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张宝红  丰嵘 《作物学报》1998,24(2):248-256
本文在介绍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评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使用价值,指出了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持久性,时空性,安全性等问题,从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培育多种类型的抗虫品种轮换种植或混系种植,选用特异启动子或理经因素调控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筛选广谱性抗虫基因培育广谱性抗虫棉花和采用农业技术措施改善棉田生态环境延长转基因抗虫棉的使用寿命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和持久性的几种策略,从而为转基因抗  相似文献   

2.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的扩大,抗虫棉棉田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发生改变,而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3.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年植棉面积470万hm^2,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但是,棉花一生病虫害非常多,尤其是虫害,直接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同时,经常性虫害预防,增加了农业成本,也会发生农民农药中毒的现象。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发成功,为棉花大面积种植推广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当前转基因抗虫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斌  何敏  穆宏声 《作物杂志》2005,21(5):62-63
枣阳市位于鄂北岗地, 是湖北省主产棉区, 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2.5 万hm2左右。2000年开始试种转基因抗虫棉, 取得了增产增收、省工省药的显著效果, 面积逐年扩大, 至2004年全市转基因抗虫棉面积占植棉总面积的98% 以上。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迅速推广, 逐渐出现诸多问题, 导致棉花单产呈逐年下降趋势。据调查,2001 年枣阳市植棉面积2.5万hm2, 皮棉单产1155kg/hm2;2002 年植棉面积2.2万hm2, 皮棉单产1032kg/hm2;特别是2003年, 棉花生产遭遇前期低温阴雨, 中期高温干旱, 皮棉单产降至990kg/hm2, 给棉花持续高产带来了影响, 亟须加以解决。剖析抗虫棉栽培技术不利因素,制定与实施综合栽培技术, 是实现转基因抗虫棉高产优质高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抗12号原代号(GK-12)是在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和农业部的资助下,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合成Bt杀虫基因,并构筑成高效植物表达载休,然后由江苏农科院经作所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我国主栽棉花品种泗棉3号中,所获抗虫品系材料经梁山县...  相似文献   

6.
《种子世界》2010,(11):55-56
截至2009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已累计推广应用2100万hm^2,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为害,节省了大量农药,社会经济效益巨大。棉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至2010年,我国新型转基因抗虫棉培育和产业化全面推进,新培育36个抗虫棉品种,累计推广1.67亿亩,实现效益160亿元,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达到93%,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彻底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的垄断地位。这是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取得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8.
汪新业  汤杰  高翔  茹鲜 《种子科技》2003,21(3):156-157
概述了我国对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开发现状。认为要搞好转基因抗虫棉的产业化开发,就要提高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科学认识,支持和帮助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参与此项工作。建议大力加强源头创新,抢注抗虫棉功能基因;切实做好转基因抗虫棉的安全评价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信 《种子》2002,(1):62-63
本文论述了由于棉花害虫为害严重必须进行防治,而化学防治失控必须开辟新途径,利用棉花自身抗虫性是最佳选择,转基因抗虫棉已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还分析总结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现状,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转基因抗虫棉育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14,(4):33-33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转基因抗虫棉,1996年首次获得抗虫棉基因的发明专利,2002年由位于安阳的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我国唯一一所国家级棉花研究机构),成功培养出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截至目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已培育转基因棉品种300多个。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抗虫棉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人工合成的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简称BT)基因或BT和豌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简称CPTI)基因导入棉花(又称双价抗虫棉),培育出的对棉铃虫具有抗性的棉花品种(系).抗虫棉品种的推广应用,对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提高科技植棉水平、增加棉区农民人均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终于告一段落。日前,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科学》在显要位置刊登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孔明博士等科学家历经15年艰辛完成的研究论文“种植Bt棉花有效控制棉铃虫在中国多作物生态系统发生与为害”,得出了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改善农作物生态环境的结论,在国际上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3.
国抗22号(原名GK22)是由南通创世纪转基因种业有限公司(原江苏省转基因抗虫棉课题组)承担国家"863”计划,从"863”转基因材料中系统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于2000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1年6月通过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是江苏省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的转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 勇国家科技部"863”转基因抗虫棉中试项目资助(Z17-07-01)  相似文献   

14.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威 《作物杂志》2007,23(3):24-26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人工合成了GFMcrglAcryBt基因,1995年研制成功了CrylA+CPTI双价抗虫基因,并相继育出了单价、双价和杂交抗虫棉新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的抗性不同。对3龄以上的棉铃虫毒死率明显下降。转Bt+CPTI抗虫棉与转Bt基因抗虫棉有相似的抗虫性,但抗虫具有广谱性,且对大龄棉铃虫的杀伤效果显著高于Bt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棉已推广应用847万hm2,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22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5.
主要针对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的时空性问题,棉花不同生育期、植株部位、不同害虫世代抗虫性的变化,抗虫棉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种群结构的影响,害虫对抗虫棉毒蛋白的抗性,抗虫棉抗性基因的漂移以及抗虫棉子产品的生物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降低转基因抗虫棉潜在生态风险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邹奎 《种子科技》2004,22(3):125-126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产业化已初具规模,虽然在发展初期存在着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缺乏、产业化进程缓慢、执法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但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加快其产业化进程,是在WTO框架下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产量徘徊,次要害虫迅速上升,转基因抗虫棉是否落伍了?专家指出——我国第一代抗虫棉是1997年从美国孟山都公司引进的"转基因抗虫棉33B",十多年来,经诸多科研部门的不断努力,至今已培育出数百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棉  相似文献   

18.
贾朝阳  孙文喜 《种子》2004,23(12):53-54,57
对转基因抗虫棉混杂退化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针对其原因提出了防止转基因抗虫棉混杂退化的措施,并提出通过"自交混繁法"达到防杂保存、进行良种繁育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生理因素、土壤因素、施肥因素及管理因素的角度论述了引起转基因抗虫棉早衰的原因,进而探讨了预防对策。选用良种,合理密植,利用品种和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早衰起弥补效应;采取深翻改土、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水肥控同步等管理措施,达到强库丰源,解决或减轻早衰对转基因抗虫棉产量潜力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抗虫棉发展战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国内外转基因抗虫棉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了我国抗虫棉研究取得的成就,指出了有关基础研究的差距、抗虫棉品种的主要问题及产业化的不足,从科技体制、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