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1年4—6月,在徐州金桥珍禽有限公司,采用全日制瞬时扫描法对繁殖良好的一对赤麻鸭在繁殖期的行为日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并用独立样本£检验进行了不同性别在繁殖各期行为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繁殖的不同时期赤麻鸭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繁殖前期雌雄赤麻鸭之间的筑巢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警戒行为差异显著(P〈0.05)。繁殖中期孵化行为由雌性赤麻鸭单独承担,雄性主要负责在巢边警戒,雌雄之间的趴卧、孵化及警戒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繁殖后期雌雄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2只赤麻鸭几乎形影不离。赤麻鸭繁殖期行为呈现一定的日活动节律,采食行为集中在上午和下午的喂食时间7:00~8:00及16:00~17:00这2个时间段内,孵化行为所占比例最低,此时雌性赤麻鸭出巢取食;一天中,休息行为在中午呈现一个高峰;警戒行为在清晨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2.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研究了西藏南部黑颈鹤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取食是黑颈鹤冬季的最主要行为,占其日活动时间的73.0%,其次,警戒行为占14.0%,行走行为占5.6%,保养行为占4.5%,静息行为占1.7%,社群行为仅为0.4%.黑颈鹤的全天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在9:00~11:00和17:00~18:00分别出现一个取食高峰,而在13:00~16:00则出现一个休息高峰和取食低谷.不同群体结构黑颈鹤在不同越冬时期,全天活动中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也存在于家庭鹤的成鹤与幼鹤之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黑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及影响活动时间节律的因素,从2017年4月份至2018年3月份,采用瞬时扫描(5 min)法对都匀市西山公园笼养黑叶猴(1雄,2雌)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雄性个体全年平均日活动时间分配情况为休息72.5%、摄食12.3%、移动5.4%、乞食5.3%、玩耍3.4%、梳理0.6%,其他0.5%;雌性个体全年平均日活动时间分配情况为休息67.3%、摄食11.5%、乞食6.7%、玩耍6.4%、梳理4.8%、移动1.8%,其他1.5%。雄雌性别间移动和梳理行为在不同季节中差异显著(P0.05),并且黑叶猴具有明显的日活动时间节律性。通常上午出现摄食及移动高峰,中午长时间休息,下午出现明显的移动、玩耍及乞食高峰。下午乞食高峰的出现与游客数量较多有关。不同性别间移动、梳理及玩耍行为的日活动时间节律差异显著(P0.05)。各季节间雄性个体的移动及乞食行为时间节律差异显著(P0.05),雌性个体的玩耍行为时间节律差异显著(P0.05)。说明笼养黑叶猴活动时间节律受人为(游客投食)、性别及季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凤头鸊鷉广泛分布于开阔的平原湖泊、江河和沼泽等地带,是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凤头鸊鷉在我国分布较广,数量较多,但近年来数量也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凤头鸊鷉繁殖前期的行为观察得出了在这一时期的日行为节律以及各行为在1d中的时间分配比例,1d中以游水行为为主占37.81%,其他行为情况分别是理羽占22.48%、静栖占13.44%、潜水占11.16%、觅食占10.89%、求偶占3.86%、卧巢行为占0.27%,其他行为占0.08%。凤头稿鸊鷉雌雄个体行为发生的频次无明显差异,只是进入繁殖前期,雌性个体在卧巢行为占很高比例。  相似文献   

5.
凤头(辟鸟)(虒鸟)广泛分布于开阔的平原湖泊、江河和沼泽等地带,是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凤头(辟鸟)(虒鸟)在我国分布较广,数量较多,但近年来数量也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凤头(辟鸟)(虒鸟)繁殖前期的行为观察得出了在这一时期的日行为节律以及各行为在1 d中的时间分配比例,1 d中以游水行为为主占37.81%,其他行为情况分别是理羽占22.48%、静栖占13.44%、潜水占11.16%、觅食占10.89%、求偶占3.86%、卧巢行为占0.27%,其他行为占0.08%.凤头(辟鸟)(虒鸟)雌雄个体行为发生的频次无明显差异,只是进入繁殖前期,雌性个体在卧巢行为占很高比例.  相似文献   

6.
