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于天锡  卢晓寰  初琪洋  蔡屹 《畜禽业》2002,(8):X048-X048
犊牛是指生后到3月龄成4-6月龄的小牛.犊牛的正确饲养,对提高犊牛成活率至关重要. 1哺喂初乳 母牛产犊后5~7d分泌的奶叫初乳.其中蛋白质占18%,相当于常乳的4~5倍;钙、磷等矿物质比常乳多1倍;各种维生素的含量是常乳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初乳中还含有溶菌酶和抗体,能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初乳进入犊牛胃后,能刺激消化腺大量分泌消化酶,以促进胃肠机能的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2.
发酵初乳培育犊牛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晨 《畜禽业》2000,(9):37-37
所谓初乳,是指奶牛在产犊7d内所产的乳汁。这种乳汁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含有大量的母体抗源,是犊牛理想的哺乳食品,用初乳发酵后培育犊牛,是近年来在养牛生产中研究并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初乳在未经发酵前,酸度只有40~50度T,而经发酵之后酸度则高达90度T,最高可达200度T,用发酵后的初乳培育犊牛,具有提高成活率,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节省商品奶消耗,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牛效益等许多优点,现将制作方法及饲喂效果等情况简介如下,供养牛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康坤  聂琴  李彪 《畜禽业》2015,(2):85
<正>试验选用36头5日龄荷斯坦杂交犊牛,在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考察其对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试验分两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和MOS组,各18头,MOS组MOS添加量为4g/头.d。试验犊牛为初乳饲喂结束后的5日龄犊牛,每天饲喂两次奶,奶温保持与身体温度一致。整个试验期饲喂计划如下:第3周前,全脂牛奶饲喂量为体重的1/10;第4周到第7周,饲喂量为体重的1/15;第八周为1/25。第4周到第7周脱脂牛奶饲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0,(9)
初乳的饲喂在犊牛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饲喂牛初乳可以有效提高犊牛的免疫能力,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介绍了初乳对犊牛的重要意义和犊牛初乳的饲喂方法,期望在帮助养殖户充分认识初乳的重要性的同时,做好初乳的饲喂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犊牛通常在出生后数小时内就能排出胎粪,如果超过1d或更长时间仍不排粪者,称为新生犊牛便秘或胎粪停滞。1病因常见的病因有:新生犊牛因分娩前胎粪的积聚,分娩后发生便秘;新生犊牛未给予初乳或哺初乳时间过晚,影响犊牛消化功能;大量饲喂品质恶劣的合成乳或代乳粉,引起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6.
羔羊是养羊生产过程中再生产的基础,具有发育快,饲草料报酬高,周转速度快,生产成本低;肉品质优良,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羔羊的饲养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初生羔羊的护理1.1吃好初乳母羊的乳特别是初乳,对羔羊的健康与发育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做好初生羔羊吃好初乳工作。1.2代哺与换哺孤羔或多羔以及缺奶母羊所产羔羊可以找保姆代哺或换哺,如产双羔的母羊奶量不足,应让其哺育较弱的羔羊,把另一只强壮的羔羊找产奶多的母羊代哺。选择保姆羊,注意选择身体营养情况好,产奶量多的母羊,或死去羔羊的母羊。代哺或换哺的羔羊要勤加检…  相似文献   

7.
<正>犊牛腹泻,又称犊牛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犊牛胃肠消化机能障碍的统称,为养牛生产中常见疾病之一。该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是明显的消化机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腹泻,对犊牛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般人工哺乳犊牛发生腹泻比一般母牛哺乳的犊牛要高3~4倍。奶水牛是德宏州与1997年引进印度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与德宏水牛杂交育成的奶水牛,由于对奶水牛的饲养管理在我州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综合饲养管理配套技术在探索和研究中,攻克犊牛的人工  相似文献   

8.
旋复花(Lnula britannica)系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65cm。茎直立,有柔毛。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柔软。6~8月开花,花金黄色。于河边、潮湿草地、山坡、林区和森林草地处可见,药用其地上部分。为了治疗犊牛消化不良,取旋复花地上部分,以旋复花与水1∶10制成浸剂,按10mlkg体重,于喂饮初乳前30~40分钟内服,一天数次,效果是:若是将此药浸剂与确定抗生素(多粘菌素或土霉素)联合治疗,其痊愈时间为2.5d;若只单独应用此药浸剂治疗,其痊愈时间为4d;而对照新生犊牛按常规疗法(抗生素和等渗氯化钠溶液,相同于试验组所用容量),其痊愈时间为5d。为了预防新生犊牛消化不良,要在喂饮完2~3次初乳以后,于喂饮初乳前30~40分钟服此浸剂,连续3~5d,结果能减少死亡2%。在俄罗斯许多生产单位在采取其它措施的同时应用旋复花等天然植物药浸剂或煎剂,可使新生犊牛存活率达96.5%~98.5%。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6,(11)
正该病体温正常或稍高,如降至常温以下是死亡的预兆。精神萎靡,厌食。粪液状,黄白色或灰暗水样,有时带有血液。腹泻延长则脱水明显。预防:母畜在产前60-90 d和30 d两次用福尔马林灭活苗注射,每次5 m L,使母畜获得免疫,产生高滴度抗体,通过初乳转移给新生的牛犊,或在犊牛出生后未吃初乳前经口给予轮状病毒弱疫苗4 m L。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5,(1):20
<正>现代高产瘦肉型母猪产仔数越来越多,母猪需要生产足够的奶(常乳和初乳)以维持哺乳仔猪的健康和生长;同时,数据研究表明,分娩后不久,母猪就会经历巨大的激素改变,因为卵巢和子宫要为下一次怀孕做准备。过度的体贮动用(超过10%),将会干扰这一过程,导致断奶后较低的繁殖性能。1尽量提高泌乳母猪的采食量从后备母猪开始,日粮的营养浓度不宜过高,应含有足够的纤维,促进胃肠道的发育,提高母猪采食能力;怀孕  相似文献   

