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自然降温过程中曙箣竹各项生理指标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研究了曙箣竹抗寒能力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曙箣竹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温度为11℃时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出现峰值;随着温度的下降,丙二醛含量(MDA)含量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20℃时MDA含量最高,仅8℃时与其他处理温度呈显著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SOD活性在8℃时达最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W"型趋势变化,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升高,POD活性除在20℃时最大并与5℃之间无显著差异外,与其他4个温度处理间均呈显著差异。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曙竹叶片的半致死温度为-2.16℃,此温度可能是曙箣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节点,低于此温度叶片生理活动将受限。此外,曙箣竹主要通过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来适应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下佛甲草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佛甲草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佛甲草组织中MDA,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及SOD和POD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植物组织中SOD和POD活性呈上升趋势;在严重干旱胁迫下SOD和POD活性有所下降。MD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干旱处理使叶绿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在严重干旱时,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广东含笑嫁接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法,以广东含笑(Michelia guangdongensis)1年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人工模拟不同时间低温胁迫环境(6℃)对嫁接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苗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及P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苗木恢复生长48 h后,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增加,但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与MDA含量均有所下降。2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广东含笑嫁接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与水分利用率(WUE)均持续下降,胞间CO2浓度(Ci)先下降后上升;恢复生长48 h后,Ci有所下降,其余均不同程度回升。表明广东含笑嫁接苗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幼苗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分处理浓度的升高,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的盐分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变化没有规律.分析认为紫荆耐盐性较差,不适宜在盐碱地栽植.  相似文献   

5.
盐旱交叉胁迫对皂角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一年生皂角Gleditsia sinensis Lam.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干旱和盐分交叉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旱交叉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的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OD、POD活性均下降,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分析认为皂角幼苗在盐旱交叉胁迫下表现出交叉适应性,适度的干旱胁迫可增加皂角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云南不同种源北美红杉的抗寒性,以生长于德钦、丽江、昆明、昌宁的北美红杉枝条为试验材料,人工设定-15℃、-20℃、-25℃、-30℃、-35℃和-40℃低温梯度处理,以4℃为对照,通过测定和分析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北美红杉枝条的相对电导率、SOD、POD活性、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现上升变化,高寒地区枝条的SOD、POD活性相对较高,MDA含量和电导率较低,4个供试材料中其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德钦丽江昆明昌宁。研究结果将为北美红杉跨区域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绿竹侧枝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生长素处理对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扦插苗生根机理的影响,为绿竹扦插育苗提供理论依据,以2年生绿竹粗壮侧枝为实验材料,采用600 mg·L~(-1)的ABT1号先处理5 min,以黄泥土:泥炭土(1:1)为扦插基质,进行扦插试验,研究绿竹插条生根特性和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600 mg·L~(-1)的ABT1号处理对扦插生根具有影响,处理后的插条生根率可达57.25%;绿竹扦插生根属于潜伏不定根原基生根型,具体过程分为根的诱导时期(0~14 d)、表达时期(14~21 d)和伸长时期(21~35 d)3个阶段;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在不定根诱导期(0~14 d),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在表达期(14~21 d),POD和PPO活性下降,IAAO活性上升,SOD活性保持稳定;在伸长期(21~35 d),IAAO和PPO活性下降,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略上升。  相似文献   

8.
以红树植物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幼苗为材料,研究了盐度及胁迫时间对其根、茎、叶中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胁迫时间下,随盐度升高,茎中的SOD活性变化小,根和叶片的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趋势;根、茎、叶的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PO活性在叶片中呈先下降后上升,根、茎中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100 mmol.L-1、200 mmol.L-1、300 mmol.L-1盐度下,分别由SOD、PPO、POD起主导作用减少活性氧积累。不同盐度下,胁迫30~60 d时,SOD、POD活性达到最大值,PPO活性也迅速上升。120 d时,在100 mmol.L-1和500 mmol.L-1盐度下SOD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在低盐度下PPO活性达峰值,500 mmol.L-1高盐度下PPO活性回升,表明红海榄幼苗要60 d适应基质盐分,在长时间盐胁迫下产生更大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以紫叶李1a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测定在低温胁迫下细胞内源激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变化。结果表明:ABA含量、I从含量在-10~-15℃之间迅速增加,之后随着温度降低呈下降趋势;随处理温度降低,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在-15、-30℃达到高峰,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温度前期逐渐升高,在-30℃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上升,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紫叶李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为-20.17℃。以上结果表明在细胞膜受到伤害之前,植物体内各种保护系统已经启动,提高了组织抗寒性。  相似文献   