人工饲养白枕鹤繁殖期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笼养白枕鹤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笼养白枕鹤繁殖期行为日活动节律依次为休息(32.15%)、取食(30.02%)、理羽(12.92%)、警戒(12.14%)、游走(8.86%)、繁殖(3.90%),另外,繁殖期的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其行为时间分配都存在一定差异。人为干扰,邻近笼舍内东方白鹤的干扰,以及外界噪音的干扰对笼养白枕鹤繁殖期行为影响十分显著。同时气候条件以及温度变化对笼养白枕鹤总体行为亦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3年冬季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的12只鸿雁越冬期行为的行为节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越冬期鸿雁6类23种行为中,取食、静止、运动、清理是越冬期丰要行为,且行为活动频率存在波动。取食主要发生在上午,静止是人工饲养鸿雁发生最多的行为。由于处于笼养状态,社会行为和警戒行为很少发生,且警戒多伴随取食、运动、打斗等行为发生。研究还比较了鸿雁和灰雁在行为谱和行为节律上的差异。越冬期鸿雁行为节律的研究为鸿雁笼养和野生种群救助和保护提供了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3~2004年的4~5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野生白枕鹤、特殊类型野生白枕鹤、野生和散养配对白枕鹤(♀野生+♂散养)的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白枕鹤经历了求偶期、孵化期和孵化中止期;在不同的繁殖时期,觅食行为发生频次最高(50%左右),其次为警戒行为(20%左右);在孵化期,除了上述两种行为外,孵化行为的出现频次也较高,分别为21.82%、46.61%和47.83%。T检验表明,不同时期三类白枕鹤各行为的差异显著(P〈0.05),但在孵化中止期,特殊类型白枕鹤与野生白枕鹤的各种行为与它们各自求偶期的行为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采用全事件取样法,结合瞬时扫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观测了舍饲湖羊母羊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采食、反刍、卧息和站立等维持行为。结果表明:不同生理发育时期湖羊母羊的主要维持行为时间分配存在差异,各个生理时期母羊采食时间基本固定,并呈现3个采食高峰期。妊娠期母羊的卧息时间占总维持行为时间比例最高,约占34%,其次是反刍行为,约占27%;空怀期母羊的反刍行为占总维持行为时间比例最高,约占31%,其次卧息行为,约占27%;哺乳期母羊的卧息时间占总维持行为时间比例最高,约占31%,其次是反刍行为分别约占28%;3个生理期中,母羊的站立时间占总维持行为时间最少,只有6%左右。可见母羊卧息行为、反刍行为和采食行为成为母羊在相应生理时期的主导优势行为。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10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直接观察法对海南赤麂(Muntiacus muntjak ni gripes)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964 h的观察。结果表明,海南赤麂将最多的时间用于采食,其次是反刍和卧息,用于移动和其他行为的时间较少,海南赤麂是以晨昏活动为主的食草动物。性别、年龄和天气均是影响海南赤麂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的因素,在时间分配方面,不同性别的个体在反刍和卧息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采食和移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在卧息、移动和其他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天气条件对海南赤麂的移动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活动规律方面,不同性别个体的各种行为出现的高峰相似,只是雄性用于卧息的时间较雌性高;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活动规律差异较大,其中成体和亚成体较为接近,而幼体的活动规律则与成体相反;不同天气条件下海南赤麂的活动规律变化较大,其中受天气因素影响变化最大的是采食、反刍和休息。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天津动物园东方白鹳自然孵化与育雏首次获得成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1对笼养条件下东方白鹳繁殖期筑巢、交配、产卵、孵化和育雏等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的交配行为多发生在环境安静的早晨和傍晚;亲鸟自然孵化时,每天凉卵次数、时间并不固定,根据外界气温而随时改变;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哺育、护理幼雏的责任,但2个亲鸟不同时喂食,以雌鸟为主;整个孵化期和育雏期亲鸟都有护巢、恋巢和补巢的行为,但补巢以雄鸟为主。  相似文献   

12.
