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俊文 《农业考古》2007,(6):342-346
农村贫困地区贫困表面看是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意义看,就会发现隐藏在经济贫困背后的文化贫困,正是这种文化贫困,严重阻滞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越来越成为制约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武陵山片区的贫困状况,通过贫困发生率测量各县域贫困程度,利用聚类分析将武陵山贫困地区分成两类,根据分类情况,建议根据贫困地区的特点,合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采取有效的扶贫方式,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使贫困地区尽快脱贫。  相似文献   

3.
一、精神扶贫,解决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不足的问题。马克思曾经讲过,精神的贫困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为了加快广西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步伐,需要借助当前的互联网思维,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以此通过农村网络创业的方式来实现精准脱贫致富。现通过分析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广西深度贫困地区网络创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其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广西贫困农村网络创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根本途径,产业扶贫作为一种内生发展机制,能够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提升人力资本,从而阻断贫困发生。本文通过对凯里市产业扶贫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族贫困地区人口生计脆弱、经济发展滞后,集中表现为物质资本匮乏、人力资本低下、社会资本不足的多维贫困。在2020年时间节点约束下,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民族贫困地区需遵循内源性发展理念,构建以内生动力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的贫困治理框架,逐步打造一种以政府扶贫资源为依托,以培育内源性发展能力为动力机制,以内源资源开发为增收模式的可持续性、稳定脱贫路径。结合库克拜村减贫实践分析发现,政策、行政、制度等扶贫资源有序推进,在物质资本层面实现贫困有效干预;民族贫困地区实现从外部资源推动到内在素质提升转型,贫困群体由"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转变;基于优势草场资源开发,民族贫困地区人口生计多样化,脱贫稳定性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对甘肃农村贫困人口生态扶贫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是全国农村最为贫困的省份之一 ,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是甘肃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分析了甘肃农村贫困人口的现状、分布特征、致贫原因后 ,基于对生态环境恶劣是直接导致贫困的原因 ,而区域贫困和单一的收入结构又不利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认识 ,提出了生态扶贫的设想 ,主张通过发展生态农业 ,以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 ,选择适当的生态农业模式 ,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 ,以拓宽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来源 ,从而最终解决甘肃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深度贫困地区要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出了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上,必须解决好志气的贫困、思想的贫困、知识的贫困等问题,这是变扶贫工作中"输血"为"造血",变贫困群众被动"要我脱贫"为主动"我要脱贫"的重要保  相似文献   

9.
以和田洛浦县为例,在分析该地区脱贫攻坚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农户角度、政府角度、市场角度和社会环境角度4个方面解析南疆深度贫困地区相对贫困的成因.研究发现,深度贫困地区的相对贫困是资源、人文、市场、制度以及贫困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要不断完善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产业为依托,不断增强农户的自我脱贫能力;要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发挥市场在扶贫致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促进相对贫困治理与农村下一阶段发展战略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在贫困地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对实现贫困农村经济振兴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分析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并从中总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资源短缺、环境恶劣、公共物品与服务供给的短缺,是直接构成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因素,导致推行的扶贫方式无法持续有效发挥脱贫作用,进而造成长期积累的深度贫困在短期内难以通过常规的扶贫手段予已清除.从持续发展角度看,应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思路.按照"五个一批"基本要求,结合河北省深度贫困地区实际,创新发展适合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机制,完善扶贫工作推进机制,提升扶贫工作质量和效果,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阶段,深度贫困地区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成为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本文选择四川深度贫困县理塘县及若尔盖县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两地"两不愁三保障"的发展亮点及问题,总结了在冬季饮水、水源地保护、住房安全质量、教育水平、医疗保障等方面可推广可复制的脱贫经验,发现了饮水设施、人员管理、教学硬件、健康宣传等薄弱环节,提出了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9):103-104
房县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贫困山区农业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耕面积大,耕地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多发,严重制约了退耕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退耕农户的增收致富。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现状阻碍了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进行,值得研究。根据房县的实际情况就解决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部分地区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国家对于贫困地区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旅游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能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脱贫途径被广泛采用.棣花古镇的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科学评价旅游扶贫绩效的基础上完善进一步工作计划.文中在参考国内外文...  相似文献   

15.
保康县作为湖北省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一直以来都深受贫困问题桎梏,但却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脱贫(PPT)自提出以来,在我国各大贫困地区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成为乡村消灭贫困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基于分析保康县的现状和已有资源,探究通过发展旅游扶贫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性语境中,贫困地区的文化成为了"贫困文化"以及落后的代名词,这种定位一方面在经济和心理的层面上加剧了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另一方面使得贫困地区的文化发展陷入了困境。发展伦理强调,应对贫困地区的文化予以公正合理的定位,以多元的现代性为目标,实现与贫困地区共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长远的产业之一,尤其是在贫困地区,传统畜牧业在产业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农村贫困群众中依托发展畜牧业而脱贫致富的有一大批家庭。在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地区,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畜牧业既能为群众增收,又可提供优质畜产品,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育扶贫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渠道。财政教育投入是教育扶贫的基础,教育政策、师资力量及教育基础设施等对于湘西州等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教育公平则是教育扶贫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教育公平,对湘西州等落后地区应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平衡地区间教育支出;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教育环境等措施,缩小区域差距,使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依靠科技进步是加速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有效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近30年,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形势仍不容乐观。需要明确做好科技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重点环节和保障措施,以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所面临的贫困问题已经从消除绝对意义上的贫困,向消除相对程度上的贫困转变。这一阶段的任务,相比于上一阶段更加具有难度,同时也需要建立更为科学和长效的管理机制,才能在可持续性的发展当中,解决贫困地区的相对贫困问题,防止原先脱贫的地区和人员重新返回贫困。要在农村地区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当下依然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就必须对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作出精准分析,并且厘清其中的弊端。以此为基础,构建农村地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本文以陇南农村地区为典型案例,分析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希望为我国解决贫困问题提供可借鉴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