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旅游业的发展与区域环境之间联系密切,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区域环境,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同时,区域环境发展也得到了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支持、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评价吉林省旅游业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有利于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邓学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99-4702
作为四川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对四川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拉动效应。然而在近几年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受利益导向的影响,忽视旅游资源及环境的承载力,对四川旅游的持续发展已构成威胁。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构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体系,以期实现四川旅游业与环境和谐共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以及间山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森林生态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依赖性较强。灾害不仅直接破坏了旅游资源的本来面貌,更从多方面影响着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了游客的游览兴致。研究吐鲁番地区的灾害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我们积极地认识、处理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吐鲁番地区的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为地理概况,旅游资源以及有些旅游景点,在吐鲁番地区常发生的灾害的类型,以及灾害对吐鲁番地区的旅游业所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旅游对旅游地环境的影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尤以对植物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游客的大量增多,旅游地植被的破坏程度逐步加大。从不同角度阐述森林生态旅游业对植被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概括,为森林生态旅游业的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金华珍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79-181,207
旅游业不仅能促进旅游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旅游地居民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地居民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该研究以旅游地居民视角,通过实地访谈,从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方面探讨金达莱村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总体上正面感知效果更大,但有些负面感知也不可避免.结合和龙市金达莱村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经济利益、社会文化和居民参与度等方面的负面感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金达莱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在分析民族化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化以及旅游活动环境等层面对凉山民族化对旅游业发展的有利作用和不利影响作了较为全面,具体,深入的研究。章并就加强凉山民族化建设,为凉山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化保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目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状况,并从加强运用多学科开展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类型旅游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四个方面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森林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是依托于森林资源而发生的旅游活动,目前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介绍了森林旅游的概念和我国森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森林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现阶段森林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65-666,669
通过对河南省万仙山风景区内南坪、郭亮、水磨3个村落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比较研究,发现景区内旅游参与程度高的村落对旅游经济、社会积极影响感知较为强烈,对当地发展旅游业也持积极支持态度;反之,旅游参与程度不高的村落由于承担了旅游业发展的大量社会成本,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对旅游经济、社会积极影响感知微弱,对当地发展旅游业表现出不支持或漠然的态度。对环境消极影响的感知则表现为旅游参与程度越低的村落越强烈。发挥政府干预作用,降低旅游企业社会成本,对社会成本的分担者予以一定的补偿,是促使目的地社区居民积极支持旅游业,实现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旅游开发对旅游地的影响分析——以湘西凤凰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旅游开发较好的湘西边塞凤凰县为例,从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旅游开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娟  王风维  刘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58-21860,21864
由于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旅游开发对海岛环境的依赖性,亟需对海岛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为海岛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参考。该研究总结了中国海岛环境特征,分析了海岛旅游开发的现状,探讨了海岛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岛旅游环境保护的建议:以海岛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经验,科学规划,打造海岛生态旅游模式;由政府主导,改善海岛基础设施,预防环境污染,保护海岛旅游环境;建立海岛环境监测站与旅游信息监测系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培养负责任的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增强海岛监管力度,规范海岛旅游秩序。  相似文献   

13.
孙钰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509-1511
研究了旅游产业聚集现区域经济增长的状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孙梅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44-15545
通过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现存的负面产业效应提出基于低碳旅游的对策,认为应多层面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挖掘多层次的低碳文化旅游资源,从而为我国乡村旅游的长足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冯红英  赵金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74-6677
[目的]调查“京津走廊”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对旅游业的参与程度,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提出“京津走廊”乡村旅游开发对策,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旅游全面健康发展。[方法]以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建立居民旅游感知,包括旅游经济感知10项,旅游社会文化感知11项,旅游环境感知7项,旅游总体感知5项,共4类33项指标。采用5分制来定量测定,分别用1代表极力反对,2代表反对,3代表不知道,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相关统计处理。[结果]①村民对旅游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②村民对经济影响的关注强于对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③村民对旅游业整体发展持支持态度。[结论]根据此分析结果和村民对本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提出如下开发对策:①关注村民利益,参与旅游规划;②重视村民教育,提高参与力度;③加强接待管理,规范行业标准;④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旅游规模。  相似文献   

16.
张蓓蓓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3):171-173
环巢湖地区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探讨。该研究分析了环巢湖旅游环境的地质地貌、气候条件、植被产物、水文状况、污染程度,以及旅游环境污染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巢湖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并建立完善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阳朔县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乔  杨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80-20582,20654
在解析乡村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阳朔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3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综合分析了阳朔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区位、资源、产业、市场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阳朔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环境、行政管理、经营方式、信息滞后及利益分配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阳朔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其在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方面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重乡村旅游的生态效益;理顺部门关系,完善旅游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宣传促销,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8.
论温州观光农业科技园规则设计总体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旅游业的逢勃发展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已显示出广阔前景。本文依据观光农业科技园规划研究实践,以构筑新颖休憩环境,发展科技旅游和休闲观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的,规划设计取得了理想效果,文中就规划的背景、原则、结构、设计谈构思与认识,以求对观光农业规划发展有所启益。  相似文献   

19.
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是两大关联性很强的系统,一方面旅游经济发展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更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以桂林为例,依据耦合协调理论,分析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机制并运用熵值赋权法确定系统指标权重,据此定量计算出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参照相应的等级标准划分桂林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类型。结果表明:2001—2012年桂林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分值呈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耦合度的变动区间很小,而耦合协调度则呈现了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表现出2001—2007年的失调发展向2008—2012年的初步协调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