杨乐  丁伟  李斯 《野生动物》2012,33(4):180-183
为了分析各种行为的时间预算分配以及小(辟鸟)(?)的亲代育雏行为,2010年10月11日~2011年1月11日共93 d,以曲靖师范学院南湖的所有小(辟鸟)(?)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冬季日各种行为的活动时间分配分为觅食行为、游动行为、休息行为、理羽行为、争斗行为、振羽行为、飞行行为和起舞行为,所占比例依次为36.9%、30.2%、17.7%、9.7%、2.9%、1.3%、1.0%、0.4%,都呈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其中觅食行为与游动行为、休息行为与理羽行为的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起舞行为与游动行为的发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不同育雏期的亲鸟喂雏次数是不同的,一天中12:30~13:30时段喂食活动的频次达到最高值,各个年龄组之间的喂食频次除了第1期和第3期(每1期为10 d)相比为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种行为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雏鸟的成长发育,亲鸟与雏鸟的距离变化都呈现抛物线的变化,雌性亲鸟对雏鸟的保护及警戒投入多于雄性亲鸟。  相似文献   

13.
2017年4月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5只黑帽悬猴(Cebus apella)的行为,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日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圈养黑帽悬猴的主要行为活动为休息(52. 06±1. 03)%、移动(23. 22±0. 58)%、取食(14. 65±0. 69)%、理毛(4. 98±0. 35)%等。雄猴和雌猴的休息、玩耍、乞食和刻板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差异显著。相比于成年黑帽悬猴,幼猴玩耍的时间更长(χ~2=13. 643,P <0. 05),乞食行为所占时间更多(χ~2=4. 057,P <0. 05)。雄猴取食时间先于雌猴和幼猴,在上午和下午投食后均优先取食。周末游客人数比平日显著增加,雌猴和幼猴乞食行为也显著增多,其波动节律具有一致性。针对圈养黑帽悬猴行为管理提出了一些丰容措施和游客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5月及8—10月,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众合牧业有限公司小尾寒羊种羊场圈养的成年母羊为研究对象,利用24h监控系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方法,研究了小尾寒羊成年母羊昼夜行为节律。结果显示,小尾寒羊昼夜反刍、卧息、取食、运动、站立与观望、修饰行为及其他行为持续时间依次减少。对小尾寒羊0:00—24:00各时段行为变量分析表明,其取食与反刍行为有2个高峰期,卧息全天都表现比较高的行为持续时间,而高峰期则发生在12:00—14:00。小尾寒羊观望行为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8:00—10:00及18:00—20:00。按照春秋季节规律特点,以06:00—18:00为白昼,其余时间为夜间。以Mann-Whitney U检验进一步分析圈养条件下小尾寒羊春秋季行为节律特点,结果表明,春秋季节,昼间小尾寒羊母羊在取食与其他行为上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夜间在取食、观望与其他行为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春季和秋季昼间与夜间行为对比分析表明,春季除卧息与运动行为外,另外5种行为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秋季除卧息、修饰和其他行为外,其余4种行为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对春秋季24h行为节律分析发现其取食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运动行为与其他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对春秋季小尾寒羊成年母羊昼夜行为节律的研究可为认识圈养条件下小尾寒羊习性、改善小尾寒羊饲养管理与福利条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2008-03-30-2008-04-30和2008-07-23-2008-08-05采用目标动物瞬时扫描法分别对2对蓝鹇(2♀2♂)和3只白鹇(2♀1♂)繁殖和非繁殖期间的日常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雉类比较,蓝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显著高于非繁殖期,休息行为和其他类行为极显著低于非繁殖期(P<0.01)。白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和梳理行为高于非繁殖期,观望和休息行为低于非繁殖期。不同动物间比较,蓝鹇非繁殖期的运动行为极显著低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低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蓝鹇非繁殖期的的休息行为极显著高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高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不同性别动物间比较,雄性雉类的运动行为、观望行为高于雌性,它们的梳理、采食行为低于雌性。梳理和休息行为对不同时间段总体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5)。7:00-9:00时,繁殖期雉鸡的采食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的动物,9:00-17:00时,动物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  相似文献   

16.
