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果实的有无对桃叶片净光合效率及相关生理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将‘燕红’桃在果核硬化期和果实最后迅速生长期留果对照和去果比较, 去果(库) 后叶片(源) 净光合速率( Pn) 、气孔导度( Gs) 和蒸腾速率( E) 降低, 叶片温度( Tleaf ) 升高, 对细胞间隙CO2浓度(Ci) 无显著影响。去果对Pn、Gs、E和Tleaf的影响主要发生在9: 00~16: 00之间, 且在中午前后一段时间里影响最显著。研究叶片Pn与Gs之间的关系表明, 当Gs值小于60 mmol·m - 2 ·s- 1时, 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 留果对照和去果处理间叶片Pn差值与Tleaf差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去果降低库力, 减少叶片Gs并导致叶片温度的增加可能是源叶Pn降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杨桃新梢花芽分化及其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萍萍  周碧燕 《园艺学报》2007,34(5):1151-1156
 以6年生盆栽甜杨桃为材料,观察了新梢上各节位芽的分化情况,比较了新梢上不同节位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当第2节位开始“露红”(肉眼可辨红色的花芽)时,新梢上各节位上的芽(顶芽除外)基本上进入形态分化阶段。第3和第4节位“露红”的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比第1位和第2位“露红”的枝条高。徒长枝第1节位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都较高,第3、第5节位的含量与第1或第2节位“露红”的成花枝上相应节位的含量相当。本研究结果表明,杨桃新梢上的芽在进行形态分化的过程中,枝条仍在积累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黄瓜叶片和韧皮部汁液中碳水化合物及相关酶的日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瓜叶片和韧皮部汁液为对象, 研究1个昼夜周期中各种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夜间至上午10: 00, 葡萄糖和果糖是叶片中主要的可溶性糖, 而下午13: 00至16: 00,水苏糖成为成熟叶片中含量最高的可溶性糖, 这种变化主要由叶片中水苏糖含量剧烈的昼夜变化引起; 当黄瓜同化物从源叶向外运输时, 韧皮部汁液中的可溶性糖以水苏糖为主, 运输完毕后则以蔗糖为主; 黄瓜成熟叶片在夜间以淀粉、葡萄糖、果糖、水苏糖、蔗糖等各种形式贮藏尚未运出的同化物, 而此时韧皮部汁液中葡萄糖、果糖、水苏糖的含量极低, 可能有特定的源库调节机制阻止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在夜间进一步向韧皮部中装载。  相似文献   

4.
以豇豆为试材,采用在豇豆生殖生长时期即结荚期摘除部分叶荚的方法,分析了结荚期摘除叶荚后豇豆植株的落花率、成荚率、产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荧光光谱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初荚期摘叶1/4、摘叶1/3、摘叶1/2植株的落花率均升高,摘荚1/4、摘荚1/3植株的落花率均低于对照。盛荚期摘叶1/4、摘荚1/4、摘荚1/3植株的落花率均低于对照,而摘叶1/3、摘叶1/2的植株落花率高于对照。其中,盛荚期摘叶1/2的豇豆植株落花率最高。在豇豆结荚期摘叶摘荚处理后,植株的成荚率、产量都低于对照。此外,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反射指数(PRI)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且R2达到0.80以上。Fv/Fm、PRI、叶绿素含量、落花率与产量的相关性不强,表明还有其它因素对豇豆产量的高低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南多美”和“椰香”两个杧果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其物候期、抽梢率和成花率,选取花芽分化前后不同发育时期的顶芽,进行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比较,探讨不同品种杧果成花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为杧果花芽分化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南多美”和“椰香”在成花的各个时期,果糖、麦芽糖含量持续积累,其含量均以“南多美”含量高于“椰香”。两个品种的葡萄糖变化趋势不同,“南多美”呈先升后降,而“椰香”呈不断升高的趋势;蔗糖在花芽分化早期消耗,后期大量积累。两个品种的淀粉含量在成花过程中趋于稳定,可溶性蛋白不断积累;碳水化合物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在成花早期增加,后期降低。“南多美”成花率显著高于“椰香”,且成花率与果糖、麦芽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6、0.506和0.456。说明杧果成花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有利于花芽分化,进入花芽分化期后,两者比值以易成花的“南多美”显著高于难成花的“椰香”。  相似文献   

