、大豆、玉米、荒地,但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荒地(2.18)、玉米(2.11)、土豆(2.00)、水稻(1.73)、大豆(1.49);2)不同利用方式下黑土区微生物碳源利用程度大致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并且氨基酸、糖类以及聚合物类是黑土微生物代谢的最主要碳源;玉米土壤微生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3.18)、McIntosh指数(5.96)、丰富度指数(24.89)、及Simpson指数(0.95)比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高,而水稻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土豆、大豆与荒地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差别;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并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类型为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其中糖类尤为突出。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黑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黑土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里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34-236,240
由于人口剧增、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土地资源已成为当今资源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对人类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了解当今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状况,客观地对现有土地资源问题作出评价,重在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当今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