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获得一种高效的牛胚胎性别鉴定方法,采用高特异性和灵敏度的巢式PCR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公牛可以扩增出187bp的SRY基因片段和255bp的β-珠蛋白基因片段,母牛只能扩增出255bp的β-珠蛋白基因片段。巢式PCR只需3~8个细胞就可以观察到扩增结果,而常规PCR则需要较多的细胞,所以牛胚胎性别鉴定时使用巢式PCR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依据牛Y染色体上SRY基因的特异序列设计、合成2对内外引物,从妊娠奶牛血浆中提取胎儿游离DNA,富集、浓缩后进行特异性巢式PCR扩增以鉴定奶牛早期胚胎的性别.结果表明,巢式PCR扩增SRY基因对不同发育阶段奶牛胚胎性别鉴定的平均准确率为80%,其中1~2月龄、2~3月龄、4~8月龄的性别鉴定准确率分别为60%、85,7%、92,3%.试验证明该方法可行,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巢式及复合PCR对小鼠早期胚胎进行性别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晗  窦忠英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4):158-161,165
根据小鼠SRY基因,设计并合成内外两对巢式PCR引物;同时。根据ZFY—ZFX基因的同源性,设计合成其共同的巢式PCR引物,对昆白小鼠组织DNA样品进行了性别鉴定。雄性样品可扩增262bp的SRY基因和137bp的ZFY—ZFX基因片断,而雌性样品只能扩增137bp的ZFY-ZFX基因片断,其鉴定结果与已知性别一致。将2-细胞、4-细胞、8-细胞和16细胞胚胎视为微量细胞样品进行PCR扩增,通过常规PCR与巢式PCR、复合PCR的比较。确立了巢式及复合PCR的扩增体系。结合核型分析和PCR法共鉴定21枚胚胎,其中雄性12枚,雌性8枚,鉴定准确率为95.2%。  相似文献   

4.
巢式PCR扩增SRY基因序列鉴定牛胚胎性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源于牛X和Y染色体同源区的1对外引物P1、P2及其各自特异区的2对内引物P3、P4和P5、P6进行巢式PCR反应,对中国荷斯坦公、母牛静脉血样及牛胚胎样进行特异性条带鉴定。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公牛出现178bp和262bp2条带,而母牛仅出现262bp1条带;静脉血样与实际性别相符率为100%;巢式PCR胚胎性别鉴定技术方法准确、简便,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早期胚胎性别鉴定技术PCR法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柱  韩芬霞  唐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57-3257,3261
对PCR法的原理、特点及PCR法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几个关键环节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PCR技术在胚胎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畜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对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扼要介绍了胚胎分割技术和采用PCR技术鉴别牛、羊等家畜胚胎性别的操作程序,对影响该技术雌雄判定率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这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各种技术细节的主要优缺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7.
根据绵羊SRY(sex 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基因的723 bp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跨度为193 bp的两对巢式雄性特异引物,同时根据绵羊β-B-珠蛋白基因设计跨度为278 bp的两对巢式引物为内标引物,通过析因设计法建立了巢式PCR体系,对公、母羊肝组织基因组进行巢式PCR扩增,经1.5%的琼脂糖电泳检测,公羊同时出现278 bp的β-B-珠蛋白基因扩增带和193 bp的雄性特异扩增带两条带,而母羊只扩增出278 bp常染色体基因序列扩增带.用此巢式PCR体系扩增淋巴细胞,灵敏度≥10 pg DNA(约3个细胞),鉴定全程不超过130 min.  相似文献   

8.