6.
 以‘甜查理’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Sweet Charlie’)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通过去果处理降低库力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日变化的影响。与留果对照相比,去果处理的草莓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明显降低,而胞间CO2浓度相对增高。去果明显降低了叶片光系统Ⅱ(PSⅡ)实际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但非光化学猝灭(NPQ)值却明显提高。去果处理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火()产生速率明显高于留果对照,说明去果处理使得草莓叶片受到了活性氧的伤害。去果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较留果对照显著提高,说明植物体通过上调抗氧化酶活性和提高抗氧化物质含量来应对去果处理带来的活性氧的增加,以减轻活性氧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萌芽期花芽中碳水化合物和与之相关的代谢酶活性的变化,了解苹果花芽在此期间的糖代谢规律及果树贮藏营养物质再利用的机制。【方法】以9 a生矮化‘富士’和‘嘎拉’苹果为材料,分析了花芽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富士’、‘嘎拉’花芽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在此期间的整体变化趋势一致,都呈现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在萌芽初期(3月8—20日)上升,进入盛期(3月20日—4月8日)后迅速下降。萌芽期间‘富士’和‘嘎拉’花芽中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AI)与蔗糖、还原糖、总糖含量都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1*、-0.904*、-0.877**和-0.957**、-0.908*、-0.857**);淀粉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和-0.861*)。【结论】萌芽期苹果花芽中调控代谢的关键酶是AI和淀粉酶,且树体中贮藏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用于萌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影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Ninghaibai’)花的发育相关代谢机制,以花芽生理分化期、花芽形态分化期、花穗发育期、小花发育期和开花期这5个阶段的当年生春梢上顶芽、花芽或花穗为试验材料,采用GC–MS技术检测其代谢物质,并将5个阶段的差异代谢物质进行统计和归类,筛选出了相关性最高的代谢通路。此外,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以及C/N比,分析各营养物质在花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在整个发育进程中共检测出430种代谢物,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是两个变化最显著的代谢通路,而小花发育期是代谢最为旺盛的阶段。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以及C/N比的变化趋势与代谢组表型结果一致,C/N比是决定花发育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番红花鳞茎为试材,进行不同变温处理,采用蒽酮比色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高速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不同时间段花芽内可溶性糖、淀粉、淀粉酶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探讨低温冷藏与番红花发芽休眠解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处理30 d后,可溶性糖含量急剧上升,淀粉含量急剧下降,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表现出与可溶性糖含量相似的变化趋势;5℃/10℃处理30 d后花芽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3个处理的谷氨酸含量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多项测定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由此可知,番红花花芽经30 d低温处理后开始解除休眠,且以5℃/10℃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翠冠’梨(Pyrus pyrifolia Nakai)花芽为试材,连续两年研究了其在休眠过程中的碳水 化合物含量变化及编码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α–葡聚糖磷酸化酶等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模式。两年的结果显示,随着‘翠冠’梨花芽休眠的加深,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11 月15 日降到最低。 此后,在内休眠及其解除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花芽中淀粉含量随着休眠的加深逐渐下降, 最低含量出现的时间在年度间有所不同。随着休眠开始解除,淀粉含量逐渐增加,在完全解除前达到最 大值,其后则逐渐下降。‘翠冠’梨花芽的PpAMY、PpBAM1、PpBAM2 和PpPHS 在内休眠阶段均出现一 个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到内休眠完全解除前。之后,除PpBAM2 外,其余3 个基因再次上调表达。 ‘翠冠’梨花芽休眠期间,淀粉含量的变化与PpAMY、PpBAM1、PpBAM2 和PpPHS 的表达变化之间存 在联系,由此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翠冠’梨花芽休眠期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的变化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在日光温室内以普通栽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 ‘辽园多丽’为试材, 在番茄开花后不同天数, 分别取果柄维管束、萼片、果肉、果胶质和胎座、心室隔壁和果实维管束, 分别测定各部位糖的组成和含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在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 果肉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与蔗糖合成酶( SS) 活性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7*和-0.9598**, 两者与转化酶的活性在果实整个发育期达到显著正相关; 而蔗糖的含量与酸性转化酶及中性转化酶活性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6**和-0.9669**, 与S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8886*。在果实整个发育期, 3种糖的含量均与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 无显著相关, 说明番茄果实中各种糖的积累与代谢主要受SS和转化酶活性的调控, 与SPS活性关系不大。果实中淀粉的积累只与SS呈显著正相关, 与其它3种酶活性关系不大。所以转化酶与蔗糖合成酶( SS) 的共同作用是影响普通栽培型番茄果实中糖积累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大久保桃果实在2±1℃冷藏期间(30d),定期将其放回室温下(25—28℃)12、24、36h进行间歇升温处理。结果表明,升温时间愈短,果实硬度越大;升温时间愈长,果实硬度愈小。果实硬度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酯酶(PE)活性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G、PE活性与果实硬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大久保桃果实变软是由PG、PE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番茄不同部位中糖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试验将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叶片(源) 、运输系统以及果实(库) 区分开, 分别测定其糖的组成和含量以及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番茄光合产物运转途径上从“源”到“库”各部位糖的组成和含量不同。叶肉中果糖的含量最高, 蔗糖的含量最低; 中筋中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 叶柄维管束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次之, 果糖含量最低。节间和果柄维管束中主要含有蔗糖。果实维管束以及果实内各部位中则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 且两者含量无显著差异, 蔗糖含量很低。萼片中葡萄糖含量最高, 蔗糖含量最低; 果蒂中3种糖含量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番茄叶肉及光合产物运转组织中转化酶活性很低, 而在库器官的非维管组织中转化酶活性较高。果蒂中的蔗糖合成酶( SS) 活性最高, 其次是叶肉和运转组织, 果实内各部位中SS活性较低。在合成蔗糖的器官—叶肉中, 有较高的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 活性, 运转组织中的SPS活性较叶肉中降低, 但果柄维管束和果实维管束中则表现出较高SPS活性, 果肉、果胶质胎座及心室隔壁中的SPS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嫁接对日光温室栽培的网纹甜瓜果实发育、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嫁接加快了果实的膨大速度, 但对中果肉厚度影响不大; 降低了网纹甜瓜中果肉内的果糖、葡萄糖含量; 改变了网纹甜瓜蔗糖积累模式, 嫁接网纹甜瓜中果肉内蔗糖积累时间较自根提前了7 d左右,蔗糖含量高于自根; 但嫁接降低了网纹甜瓜中果肉的总糖含量及酸性转化酶(AI) 和中性转化酶(NI) 活性, 提高了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 和蔗糖合成酶( SS) 活性。  相似文献   

