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探索滴灌条件下棉花优质高效灌溉指标,在新疆石河子研究了地下滴灌(SSDI)和膜下滴灌(SDI)条件下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棉花耗水量、品质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滴灌模式,棉花蕾期耗水量随灌水控制下限的提高而增加,花铃期水分胁迫处理的棉花阶段耗水量普遍低于对照处理;蕾期适度水分胁迫(灌水控制下限为60% FC)花铃期充分供水(灌水控制下限为75% FC)处理(SDI-7和SSDI-7)有利于籽棉产量的提高,与对照处理相比,籽棉产量提高了14.48%(SDI-7)和11.60%(SSDI-7);水分处理对棉花衣分、棉纤维整齐度的影响不明显,蕾期和花铃期水分胁迫对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影响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加剧,蕾期适度水分胁迫(灌水控制下限为60% FC)有利于棉纤维断裂比强度的提高.相同水分处理,地下滴灌棉花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均高于膜下滴灌棉花.与对照处理相比,蕾期和花铃期灌水控制下限分别为60% FC和75% FC,灌水定额为30 mm处理在节约灌溉水的同时提高了籽棉产量并改善了棉纤维品质,可作为石河子垦区滴灌棉花适宜的灌水指标.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壤水势的灌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依据土壤15 cm深处的土壤水势,设定灌水下限依次为-10-、30、-50-、70 kPa 4种灌水处理,并以常规淹灌为对照,研究在不同灌水处理对水稻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相比,4种灌水处理对水稻的生长特性和产量性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综合2年的数据,可以得出土壤水势值为-3 0 kPa时各项指标均表现良好,生长和产量情况较为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下暗灌供水,研究控制不同灌溉下限对温室黄瓜自根苗、单根嫁接苗和双根嫁接苗根系分布、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和降低灌水下限,均使黄瓜根系总长度增加;不同处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在灌溉下限为85%时,与自根苗相比,双根嫁接苗可以显著增加产量17%,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7...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灌水控制下限条件下日光温室芹菜的外观形态,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耗水规律,灌溉指标以及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根据芹菜的生理特性及耗水特性确定其适宜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为T70(占田间持水率的70%),在T70条件下的芹菜植株生长健壮,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此指标作为灌溉水分控制下限,利于温室栽培芹菜的发育,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分上限的灌溉控制对黄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凯  范兴科 《灌溉排水学报》2011,30(1):54-56,60
在盆栽条件下,以相同灌水下限和不同灌水上限为控制条件,研究了黄瓜在整个生育期内不同灌水量处理对其生长、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上限为90%田间持水率的非充分灌溉处理效果较好,相比以田间持水率为灌溉控制上限的充分灌溉和以80%田间持水率为灌水上限的非充分灌溉处理,茎杆直径、根干质量、根冠比和黄瓜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温室栽培小区节点式渗灌灌溉试验的方法,研究黄瓜生育前期和后期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黄瓜田间耗水量、作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灌水控制上限为田间持水率,计划湿润层的湿润比为0.7。结果表明,灌水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值与灌水量、黄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数量关系可用二元二次方程表达;黄瓜前、后2个生育期灌水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值分别为20 kPa及35 kPa时,可实现节水、高产和高效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辽宁中部地区适宜的水稻灌溉方式,采用测坑试验,以浅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了控制灌溉、交替灌溉、浅湿灌溉和浅水灌溉4种灌溉方式下水稻的灌水量、株高分蘖、产量及水分生产率变化。结果表明,浅水灌溉和浅湿灌溉的灌水量、株高、有效分蘖数、产量和水分生产率显著高于控制灌溉和交替灌溉,浅湿灌溉的水分生产率最高,交替灌溉的水分生产率最低。辽宁中部最适宜推广的水稻灌溉方式是浅湿灌溉。  相似文献   

8.
以新玉9号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膜下滴灌试验,设置不同的水分下限,研究不同水分下限对复播玉米生长指标、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播玉米的生长指标与水分胁迫的程度密切相关,轻度水分胁迫处理具有较高的株高和叶面积;随着水分胁迫的进一步加剧,生育后期干物质累积变慢;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持的50%时,水分胁迫对复播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较大影响,后期复水后也不会出现补偿效应。通过对产量和耗水量分析,得出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持的60%左右,为复播玉米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在该条件下可以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试验结果可为新疆地区复播玉米膜下滴灌节水增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新疆不同土壤含水率下限对工业番茄生长、耗水量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以工业番茄为研究对象,进行测坑试验,开展了膜下滴灌模式下的工业番茄试验。试验表明:工业番茄的灌水次数和总灌水量随着土壤含水率下限的增大而变大。在计划湿润层设置为固定的40 cm深时,灌水定额随土壤含水率下限的降低而增加。工业番茄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在生育期内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工业番茄生理指标适宜的土壤含水率下限为65%,对应的耗水量为405.0 mm,灌水次数为7次,灌水定额为57.8 mm。  相似文献   

