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2007年8—9月的海上生产调查数据,对南海北部母子式金线鱼延绳钓渔获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金线鱼、深水金线鱼和长尾大眼鲷为渔获优势种,其相对重要性指标(IRI)分别为7518.10、3446.33和2052.65;渔获平均体长分别为203mm、129mm和264mm;平均体重分别为190g,57g和426g:渔获物的优势体长组分别为160~240mm、100~160mm和230~270mm;平均上钩率分别为0.96%、0.96%和0.19%;方差分析未显示此3种鱼在早晨、中午和傍晚不同时段的上钩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7年8—9月的海上生产调查数据,对南海北部母子式金线鱼延绳钓渔获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金线鱼、深水金线鱼和长尾大眼鲷为渔获优势种,其相对重要性指标(IRI)分别为7518.10、3446.33和2052.65;渔获平均体长分别为203mm、129mm和264mm;平均体重分别为190g,57g和426g:渔获物的优势体长组分别为160~240mm、100~160mm和230~270mm;平均上钩率分别为0.96%、0.96%和0.19%;方差分析未显示此3种鱼在早晨、中午和傍晚不同时段的上钩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北部湾鱼类年龄鉴定和渔业资源监测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对环北部湾拖网、流刺网、灯光围网3大作业类型4个季节的渔获物进行生物学采样,共采集17种具有年龄鉴定硬质的鳞片样本,经室外和室内处理,应用解剖镜和显微镜对其进行性状观察分析,并进行数码拍照研究。[结果]不同科属鱼类鳞片在鳞焦位置、前区栉节、鳞嵴形状和辐射沟数量等形态特征上有明显差异,其年轮标志也因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而呈不同形态。[结论]鳞片可为鱼类分类和年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北部湾鱼类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一级枝年轮与材积生长对非确定性输水的响应特征.[方法]垂直河道,在不同离河距离,采集胡杨一级枝年轮样本,绘制年轮宽度及材积生长量曲线,根据曲线形状,对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 2000年输水后,胡杨年轮生长量于2004年达峰值,2008年起,输水前后胡杨年轮宽度生长量差异不显著.(2)输水后胡杨一级枝材积生长量明显高于输水前,2008年达峰值,输水后各年、不同离河距离,材积生长量与输水前的均有显著差异.(3)输水后,河畔地下水埋深迅速抬升,2002年达峰值,随后逐年缓慢下降,胡杨材积生长量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相对应,呈“增-减-略增”型.[结论]胡杨年轮宽度生长量可以测度对输水的响应时间及范围,而胡杨材积生长量可测度对输水的响应程度及持续性,地下水埋深变化是决定胡杨材积生长量大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广东惠州湖泊浮游植物群落对鱼类去除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惠州西湖捕鱼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方法]于2007年6月8~28日对惠州西湖中的南湖进行鱼类全面清除,采集浮游植物样品进行鉴定和计数。[结果]结果表明,在捕鱼前后,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变化显著。[结论]在热带浅水湖泊中,鱼类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但无法显著降低浮游植物生物量。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鲢种群的年龄和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长江鱼类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为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鲢的种群状况,根据2008-2010年在江津江段采集的149尾标本对鲢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采集到的鲢体长范围为95.0~860.0 mm,平均体长为(451.1±171.6) mm,体质量范围为13.5~9 750.0 g,平均体质量为(2 314.2±2 125.9)g.鲢鳞片上的年轮表现为闭合性切割和疏密特征,年龄结构由0+~5+龄共6个龄组组成,其中优势龄组为1+~4+龄.体长(L)与鳞径(R)呈显著的线性关系:L=139.841 2R+15.973 4;与体质量(W)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W=1.876 7×10-5 L2.9925.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鲢为匀速生长类型,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1=1 036.974 8[1-e-0.1882(t+0.2165)],Wt=19 864.662 3[1-e-0.1882(t+0.2165)]2.9925,其生长拐点年龄为5.80龄.尽管年龄结构和生长性能表现出一定的衰退趋势,但与湖泊、水库中的鲢种群相比,长江上游鲢种群仍然具有相对复杂的年龄结构和较优的生长性能.三峡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已逐渐成为鲢重要的栖息地和产卵场,该江段鲢种群在4大家鱼资源保护中应该得到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杜鹃属植物孢粉学特性种内变异情况。[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四川西南山区不同区域采集的6种野生杜鹃共计15个花粉样本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杜鹃种内不同样本间单粒花粉形态、外壁颗粒大小及形状、四合体缝深浅、裂纹形态等性状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并不因生长地域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差异而改变;四合体直径、萌发孔长宽在样本内变异幅度较大,极差达均值的25%以上;在种内不同样本间,四合体直径和萌发孔长宽差异多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杜鹃花粉四合体大小和萌发孔长宽不像外壁纹饰那样稳定,在样本内往往会出现较大变异,在同种不同样本间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因此这些孢粉学性状不宜作为杜鹃分类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时空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6年冬季(2月)和夏季(8月)对该海域进行底拖网调查,并采用Bray-Curtis聚类分析、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群落多样性分析等方法研究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浙江南部近海冬季和夏季共出现鱼类124种,冬季出现鱼类93种,夏季出现鱼类86种,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数最多;冬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南部和南部近岸3个群落,夏季该调查海域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和南部2个群落;调查海域的鱼类以暖水种为主(占56.9%),南部群落暖温种与暖水种种数高于北部群落,冬季暖温种数量高于暖水种,夏季反之;该海域冬季绝对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北部与南部群落同南部近岸群落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夏季绝对优势种为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北部与南部群落优势种差异较小,冬、夏两季鱼类优势种组成变化较大;该海域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冬季高于夏季,丰富度指数存在极显著季节差异(P<0.01),除冬季丰富度指数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空间上普遍呈现南部群落高于北部群落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与生物量和温度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探寻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完善群落种类组成及多样性与时空因子的关系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9.
