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饲料工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步,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饲料工业步入了成熟发展期;用了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50多年的发展道路。饲料工业产品产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60多万吨,增长于2003年的12800多万吨,由十几个产品品种发展到数百个品种,一跃成为世界第二饲料生产大国。然而,随之而来的饲料安全问题,饲料与粮食的安全关系问题等也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吴革华 《广东饲料》2008,17(3):27-30
1 维生素产业概况及现状 1934年欧洲公司最早讲维生素工业化生产,20世纪80年代之前,基本上是欧洲公司在欧美等地建立维生素工厂。维生索的研究和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到达一个高峰,特别在人类和动物的应用研究。直至现在,我们大都以当时的经典研究为基础。随着人们对维生素的不断认识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维生素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3.
抑菌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那西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西肽是含硫多肽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蛋白质的合成有抑制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生长刺激作用。1961年由法国洛普克公司首次发现,最初由一种从阿根廷土壤中分离出的放射菌培养生成,但由于生产效率低,难以工业化生产,直到80年代,生产方法取得突破,才进入了工业化生产。国外于80年代末批准上市,我国在80年代后期由上海医科大学生物合成教研室开始研究,在“八五”期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成功掌握其生产工艺,于1998年被批准为国家三类新兽药.并允许作为药物添加剂在饲料中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饲料工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步,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饲料工业步入了成熟发展期。我们用了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国外发达国家50多年的发展道路。饲料工业产品产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60多万吨.增长到2003年的12800多万吨,产品品种由十几个品种,发展到数百个品种,  相似文献   

5.
陈自峰 《饲料工业》2006,27(16):18-19
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已经初步认识到酶制剂在饲料中添加的好处,从80年代开始在饲料工业中应用酶制剂,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叶,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但生产实践中,酶制剂的使用尚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肉类食品是非常重要的民生产品。20世纪80年代.中国肉类加工企业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由此开始了中国肉类工业迅速发展的步伐。但是.中国肉类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尚未完全形成.肉类转化率很低,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发根农杆菌Ri对北五味子的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来,应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生产植物有用次生代谢物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据估计,已经从400多种植物建立了组织和细胞培养物,从中分离出600多种次生代谢物,其中40多种化合物在数量上超过或等于原植物,为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工业化生产植物有用次生代谢物奠定了基础。发根农杆菌Ri质粒转化植物诱导出的毛状根(hairyroot)与正常根结构类似,但是具有生长速度快,遗传和生化特性稳定及易于进行遗传操作等特点。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毛状根培养技术生产有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研究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聚羧酸减水剂的研发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1982年7月日本公开了第一个关于聚羧酸减水剂的专利,大量工业化生产起源于1986年。我国的聚羧酸减水剂研究始于20世纪末,其工业化生产及广泛应用开始于21世纪初,如今其推广进程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我国沿海一些发达地区,聚羧酸减水剂正在取代萘系。  相似文献   

9.
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授精技术是当代繁殖领域的一次大革命。经过百余年的研究推广,这一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于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70年代得到大力推广。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猪的人工授精普及率达到90%以上。我国猪的人工授精技术起步较晚,发展很快,但不太均衡。江苏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在全省建立猪的统一供精体系,而后其他省市大规模地推广了该技术。河南省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一些县(市)猪场推广猪的人工授精技术。1998年,我省开展基层改良站(点)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竞赛活动以来,许多改良站(点)开展了这…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上众多的发酵乳产品中的最为流行的酸奶制品,早在20世纪中叶在欧洲的保加利亚就已形成规模生产。但自60年代初,瑞士人发现了将水果果料加入天然纯酸奶(不加糖的酸奶)中而明显改变了原有酸奶的风味与口感,并使产品多样化,才使酸奶在欧洲许多国家进入了工业化生产的迅速发展阶段并且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与国家得以推广。我国酸奶生产时间虽然滞后,但发展也相当迅速。80年代初北京率先开始商业化酸奶生产,如1982年年产仅1180吨,但到了1989年已年产3.3万吨,八年中产量增加了近30倍。目前,酸奶生产也成为我国液态乳中除巴氏杀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