10.
以景天属植物玉米石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温的方法来研究低温胁迫对玉米石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玉米石景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5℃时相对电导率达到最大值16.03%;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20℃时出现最小值0.088%;丙二醛的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温度为15℃时出现最小值0.012μmol/mg;三种抗氧化酶相互协作,CAT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POD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SOD则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呈现出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当温度为20℃时,CAT活性达到最大值42.92 U/g/min,POD活性也达到最大值173.33 U/g,SOD活性也达到最大值378.47 U/ml。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人为模拟高温环境,观察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叶片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及生长情况,分析其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结果显示:(1)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温度处理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电导率基本呈上升的趋势,SOD活性、MDA含量基本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2)在相同处理时间时,38℃/28℃、42℃/31℃两个高温处理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较低;处理到了第10天,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导率逐渐降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植株SOD活性基本呈上升的趋势,MDA含量基本呈下降的趋势。(3)在42℃/31℃高温下,第5天植株叶片出现褐色斑点,38℃/28℃高温下,第25天植株叶片出现少量褐色斑点。结果表明马银花适合应用于我国东南及中南部省份的园林绿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雌雄异株植物铁冬青的抗寒机理和雌雄株抗寒性差异,对5年生铁冬青雌雄株的离体叶片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氧化酶活性各项指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_(50)),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其抗寒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铁冬青雌雄株REC和MDA含量上升,Pro、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SOD活性则逐渐下降;雌雄株各生理指标在数值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雌株的REC和MDA含量显著高于雄株,而Pro、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则显著低于雄株,POD活性无显著差异;铁冬青雌雄株最低LT_(50)分别为-6.29℃和-9.37℃。半致死温度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表明铁冬青抗寒性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即雄株的抗寒性强于雌株。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安徽、湖南3个青冈栎种源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及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对不同程度水涝胁迫(湿害胁迫和淹水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青冈栎幼苗对湿害胁迫和淹水胁迫响应具有显著差异,且种源之间应对不同处理响应趋势基本一致;在湿害胁迫下3个不同种源青冈栎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在淹水胁迫下均呈现下降趋势;3个种源青冈栎在淹水胁迫下的MDA含量均要显著高于湿害胁迫和对照组;SOD、POD活性在湿害处理和淹水处理都呈上升趋势,淹水处理下3个种源SOD活性均要显著高于湿害处理;POD活性则与SOD相反,湿害处理下湖南和安徽种源的青冈栎POD活性要显著高于淹水处理,广西种源的青冈栎在两种处理下差异不明显。(2)不同种源青冈栎之间对水涝胁迫响应差异显著,综合4项指标其中湖南种源的青冈栎幼苗在抵抗水涝胁迫表现最佳,在湿害胁迫处理下具有最高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的POD活性,较高的SOD活性,以及在淹水胁迫处理下具有最低的MDA含量。(3)将淹水胁迫下发生变化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叶绿素含量与MDA含量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负相关,POD活性与MDA含量在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而SOD活性与POD活性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华北连翘、美国金钟连翘、东北连翘和‘金叶连翘’4(品)种连翘属植物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法使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达到水分胁迫的要求,测定土壤含水量及其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4(品)种连翘属植物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东北连翘可溶性糖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他3(品)种为波动性上升;美国金钟连翘SOD活性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他3(品)种呈波动上升趋势,华北连翘和东北连翘POD活性波动下降,美国金钟连翘和‘金叶连翘’波动上升;4(品)种连翘属植物MDA均呈上升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分析,4(品)种连翘的抗旱能力依次为‘金叶连翘’(0.53)>华北连翘(0.48)>东北连翘(0.41)>美国金钟连翘(0.36).  相似文献   

