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有不同类型的坡耕地69783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5%。开发利用这些坡耕地,是提高粮食总产水平的重要途径。现就不同区域坡耕地种植模式作一介绍,以供各地推广应用。一、旱坡地分带轮作多熟种植开发模式主要适宜于我国南方旱地或坡耕旱地。据川、黔、桂、苏、浙统计,推广旱地分带轮作多熟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坡耕地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辽宁省坡耕地在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流失的特征,采用6°坡耕地,选取大豆作为种植作物,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顺垄、横垄、免耕、免耕秸秆覆盖等耕作模式进行组合试验,观测分析降雨后氮、磷养分流失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说明了降雨对各土壤养分流失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耕作顺垄+平翻模式下,氮、磷流失浓度最高,总氮为24.2mg·L-1,总磷为2.013mg·L-1;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在顺垄布置下与传统平翻耕作相比,分别减少总氮流失30%和32%,减少总磷流失18%和30%;与顺垄耕作组合模式相比,横垄耕作组合有效地减少径流中的各种养分流失浓度,减少总氮流失35%,减少总磷流失35.4%;硝态氮在横垄+平翻模式下流失量最低,为3.0mg·L-1,铵态氮在横垄+免耕秸秆覆盖模式下流失量最低,为6.8mg·L-1;径流中磷素浓度在0.1~0.6mg·L-1,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天然降雨对径流中各养分的流失浓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7.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毒侵害多种动物(偶蹄兽、人),羊口蹄疫流行仅次于牛和猪。主要症状:体温40~41℃,口腔黏膜发炎,口腔、舌及蹄部出现水泡,水泡呈黄豆、蚕豆大小,内含透明液体,1~2天后水泡破裂,表皮脱落,形成浅表的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病羊蹄部出现水疱,病羊不愿站立和行走、跛行;乳房也  相似文献   

4.
多氧清又名多克菌、多氧霉素、多效霉素、保利霉素、科生霉素、兴农660等,是近年推出的新型抗菌素,有效成分为新多氧嘧啶核苷(即新多氧霉素),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污染,是生产无公害蔬菜和绿色农产品推荐的杀菌剂,为我国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评审、批准为AA级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5.
湖北新洲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在13年生的池杉林中灌水0.8~1米深,在水中养鱼,水面养鸭,进行池杉—鱼—鸭生态林业研究。结果,池杉每亩年蓄积生长量2.1742立方米,生产池杉种子50公斤,产鱼225公斤,产鸭20只。山东淄博市以棉花为主的立体种植模式:西瓜—春棉(中棉13),平均亩产西瓜4505公斤,皮棉103.5公斤;小麦—春棉(中棉12)—花生,平均亩产小麦382公斤,皮棉105.8公斤,花生125公斤;小麦—越冬菜—夏棉(中棉16),亩产小麦535公斤,皮棉98.5公斤,蔬菜300公斤。湖南省汉寿县林、稻、鱼、油模式:在渍害田种植成棋盘式农田林网,然后把大田划块分成单元,四周挖主沟筑堤,堤面栽树,树下间作套种;田面起沟抬垄,垄面插稻,收后栽油菜;沟内蓄水养鱼。  相似文献   

6.
为喀斯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以贵州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的六盘水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方法。结果表明:六盘水市耕地以坡度大于15°的坡耕地为主;石漠化面积以海拔2 000~2 480m的最多,为4 269.92km2,海拔640~1 400m的最少,为1 086.47km2;水土流失总面积为4 254.86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2.92%,其中,海拔640~1 400m的水土流失面积为711.3km2,海拔1 400~2 000 m的为1 806.96km2,海拔2 000~2 840m的为1 736.6km2,分别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6.72%、42.47%和40.81%。海拔640~1 400m的地区水土治理选择石坎坡改梯+粮食生产为主,或采用石坎坡改梯+经果作物(如猕猴桃、车厘子等);海拔1 400~1 800m的地区采用坡改梯+经济作物的治理模式,或采用聚土垄作与农林复合为基础组装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技术;海拔1 800~2 840m段采取土坎坡改梯+耐寒经济作物(茶叶、油菜、药材)的治理方式,或采用石坎坡改梯+植物篱生态过滤网带技术,或修建复式田坎(石坎+植物护坎),或采取生物修复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8.
6.黄瓜-玉米 复种 6.1产量、效益指标 667米2产黄瓜3000千克,玉米550千克,667米2产值2000元以上. 6.2种植形式 两茬平作,即上茬种黄瓜,下茬夏玉米.  相似文献   

