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是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评价标准之一,文章以燕山北麓旺业甸人工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调查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群落结构、抵抗力和土壤状况等指标,并运用组合赋权法分析了近自然经营条件下森林健康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从生产力、群落结构、抵抗力和土壤状况来看,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未经营。从不同林龄来看,华北落叶松林表现为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未经营,近自然经营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程度。整体来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森林健康指数为近自然经营(7.48)﹥常规经营(7.30)﹥未经营(7.11)。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发展过程的回顾,总结出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种结构简单;林分生产力低;多样性低指数低,“三大”效益差。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由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结合森林等级理论和相关生态学理论,确定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1)保持林地生产力,不引起林地退化;(2)维护森林的多种产品功能、服务功能和文化价值;(3)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4)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5)保持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整体可再生性。并根据经营目标及辽西地区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1) 建立稳定、持续、高效的森林资源体系,提高林分生态效益;(2) 大力发展农用林业,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3)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努力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 森林经营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乔木混交和乔灌混交的经营模式,走上了林、参、草(药)等共生的立体经营模式。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新宾满族自治县在林业与多种经营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多种森林立体经营模式。如落叶松林下种细辛、养蘑菇;杂木林下养殖山野菜;采伐迹地发展一茬人参,参后还林,在幼林中间种药材等等。予是出现了经营形式各异而经济效益不同的林参、林药、林草(牧草)、林菌(食用菌)、林菜(山野菜)、和果药菜等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之一,美国的林地产权状况和经营政策值得研究。基于文献资料,本章首先介绍了美国林地面积变化状况和林地产权状况,进而分析了国有林经营政策演进情况和私有林经营政策体系,最后提出可供我国林权改革和林业发展借鉴的几点经验,即清晰的林权制度安排和经营策略完备的林权经营政策体系,现代化的林地集约经营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多种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5.
恒续林经营研究经过了100多年, 但至今仍然没有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 其主要原因是尚没有很好地回答“什么样的林地适合经营恒续林?” “恒续林经营的理想林分是什么样的?” “恒续林经营是否更具经济效益?”这3个基本问题。在基本问题不解决的情况下开展的研究均存在局限性, 因此文中建议在构建恒续林立地综合评价指数的基础上确定恒续林经营适宜区, 以对人的效用为目标函数构建模型来规划经营目标及经营行为, 借鉴和综合现有的相关理论方法, 全面系统地开展恒续林研究, 并做准确的经济成本效益分析, 为经营单位开展森林经营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森林经营已由传统的乔木混交和乔灌混交模式,走上了林、参、草(药)等共生的立体经营模式。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新宾满族自治县在林业与多种经营的生产实践中,已创造出多种森林立体经营模式,如落叶松林下种细辛、养蘑菇;杂木林下养殖山野菜;采伐迹地发展一茬人参,参后还林,在幼林中间种药材等,于是出现了形式各异而经济效益不同的林参、林药、林草(牧草)、林菌(食用菌)、林菜(山野菜)和果药菜等多种立体经营类型。我们知道,凡是系统必有其结构,结构又  相似文献   

7.
根据陕西省佛坪县自然概况 ,对水土流失情况及成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水土保持的根本措施是进行长防林建设 ,并对此做了规划。  相似文献   

8.
村镇林是湖北省平原湖区主要的森林类型之一,过去村镇林的经营处于无章可循之中,在1990~1991年编制石首市森林经营方案时。全省首次对村镇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明确了村镇林的概念,并对其现状、发展潜力和类型进行调查和合理划分,确定了村镇林的经营方案,该方案对平原湖区县(市)把村镇林的经营纳入科学生产和管理轨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绥阳林业局赤松林的资源状况,提出发展的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绥阳林业局赤松林的资源状况,提出发展的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及借鉴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澳大利亚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有关情况, 分析了我国与澳大利亚在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方面存在的差距, 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林情, 提出了如下建议: (1)提高方案编制质量; (2)要明确法律地位, 确保森林经营方案实施; (3)顺应改革的需求, 尊重经营者意愿; (4)加强编制方案人员业务培训, 提高其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 湖北省国营竹山县九华山林场,创建于1955年,1987年开始经营采伐,目前全场已营造杉木二代林(以下简称二代林)9个小班、1420亩,但普遍生长不良。为了探讨二代林栽培技术,解决二代林生长衰退的问题,1989年以来,我们采取调查现有幼林生长状况与开展试验研究相结合,总体试验与分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先后抽样  相似文献   

