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原体的存在是人类和动物健康及畜禽生产的大敌,而要消灭和根除病原体,必不可少的办法就是消毒。消毒是指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外环境中,使其无害化,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阻断传染病的播散,从而达到保护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目的。消毒主要目的在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与布鲁氏杆菌病都是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现有结核病病人近600万人,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约25万人,是单一病菌引起死亡最多的传染病。仅1998年第三季度新疆结核病发现人数为 4 794人,由此可见,此病对人类健康有较大的威胁。而布鲁氏杆菌病同样是人畜共患的全身性传染病,且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相同,由于人类的结核和畜禽结核有较强的相互交叉感染性,结合我地区实施“放心肉、放心奶”跨世纪“牧业工程”,我们于2000年春、秋两季对哈密市郊区的500余头奶牛…  相似文献   

3.
消毒的意义在于切断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杀灭病原体,防止病原体的宿主转换,阻止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从而防止人类、动植物包括畜禽和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发生。为达到这个目的,人类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不断发现和研究出各种高效消毒剂,这些消毒剂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高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消毒剂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某些消毒剂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对人类、畜禽、环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鸡CD4^+和CD8^+T淋巴细胞对禽流感病毒的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禽和野生鸟类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给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我国农业部和国际兽医局都将其定为A类传染病。但1997年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并致人死亡,使得禽流感的公共卫生意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禽流感已经不再只是动物之间的烈性传染病,而是一种也能引起人类感染的新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农一师自2003年引进澳牛后,2005年开始进行两病检疫,由于检疫、免疫及病畜的淘汰等措施跟不上,2006~2007年致使牛结核病和布病有上升趋势,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2008、2009年农一师加大对奶牛的两病检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此,对本师奶牛两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动物传染病是养殖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我国因动物传染病而造成的年直接经济损失在600亿元~800亿元之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动物疫病中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已高达196种,这些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仅会造成大批动物死亡,在特定时间内,某种传染病的流行可能在一定区域内对某种动物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还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甚至致人死亡。其中比较为大众所知的是狂犬病、疯牛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乙型脑炎等。  相似文献   

7.
(一)人兽共患病是人与动物的烈性传染病或流行病,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许多人兽共患病是人与动物的烈性传染病.既可通过同源性链在动物与动物或人与人之间传播,又可通过异源性链在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流行。因此,它对人类和动物的安全、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畜牧业生产都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如鼠疫、天花.霍乱,伤寒等烈性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世界性流行,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除犬和人外,它还可以感染猫、牛、马、羊、猪、狐、狼、蝙蝠等动物,人类常由带毒犬咬伤而感染。人一旦感染狂犬病,死亡率几乎达100%。近年来,我国狂犬病发病数逐年上升。据卫生部2003年7月份发布的消息称,狂犬病已成为我国传染病中  相似文献   

9.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结核病和奶牛布鲁氏菌病,世界卫生组织将“两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则将这两种传染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都是人畜共患传染病。这二病分布广、传播快、危害大,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均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对奶牛危害更大。前几年我市对“两病”进行了很好的控制,结核病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世界卫生组织(OIE)指定的B类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忽视了对此病的检疫监测,致使此病在人、畜间的感染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动物及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我站已连续十几年对市属两个奶牛场进行结核病检疫,扑杀阳性牛,但年年检疫年年有,难以消灭和净化。笔者根据从事奶牛结核病检疫的实践体会,对此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结核病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B类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忽视了对此病的检疫监测,致使此病在人畜间的感染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动物及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我站已连续十几年对区属两个奶牛场进行结核病检疫,扑杀阳性牛,但年年检疫年年有,难以消灭和净化。笔者根据从事奶牛结核病检疫的实践体会,对此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家禽传染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山东家禽》2004,(7):29-31
家禽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发展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会造成大批家禽死亡和畜产品废弃,影响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而且某些传染病还会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做好家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于发展畜牧业生产和保障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人兽共患传染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SARS与禽流感空袭我国,2005年又相继发生了亚洲1型口蹄疫、发疽、猪链球菌等人兽菜患病疫情。这些人兽共患病频频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令人触目惊心。在那之后,人们以往不很熟悉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似乎多了起来。人兽共患传染病真的变多了吗?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保护人类的安全呢?本社特别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所人兽共患病研究室主任俞东征、请他谈谈人兽共患传染病防控中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规模猪场衣原体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原体病是由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多种疾病,动物以表现流产、肺炎、肠炎、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及脑脊髓炎等多种病症为特征。人类的衣原体病以发热、头痛和肺炎为特征,并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关。本病自1879年在瑞士首次报告以来,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1动物疫情危害严重1.1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安全近30年来新发现40余种传染病,而且新发现的病原中约80%是人畜互传病原。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人畜共患传染病250多种,典型的有狂犬病、禽流感、疯牛病、脑炎和脑膜炎等,严  相似文献   

16.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氏杆菌,是哺乳动物、人类、禽类共患的传染病病原菌,单增李氏杆菌病主要特征是败血症、脑膜脑炎、实质脏器坏死、单核细胞增生。该菌对人类危害较大,属重要的人类食源性病原菌之一,人类感染后侵害脑膜,造成脑膜脑炎和败血症,主要症状是发烧、恶寒、头痛、呕吐、单核细胞增多等症状。  相似文献   

17.
金宁一   《动物保健》2006,(9):9-10
近年来.传统传染病卷土重来,新发传染病威胁加重,人兽共患病毒病逐年增多.特别是禽流感、口蹄疫、非典型性肺炎、疯牛病、副粘病毒、狂犬病及多种虫媒病毒病等。疫情席卷而至,传播迅速、死亡率高,造成畜牧业生产、国内外贸易和人类健康,造成空前打击和严重威胁.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另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发现的拉沙热、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等诸多侵袭人类的病毒病,其疫源均追查到动物.  相似文献   

18.
衣原体病是由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引起动物和人类的多种疾病.动物以表现流产、肺炎、肠炎、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及脑脊髓炎等多种病症为特征。人类的衣原体病以发热、头痛和肺炎为特征,并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关。1879年由Ritter在瑞士首次报告人类鹦鹉热以来.本病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不容忽视的人畜共患病—Nipah virus disease(连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巴病Nipah disease是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猪和人类的人畜共患病,已经证实该病的病原是一种新的病毒。鉴于该病是一种新的传染病,特刊载此文,以引起国内兽医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传染病是引起人类和动物死亡的最重要的疾病,引起的损失十分严重,一直是人们研究和防治的重点。疫苗是在疫病感染之前采用的制剂,特别是由于抗生素具有影响正常微生物区系、容易产生抗药性以及费用昂贵等缺点而使应用受到较大的局限,疫苗接种已经成为防制传染病的主要手段。21世纪,疫苗仍将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所以,疫苗研究一直是传染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由于基因组学及其相关技术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疫苗的研制技术和疫苗的开发速度,下面就具体讨论一下相关的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