15.
李六林  田彩芳 《园艺学报》2000,27(2):133-134
‘新红星’苹果1年生根和根木质部与韧皮部中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分别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葡萄糖含量在相同组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而在不同组织间无相关性;果糖含量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盆栽寒富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植株叶片几种糖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寒富苹果叶片中山梨醇含量最高,是最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水分胁迫条件下山梨醇含量及其所占可溶性糖的比例均明显增加,而蔗糖含量及其所占可溶性糖比例下降,是寒富苹果叶片适应干旱环境的正常表现.每3 d灌1.5 L水可满足盆栽2 a生寒富苹果生长发育,较饱和灌水可节省1/4用水量.  相似文献   

17.
桃叶片中花青苷含量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齐建勋  郝艳宾  张玫  冷平 《园艺学报》2002,29(3):274-275
 测定‘筑波3 号’桃(叶红色) 和山桃(叶绿色) 叶中花青苷和叶绿素含量的结果表明: 随着叶位的升高, 筑波3 号叶中花青苷与叶绿素b 的含量均升高; 而山桃叶中花青苷含量几乎为0 , 叶绿素b含量无变化。叶绿素b 含量与花青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01 ) 。测定单位面积叶片紫外光和可见光吸收能力的结果表明, 二者的紫外光吸收能力相近, 而筑波3 号的绿光吸收能力大大强于山桃。  相似文献   

18.
几种化学药剂对破除葡萄与桃自然休眠的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桃、葡萄为试材,探讨多种化学药剂和外源生长调节剂打破休眠的效应。结果表明:CaCN2打破葡萄的休眠效果稳定,可使萌芽提早6~17d,并提高萌芽率,其破眠效果随需冷量的增加而显著;几种化学药剂在桃树上应用,其打破休眠的效果差异较大,CaCN2、NH4NO3对打破桃休眠无效,硫脲的破眠效果最明显,可使叶芽萌发提前9~12d、花芽6d,并提高萌芽率;KNO3对破除休眠亦有一定效果。外源生长调节剂对休眠的调节作用因调节剂种类、浓度和使用时间而异:Ze(50mg/L)+GA3(100mg/L)可完全打破叶芽的休眠,100mg/L6-BA对尚未完成自然休眠的花芽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IAA和2,4-D却对芽的萌发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