15.
4种地被竹生理指标对低温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铺地竹、黄条金刚竹、菲白竹、鹅毛竹4种地被观赏竹为试验材料,测定了自然降温条件下4种地被观赏竹的质膜透性、SOD、POD、MDA、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了4种地被竹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外界温度逐渐下降,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呈上升趋势,但竹种间上升幅度不同,菲白竹、铺地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1.53℃、-4.25℃、-13.74℃、-8.73℃.SOD呈现出与电导率相似的变化趋势.当气温降到0℃以下,POD上升速度较快,在12月22日(-7.9℃)温度最低时,POD到达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随着气温的降低,叶片MDA变化呈上升趋势,菲白竹的上升幅度最小.温度与电导率、MDA、SOD、POD间均呈负相关,与电导率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865.  相似文献   

16.
毛白杨幼苗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3种不同浓度的NaCl (85mmol·L-1,170mmol·L-1,2 6 0mmol·L-1)胁迫下 ,对毛白杨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以及丙二醛 (MDA)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发现 ,在NaCl胁迫 3小时后 ,幼苗SOD和POD活性显著降低 ,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 ,这两种酶活性降低较缓慢 ,但SOD活性下降程度均较POD小 .在NaCl胁迫中 ,MDA含量明显增加 ,并于胁迫 15小时后达到最大值 ,随后含量增加较小 .进一步分析发现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作用效应是不同的 ,其中 2 6 0mmol·L-1NaCl处理明显促进幼苗SOD和POD活性的下降与MDA含量的增加 ;而且MDA含量与SOD和POD活性的下降有关 .结果表明 ,NaCl胁迫所引起的SOD和POD活性下降可能加强膜脂过氧化作用 ,最终导致幼苗MDA含量的增加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常山胡柚果实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贮藏初期,果皮组织中SOD、POD、CAT活性缓慢上升,其中SOD活性在贮藏45 d时开始下降,至75 d时达最低值,然后急剧上升, POD和CAT活性在贮藏75 d时达最高,之后持续下降.果肉组织中SOD活性变化不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POD活性很低,且变化无规律,CAT活性一直呈下降趋势.果皮的质膜相对透性明显高于果肉,而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18.
低温胁迫对金叶白蜡5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叶白蜡的1a生休眠枝条为试材、白蜡为对照,对不同温度下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金叶白蜡和白蜡的相对电导率均呈“S”型曲线上升;SOD和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对所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可作为金叶白蜡的抗寒性鉴定指标;金叶白蜡和白蜡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9.2℃和-32.3℃,金叶白蜡的抗寒性弱于白蜡。  相似文献   

19.
分别将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白花牛角瓜(Calotropis procera)成年植株的离体叶片置于不同的低温(15、10、5、0、-5、-10℃)条件下处理,以室温(20℃)为对照,测定分析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波浪形变化,且在-5℃时达到高峰;MDA含量总体先升后降,在15~5℃温度范围内,积累量最大;SOD表现为先降、后升、然后再降的曲线变化,而POD变化更复杂,但两种酶的活性基本都是在5℃上升至最高点。初步认为牛角瓜对低温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但其耐受力相对较差,一般5℃左右损伤已较大。  相似文献   

20.
以2年生大头典竹(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的粗壮主侧枝为实验材料,采用600 mg·L~(-1)的ABT1溶液预先处理5 min,以m(黄泥土)∶m(泥炭土)=1∶1混合为基质,进行扦插,研究不同扦插时期大头典竹生根特性和扦插生根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600 mg·L~(-1)的ABT1处理对扦插生根具有重要影响,处理后的插条生根率最高可达69.84%。大头典竹侧枝扦插生根属于潜伏不定根原基生根型,具体过程分为根的诱导时期(0~14 d)、表达时期(14~21 d)和伸长时期(21~35 d)3个阶段。扦插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现先降低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则呈现相反变化趋势。在扦插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呈规律性变化,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不定根诱导时期呈上升趋势;在不定根表达形成期,POD、PPO活性下降,IAAO活性急剧上升,SOD活性保持稳定;在不定根的伸长时期,IAAO和PPO活性下降,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