10.
银北灌区春小麦节水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灌水次数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少灌水和灌水次数对春小麦产量并无显著影响,但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春小麦的灌溉水生产率却大幅度上升。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而言,综合考虑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特点和土壤水分的消耗规律,春小麦以全生育期灌2水(分蘖水和灌浆水)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施加生物炭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常规灌溉和控制灌溉两种灌溉方式,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施加生物炭条件下节水灌溉水稻的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SPAD)、产量、灌水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轻微抑制了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保证了水稻稳产,灌水量平均减少34.91%,灌溉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了0.69kg/m~3。施加生物炭处理增加了水稻茎蘖数、株高以及LAI,提高了水稻的有效分蘖率,使水稻对氮素吸收相对平稳,SPAD值变化波动小,水稻产量平均提高947kg/hm~2,灌溉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0.16kg/m~3。控制灌溉与生物炭联合应用水稻灌溉水分生产率最高,为2.12kg/m~3。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磷效应及水分生产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4种灌溉水平的旱稻磷素效应和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并未降低旱稻根系含磷量,而且在严重水分胁迫下有所增加,但根系磷素累积量在营养生长阶段-30 kPa水分胁迫处理显著低于-10 kPa处理,中后期随水分胁迫程度加深而降低.在营养和生殖生长阶段旱稻茎含磷量和磷素累积量随水分胁迫程度加深而降低.分蘖期-10 kPa处理叶片含磷量最高,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和乳熟期-10 kPa处理叶片磷素累积量最大.穗含磷量以-10 kPa处理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30 kPa处理产量虽然稍低,但可以提高水分生产率和磷素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肥模式单季水稻生长特性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不同灌溉模式与施肥方式的组合对单季水稻分蘖、根系生长、叶面积指数、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节水灌溉模式下(薄露灌、间歇灌),水稻分蘖优于常规灌溉,并且3次施肥处理的最终分蘖量好于2次施肥;水稻根系长度和根毛总量均大于常规灌溉;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影响不显著;节水灌溉加3次施肥处理的实测产量略大于常规处理,每亩增产10~30kg。另外,节水灌溉模式可显著提高单季水稻的水分生产率,生育期用水可减少10%~30%。  相似文献   

14.
节水高产的浅湿灌溉技术较适合南太湖地区的水稻生产。试验选用苏南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代表性的粘土和重壤土作试验载体 ,系统地探讨了浅湿灌溉对水稻生理、生态及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稻平均比浅水勤灌增产 6.1 %。经对降水利用率、稻田耗水量、灌水量测定 ,浅湿灌溉比浅水勤灌分别增加 1 4 .6%和减少 1 9.2 %和 30 % ,收到了节水高产的效果。对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水率对应关系的测定 ,得出 ,稻田落干时地下水埋深以 30 cm为宜 (烤田期除外 )。在此范围内 ,地下水埋深每下降 1 0 cm,土壤含水率下降 1 %~ 5%。据此大田试验 ,得出了水稻的最优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5.
调亏灌溉下酿酒葡萄耗水特性及水分生产函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确定酿酒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以酿酒葡萄"梅鹿辄"为供试品种,采用滴灌的方式,以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水平为试验因素,对酿酒葡萄不同生育期进行亏水处理,测定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酿酒葡萄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酿酒葡萄产量的影响规律为浆果膨大期最大,其次是开花期、着色成熟期、抽蔓期,萌芽期最小;通过对Jensen模型与Blank模型进行计算比较,发现在该试验中Jensen模型更为合理,且得出不同生育期水分生产函数的敏感指数为:浆果膨大期开花期着色成熟期抽蔓期萌芽期,与酿酒葡萄耗水规律一致;在萌芽期、抽蔓期及着色成熟期的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率的60%~65%左右不会造成酿酒葡萄减产,而在浆果膨大期进行充分供水,既可获得高产,也使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降水蒸发蒸腾等影响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了常规灌溉、控制灌溉Ⅰ、控制灌溉Ⅱ、控制灌溉Ⅲ4种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各生育期灌水量、产量性状,通过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灌溉水利用率并拟合得到灌水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各灌溉模式灌溉水利用率为控制灌溉Ⅰ控制灌溉Ⅲ控制灌溉Ⅱ常规灌溉,图表中看出返青到分蘖末为需水非敏感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为需水敏感期,不同灌溉模式对产量影响显著。控Ⅰ灌溉水利用率最高,能够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基于ORYZA2000的水量平衡要素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水稻生产模型ORYZA2000充分验证的基础上,以2003年团林水肥耦合试验设计为背景,应用ORYZA2000模拟分析了不同施肥条件下传统淹灌和3种节水灌溉方式下的稻田田间水量平衡要素、产量以及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方式灌水量大大低于传统淹灌,其中无水层灌溉节水效果又明显优于沟灌,可靠性高,雨养灌溉虽然能最大限度的节约灌溉水量,但其应用取决于区域气候特点,应结合气候预测应用。水分胁迫可以增大不同施氮水平下稻田腾发量的差异,施氮可以减少株间蒸发,增加作物蒸腾,从而增加稻田腾发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水稻微咸水灌溉试验及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试验田各小区内进行不同浓度微咸水灌溉,从理论和实验上找出水稻各生育期的适宜水质盐分和极限水质盐水,探索微咸水灌溉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实验与实际生产中的差异,利用微咸水灌溉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应注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水稻生理指标及产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湖北省团林灌溉试验站水稻水肥耦合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水稻水分生产率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施肥量和合理的追肥方式下,与传统的淹灌相比,节水灌溉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提高了水分生产率。通过分析的数据提出了一种高效利用水肥的稻田管理模式,并将该管理模式在江西鹰潭进行了示范。  相似文献   

20.
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对双季稻需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技术对水稻节水增产的综合影响,以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为双季早、晚稻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对双季稻需水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处理的灌水量、排水量和耗水量均低于常规水灌溉处理,早、晚稻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分别提高7.78%和8.37%,降雨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03%和24.58%,产量分别提高4.05%和3.35%。同时,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具有良好的节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