13.
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林隙环境状况、林隙内物种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隙与林内物种丰富度不同,乔木物种丰富度略高于林内,而灌木和草本物种丰富度则明显高于林内;林隙内物种种间关系多数呈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显著正相关(P<0.05)种对数较少(乔、灌、草),极显著负相关(P<0.01)和显著负相关(P<0.05)种对数也较少(乔)或没有(灌、草),物种间主要表现为竞争关系;林隙中小气候状况发生了显著改变,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显著高于林内(P<0.01),空气相对湿度和地温变化规律也表现出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地(包括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是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在水土保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蔡家川流域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分析与测定,研究比较了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最大有效拦蓄量的大小排序为:虎榛子林(2 85mm)>沙棘林(2 38mm)>刺槐林(1 88mm)>油松×刺槐林(1 31mm)>油松林(0 77mm)。不同植被类型0~60cm土层的林地土壤最大拦蓄量为:虎榛子林(248 2mm)>油松×刺槐林(241 0mm)>刺槐林(210 2mm)>油松林(198 1mm)。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为该区水土保持林的合理经营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塞罕坝商品林资源状况及经营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塞罕坝商品林资源状况,分析了商品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的经营策略,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经营,以全面提高和改善整体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为对天然择伐林和人工林(包括常规造林、速生丰产林、人工纤维林)的生长和经营成本有个比较,笔者利用穆棱林业局13块皆伐标准地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行比较,以常规落叶松人工林培育周期,即41年为比较期限,与择伐林的生长指标及经营成本进行比较(见表)  相似文献   

17.
林菜复合经营是一种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促进乡村振兴、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仪征市农村4种典型的林菜复合经营进行了调查,并采集土壤上层0—20 cm土样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仪征市林菜复合经营分散且规模小,未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和市场化的经营;复合经营地土壤为砂壤土,呈弱碱性,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分布在表层0—10 cm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6.69±6.11),(2.15±0.47) mg/kg,均偏低,土壤速效钾偏高,为(150.69±80.64) mg/kg。针对经营现状,提出了仪征林菜复合经营技术的建议,期望对该市林菜复合经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国有林经营,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木材价格不断下跌,而经营费用不断增加,处于非常不景气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采伐量呈减少倾向,靠人工造林的比例也在减少,为此,日本制定了国有林改革计划:主要在提高效率,加强经营管理,确保收入方面进行了改革,后来又对此计划进一步修订,制定出新的改革计划,目标是1997年以前恢复收支平衡,经营走向正规。近10年抓好四项工作:①林业生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②高效率的经营,③正规化管理和经营,④保证林业企业自身收入。要对上述各项采取一些所需要的财源措施努力做到企业自我改造提高,以推动国有林事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栎类天然次生林林层分异现象,分析林层效应对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影响,以林层效应为哑变量建立栎类天然次生林断面积生长模型,为更有效地经营管理湖南栎类天然林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基于湖南省内设置的栎类固定样地51块,以调查的样地数据,从6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优基础模型。通过国际林联(IUFRO)的优势高划分、全树高聚类与光竞争高度法划分林层后,以最优模型分别对全林分及主林层、次林层断面积进行拟合,选出最优林层划分方法;根据林层划分结果,构建含林层效应哑变量的林层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3种林层划分方法的划分结果均能满足国标(GBT 26424—2010)的要求;断面积生长模型的最优形式为Schumacher形式的模型,林分断面积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925 5,各林层断面积模型的确定系数(R~2)均在0.95以上,栎类林最优林层划分方法为国际林联(IUFRO)法,根据其划分结果构建的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972 1,采用林层效应作为哑变量构建断面积模型有效提升了模型精度,与不分层的全林分断面积模型相比,确定系数(R~2)提高了4.94%,平均绝对误差(MAE)降低了10.23%,总相对误差(TRE)降低了1.19%。【结论】构建含林层效应哑变量模型解决了林层效应对断面积生长预估的影响,同时减少了建模工作量,提高了模型的精度与适用性,对栎类林的林分生长收获与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宽甸县水源林资源的调查分析,根据立地类型、树种(组)、森林起源和经营目的4个因子并结合本区域主要水源林情况划分了经营类型,将该区域水源林划分为栎类林阴坡、栎类林阳坡、栎类林陡坡、阔叶混交林阴坡、阔叶混交林阳坡、阔叶混交林陡坡6种经营类型。针对不同经营类型的森林特点和林分具体情况,通过更新性质采伐、补植、抚育、改造、封育等经营措施,提出了不同经营类型的森林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