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针对龙脑樟 (Cinnamomum camphora) 开发利用产业尚未形成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系统 研究了龙脑樟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标准化技术,编制了龙脑樟开发利用产业的标准化体系,阐明了产业 涉及的标准,主要包括:种苗生产标准、栽培管理标准、加工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龙脑樟研究利用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脑樟是叶精油中富含右旋龙脑的天然冰片新资源.介绍龙脑樟的发现、龙脑樟良种繁育、原料林培育、天然冰片加工及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岩桂叶精油蒸馏出油率及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岩桂叶精油在蒸馏过程中的出油率及化学成分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常压水上蒸馏情况下,岩桂叶的蒸馏出油率达到3.92%,其出油量的87.76%集中在蒸馏前期的60min内,以后随蒸馏时间的进行逐渐下降。岩桂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11个,以黄樟油素为主,其含量达到95%以上。各化学成分在蒸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黄樟油素和芳樟醇的含量随蒸馏时间的进行逐渐减少;其它化学成分的含量均随蒸馏时间的进行而逐渐增  相似文献   

4.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四川省的髯毛樟叶和樟叶的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髯毛樟叶精油中鉴定出45个成分,其主要成分是1.8—桉叶油素36.28%、香叶醛12.16%、橙花醛0.06%、香桧烯10.79%等,从樟叶精油中鉴定出49个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樟脑37.36%、β—橙花叔醇22.28%等.前者为第一次研究,后者可能是樟树的一个新的生化类型.这一研究为植物分类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龙脑樟资源利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冰片(右旋龙脑)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和高级香料,因其珍贵和稀少又称为"龙脑"。龙脑樟叶片精油中富含右旋龙脑,是目前最适合提取天然冰片的植物新资源。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本文主要从龙脑樟资源开发、人工繁殖、矮林作业技术、挥发油成分分析、天然冰片的提取纯化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龙脑樟产业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年生龙脑樟叶、干、根3个部位精油,利用GC-MS检测方法,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龙脑叶精油含固体粗龙脑和液体龙脑油2种物质,粗龙脑共鉴定出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2种;龙脑油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73%,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6种。干精油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根精油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89%,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3个部位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合物有20种,叶精油、干精油主要成分是龙脑,根精油中主要成分是黄樟油素,但龙脑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7.
用无溶剂微波萃取法(SFME)提取樟树叶精油,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HD)进行对比,考察了微波功率和萃取时间对产物产率和组成的影响。采用SEM对不同方法提取前后的叶片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提取功率500W下,使用SFME法提取35min与使用HD法提取5h得到的精油的得油率和芳香分布均较为相似,最终得油率分别为0.98%和0.96%,但SFME法在高效、节能和清洁方面优于HD法。GC-MS分析结果可以看出,SFME法得到的提取物中含氧化合物总量为75.54%,明显高于HD法的62.12%。此提取技术具有快速高效、能耗低、不需要外加水和溶剂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绿色的提取技术。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方法HP-5规格(30m×0.32mm0.25μm)石英弹性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00℃、氢火焰检测器(FID)22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70℃,以3℃/min升到120℃,保持5min,在此色谱条件下,右旋龙脑峰与其他峰能有效分离。经重复试验,测得遗留物中的右旋龙脑在67%~70%。  相似文献   

9.
水蒸气蒸馏提取芳樟精油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实验室条件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樟精油的优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条件对芳樟精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芳樟叶片的精油提取得率高于枝干,水上蒸馏方式优于水中蒸馏,最佳蒸馏功率为600 W,最佳蒸馏时间为40 min,叶片采后最佳存放时间为48 h以内,此条件下精油的提取得率为1.4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获得的芳樟精油进行成分分析,鉴定出6种化合物,总GC含量为94.56%,其中主要成分芳樟醇为89.58%。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不同质量浓度芳樟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芳樟精油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较强,质量浓度为500、250和125 mg/L时,抑制率分别为100%、90.88%和67.94%。  相似文献   

10.
蒸馏的持续时间是影响互叶白千层精油质量及出油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同蒸馏时间段收集的互叶白千层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出油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蒸馏时间段的延长,互叶千层芳香油的主要化学万分的含量及其出油量均下降,在0-120min内,出油率已超过98%,120-150min阶段其出油率不到2%。而高沸点的环烯烃及其醇类却随着蒸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可能通过控制蒸馏时间,提高互叶白千层精油的质量,同时可以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基质、扦插时间、激素对龙脑樟扦插的影响,对龙脑樟进行不同基质、不同扦插时间、不同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及浸泡时间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夏初枝条刚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时,以黄心土为基质,用100 mg/kg的ABT 1号浸泡插穗1.5 h扦插效果最好,成活率可达87%以上。  相似文献   

