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2003年2月至5月采自通渭县碧玉乡及平襄镇大棚苗床上的茄苗死苗进行了鉴定。经分离、培养、回接及镜检,并参照有关资料,证明引致茄苗死苗的主要病原菌是立枯丝菌(Rhizoctonia solani),其次是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tiorum)并对病菌形态、培养性状及症状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小拱棚茄子育苗过程中,补光对穴盘育苗和营养钵育苗两种育苗方式下的茄苗株高、茎粗、鲜重、干重及死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育苗方式下补光均降低了茄苗株高,增加茄苗茎粗、鲜重和干重,连续阴天条件下未出现死苗。  相似文献   

3.
实行蔬菜营养钵育苗移栽,幼苗出土后,容易发生死苗,其主要原因有: 1.播种前种子、钵土、盖种土未进行消毒或消毒药剂不对路、用量不足等。芽苗出土后未及时喷药杀菌,致使猝倒病菌、立枯病菌大量发生,死苗严重。  相似文献   

4.
一、死苗现象及原因 1.死苗现象一是生理立枯死苗,多数发生在秧苗二叶一心前后,病苗先从心叶开始萎蔫,卷成筒状,然后发展至全株.秧苗死后,叶色污绿,但茎部腐烂,发病初期根毛稀少或无,可连根拔起;二是病菌性立枯死苗,发生于立针到三叶期病苗叶片卷成针状,叶色从黄变褐,茎基部软腐,种子周围有赤色霉状物,易拔断;三是肥害和高温死苗,先是叶色发黄,后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5.
土壤因子对茄黄萎病菌侵染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土质等因子对茄黄萎病菌 (Verticillium albo-atrum) 生长和对寄主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菌在土壤温度15~30℃范围内均能生长,而以20~25 ℃范围内生长最好;病菌在pH 6.2的土壤中生长最快;土壤含水量对病菌生长也有影响,土壤过干,病菌不能生长。病菌对茄苗的侵染受土壤温度、湿度以及土质条件等的影响,在较高温度和较高湿度条件下病菌的侵染力强,发病重;粘土条件下发病重,其次为壤土。  相似文献   

6.
病原菌孢子悬浮液经人工接种可侵染稗、高梁、玉米和大麦,但不侵染水稻、小麦和小米.病菌的培养滤液稀释液对稗、高粱、小米表现毒性,对水稻、小麦、玉米、大麦不表现毒性.用培养滤液配成的孢子悬浮液接种2叶期稗苗.10d 后最高死苗率为60.5%,病情指数为86.63.  相似文献   

7.
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穿龙薯蓣立枯病罹病植株茎段进行病原菌的分离.获得了8个具有致病性的菌株,并对其形态学和培养学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ahn)为该病害的病原菌.采用常规玻片对峙培养法进行病菌菌丝融合群测定及菌株rDNA-ITS区序列分析,结果均表明,该病原菌属茄立枯...  相似文献   

8.
1为害及发生特点1.1褐纹病。该病只为害茄子,从苗期到果实成熟均可受害,常引起死苗、枯枝和果腐,以果腐损失最大,病果不堪食用。茄果在运输和贮藏中仍侵染为害。另外,留种田的种茄有时亦发生较重,常因此病而采收不到种子。病菌附着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气温28℃ ̄3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花生果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省石家庄、保定等地的花生果腐病进行了调查和取样,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基本明确了河北省花生果腐病主要是由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群结腐霉(Pythium.myriotylum Drechsl)复合侵染引起。同时进行了病菌回接试验,检验了2种病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茄镰刀菌和群结腐霉菌单独接种均可致病,且茄镰刀菌致病力较强,但症状与田间表现有差异;复合接种发病的症状与田间发病症状相同。从回接发病的荚果上再次分离培养病原菌,发现与原分离病原物一致,说明茄镰刀菌和群结腐霉菌是河北省花生果腐病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草莓白粉病病菌经过较长时间于35℃闷棚处理则无法生存.但也有少数病菌具有复生的可能性。草莓白粉病病菌在38℃处理下短时间也能承受,但40℃及以上温度就无法生存了,而40℃以上的温度对草莓危害严重,长时间处理会灼苗和死苗,造成毁灭性的经济损失。为使草莓安全生长与杀死白粉病均能兼顾,  相似文献   

11.
将咪鲜安(Prochloraz)、多菌灵(Carbendazim)和福美双(Thiam)按不同比例复配的种衣剂,分别对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moniliformesheld)及引起水稻苗期死苗的镰刀菌(FusariumSPP)、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櫣hn)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复配种衣剂对恶苗病菌、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效和相加作用,其中多福咪种衣剂Ⅲ表现最突出,对3种病原菌的增效比SR分别为1 72、1 11、1 2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多福咪种衣剂Ⅲ以药种比(g/g)1∶100、1∶80、1∶50包衣水稻种子,苗期对恶苗病的病株率防效为94 6%~100%,穗期的病株率防效为88 8%~96 9%,并对苗期立枯病具有良好的兼治作用,相对防效均在70%左右。优于3种单剂对恶苗病及苗期死苗的防效。  相似文献   

12.
一、猝倒病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属的一些种也能引起发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水稻旱育秧烂种死苗原因,得出土壤、气候、病虫害等是旱育秧烂种死苗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预防烂秧死苗的可行措施,为育出壮苗、好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一、猝倒病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属的一些种也能引起发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水稻旱育稀植秧苗死苗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考察,描述了贵州近年来水稻旱育稀植秧苗发生立枯病,碱害死苗、肥害互苗、高温烧苗、青枯死苗、干枯死苗、虫害死苗的症状,分析了死苗原因,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茄子黄萎病菌毒素液对茄根部细胞膜透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培养滤液测试了病菌毒素蛋白对茄根部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茄幼苗用病菌培养滤液处理后,其根部细胞膜透性随处理时间延长及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近几年的调查、观察发现,水稻旱育秧的死苗现象有:肥害死苗、干枯死苗、高温烧苗、青枯死苗、药害死苗、虫害死苗等7个类型。本文还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水稻旱育秧烂秧死苗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不适的土壤、气候、人为因子是影响早育烂秧死苗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生产实践中如何预防烂秧死苗,以保证育出好苗、壮苗,从而达到满栽满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 春播棉花,在苗期易受病菌侵害,引起大量的病苗和死苗,轻则缺苗断垄,重则全田毁没。我们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棉苗病害的方法。一、喷药防治1.喷洒多菌灵:按100克药对水50公斤的比例配成药液,适当多喷些,使药水渗透到棉苗茎基部。据西仓科研组试验,喷后可以减少死苗24.6%。2.喷洒代森铵:按100克药对水50公斤的比例配成药液,喷后也有明显效果。3.喷洒波尔多液:按500克硫酸铜、500  相似文献   

20.
(一)猝倒病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属的一些种也能引起发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