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爬窝病是指怀孕母马产前产后,由于筋骨疼痛而呈现跛行或爬窝不起的一种混合型代谢性骨病。本病只发生在产驹季节(2~8月份),其中以4~5月份最为多见。本病仅见于从产前1个月到产后1个月之内的母马,尤以产后较为多见。笔者对吉林省舒兰、白城、长春、白山、公主岭等地来本院诊治的爬窝病病马45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治愈率达93.3%,轻型病马的疗程为3~11d,中型病马的疗程为9~19d,重型病马的疗程为11~22d。  相似文献   

2.
马产后瘫痪病,俗称趴窝病。病马多在产后十几天内发生腰腿疼痛,甚至卧地不起。但亦有少数母马在妊娠后期(产前1~2个月内)即发生腰腿疼痛,轻者产后可自然消失,重者多在产后腰腿瘫痪卧地不起。本病在我国东北地区历年均有发生,其残死率可高达总发病数的20%左右。但尚缺乏比较理想的防治办法。为此,我们曾于1981~1982年对本病的诊疗进行了初步探  相似文献   

3.
马趴窝病是指妊娠母马在产前、产后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纤维性骨营养不良。临床上以围产期腰腿僵硬,起立困难,明显跛行和卧地不起为特征。多发生在4~7岁的妊娠马。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的4~6月份,临产前至产后20d以内发病的居多,对生产危害较大。多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21例,治愈19例,治愈率达90.5%,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淤治疗母马趴窝病的疗效观察》在吉林畜牧兽医1986年第二期刊出后,先后收到了几位从事兽医临床工作的同志来信询问各个时期所用汤剂的成分组成和补磷的有关技术事宜,为使这个科研成果在东北地区,特别是我省得以应用,进一步观察用活血化淤疗法治疗母马趴窝病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根据中国农科院兰州中兽医研究所拟制的方剂,结合我县几年来治疗本病的实际,现将几个方剂介绍如下:辨证施治,马产前趴窝症用“益气活血汤”治之;马产后趴窝症,初治,连服  相似文献   

5.
母马趴窝病是母马产前产后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春季多发。临床上以身倦喜卧,运动障碍,四肢战栗,重则卧地不起为特点,故名趴窝。临床时需仔细辨证,洽当治疗,精心护理方能奏效。否则常因卧地不起,遍体褥疮,继发脓毒败血而死亡。自1969年至1984年先后用加减八珍散治疗母马趴窝病23例,现归纳如下,供同道参考并望指正。一、辨证及治则  相似文献   

6.
趴窝病是母马产前产后发生腰腿疼痛,甚则卧地不起的一种疾病。东北地区春天产驹季节母马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据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调查统计,东北三省年发病达25000匹左右,平均残死率为20%以上,经济损失极大。本病多年来实行补钙或西药综合疗法,效果不够满意。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于1981—1984年,在黑龙江、吉林省进行了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初步认定本病为“血淤”  相似文献   

7.
马趴窝病是指妊娠母马产前、产后出现站立和运步困难,严重的趴卧地不起疾病的俗称。 笔者从事临床诊疗20多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40多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治愈率达到92%以上,现将治疗该病的体会简要的总结一下。  相似文献   

8.
马趴窝病     
马趴窝病(Downerdisease in horses),民间称趴铺,是一种病性尚未十分清楚的代谢性骨病,是妊娠母马的常见病,对马骡的繁殖危害很大。临床上以腰腿僵硬、明显跛行、卧地不起和骨质疏松为特征。马趴窝病发生的历史较久,至少已有50余年。胡祥璧先生早在1953年就报道过马趴窝病,以后各地对本病的病性、病因及防治作了许多研究,陆续发表过一系列的报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奶肿乃母马哺乳期间乳房呈现硬、肿、热、痛,并拒绝幼驹吃奶的一种疾病。在临产之前或妊娠期间亦有发生。1病因多因母马于产前产后,三焦壅热,热毒流注乳房,瘀结而生肿胀。或由于乳孔闭塞,乳汁蓄积,或乳汁分泌过盛幼驹吸乳量少,或产后幼驹死亡,乳汁不能消散,积聚于乳房之内,郁结而成本病。此外,乳房受到创伤、压伤、咬伤、踢伤、打伤等,亦常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10.
<正>马妊娠毒血症是一种妊娠后期的代谢性疾病。病马主要表现为产前顽固性、反复性食欲减退,食欲时有时无,或者突然不吃不喝。此病病死率较高。1发病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膘肥且妊娠后期不劳役、不运动的马匹。发病时间一般为产前几天至一个月左右(多为10 d以内)。2病因母马妊娠后期营养不足、胎儿发育过快,可  相似文献   

