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绿针假单胞菌YL-1对植物多种重要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采用转座子插入突变技术电转化绿针假单胞菌YL-1,构建随机插入突变体库。通过平板抑菌试验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对3种病原细菌荚壳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umae、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和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抑菌效果显著下降的突变体,并采用PCR和Southern Blot验证转座子是否成功插入到YL-1染色体基因组上。利用质粒拯救技术克隆转座子插入位点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绿针假单胞菌YL-1随机插入突变体库,筛选出7株对3种病原细菌抑制效果明显下降的突变体,但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与野生型菌株YL-1相同;PCR和South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绿针假单胞菌YL-1的7株突变体均是单拷贝;克隆到7个突变体插入位点的基因序列并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中6个突变位点是嗜铁素合成基因簇,1个突变位点是蛋白分泌基因sec Y。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通过平板对峙试验从291株细菌中筛选获得对稻瘟病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S149,对稻瘟病菌P131菌丝抑制率达到83.33%,发酵液和无菌上清液的抑制作用分别为67.39%和56.52%。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菌株S149与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结合形态观察,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对镰刀菌等10种植物病原菌有较明显拮抗作用,发酵液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效果达到89%以上,无菌上清液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达到81%以上。温室条件下对叶瘟的预防效果达到79.98%;田间试验结果证实对水稻幼苗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提高种子发芽7.15%、促进根长10.36%和增加株高10.33%;对叶瘟和穗颈瘟的田间防效分别达到73.32%和70.21%,与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没有显著差异,与绿地康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荧光假单胞菌S149不仅可以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而且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具有较好的防治稻瘟病等多种真菌病害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辛菌胺对15种植物病原菌的离体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吸光度法测定了辛菌胺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植物病原细菌的离体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辛菌胺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其中在真菌方面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N4.3180μg/mL,对其他几种真菌的活性相对较低,但EC∞均〈100μg/mL;辛菌胺对细菌均表现出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对棉花角斑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为0.1749μg/mL,对另外4种细菌的EC50值也均〈5μg/mL。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当归内生真菌中筛选抗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等植物病原菌的有益菌株,并筛选代谢产物中的抑菌活性部位.[方法]采用平板拮抗法对抗性菌株进行初步筛选,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以及抑制孢子萌发法筛选有益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的抑菌活性部位.[结果]抗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的内生真菌较多,分别占24.3%和28.6%.对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以及水稻纹枯病菌生长抑制作用较强的内生真菌包括5个属8个菌株,其中6个菌株只对1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此外,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超过20%,其中内生真菌Myxormia sp.2和Myxormia sp.4的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抑制率达到90%以上.通过对有益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分析表明,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体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结论]具有抗菌活性的当归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边缘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缘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arginalis是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植物病原细菌,能引发百合软腐病、草莓花疫病、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马蹄莲块茎软腐病等,还可引发洋葱、莴苣、中国白菜、大蒜、姜、花椰菜、水稻等软腐病。边缘假单胞菌具有如此广泛的宿主致病性取决于其生理特点,尤其是在0 ℃生长良好、5 ℃能大量繁殖等特点。2007年在我国甘肃发现由边缘假单胞菌边缘致病变种引发的马铃薯腐烂病,而有关边缘假单胞菌分离鉴定和特性的研究则鲜有报道。本试验从苗木中分离得到边缘假单胞菌,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并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进一步验证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6.
采用甲醇溶剂浸渍法提取了3种十大功劳茎干的化学成分,从中选择抑菌作用最强的植物,测定了其甲醇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在温室盆栽条件下测试了狭叶十大功劳提取物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相比阔叶十大功劳和长柱十大功劳,狭叶十大功劳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更强,且对6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和白叶枯病病菌等细菌以及玉米大斑病病菌、玉米小斑病病菌、甘蓝黑斑病病菌和香蕉弯孢霉叶斑病病菌等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此外,狭叶十大功劳提取物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达57.45%。  相似文献   