实验根据山羊牙釉质(AMEL)基因序列设计巢式引物,用紫外分光仪检测基因组DNA的浓度,梯度稀释(10 -2μg/μL、10-3 μg/μL,10-4μg/μL,10-5μg/μL),巢式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利用巢式PCR方法对10 pg量基因组DNA(约3个细胞)进行扩增,得到明显目的条带.巢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牛SRY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嵌套式引物作为公牛特异性引物,同时根据牛β珠蛋白基因(HBB)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作为内参照引物,建立了巢式PCR反应体系。对50头母牛和30头公牛DNA样品的检测表明,母牛只能扩增出558 bp的HBB基因片段,而公牛则可以扩增出558 bp的HBB基因片段和219 bp的SRY基因片段,其鉴定结果与实际性别一致。同时,以微量的卵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为模板对该反应体系的灵敏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可对10个细胞水平进行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0.
对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选用双套引物和连续复合PCR方法,先用雄性特异性引物进行10个循环,然后再加入牛特异性引物进行22个循环,共32个循环,可实现两种基因片段的同时扩增,保证了PCR的准确性。胚胎移植结果显示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白绒山羊年龄与绒毛生产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内蒙古白绒山羊年龄和绒毛生产性能的关系,对1~8岁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绒性能与绒毛品质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间产绒量、绒长度、毛长、绒纤维细度和伸直长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2)产绒量、绒长度和绒纤维伸直长度在2岁时达到最大(655.01 g、6.18 cm和9.80 cm),2~4岁保持稳定(分别在655.01~596.89 g、6.18~5.82 cm和9.80~8.77 cm),4~6岁下降,6岁后显著下降,与2岁时相比分别下降了21%~31%、11%~13%和17%~22%;3)周岁羊绒毛细度最小(13.79μm),随年龄增加而加粗,5岁到达最大(15.21μm),之后下降;4)毛长在3岁时达到最大(18.11 cm),之后小幅度下降直至6岁(17.91~17.58 cm),6岁后又增大(17.96~18.19 cm);5)不同年龄间绒毛质量比和含绒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内蒙古白绒山羊2~4岁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5~6岁时产绒性能下降,6岁后大幅下降,绒毛品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碘和硒对辽宁绒山羊非产绒期和产绒期血液中褪黑激素(MT)、催乳素(PRL)、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生长激素(G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以及脱碘酶(DIO)的影响,选择36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38.0±2.94)kg)的2周岁辽宁绒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个水平的碘(0、2和4mg/kg,DM)和2个水平的硒(0和1mg/kg,DM)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1)非产绒期,日粮添加碘显著提高了血液中GH和IGF1的浓度,降低了血浆MT的浓度(P〈0.05),对PRL、TPO和D10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硒对血液MT、PRL、GH、IGF—I和TPO没有影响,但是显著提高了DIO的浓度(P〈0.05)。2)产绒期,日粮添加碘极显著提高了血液中IGF-I的浓度(P〈0.01),对MT、PRL、GH、TPO和DIO浓度没有影响。添加硒则显著提高了DIO的浓度(P〈0.05),对血浆MT、PRL、GH、IGF—1和TP0没有影响。通过2个阶段的比较,综合碘促绒生长作用,推断碘或甲状腺激素促进山羊绒生长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IGF—1分泌途径实现的;硒仅提高了血液中脱碘酶的浓度。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绒山羊次级毛囊发生发育相关microRNA(miRNA)及靶基因验证,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高通量测序技术得到绒山羊胎儿期(45、55、65、75、95、115和135 d)皮肤组织miRNA表达谱的基础上,鉴定各比对组中差异表达的miRNA并根据毛囊形态发生规律筛选次级毛囊发生发育相关的miRNA,运用RNAhybrid、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预测筛选到的miRNA靶基因并与次级毛囊发育相关基因取交集,所得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毛囊发生发育重要通路中的关键基因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进而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关键miRNA-mRNA的靶向关系。