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鸭瘟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鸭都有很高的易感性。1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萎顿、食欲减少 ,体温升高至 4 3℃以上 ,饮欲增加 ,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怕光、流泪、眼睑水肿 ,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2 病理变化 病鸭口腔有假膜覆盖 ,刮落后即露出鲜红色、外形不规则的出血浅溃疡。食道粘膜表面覆盖斑块状或条索状灰黄色假膜。肠道急性卡他性炎症 ,泄殖腔粘膜表面覆盖棕褐色坏死痂皮 ,散布出血斑点。肝脏表面有小米粒状灰白色坏死斑点。3 防制措施 注射鸭瘟弱毒疫苗 :7日龄雏鸭首免 …  相似文献   

2.
正副黏病毒病是由副黏病毒Ⅰ型引起鸭、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本病主要侵害消化道和呼吸道,以急性水样腹泻、两腿无力、呼吸困难和出现神经症状、产蛋率下降为临床特征。病理变化为脑、肝脏、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器官黏膜充血、出血、坏死、溃疡或弥漫性点状出血,胰腺及脾脏肿胀且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本病需与鸭瘟、小鹅瘟和禽流感的鉴别。1流行病学病鸭、鹅及其他禽类和流行期间  相似文献   

3.
1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过口服、滴鼻、泄殖腔接种、静脉或肌肉注射等引起发病。潜伏期3~5天,初期病鸭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温升高至43℃以上,延续3-4天,口渴喜饮水,翅膀下垂,两脚发软,不愿行动,强迫行动倒地不起,眼睑肿胀,流泪,病初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后变为脓性粘液,上下眼睑粘合不能张开,眼结膜充血。鼻腔流出粘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沙哑无力。排绿色或灰白色粪便,羽毛被稀粪便沾污或结成块。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有的头部肿胀,后期体温下降,病鸭极度瘦弱死亡。雏鸭感染经常表现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4.
1鸭瘟由鸭瘟病毒引起,又叫鸭病毒性肠炎,主要感染1月龄以上鸭,小鸭很少发病。临床特点是高热、脚软、步行困难,排绿色稀便,流泪病鸭食欲下降,饮欲增加,头颈缩起,不愿走动,头颈部肿胀明显,故又称"大头瘟"。可视黏膜出血、结膜炎、气管炎、重度出血性肠炎,在食道黏膜和泄殖腔黏膜上有痂样坏死斑(伪膜或溃疡),在肝、脾等实质器官有小的出血性坏死灶,心外膜和内膜常有点状或刷状出血。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清洁  相似文献   

5.
1 呼吸道病仍然是影响养禽业发展的重大难题1 1 新城疫  1 999年冬季与 2 0 0 0年春季 ,我省各地一些鸡场不同日龄的鸡群 ,发生以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新城疫。雏鸡、育成鸡发病后 ,多表现为神经症状 ,如瘫痪、斜颈、头颈扭转、震颤、无目的啄地。其剖检变化表现为腺胃乳头出血 ,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粘膜有出血斑。肠粘膜上 ,肠道淋巴滤泡集中处有枣核状出血 ,直肠、泄殖腔粘膜有出血点。产蛋鸡卵泡充血、出血、变形 ,卵黄变稀 ,严重的形成卵黄性腹膜炎。造成新城疫流行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是新城疫病毒F基因发生变异 ,而出…  相似文献   

6.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典型临床症状是头颈肿胀、站立无力、排出灰色或绿色粪便、体温升高等,诊断性的解剖病变为食道和泄殖腔粘膜附着假膜且不容易剥离以及肝脏表面有纤维性物质。无论什么季节均容易感染此病,尤其在秋季最易感染发病,在此将鸭瘟症状、解剖变化和治疗方法简单汇总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鸭瘟和鸭霍乱,被群众称为大头瘟和摇头瘟的两个急性传染病,因传播快,病程急,死亡率高,给鸭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及早检出病鸭,进行确切诊断,掌握疫情,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疫情的发展和蔓延,减少病原的污染和传播,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现就两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等的鉴别诊断,简述如下:1.临床症状上的区别:鸭瘟有大头、流泪,两脚发软,拉绿色稀粪,下眼脸结膜有出血点;鸭霍乱有寒颤、怕水、眼球下陷、拉铜绿色、清水样稀粪、呼吸困难等特征相区别。2.剖检变化方面的区别:鸭瘟食道有假膜,坏死性炎症,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  相似文献   

8.
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鸭的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该病不同日龄和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死亡率在90%以上。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病鸭高热、头颈肿大、缩颈、流泪、眼睑水肿、两翅下垂、脚麻痹,重病鸭伏地不起,排绿色或灰绿色稀粪。产蛋鸭产蛋量下降。病鸭呈全身急性败血症,肝有灰黄色、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坏死点和出血点,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及出现坏死灶。  相似文献   