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时空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6年冬季(2月)和夏季(8月)对该海域进行底拖网调查,并采用Bray-Curtis聚类分析、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群落多样性分析等方法研究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浙江南部近海冬季和夏季共出现鱼类124种,冬季出现鱼类93种,夏季出现鱼类86种,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数最多;冬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南部和南部近岸3个群落,夏季该调查海域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和南部2个群落;调查海域的鱼类以暖水种为主(占56.9%),南部群落暖温种与暖水种种数高于北部群落,冬季暖温种数量高于暖水种,夏季反之;该海域冬季绝对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北部与南部群落同南部近岸群落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夏季绝对优势种为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北部与南部群落优势种差异较小,冬、夏两季鱼类优势种组成变化较大;该海域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冬季高于夏季,丰富度指数存在极显著季节差异(P0.01),除冬季丰富度指数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空间上普遍呈现南部群落高于北部群落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与生物量和温度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探寻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完善群落种类组成及多样性与时空因子的关系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及其优势物种,为广西涠洲岛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及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0月—2016年9月,采用三重刺网结合潜水和垂钓的方法逐月对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5个采样点进行鱼类采样调查,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优势物种,并采用相似度指数(Sc)、非加权平均聚类法(UPGMA)及无度量多维排序(NMDS)比较分析不同珊瑚礁海域的鱼类物种组成结构.[结果]从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共采集鱼类标本2051尾,经鉴定隶属于2纲12目49科84属114种,其中,软骨鱼纲有2目2科2属2种,硬骨鱼纲有10目47科112种.硬骨鱼纲中以鲈形目种类最多(85种),占采集物种总数的74.56%.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四季的鱼类物种数存在一定差异,春季有88种、夏季有63种、秋季有76种、冬季有50种;从鱼类栖息水层来看,底层鱼类有53种,中下层鱼类有45种,中上层鱼类有16种,分别占采集物种总数的46.49%、39.47%和14.04%;该海域鱼类以暖水性鱼类为主(102种),暖温性鱼类仅12种,未见冷温性和温水性鱼类.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与同纬度徐闻珊瑚礁海域的相似性最高,与海南岛珊瑚礁海域的相似性相对较低,而与西沙赵述岛珊瑚礁海域的相似性最低.[结论]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以暖水性为主,四季鱼类物种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以底层和中下层鱼类为主,但鱼类物种相对丰度较低且数量相对偏少,与受人类活动干扰有一定关系.因此,为更好地保护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建议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减缓过度捕捞或旅游区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日本金线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金线鱼含肉率为74.96(±1.99)%,粗蛋白含量为19.48(±0.21)%,粗脂肪含量为2.66(±0.02)%,水分含量为76.37(±0.34)%,粗灰分含量为1.35(±0.02)%。肌肉蛋白中17种氨基酸占鲜样的13.71%,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鲜样的6.26%,占氨基酸总量的45.66%,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为89%,符合FAO/WHO的标准。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含硫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和苏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5.30,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39%,占氨基酸总量的39.3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浙江路桥附近海域春秋季渔业资源。[方法]基于2016年11月路桥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路桥附近海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春季渔业资源生物共4类35种。调查海域的渔业资源重量和尾数密度最大种类分别为鱼类和虾类。调查海域优势种均为东海沿岸常见种类。调查海域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均匀度分布水平偏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浙江路桥附近海域的生态监测、评价提供依据,也为该海域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光皮桦扦插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不同生根促进剂与不同插穗下切口型对光皮桦扦插繁殖生根率与愈伤组织大小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生根促进剂对插穗生根率与愈伤组织大小影响显著 ,其中IAA+ IBA对促进生根效果最好 ,NAA对愈伤组织面积大小影响最大 .插穗下切口型宜采用双削面或单削面 ,且插穗下切口型对愈伤组织面积大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农田栽参和伐林栽参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差异.[方法]通过分析2种生产模式下的土壤N、P、K、有机质、pH及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结果]2种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存在差异,伐林栽参土壤中养分和酶活性高于农田栽参土壤,尤其是全氮含量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1.2 g/kg,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4倍多.