结果表明:1)筛选到次级毛囊发生发育相关miRNA 153个,共预测到32 978个靶基因;2)取交集后得到1 352个靶向的次级毛囊发生发育相关的基因,且显著富集在29条KEGG通路中,其中毛囊发生发育重要通路TGF-β同样显著富集;3)构建了chi-miR-26b-5p-SMAD1和 chi-miR-495-3p-SMAD1等232对次级毛囊发生发育可能相关的miRNA-mRNA关系对,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一步验证了关键靶向关系。本研究为解析miRNA在绒山羊次级毛囊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从氮分配的角度用改变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的方法研究日粮氮营养在绒山羊体内的分配机理及应用效果,用消化代谢试验测定总沉积氮(ΔNT),用同位素稀释技术和差减法活体测定体沉积氮(ΔNB=NB终-NB始),用差减法测得毛绒沉积氮(ΔNF=ΔNT-ΔNB)。结果表明,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相关激素有显著影响:1)褪黑激素(MT)、胰岛素(INS)随光照时间的缩短而升高,埋植MT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催乳素(PRL)、类胰岛素促生长因子-I(IGF-I)、瘦素(LEP)随光照时间的缩短而降低,埋植MT组低于对照组;2)短光照(8 h)和埋植褪黑激素(1.86 mg/kg)组毛绒氮的分配比例与正常值相比增加了10%,而体氮分配比例减少10%;反之,在长光照和不埋植组毛绒氮分配比例减少而体氮分配比例增加;3)短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组体脂肪含量增加(最高达到(24.67±1.41)%),而其他成分(体蛋白、体水分和体灰分)相应降低,长光照和不埋植组体脂肪含量降低(最低(14.16±0.59)%)而其他成分相应增加;4)试验期内短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组绒山羊的产绒量平均增加(338.83±72)g,提高73.8%。绒毛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纺织工业标准的要求。本研究证明,绒山羊的氮分配、体成分和绒毛产量可以通过改变光照时间和埋植褪黑激素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饲粮消化能水平对陕北白绒山羊断奶公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饲粮适宜的能量水平。【方法】选取40只体质量(13.80±1.60) kg的3月龄陕北白绒山羊断奶公羔,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含量均为118 g/kg、消化能分别为9.16(Ⅰ组)、9.66(Ⅱ组)、10.16(Ⅲ组)和10.66 MJ/kg(Ⅳ组)的4种饲粮,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测算试验羊全期干物质采食量(DMI60)、平均日增重(ADG60)、料重比(F/G60)及每隔15 d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MI15)、平均日增重(ADG15),并测定血清生化指标。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3只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4 d。【结果】①饲粮消化能水平对DMI60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ADG60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F/G60影响不显著(P>0.05);各组试验羊DMI60和ADG60从高到低依次均为Ⅱ组>Ⅳ组>Ⅰ组>Ⅲ组,且Ⅱ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②各组试验羊的DMI15均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各组1~15,16~30,31~45和46~60 d的DMI15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组试验羊ADG15均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31~45 d的ADG15最高。③Ⅱ组试验羊血清尿素氮含量最低,葡萄糖、白蛋白、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随着饲粮消化能水平的提高,试验羊血清游离脂肪酸、β-羟基丁酸和甘油三酯含量逐渐降低,总胆固醇含量逐渐升高。④Ⅱ组试验羊摄入总能和消化能显著高于Ⅰ组(P<0.05),粪能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Ⅱ、Ⅳ组试验羊总能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⑤随着饲粮消化能水平的提高,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以Ⅱ组最高;粗脂肪表观消化率逐渐降低。【结论】陕北白绒山羊公羔断奶后45 d的饲粮最佳消化能水平为9.66 MJ/kg。  相似文献   

16.