9.
研究SE21s、SE152、SE126和明光34s等4个籼型水稻核不育系(材料)在同一纬度(北纬26°24′)800、120m两种海拔高度下的不育稳定性及其育性转换表现.结果表明,SE21s在长日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低,日照长度和温度对SE21s的育性转换起协同调控作用,二者存在一定的正向互补效应.SE152、SE126的有性转换主要受温度影响,SE152不育起点温度低,SE126不育起点温度较高.明光34s具有较强的光敏性,长日条件下核不育性对低温不敏感,短日较高温度下花粉育性可由不育转为可育.SE21s、SE152、明光34s在2种海拔高度下均具有一段稳定不育期,适合在华东、华南稻区制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模式下坡耕地红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中有机碳转化和稳定的作用机制,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通过室内有机碳矿化培养方法,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培养过程中CO_2通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总矿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均以2 mm和2~0.25 mm为主,其总量在78%以上,玉米单作显著减少2 mm团聚体的比例,但却显著增加0.25 mm团聚体的比例。不同种植模式下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全土、2 mm团聚体和2~0.25 mm团聚体。全土中玉米大豆间作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大豆单作处理,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在单作处理与对应的间作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植模式下全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矿化作用的强弱表现为单作处理比对应的间作处理更强,并且大豆单作处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不同种植模式下2~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最快,有机碳矿化作用最强,而0.25 mm团聚体C_0/SOC值(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作用消耗土壤中有机碳的比例)较全土及其他两个粒径团聚体显著降低,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2 mm和2~0.25 mm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最大。研究表明,大团聚体(0.25 mm)在坡耕地红壤有机碳矿化中起重要作用,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白萝卜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1.
坡耕地马铃薯套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比较法,在坡度27.左右的坡耕地上进行马铃薯套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顺坡聚垄种植相比,横坡聚垄配置地埂植物绿肥种植的马铃薯增产2 253.6 kg/hm2,玉米增产657.0 kg/hm2.马铃薯和玉米的复合产量增加2 910.6 kg/hm2,纯收入增加1 887.78元/hm2;而且,横坡聚垄配置地埂植物绿肥种植能有效减轻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提高坡耕地产出率.  相似文献   

12.
13.
曾几何时,光伏农业的概念叫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笔者曾调研过多个光伏农业生产园区 [1-4],但基本都是以种植蔬菜为农业生产目标.由于蔬菜生产对光照强度要求高,而光伏发电为获得更多的发电量需要截获一定量的光照,因此农业生产和光伏发电因为光照资源产生竞争关系,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是牺牲农业生产而保全光伏发电,一是因为光伏发电一...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红壤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单作玉米、马铃薯//玉米间作,采集玉米在3个不同生育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的根系和土壤,测定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总糖和土壤团聚体状况,分析根系特征和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显著高于单作玉米(P0.05)。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增加,间作显著提高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P0.05)。抽雄期,间作玉米比单作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显著提高8.17%(P0.05);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提高12.24%(P0.05),分形维数(D)显著降低1.09%;团聚体破坏率(PAD)显著降低26.08%。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含量、总有机酸含量与R0.25、GMD、D、PAD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玉米间作对改变玉米根系特征及根系分泌物中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传染性鼻炎病原体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嗜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的产蛋鸡。由于气温突然改变、舍内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此病单独发生其病程约3~4周,发病高峰时很少死鸡,但在流行后期鸡群开始好转,产蛋量逐渐回升时,常常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五、白眼病 1.发生与危害 白眼病又称眼部发炎充血症或红眼病。一般认为.该病致病菌是副大肠杆病.病甲鱼表现症状主要是眼睛发炎、充血、肿大,眼角膜和鼻粘膜糜烂.往往在眼球外表覆盖白色分泌物。病甲鱼行动迟缓、呆滞、食欲减退,严重者不进食.眼睛失明.最后瘦弱死亡。该病属多发性疾病.水质恶化.水质不洁易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区域建立和发展不同特色的集约高效节水型持续发展模式,是适应未来新疆区域农业、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此对各区域的节水技术模式总结如下:1塔里木盆地节水农业区1.1主要节水技术模式本类型区主要包括:吐哈盆地和南疆五地州的吐鲁番市、和田、喀什市、阿克  相似文献   

18.
4、强镇扩权改革模式与传统上的精简机构、压缩权限的改革措施不同,强镇扩权代表了扩权与分权的趋势。强镇扩权改革主要发生在沿海一带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以浙江、广东为代表。强镇扩权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中央22号文件提出的简政放权,要求凡属可以下放的机构和职权,要下放给乡;少数必须由县集中统一领导的机构,仍要集中统一领导。2007年浙江省又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强镇扩权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武山县川区、浅山区、高山区不同种植模式的马铃薯进行了调查测产,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推荐了表现优良的品种和种植方法,提出了优化马铃薯产业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羊病的发生与流行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传染病不断增多和复杂,已到了难以控制或失控的程度。羊病发病严重,死亡率较高,给养羊场(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最近邢台市兽医院接诊的病例来解析一下羊群常发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仅供广大读者参考。一、羊常见的几种传染病1.羊快疫。羊快疫是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