11.
驴怀骡产前不食症属酮病范畴,是糖、蛋白质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怀骡的母马或母驴,以驴怀骡者居多;多在产前一个月内发病,也有在产前10日内发病的。本病死亡率曾高达70%左右。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愈驴怀骡产前不食症6例,现报道如下。 (一)典型病例 1988年6月23日,昌黎县后钱庄翟树东的一头怀骡母驴,患本病就诊。经了解,该驴已到妊娠末期,但6月22日突然不食不饮。平时饲养条件差,经常舍  相似文献   

12.
“马趴窝病”治疗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趴窝病”是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的一种对马属动物危害较大的疾病,多发于春、夏季的临产或产后母马,病区的土壤、饲料低硒,病马血、毛含硒水平低于正常值;应用含硒金龙散和含硒注射液进行治疗,治愈率达97.67%,有效率100%,疗效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3.
牛趴窝病的病因较为复杂,有顽固性产后瘫痪的,有继发性后肢关节肌肉神经损伤所致的,有各种代谢性并发症引起的。产后2d的高产母牛发病的较为常见,多数病例与生产瘫痪同时发生。趴窝病病程有长有短,数周数月各不相同,时间过  相似文献   

14.
马趴窝病及其环境硒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趴窝病,在我国东北某些地区历史悠久,危害极大,国内曾作过许多工作,但关于本病与微量元素硒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近几年来,我们结合本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病理学观察,进行了马趴窝病及其环境硒水平的分析,探索本病与微量元素硒的关系,结果发现马趴窝病发病地区的饲草、饲料、患马血和毛含硒量均低于适量硒水平。其中怀孕和产驹马血硒含量又较公马和骡为低。补硒以后血硒含量都显著上升,可接近  相似文献   

15.
中兽医活血化瘀法治疗马产前、产后趴窝病科研成果鉴定会于1984年10月22日在兰州召开,会期4天。参加这次会的有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于船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潘哲等30余人。会上,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路振海等介绍了自1981年以来在黑龙江、吉林省进行马趴窝病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随着饲养宠物犬的增多,有较多的养犬户指望母犬繁殖后代,在本中心门诊临床实践中,接触到犬产后子痫母犬(低血钙症)的病例也逐年增多。本病在母犬产前或分娩时以及产后6周内均可发生,但以产后2~4周期间发生的病例最为多见,而且本病多发生于泌乳量高或产仔哺乳多的母犬。依据临床多年来32个病例(28患犬)的病案记录,我们对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犬后子痫病诊治方法做一介绍,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孕马产前截瘫的防治李叙杭陈增乐(山东招远市畜牧兽医总站·265400)产前截瘫,是母马产前后躯不能站立的一种疾病,多发生在孕马产前一个月,表现喜卧,站立困难,后躯摇晃无力,步样不稳,后躯卧地不能站立。可采取下列防治措施。1母马妊娠后期要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8.
“马趴窝病”是孕马在产驹前后常发的一种疾病,它对马匹的繁殖和使役危害甚大。对本病的研究报导多为临床治疗方面的探索,而发病机理方面的报道甚少,仅我校病理组倪汝选于1974年发表了“趴窝病、骨软症和非趴窝病马各2匹的病理  相似文献   

19.
犬产后子痫病也称产后搐搦病、产后癫痫病、产褥痉挛病、产后风,是一种以低钙血症为特征的急性代谢性疾病.本病临床特征为全身痉挛,呼吸急促.虽然本病在产前、分娩过程中或产后6周之内均可发生,但以产后2-4周发生为最多,且多见于泌乳量高的或小型、兴奋型母犬,本病发病急,如不及时治疗,几日内可引起死亡.笔者曾用中西药配合治疗100多例本病,均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马趴窝病是东北地区兽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初。其主要症状是步态强拘,背腰凝硬,四足拳挛,前行后拽,起立困难,常常躺卧难起,有时关节肿胀等。《元亨疗马集》载有产前胎气和产后胎风,所述发病时间、症状与马趴窝病大致相同。胎气是由于妊娠太重,外感内伤,清浊难分,使子宫烦燥,胎脏不宁,日久遍行经络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