12.
开展龙脑型阴香 (Cinnamomum burmannii chvar. Borneol) 造林初植密度和施肥试验,3 a 生试 验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处理对龙脑型阴香的生长(树高、地径和冠幅)有着显著的影 响,而且在主效因子(密度)、副效因子(施肥)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上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 说明采用不同密度以及不同的施肥处理可调节林分生长,选择合适的处理组合可提高林分生长量。初步 结论认为营建龙脑型阴香原料林其初植密度以株行距 1.5 m×2.0 m 为宜,即 3 330 株 /hm2 且以复合肥 (N:P:K=15:15:15) 作基肥和追肥(即试验的 D2F1 组合),可在幼林期间可以获得较高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柠檬醛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资源,以柠檬醛型樟树叶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精油,并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得油率和精油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得油率在1-5月上升较明显,5-7月平稳上升,7月达到最高值,从单株精油得油率考虑,7月为最佳采收时间。主成分橙花醛和香叶醛的总含量在7月达到峰值,其次是5月。通过对叶得油率和精油主成分含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出柠檬醛型樟树叶的最佳采收时间为7月,其次为5月。  相似文献   

14.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提高精油得率为目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研究叶片采摘季节、叶 片鲜度、叶片浸泡时间和破碎处理以及不同的蒸馏方法对龙脑型阴香 (Cinnamomum burmannii chvar. borneol ) 精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10-12 月至次年 1 月采叶,以新鲜叶片,叶片不需浸泡和简单破碎 处理,采用隔水蒸馏法可以获得较高的精油得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小叶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插穗的生根特性及其解剖构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芳樟根原始体属于诱导原始体,产生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维管形成层,其生根过程中未发现愈伤组织形成,属单一皮部生根型,不定根产生于插穗的下切口边缘向上至0.1~1 cm处。针对小叶芳樟扦插生根特性,优化外源激素浓度、留叶方式、插穗直径和扦插基质配方,筛选出最佳扦插组合为直径4 mm的半木质化插穗,保留2片完整叶子,经100 mg/L生长调节剂GGR6处理后,在混合基质(黄心土∶泥炭∶珍珠岩=3∶2∶1)中培育7~8周,扦插成活率达97.53%。  相似文献   

16.
竹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金间碧竹、孝顺竹、毛竹和麻竹4种竹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竹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获得168个色谱峰,鉴定其中132种化学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以TBHQ为对照品,采用DPPH法研究4种竹叶挥发油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黄金间碧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最高(0.827%),而毛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仅为0.391%.4种竹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不同,竹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3-甲基-2-丁醇,麻竹竹叶挥发油含量最高达到46.25%;其他主要化学成分有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己-2-烯醛、橙花叔醇、植物醇、苯乙醛、天竺葵醛、植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异植物醇.4种竹叶挥发油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与挥发油的浓度呈正相关(r=0.91),其中黄金间碧竹竹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最强(IC50=2.705mg·mL-1),孝顺竹竹叶挥发油抗氧化活性较低(IC50=3.442mg·mL-1).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竹叶挥发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食品和药品的功能性组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采收期单叶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时期(早、中、晚)的单叶蔓荆子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35%、0.41%和0.39%。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采收期蔓荆子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得到19、22和29种成分;虽然仅有5种相同成分:1,8-桉油精(1,8-环氧对薄荷烷)、反-水合桧烯、β-葑基乙醇、β-荜澄茄油烯和τ-萘醇等(在早、中、晚期样中这5种成分总质量分数分别为13.778%、12.871%和15.097%),但主体成分均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3个时期样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9.6%、90.2%和94.1%)。不同采收期的蔓荆子挥发油主要成分各有特征:早期呈高蒎烷型,中期呈高乙酰氧基-对-薄荷烷型,晚期呈高对-薄荷烷(二烯)型;具代表性的首要成分分别为α-蒎烯(34.994%)、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63.943%)和dl-柠檬烯(4-薄荷烷-1,8-二烯,31.819%)。早期挥发油中质量分数较高的还有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22.972%)、β-水芹烯(10.753%)、1,8-桉油精(8.151%)和桧烯(7.842%)等,而晚期有β-蒎烯(15.798%)、β-石竹烯(10.043%)和1,8-桉油精(5.927%)。此外,中期出现4种脂肪族化合物(占总质量的6.08%);晚期不含有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而出现一些沸点较高的三环倍半萜类如δ-古芸烯(3.584%)、β-荜澄茄油烯(6.774%)。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利用组织透明法对春秋两季油樟叶中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统计油细胞密度和直径,利用扫描电镜(SEM)进一步观察油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其次对春秋两季油樟叶进行油樟精油的提取,利用GC-MS鉴定油樟精油的化学成分,利用GC分析了1,8-桉叶素、α-松油醇和γ-松油烯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最后对油樟精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油樟叶片的油细胞密度分别为(41±3)和(38±2)个/mm2,油细胞直径分别为(51.87±1.64)和(36.89±2.64)μm,细胞壁厚度分别为1.65和0.63μm;春季和秋季油樟叶的精油提取得率分别为4.45%和3.09%(以干质量计),GC-MS表征鉴定出16个化合物,3种主成分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春秋两季的油樟精油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6.50和5.50 U/mL,达到Vc的40%,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均为0.2 g/L。  相似文献   

19.
配方施肥对芳樟枝叶产量和含油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芳樟枝叶产量和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有利于枝叶产量提高,钾有利于含油率的增加。芳樟枝叶产量及含油率均达到理想值,氮、磷、钾的用量分别为115.67 g·株^-1、33.19 g·株^-1、133.40 g·株^-1,相应枝叶产量为2.67 kg·株^-1,含油率为1.43%。故氮、磷、钾最佳的施肥配方为1︰0.29︰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