7.
拮抗细菌FD6分离自福建闽侯青口青菜根围土壤,采用凹玻片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菌株FD6的抑菌能力,经16S rDNA序列比对和相关生理生化性状分析,对生防细菌FD6进行了鉴定,并通过PCR扩增、薄层层析、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等探讨FD6产生抗生素的种类及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FD6的细菌悬浮液可显著抑制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达99%,FD6培养滤液的抑制率仅为31%;细菌悬浮液对番茄灰霉病防效达59.7%。FD6的16S rDNA序列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似性达99%,系统进化树显示与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遗传距离最近,结合生理生化表型特征将FD6菌株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菌株FD6可产生硝吡咯菌素、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藤黄绿脓菌素、嗜铁素、氢氰酸和蛋白酶等抗菌物质,不产生吩嗪-1-羧酸,其中,硝吡咯菌素可直接抑制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节瓜根际分离到一株具有防病促生功能的荧光类假单胞菌FP1761。该菌株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拮抗能力,能够解钾、解有机磷和无机磷,可产生氨、蛋白酶、嗜铁素、吲哚乙酸。生物测定表明菌株FP1761可显著促进小麦生长。生理生化、平均核苷酸相似度、16S rDNA和多基因分析将FP1761鉴定为摩拉维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raviensis)。菌株FP1761基因组草图全长6.12 Mb,(G+C)含量为59.9%,共编码5467个基因序列。将该菌株与种内3个代表性菌株进行泛基因组和核心基因组分析,共产生 4 357个共有基因,菌株FP1761特有基因327个。利用antiSMASH对菌株次生代谢基因簇进行预测,发现其含有8个潜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基因簇。其中两个基因簇与嗜铁素pyoverdine合成相关,未见聚酮类合成基因。基因组分析发现,该菌株具有与病原性假单胞菌相似的III型分泌系统,但丢失了效应蛋白调控因子hrpS和转运相关的hrpHhrpK1基因。对全基因组扫描,菌株FP1761仅保留了病原性假单胞菌的保守效应蛋白AvrE和HopAA1-1。FP1761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具有III型分泌系统的摩拉维亚假单胞菌。本研究表明摩拉维亚假单胞菌FP1761具有潜在的植物防病促生功能,但其III型分泌系统与植物益生互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9.
蓝莓枝枯病拮抗细菌HMQAU140045的鉴定和抑真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蓝莓毛色二胞枝枯病菌假可可毛色二胞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为靶标菌,通过稀释平板法从山东青岛的蓝莓种植园根际土壤中分离出20株细菌,采用对峙平板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得到一株对靶标菌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HMQAU140045,采用凹玻片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菌株发酵滤液对靶标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50倍的发酵滤液的抑制率可达100%。离体枝条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不同组分对蓝莓毛色二胞枝枯病的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抑真菌谱广,对包括4种蓝莓枝枯病菌在内的15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gyrB的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HMQAU140045具有较好的抑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研磨法从中华真地鳖五龄若虫体内提取得到抗菌物质,分别采用比浊法和菌碟法测定了其对多种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菜软腐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细菌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数期延迟1~4h,菌的浓度、繁殖速度减缓。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试验表明,该抗菌物质对玉米茎基腐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50.0%、49.2%、45.2%;而对白菜黑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活性较差,抑制率仅为28.3%和24.5%。  相似文献   

11.
玉蜀黍赤霉对小麦品种致病力的测定方法和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 Petch]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对麦穗的致病力相同。以1-2个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接种麦穗即能引起穗腐,将孢子的接种量增加到10个以上,侵染效率也能达100%。菌丝体接种的侵染速度要比孢子快。小麦扬花期离体接种小穗,记载病原菌侵入小穗轴和主穗轴的程度,是鉴定小麦品种抗扩展的可靠方法。
根据对在小麦感病品种矮秆早或抗病品种苏麦三号小穗接种测定的结果,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56个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不同。从强菌株F69分离到的37个单子囊孢子菌株其致病力有显著差异,但致病力的强弱不稳定。从同一个子囊分离到的单子囊孢子菌株,它们的致病力也有分化。菌株的致病力虽然有不稳定性,但不同品种的抗性还是明显的。试验证明玉蜀黍赤霉是同宗配合的,因此关于它的变异问题有待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984—1986年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定西县鹿马岔流域的定位研究资料,对半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存在问题,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对该农业生态系统采用的调控对策以及所产生的相应效益提出了开发该区农业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试论萨赫勒(Sahel)地带沙漠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萨赫勒地区沙漠化原因的分析,指出了造成萨赫勒地区沙漠化的根本原因不是气候因素,而是人类过度经济活动的结果,并分析了该地区沙漠化的典型性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部分,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射阳县1973-1984年蚕豆赤斑病流行系统。结果表明菌源、4月中旬雨日数、上年11月至下年1月的雨日数和4月上中旬露日数是影响蚕豆赤斑病流行势的主导因素。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证明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是正确、可靠的,该结论与客观实际一致。从而否定了"菌源不是影响蚕豆赤斑病发生的主导因素,,的观点。因此,在预测蚕豆赤斑病流行趋势时,首先务必考虑上述主导因素。这种新的数学方法比其它任何方法都更简易、方便和有效。另外,本文还讨论了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其它植病流行系统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和注意点。  相似文献   