9.
<正>1鸭瘟本病仅限于雁行目禽类,如鸭、鹅、天鹅等。鸭群突然出现持续存在的高死亡率,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2℃,翅膀下垂、伏地不起;病鸭头颈部肿大;喙、脚和黏膜呈蓝色;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或外翻,并覆盖着绿色假膜,剥离后留有疡面。鸭全身皮肤、黏膜、浆膜、内脏器官有血斑点;皮下组织水肿;部分鸭头颈部肿大;口腔黏膜有黄色坏死性假膜覆盖,用刀刮去假膜,可见到黏膜出血浅,溃疡食管黏膜表面覆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鸭胚尿囊腔接种、盲传的方法从一例疑似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病死番鸭病例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对病毒的理化特性和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该病毒与Gen Bank上发表的鸡源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同源性最高,达97.2%;病毒ELD50为10-7.83/0.2 m L;病毒对热(56℃处理30 min)、乙醚和氯仿敏感,对酸(p H3.0)和胰蛋白酶不敏感。肌肉接种雏番鸭,在人工感染48 h后,番鸭出现头颈震颤、走路不稳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番鸭脑部充血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胰脏灰白色点状变性坏死和脾脏斑驳状坏死等病变,发病症状和病变与自然感染病例特征相似。研究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为禽Ⅰ型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病毒性鸭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2月初,广东某市出现了一种以肿头、软脚、流泪,拉黄绿色稀粪,肝脏出血和坏死及食道泄殖腔有溃疡和结痂为主要特征的鸭病。我们对该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的初步分离、鉴定,发现该病属于一种病毒病,病毒无血凝活性,用鸭瘟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的通用引物扩增到了相应大小的条带,而用副黏病毒、禽流感病毒通用引物未扩增到目的片段。  相似文献   

12.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疱疹病毒科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和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患病鸭表现为高热,两腿麻痹,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肿大。病变以食道和泄殖腔黏膜出血或有灰黄色假膜覆盖为主要特征。2014年6月中旬,广州花都炭步镇某养殖户送检病死鸭,经诊断为鸭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剖检特征是食道黏膜小点出血,并有灰黄色假膜或溃疡灶,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肝有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及出血点。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病原(1)鸭瘟病毒分类上属于疱诊病毒属,核酸类型为DNA,具有囊膜,近似球形,其大小在91~181nm。  相似文献   

14.
1.鸭瘟 由疱疹病毒引起。病鸭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流泪眼周囿羽毛沾湿或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鼻腔也有分泌物,呼吸困难,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病鸭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严  相似文献   

15.
一株鸭副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3月,广东省某番鸭场暴发疑似副粘病毒(AP—MV)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并引发产蛋明显下降症状。解剖显著病变主要在肠道,在十二指肠、卵黄蒂附近有枣核状溃疡和出血,盲肠之间的回肠淋巴结有枣核状隆起出血,小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有典型的卵黄性腹膜炎症状,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偶有出血带,呼吸道气管内粘液增多或者轻微出血,初步诊断为鸭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16.
鸭瘟是鸭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食道黏膜有小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剖检时见肝有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及出血点。本病传染迅速,发病率和致死率很高,鸭群感染鸭瘟后,往往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鸭瘟的防制     
鸭瘟又称“大头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诊以体温升高、下痢、流泪、脚发软和部分鸭头颈肿大为主要特征,剖检以食道粘膜有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和出血点为特征。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鸭群在感染本病后,可引起大批死亡,从而成为严重威胁养鸭业发展的传染病。鸭瘟的病原体为疱疹病毒,是双股、立体对称的DNA型病毒。该病毒有囊膜,能通过贝氏滤器N号滤柱,并经过乙二胺四乙酸处理后能通赛氏滤器E、K滤板,否则不能通过。该病毒对…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底,北京郊区某养殖户的蛋鸡出现了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咳嗽等症状。解剖病死鸡,可见:腺胃乳头点状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小肠黏膜、十二指肠黏膜有出血斑,泄殖腔处黏膜弥散性出血。经实验室使用新城疫病毒中强毒株检测方法荧光RT-PCR和禽流感病毒通用荧光RT-PCR检测方法快速诊断,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诊断为新城疫感染。  相似文献   

19.
由于种蛋,苗鸭、成鸭及鸭产品四通八达地跨地区运输,近年来在广东、福建等地不同品种鸭群中新发现的一种以急性、高死亡率的严重减蛋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已逐渐侵入我省。1发病特征湘南某鸭场此病的发病先后顺序规律是:雏番鸭→肉用白羽→肉用麻羽→种鸭。分别进行过鸭瘟、禽霍乱、雏鸭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番鸭细小病毒等免疫的鸭群,均可感染此病。1)肉鸭。这种病在肉用鸭表现为肝肿大、弥漫性出血,腺胃环状出血,脾脏有出血点2)产蛋鸭、种鸭。产蛋鸭、种鸭突然大幅度减蛋、主要病变为腹膜炎,卵泡变性坏死,表面…  相似文献   

20.
鸭瘟的防治     
鸭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软脚瘟”、“大头瘟”。不同品种 ,不同年龄均可感染 ,番鸭、麻鸭易感性最强。1 流行病学  2 0日龄以上的番鸭最易感染 ,流行无明显季节性 ,通常春夏和秋季流行最严重。污染用具、运输工具 ,饲料及饮水 ,都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饲料质量低劣 ,饲养管理不当 ,是本病发生的诱因。2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 3~ 4天 ,病鸭精神沉郁 ,少食或废食 ,脚软 ,头颈肿大 ,流泪、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3 剖检病变 前期食道粘膜有 3~ 4mm线状出血 ,后期有黄绿色假膜 ,剥去假膜可见出血性溃疡斑。肝脏表面有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