绒山羊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技术对西藏绒山羊、内蒙绒山羊、辽宁绒山羊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比较 ,用 37个随机引物和 5 5个两两组合的随机引物组合进行筛选 ,筛选出了 5个多态性较为丰富的随机引物 (组合 )。用其对 3个品种 ,每个品种 2 8个个体进行扩增。由RAPD指纹图计算出西藏绒山羊同内蒙绒山羊的遗传距离为 0 0 876 ,西藏绒山羊同辽宁绒山羊的遗传距离为 0 16 0 1,内蒙绒山羊同辽宁绒山羊的遗传距离为 0 0 80 3,西藏绒山羊、内蒙绒山羊、辽宁绒山羊的遗传变异分别为 0 32 6 6 ,0 2 6 2 2 ,0 2 4 75。  相似文献   

17.
许多研究已表明PRLR基因是影响山羊繁殖力的一个候选基因。课题以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技术检测PRLR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生殖轴的表达。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下丘脑、垂体、卵巢中均有表达,说明下丘脑、垂体、卵巢是催乳素作用的靶器官,同时也阐明催乳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的繁殖力的影响是通过与靶器官受体基因结合来发挥其功能的,为进一步探讨催乳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繁殖影响的作用途径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饲粮类型对内蒙古绒山羊瘤胃液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选择24只健康的8月龄、体重约25 kg的内蒙古绒山羊母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苜蓿组(G1)、苜蓿补饲精料组(G2)、玉米秸秆组(G3)和玉米秸秆补饲精料组(G4),试验期共25 d,其中预饲期20 d。在正式试验期第5天,经口腔采集瘤胃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瘤胃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相似性>97%的原则,4组样品共产生1 399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共享OTU 1 040个,约占总数的74.34%;各组α多样性指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门水平最优势菌为拟杆菌门,科水平最优势菌为普雷沃氏菌科,属水平最优势菌为普雷沃氏菌属,在所有占总细菌比例大于1%的瘤胃细菌中,G2组软壁菌门比例显著高于G3和G4组(P<0.05),G1组毛螺旋菌科比例显著(P<0.05)高于其他3组,其余各组菌群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得出,不同饲粮类型条件下,内蒙古绒山羊最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最优势菌科是普雷沃氏菌科,最优势菌属是普雷沃氏菌属;不同饲粮类型对内蒙古绒山羊瘤胃菌群结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已公布的Hom eobox基因氨基酸序列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利用PCR技术从内蒙古绒山羊血液基因组DNA中扩增Hom eobox基因家族成员。目的基因片段纯化后连接到pGEM-T载体上,经鉴定得到重组质粒。将110个重组质粒进行测序,测序结果通过与GenBank中序列比对分析,确定86条序列为Hom eobox基因,得到14个Hom eobox基因家族成员:Hoxa4,Hoxa5,Hoxa6,Hoxa7,Hoxb1,Hoxb2,Hoxb3,Hoxb6,Hoxb7,Hoxc6,Hoxd1,Hoxd3,Gbx1,Gbx2。每个基因片段由11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非常保守,和其他物种的同源性非常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日粮铜(Cu)钼(Mo)添加水平对快速长绒期绒山羊产绒性能和血液相关激素的影响。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36只1.5周岁辽宁绒山羊,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个水平的Cu(0、19和38mg/kg,DM)和2个水平的Mo(0和5mg/kg,DM)进行饲喂。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Cu19mg/kg绒山羊绒毛长度和绒生长速率明显增加(P<0.05),而对绒纤维细度没有影响(P>0.05);添加38mg/kg的Cu有抑制羊绒生长的趋势(P>0.05),且显著降低了羊绒细度(P<0.05)。Cu与Mo的互作对细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日粮Cu、Mo水平对血液褪黑激素(MT)、甲状腺激素(T3和T4)水平均无影响(P>0.05);在日粮不加Mo和添加5mg/kg的条件下,添加Cu19mg/kg均明显提高血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的水平(P<0.05);低Mo水平下,添加19mg/kg的Cu,提高血液MT的水平(P>0.05)。高Mo则抑制IGF-Ⅰ的分泌(P>0.05),且显著降低了催乳素(PRL)(P<0.05)。未观测到Cu、Mo的互作对血液相关激素的影响(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