贺兰山野化牦牛冬季昼间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9年12月~2010年1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对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化牦牛的冬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观察期内野化牦牛的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活动时间的分配比例为移动17.31%、站立16.15%、取食34.93%、反刍5.58%、卧息16.53%、其他9.52%。野化牦牛的取食行为在1d内有2个高峰期(9:00~11:00、15:00~17:00),而野化牦牛的卧息行为的高峰期则出现在13:00~15:00,反刍行为的高峰期在13:00~14:00,牦牛的卧息和反刍行为有部分重叠。牦牛的其他行为在1d中的发生较为随机。年龄因素对野化牦牛冬季昼间的各种行为影响不显著,性别因素对牦牛冬季昼间取食行为和其他行为影响显著,对其余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This review discusses current data on nutrition in ostrich breeding birds. Nutritional demands increase during breeding particularly the calcium and phosphorus requirements for egg production. The correct balance of amino acids, vitamins and carbohydrates is important for the maintenance of high fertility after the attainment of sexual maturity at 24 months of age for female birds and 36 months of age for male birds. Most problems relating to health and performance, including fertility, hatching, chick survival, growth rates and deformities in the early weeks, are usually traced to inadequate breeder rations.  相似文献   

18.
2006年5月1日~7月18日,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1对笼养灰鹤繁殖期行为进行观察,研究表明:笼养条件下,灰鹤静立(雄31.08%,雌35.81%)、理羽(雄19.81%,雌12.45%)、采食(雄13.23%,雌15.09%)行为比例较高,而繁殖行为占总行为时间比例雄鹤为2.49%、雌鹤为10.30%。灰鹤各行为日节律不明显;静立、理羽、休息和繁殖行为的发生受天气状况影响显著,尤其是静立和理羽差异极显著。灰鹤雌雄行为差异性在中期较显著,就整个繁殖期看,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行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07年3月~2008年2月,在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选2对健康的成年丹顶鹤,采用目标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行为观测,同时收取粪便提取激素,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笼养丹顶鹤粪样中睾酮、孕酮、雌二醇的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笼养丹顶鹤繁殖行为呈显著的季节变化,其对鸣、炫耀行为的高发期在3、4月(P〈0.05),营巢行为在3月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丹顶鹤的交尾行为集中出现在3、4月(P〈0.05);繁殖期雄性丹顶鹤粪便中睾酮平均水平为(259.59±149.70)ng/dl,非繁殖期为(84.81±27.35)ng/dl,二者差异显著,繁殖期雄鹤求偶炫耀、交尾、卧巢等的发生频次与粪便中睾酮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对鸣、警戒以及营巢都与睾酮变化水平呈显著相关(P〈0.05)。繁殖期雌性丹顶鹤粪便中的孕酮平均浓度为(9.65±7。15)rig/m1,非繁殖期为(2.76±0.97)ng/ml,差异显著,繁殖期雌鹤粪便中的孕酮激素水平与其卧巢行为呈显著性相关(R=0.8848,P〈0.05);繁殖期雌性丹顶鹤粪便中雌二醇平均浓度为(30.50±61.77)pg/ml,非繁殖期为(8.17±3.72)pg/ml,二者差异显著,繁殖期雌鸟雌二醇变化水平与其繁殖行为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雌性丹顶鹤粪样中雌二醇激素的变化水平与其产卵时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