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盟抗生素禁用后仔猪的蛋白质氨基酸营养与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年来,抗生素一直被广泛用于改善断奶仔猪的肠道健康和促进生长。欧洲逐渐禁用饲料抗生素后导致仔猪断奶后腹泻增多,人们开始转向通过管理和营养策略来控制断奶仔猪的腹泻。已有关于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改善日粮氨基酸平衡,减少日粮粗蛋白含量,降低仔猪消化道疾病发生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早期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及其腹泻的原因和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生猪生产中,仔猪腹泻是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仔猪腹泻病是指3月龄以内的仔猪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群发性疾病,轻度腹泻会导致仔猪营养不良及生长受阻,严重腹泻则导致仔猪脱水,成为僵猪,甚至死亡,发病率通常在20%~100%,死亡率为10%~20%,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尽管对该病的研究在防治、营养、管理和遗传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仔猪腹泻仍然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给预防、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生产中只有详细掌握断奶仔猪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和各种腹泻病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取得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 ,仔猪早期断奶得以普遍地应用。于是断奶仔猪的营养生理、营养需要和营养学调控措施 ,尤其是断奶仔猪的腹泻控制成为研究的重点。1 断奶仔猪生理发育特点1 1 仔猪胃肠机能发育不完善断奶仔猪胃肠重量轻 ,容积小 ,胃肠酸性低 ,运动机能微弱 ,胃排空速度快。其中胃酸低是导致仔猪营养障碍而发生腹泻的关键原因。仔猪出生后 ,胃酸分泌能力较弱 ,直到断奶 3~ 4周后 ,胃酸分泌才趋于正常水平。1 2 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完善断奶仔猪缺乏胃蛋白酶 ,仅有少量胃蛋白酶原 ,由于胃底腺不能分泌盐酸 ,从而不能将胃…  相似文献   

4.
早期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断奶使仔猪胃肠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断奶仔猪消化不良、腹泻和食欲不振。建立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方案有助于断奶仔猪由母乳日粮平稳过渡到以干物质为主的日根。本文综述了近期有关早期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的研究进展,并就能被早期断奶仔猪高效利用的饲料原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仔猪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疾病比较敏感。而断乳应激,又加剧了仔猪的这种敏感性,导致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本文从营养的角度综述了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素、益生元、中草药及其它添加物质对仔猪,尤其是对断乳仔猪免疫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早期断奶仔猪营养与免疫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 ,增进仔猪健康和福利对生产经营者至关重要。仔猪早期断奶时在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作用下 ,出现腹泻、生长迟滞“早期断奶综合征”(蒋宗勇 ,1 994 ) ,危害仔猪生产 ,因此提高断奶仔猪免疫机能 ,改善健康状况必然会促进养猪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仔猪免疫机能不是孤立的 ,受营养及环境等因素影响。研究表明 ,仔猪断奶后采食量显著降低 ,导致营养素 (尤其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的缺乏 ,出现免疫机能抑制及氧化应激反应加剧现象 ,增强仔猪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发病率 ,最终又导致食欲下降和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等营养问题的再现 (…  相似文献   

