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辛树帜先生,湖南临澧人。长期从事生物学和农业科学教育工作。曾任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中央大学教授,国立编译馆馆长,西北农学院院长,中国动物学会副会长,中国植物学会理事,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早年从事生物科学的研究,一九二八年主持并参加了广西大瑶山生物调查,发现瑶山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鳄蜥亚科(Shinisaurinae)。解放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农业遗产的整理研究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著名农史学家游修龄教授与我校古农学研究室几代学人间有着密切的学术交往,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喜逢先生八十华诞,回忆一二事,以为庆贺。辛树帜先生晚年亲辑《故人手泽》,裒集至交信函,其中珍藏游先生手书五帜。1962年,辛老寄赠《我国果树历史的研究》一书,时坊间未见,游先生得以“先睹为快”。12月12日游先生致辛老书中,介绍了浙农农业历史研究情况,若吴耕民教授之浙江柑桔栽培史研究,章安教授之浙江枇杷栽培史研究。并谓他自己意欲进行浙江农谚、耕作制演变、作物演变史研究。时游先生由农学系奉调“主持科研处工作”,负责省…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学意义上的农史研究,即以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指导进行的农史研究,酝酿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才真正出现。自此至新中国成立前,农史研究仍是自发的、分散的、初步的,农史研究作为一个学科仍然处于萌芽时期。而辛树帜先生作为农史学科的创始人之一,研究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透视、  相似文献   

4.
辛树帜先生论中外科学大律提纲手迹新近发现。本文参照其晚年学术思想和科研活动,详考遗稿文辞奥旨,探本发微,初识手迹系一坐而论道的提纲,旨在为创立中国水土保持学张本。所谓十二律亦缘比论治河论而发,意在确立中国水土保持在世界科学的大律地位,故文末并就各律略加阐释,以见手迹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5.
简讯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4):156-156
2006年12月31日是已故林业教育家、原西北林学院副院长、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陕西省林学会原副理事长赵师抃教授诞辰九十周年。为了缅怀赵师抃教授为西北林业教育事业所做的卓著贡献,除在其九十诞辰期间举行纪念活动外,还将编撰《纪念文集》。  相似文献   

6.
江西柑桔栽培历史悠久,是江南柑桔栽培历史较早的省份之一。据古代典籍《禹贡》记载:“扬州……厥包桔柚锡贡。”江西最早属古扬州,后届吴,吴灭后属越,越灭后属楚。秦朝为九江郡,汉属豫章郡,唐宋后属江西(曾为江南西道)沿用至今。据辛树帜先生在《禹贡新解》一书中分析考证,《禹贡》的制作年代为西周的文、武、周公、成、康全盛时代,下至穆王为止。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十世纪,距今已有三千年了。谢承《后汉书》(公元前三世纪)中写道:“丹阳张磐,字子石。为庐江太守。浔阳(即现在九江)令尝饷  相似文献   

7.
王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大豆专家、教授,毕生从事农业教育事业。早年曾育成大豆优良品种金大332,并率先倡导生物统计学方法在田间试验中的应用。王绶教授治学严谨,生活朴素,谦虚好学,诲人不倦,为人耿直,待人诚恳,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王绶教授1958年任山西农学院院长,并主持大豆科研工作。在他的指导和带动下,大豆科研组的同志坚持科学为生产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发扬求实、苦干精神,在大豆育种和大豆生物学理论探讨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培育的晋豆一号、二号、三号新品种和大豆生物学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论文,曾分别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山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但是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王绶教授未能为我们留下更多的亲笔遗作。近日(2008年10月19日),苗果园教授翻阅旧资料时,发现一篇王绶院长的论文打印稿,虽不是手写,但亦很珍贵。委托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遗传育种教研室主任李贵全教授撰写按语,交山西农业大学学报发表。谨以此文纪念山西农业大学大豆育种五十周年!对农业界老前辈王绶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农史研究是从农业古籍整理起家的。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农史学家辛树帜、石声汉、万国鼎、王毓瑚等先生循清儒创通的门径,从古农书的校注作起,开展农业古籍整理,蓄农史学科之底蕴。一九七九年郑州农史会议以后,积十数年之功,农史研究已呈方兴未文之势,厕身当代学科之林,在农史队伍的培养、农史学科体系建设、农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农史专著的撰著、农史文献检索、农史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均获重大进展,开辟出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业思想史、农业古籍整理四大研究方向。近年来,当代农业史研究异军突起,农史研究重心有…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7日,河南省华罗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罗公司)在郑州市新世纪大厦二楼多功能厅隆重召开了创建20周年庆典活动,同期举办了该公司全国大客户业务研讨会议。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德国罗曼公司亚洲区总裁林青芳先生和亚洲区经理沈翔宇先生、中国农业大学赵继勋教授、河南农业大学张新厚教授等业内知名人士,《中国畜禽种业》作为专业关注我国种畜禽事业的权威媒体受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1983年,新西兰草原学会主席、梅西大学华裔教授朱昌平应邀来内蒙古农牧学院讲学、访问。被聘为这所大学的第一位名誉教授。朱昌平先生说“你们学院规模不小,专业设置很有特点。有些专业水平已不亚于发达国家。如草原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也很显著。我在新西兰梅西大学负责东南亚留学生工作,将来可以多接收中国留学生,还可以帮助解决奖学金问题。胡耀邦同志访问新西兰时曾接见过我,讲过内蒙古,讲过高校,也特别告诉我可以去看看。我今天来了。我愿意为你们这样很有基础,在中国的内蒙古很有影响,很有发展前景,为了事业很讲究付出的大学做些有益的事情。”朱昌平先生还应学院的请求,将草原系教授们的5篇学术论文带到日木,参加世界草原学术会议进行交流。新西兰梅西大学教授朱昌平被聘为内蒙古农牧学院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0月14日,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一任院长丁颖教授逝世20周年。我以崇敬的心情,缅怀他一生对我国农业科学和农业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并寄与怀念和哀思! 丁颖教授是我国农业科学、农业教育战线上的老前辈。他早年留学日本,1924年回国后直至1964年逝世,40年间始终不逾地从事农业教育和水稻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新中国诞生后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重视,先后担任华南农学院、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12.
今年五月五日,是江苏农学院成立二十八周年校庆日。二十八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我们曾经胜利地前进过,有过一段蓬勃发展、迅速成长的时期;我们也遇到过挫折与破坏,经历过一段动荡不安、多灾多难的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当我们欢度校庆的时刻,回顾一下我院走过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一下未来,是很有必要的。江苏农学院原名苏北农学院,是由原南通学院农科、江南大学农艺系、苏南文教学院农教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是我国五十年代初教育事业发展的产物。校址设在古城扬州的西郊扫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0月2日是我国著名鱼类学家、教育家、原上海水产学院已故院长、一级教授朱元鼎先生诞辰IOO周年纪念日。9月27日上午,上海水产大学隆重举行纪念活动。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朱元鼎教授诞辰100周年作了“敬业奉公,为人师表”的题词。市教委领导、上海水产大学的党政领导、专家、教授、朱元鼎先生生前好友及家属等参加了纪念活动。朱元鼎先生是我国鱼类学的奠基人,1930年始专攻鱼类形态、分类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1931年发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鱼类学专著《中国鱼类索引》,奠定了中国鱼类分类学的研究基础,至今仍是研究鱼类学的…  相似文献   