15.
核盘菌侵染循环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核盘菌科7个种21个代表菌株的研究结果表明,核盘菌分4种侵染循环类型:1.土传病害类型:包括人参菌核病、细辛菌核病和向日葵小菌核病菌,其特点是子囊孢子在侵染循环中不起作用,以菌丝体为初侵染源,病健株接触构成再侵染。2.子囊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包括油菜、黄瓜、大豆、莴苣、萝卜、红花和紫云英菌核病,其特点是气传的子囊孢子致病力强,从寄主的花、衰老叶或伤口侵入,以病健组织接触构成再侵染。3.分生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包括黄瓜、油菜、葡萄和大葱灰霉病,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未见有性世代,以气传的分生孢子从寄生的花和衰老叶侵染,以分生孢子和健病株接触构成再侵染。4气传、种传、土传病害兼有型:包括向日葵菌核病,其特点是子囊孢子从花或茎侵染造成盘腐和茎腐,菌核、带菌种子萌生菌丝体侵染造成苗腐和立枯。病健组织接触构成再侵染。  相似文献   

16.
 稻粒黑粉菌(Neovossia horrida)以次生担孢子经气流传播至水稻花器引起局部侵染,所致病害近年来在水稻不育系上普遍严重发生。据观察,田间冬孢子越冬休眠后3月中下旬即开始萌发,萌发当天即可形成初生担孢子,初生担孢子在1~2天内成熟、脱落,萌发形成次生担孢子。  相似文献   

17.
应用楝科植物防治柑桔害虫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楝科植物(印楝、川楝、苦楝)种籽油及其抽提物对柑桔木虱及其他害虫进行一系列的忌避拒食及触杀作用试验,证明印楝油有明显的忌避及拒食作用。印楝油对柑桔潜叶蛾有良好的防效。印楝、川楝及苦楝油对柑桔红蜘蛛也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应用楝科植物杀虫剂可兼治几种害虫,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抗药性的产生,而且对害虫天敌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关于真菌和菌物译名的真实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Fungus(复数Fungi)一词含有两种意义:一种是狭义的,即分类学上属于真菌界(Eu-mycota)的真菌(True fungi);另一种是广义的,即历来包含许多真菌和假真菌,类真菌和共生菌的生物,例如粘菌、卵菌、地衣型菌和菌根菌等,在这一场合,应该翻译成"菌物"比较确切。为此作者认为:1995年第8版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 ARY OF FUNGI应该译成《安、比氏菌物词典》。  相似文献   

19.
小麦对根腐病菌毒素的抗性与电阻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电阻法测定不同抗性的小麦叶组织对麦根腐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ativum)毒素制备物的电阻变化,可以获得与在自然条件下用病原菌孢子接种鉴定一致的结果.它与通常表示膜伤害程度的电解质外渗密切相关,并能与小麦叶片可见的病害症状和小麦品种间的阶段抗病性相对应.  相似文献   

20.
姜瘟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栽培的姜上发现有几种细菌为害,分别引起叶枯、软腐和蔫萎等症状,而一般所谓"姜瘟"是指为害最严重的萎蔫型细菌病害。根据江苏和山东两地姜瘟病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生长适温、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反应和致病性等性状的测定,并与番茄的青枯病细菌进行比较,证明引起姜瘟的细菌是青枯病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Ianacearum(Smith) Smith)。初步交互接种试验证明,姜瘟菌株与番茄青枯菌株的致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姜瘟菌株对番茄的致病性很弱;而番茄青枯菌株则不能为害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