11.
做好犊牛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犊牛成长的基础,早吃初乳,正确采食,精心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犊牛的病死率,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高产奶牛健康生长发育,提高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犊牛、育成牛、青年牛饲养管理是关键,产奶期和干奶期饲养管理是重点。介绍了高产奶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正肉用犊公牛的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成年时的体型结构和生长性能。育种水平再高,如果没有良好的饲养管理,犊公牛的优良生产水平也难以得到发挥。因此,加强犊公牛的培育和饲养管理,实现全活全壮,不断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必须强调要注意犊牛初生期的护理。1早喂初乳犊公牛应在出生后1~1.5 h内哺  相似文献   

14.
<正>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发性感染病,10~30日龄仔猪易见,常与引起腹泻的病毒混合感染。发病率高达80%,但死亡率较低,病猪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未及时给仔猪吃初乳,母猪奶量过多、过少或奶脂过高,母猪饲料突然变换,饲料过于浓厚或配合不当,气候反常均可诱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6,(11)
正犊牛腹泻是当前奶牛多发病之一,也是严重危害奶牛生产,给畜牧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的疾病。该病主要症状为腹泻,由于肠蠕动亢进,肠内吸收不全或吸收困难,致使肠内容物与多量水分被排出体外,粪便呈稀汤或水样,很快脱水、酸中毒,死亡较快。犊牛腹泻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犊牛自身体质和饲养管理两大因素。犊牛消化机能不健全或由于初生犊牛初乳饮喂较晚,喂量少,使犊牛获得的母源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2,(12):41
<正>澳大利亚的奶农将很快获得犊牛腹泻的新疫苗。Coopers动物健康公司已注册了这种RotavecCorona的疫苗,该公司表示这是澳大利亚市场上唯一的一种犊牛腹泻的疫苗。这种疫苗用于抑制由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和大肠杆菌引起的犊牛腹泻,将于2013年上市。澳大利亚乳业局动物健康和繁殖项目的项目经理KathrynDavis说,有很多原因导致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4,(4)
<正>犊牛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初生后两周内的犊牛,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等寒冷季节多发。1发病原因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犊牛受营养不良、饲喂初乳不及时、厩舍阴暗潮湿、密度过大、喂乳用具不洁、气候寒冷等因素影响,往往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发本病。也可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2临床症状以出现腹泻症状为特征。起初排出的粪便淡黄色、粥样、恶臭,继而变  相似文献   

18.
犊牛腹泻是兽医临床常见病,其临床症状随腹泻诱因不同而异。北兴农场近几年门诊共诊疗犊牛腹泻病例187头,占犊牛病例的80%以上。其中消化不良性腹泻99头,占犊牛腹泻的52.94%,寄生虫性腹泻61头,占32.62%,细菌性腹泻27头,占14.44%。现就本人临床经验对犊牛腹泻的辩证施治如下:1病因1.1消化不良多见哺乳期犊牛,母牛特别是妊娠母牛的不全价饲养和犊牛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如妊娠后期母牛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足,致使犊牛抵抗力降低,犊牛机体受害或畜舍过于潮湿,初生犊牛吮初乳过晚,人工哺乳不定时,不定量及乳温过高或过低,…  相似文献   

19.
周鑫鑫 《畜禽业》2012,(6):80-81
<正>犊牛腹泻是指哺乳期犊牛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以出生2~7日龄犊牛为多发,且发病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尽管犊牛管理、畜舍建设、疫苗免疫工作不断进步和完善,犊牛腹泻仍然是很多牛场常见的疾病之一。犊牛腹泻常在  相似文献   

20.
邵伟利  樊华 《畜禽业》2012,(10):22-23
<正>DHI是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的缩写,译为奶牛群改良,在我国又称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世界上最为科学、最为有效的奶牛生产管理工具。其主要工艺为每头泌乳牛每月采集奶样一次,在测定其产奶量、乳成份和体细胞数等数据的基础上,收集牛群饲养管理数据,如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年龄、胎次等,再将所有这些数据加工处理,形成DHI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