14.
1996年10月2日是我国著名鱼类学家、教育家、原上海水产学院已故院长、一级教授朱元鼎先生诞辰IOO周年纪念日。9月27日上午,上海水产大学隆重举行纪念活动。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为朱元鼎教授诞辰100周年作了“敬业奉公,为人师表”的题词。市教委领导、上海水产大学的党政领导、专家、教授、朱元鼎先生生前好友及家属等参加了纪念活动。朱元鼎先生是我国鱼类学的奠基人,1930年始专攻鱼类形态、分类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1931年发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鱼类学专著《中国鱼类索引》,奠定了中国鱼类分类学的研究基础,至今仍是研究鱼类学的…  相似文献   

15.
<正> 今年是我院建院三十周年。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院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回顾几十年来的战斗历程,有很多经验教训需要认真总结。借此机会,谨向关心和支持我省农业科研事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致以衷心敬意。一、发展历程建国初期,我省农业科学研究事业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也比较缓慢,省级农业科研单位仅有一个农业试验场,人员很少,条件也很差。1958年改建为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不久又改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后几经曲折,到目前,全院已设有小麦、粮食、  相似文献   

16.
作物栽培学家、高梁专家、沈阳农学院教授徐天锡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研究了高梁的高产理论和抗性生理;他主张采用中、早熟粮食作物品种晚播密植获得高额产量;他是在轮作中安排短期填闲绿肥作物和将垄上播种改为平地播种的倡导者。在作物栽培学方面,他认为作物生物学是它的基础,农艺师应具有广泛的理论知识和种植技能。徐天锡教授还发展了作物栽培制度理论。在建校三十周年之际,我们对这位才华出众的老师是十分怀念的。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22日,纪念梁家勉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广东农史研究第八次学术讨论会在梁家勉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超过半个世纪的广州华南农业大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8.
"知行教合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感人肺腑的语引领我走进了陶行知先生,也是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其创造力的表现是美术活动本身的一个属性,美术活动强调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要动手进行创作,达到知行合一,手脑结合。更多还原以下是我对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一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为庆祝《安徽农学院学报》创刊三十周年,我院学报编委会于1987年除夕举行座谈会。院长沈和湘教授主持会议。编委会主编柯病凡教授回顾和总结了学报创刊三十年来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他说,我院学报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胜利的1957年创刊,后因遇到了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在1960年停刊。1964年,国民经济经过调整恢复,学报也恢  相似文献   

20.
▲日本著名水稻专家松岛省三先生,应我院邀请于七月中旬至七月末,前来我院讲学。八月初由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邀请去江渐地区参观访问,八月中旬回国。▲日本著名家畜胚胎移植专家、北海道大学兽医学部金川弘司教授,通过国际协力事业团途径,前来我院进行三年合作研究。今年是第二年,我院张自鹿副教授应邀于七月上旬赴日,七月底金川教授委托井上忠恕先生和高桥芳幸先生,前来我院进行合作研究。▲美国弗吉尼亚卅立大学经营管理及销售系主任、美藉朝鲜人学者、塞缪尔 K·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