7.
腹泻是猪养殖生产中广泛存在的病症,高发于仔猪阶段。仔猪腹泻严重制约其生产潜能并导致高死亡率。文章主要分析了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原因并论述各种调控措施的改善作用,为研究更精准的仔猪营养需求和饲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猪户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对断奶仔猪进行超营养饲养,从而造成了断奶仔猪营养过剩而无法消化,进而导致腹泻,影响了仔猪的正常生长,阻碍了养猪业的发展。现就其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饲料禁抗条件下仔猪肠道健康的营养干预手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碧娥 《猪业科学》2020,37(5):32-35
仔猪由于肠道发育不成熟,断奶应激导致仔猪肠道结构功能受损,增加仔猪的疾病易感性。维持肠道健康对仔猪生产非常重要,在目前饲料禁抗的背景下,营养干预是保障仔猪肠道健康的有效途径。文章主要综述功能氨基酸、抗菌肽、植物提取物、短链脂肪酸近年来在仔猪肠道健康研究中的进展,为仔猪生产中饲料抗生素的替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母猪窝产仔猪初生重整齐度差导致生猪生产效率降低,研究母猪妊娠期间营养需求满足母猪和胎儿营养需要对提高生猪生产效率和增加窝产仔猪初生重的整齐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母猪妊娠期间营养水平对仔猪初生重整齐度影响的报道很少。本文分析影响仔猪初生重差异的因素及其机制,旨在为寻找提高窝产仔猪整齐度的营养战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和动物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专家提出仔猪早期断奶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生产率。目前提倡和推广的仔猪断奶日龄是出生至一个月左右。仔猪断奶后营养由以母乳为主转向以摄取饲料营养为主。这种突变易导致仔猪营养应激,出现饲料消化不良和拉稀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导致生长抑制或死亡。研究早期断奶仔猪的营养是动物营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生产实践作些肤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病因复杂,给预防,治疗工作都带来很大难度。轻度腹泻会导致仔猪营养不良及生长受阻,严重腹泻则导致仔猪脱水,成为僵猪甚至死亡。因此,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机率、缩短治疗疗程已成为当前养猪生产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人根据在生产实践中的学习,摸索、总结,现浅谈一下仔猪腹泻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3.
仔猪低血糖症是仔猪在出生后最初几天内因饥饿导致体内储备的糖原大幅度减少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多发生与仔猪出生后1周以内且发生与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季节。本病一旦发生可造成大部分或全窝发病,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早期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的研究状况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仔猪早期断奶技术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关注的一项技术。在养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许多猪场仔猪哺乳时间常为18d或更短。仔猪实行早期断奶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减少疾病由母体向仔猪的传播 ,并能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改善胴体品质。但早期断奶的仔猪由于受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的影响 ,常表现出厌食或拒食、消化机能紊乱、腹泻、水肿、生长迟滞和饲料利用率低等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 ,从而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其中导致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的主要因素是营养应激(Funderburke等 ,1990)。影响早期断…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在淮安市楚州区周边地区,随着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已逐步推广和普及仔猪3~4周龄断奶,即通常所谓的早期断奶。早期断奶仔猪由于受心理、环境、营养应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仔猪断奶后易发生消化机能紊乱,出现腹泻。而腹泻会导致仔猪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16.
断奶仔猪黏膜免疫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在断奶仔猪肠道黏膜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断奶仔猪无法从母乳中获得母源抗体,同时其自身的主动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因而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腹泻等疾病的发生,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大部分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都是通过黏附在断  相似文献   

17.
大豆抗原蛋白是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的主要致敏物质,能导致仔猪发生过敏性腹泻、肠粘膜细胞增生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此文就主要大豆抗原蛋白的特性及其对早期断奶仔猪的致敏作用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有效地避免抗原蛋白的致敏作用、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养猪生产中,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饲料营养、饲养管理、断奶应激以及仔猪自身生理特点等。仔猪腹泻的危害主要有: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可高达100%,部分患病仔猪康复后生长发育缓慢,成为僵猪,日龄稍大的仔猪和成猪可引起掉膘,导致饲料报酬降低,增加人工费、药费开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其它疾病。  相似文献   

19.
韩立辉 《养猪》2023,(6):30-32
养猪场不断朝着规模化的方向转型,并逐步提升内部的饲养以及管理工作水平,但场内的仔猪在断奶之后由于受到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仔猪死亡率日益提升。为保障生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应加大对仔猪饲养阶段的管理力度,使用完善、高效的饲养方法,加强仔猪的生理机能与免疫功能,采用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疫病带来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仔猪肠道健康水平是影响养猪效益的重要因素。面对规模化养殖模式下仔猪常见的腹泻型疫病,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干预手段之一。然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猪肉安全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在我国药物饲料添加剂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大环境下,如何依托综合措施,包括营养调控手段,维持仔猪肠道健康,保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文章综述了仔猪腹泻的诱因及适宜营养素或营养源的抗病促生长机制,以期为建立仔猪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技术、实现猪肉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