[结论]该研究为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离子注入对桉树苗期叶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离子注入生物工程在树木改良研究上提供新的途径。[方法]按1014和1015N+/cm22种剂量处理分别对16个桉树家系的种子进行离子注入,观察注入后苗木的生长情况。[结果]不同家系叶样的湿、干重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叶干重达到显著差异;桉树的叶长、宽和叶面积在各家系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4个叶指标(叶体积、叶内体积、叶比重和空隙率)在家系和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4个叶生理指标除单株叶含水率LWC在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外,其他(RWC、RWD和EC)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家系的生理状况和抗性能力有差异。[结论]离子注入可引起桉树叶结构的变化;通过选择和离子注入处理可获得抗性强的桉树家系/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和氮特征,评估橡胶林生态效益,为研究热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碳氮循环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研究地点位于中国海南岛西部儋州市境内,研究土壤为4种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和1个对照样本土壤。每类样地随机设置4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为20cm×20cm,分0~15cm,15~30cm,30~45cm,45~60cm4个层次采集土壤样品,取其平均值作为每类样地的最终分析结果。采用环刀法测定各层土壤密度,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和吸湿水,采用低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采用半微量开氏法测定土壤总氮含量。[结果]①不同林龄橡胶林胶园(包括对照的胡椒地,下同)各土壤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大,但普遍表现为表层土壤(0~15cm)有机碳含量高于平均值,下层土壤(45~60cm)有机碳含量低于平均值,中间2层的(15~30cm、30~45cm)变化不大,在平均值上下浮动;②不同林龄橡胶林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6.02~7.78g/kg,相互间存在显著差异,幼林晚期(7龄)胡椒地(CK)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幼林早期(2龄)开割树(16龄);③橡胶林有机碳储量主要决定于其含量和土壤容重,不同林龄橡胶林胶园土壤有机碳储量介于61.33~74.28t/hm2,相互间不存在差异,数值上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幼林晚期(7龄)幼林早期(2龄)胡椒地(CK)开割树(16龄);④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全氮含量介于410.86~664.14mg/kg2,相互差异显著,胡椒地(CK)幼林晚期(7龄)幼林早期(2龄)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开割树(16龄),开割树(16龄)土壤全氮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样地;⑤不同林龄橡胶林样地土壤C/N比值介于10.94~14.47,相互差异极显著,C/N比值开割树(16龄)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幼林晚期(7龄)胡椒地(CK)幼林早期(2龄)。[结论]种植天然橡胶对热带土壤碳氮含量、储量及C/N比值没有特殊的不良影响,与对照胡椒地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种植天然橡胶与种植热带作物(胡椒)对热带土壤碳氮影响类似。  相似文献   

17.
韩丙芳  马红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33-1934,1961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双环法测定了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鱼鳞坑、水平沟和封育3种恢复措施实施5年后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结果]鱼鳞坑、水平沟措施使土壤水分入渗速率显著增加,这与地表干扰导致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增加有关。水分入渗过程适合用Philip入渗公式模拟。[结论]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可提高土壤水分入渗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菏泽市雷暴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根据1971~2007年菏泽市八县一区的雷暴观测资料,建立四季和年雷暴出现次数的时间和标准差序列,分析雷暴的发生规律及分布特征。[结果]菏泽市雷暴的出现次数由牡丹区向四周逐渐递减。雷暴次数的年际变化呈交替增减,总体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年雷暴日数自西北向东南稳定性减小。雷暴发生主要集中在4~9月,季节性明显,7月最多,11、2月没有。雷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每天的15:00~2:00为雷暴活跃期。平均雷暴初日自西北向东南逐渐提早,平均雷暴终日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结论]该研究为菏泽市的防雷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姚付龙  李海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50-5553,5592
[目的]分析西天山北坡地区近5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方法]根据西天山北坡地区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及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50年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西天山北坡地区气温呈现明显增暖趋势,近50年的年均温以0.3℃/10a的速率显著升高,但各季节温度上升率不同,秋季〉冬季〉春季〉夏季。西天山北坡地区50年来的年降水量总体呈相对增多趋势,从年降水量来看,平均以16.9 mm/10a的速率明显增加;从季节降水量来看,除秋季外,其他3个季节在近50年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为3.2~11.2 mm/10a,夏季增幅最大,秋季经历了80年代的降水小高峰后,近20年降水量略有下降。[结论]西天山北坡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