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RNAi,即RNA干扰,是生物体感受双链RNA后诱导同源靶基因沉默的现象.RNAi现象最早是在对线虫的研究中发现长双链RNA(dsRNA)导致线虫同源mRNA降解,后来发现,dsRNA相比正义、反义单链RNA具有更强的基因沉默效应[1].  相似文献   

2.
RNA干扰(RNAi)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双链RNA(dsRNA)介导的特异性基因表达沉默现象.1998年,Fire首次发现dsRNA并将其注入线虫(C.elegans)体内可特异性抑制基因表达,将这种由dsRNA引发的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的现象称为RNAi.  相似文献   

3.
<正> RNAi(RNA interference)即 RNA 干扰,指由双链 RNA(dsRNA)所引发的使细胞浆内同源 mRNA 降解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现已知在大多数有机体包括真菌、植物、昆虫、哺乳动物和人体细胞内都存在这种现象,被认为是机体的一种原始防御功能,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近年来,随着对 RNAi 机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一热点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迅速在多个领域展开,从而加速了对基因功能、遗传规律机理、疾病机理的研究。大量公开发表的老鼠试验和实验室研究成果表明,基于 RNAi 技术的药物有望治疗癌症、丙肝和艾滋病等病毒性疾病,甚至可能用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2002年12月,《科学》杂志将 RNAi 评为2002年十大科技进步之首,麻省理工大学的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Sharp 认为,RNAi 技术将成为十年来甚至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激动人心的科学突破。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作用特点1.1 dsRNA 的浓度依赖性由 dsRNA所诱发的 RNAi 效应的强度随着其浓度的增高而增强。高浓度的 dsRNA 产生较多的siRNA,不但能增强反应体系的效应,而且能抵消 ADARs(RNA 依赖的腺苷脱氨酶)的作用。ADARs 能不规则地脱去 dsRNA中腺苷酸上的氨基,增加了错配几率,进而抑制 RNAi 效应。但如果 dsRNA 浓度过  相似文献   

4.
将构建人目的片段的RNAi重组载体转入经过遗传修饰的大肠杆菌,诱导表达dsRNA后饲喂线虫进行基因功能研究,最早是由Fire在秀丽新杆线虫上描述.  相似文献   

5.
夏庆友  帅小蓉  刘春  朱勇 《蚕业科学》2003,29(3):213-216
RNA干涉 (RNAInterferance ,简称RNAi)通过导入一段与内源靶基因同源的双链RNA(dsRNA)序列 ,使内源mRNA降解 ,从而达到阻抑基因表达的目的。已在线虫等生物中建立RNAi技术 ,对难于获得突变体的基因或生物体尤其有效。日本九州大学、东京大学和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的 3个研究小组对RNAi在家蚕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初步发现在家蚕和其培养细胞中存在RNA干涉现象。探讨了RNA干涉技术在家蚕基因功能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现象是1998年在对秀丽线虫的研究中发现的.RNAi利用双链RNA(dsRNA)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本文介绍了RNA干扰现象的发现、分子机制、生物学意义及其技术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因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基因组学研究工具。机体内存在特定的双链RNA(dsRNA)对基因的表达有干扰作用,可以引起基因沉默现象。通过外源dsRNA对寄生线虫进行RNA干扰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发育期的特征现象和特定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此外,寄生线虫的RNA干扰研究对RNA干扰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有较大促进作用。作者总结了近几年来RNA干扰技术在寄生线虫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便于研究果蝇中Cullin1基因的功能,试验采用PCR和体外转录的方法针对Cullin1基因5'UTR和CDS区域分别合成对应的dsRNA,并利用RNA干扰(RNAi)以及Real-time PCR等方法,检测了5'UTR和CDS区域的RNAi效率。结果表明:针对Cullin1基因5'UTR和CDS区域设计的dsRNA均有效果,且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RNAi技术目前已在昆虫基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是由双链RNA诱发并最终导致同源mRNA特异性沉默的过程。本文对国内外dsRNA的设计、导入方法及RNAi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RNAi技术在柞蚕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近年研究发现,除体液和细胞两大免疫系统外动物体内还存在着另一种古老的免疫机制.一些短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通过结合细胞内相应基凶的mRNA,可以阻止该基因表达,这就是RNA干扰现象(RNA interference,RNAi).RNAi在线虫和果蝇的研究中被发现后,很快发展成为基因功能研究的有力工具.由于RNAi具有超越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诸多优点,它也给许多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1].本文主要就其作用机制和动物病毒性疾病预防的应用研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RNAi介导可以抑制病毒增殖,将相应的RNAi元件通过转基因转入宿主有可能使宿主对病毒产生一定的抗性。根据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中的病毒复制必需基因ie-1、lef-1设计相应的RNA干扰区段,并构建相应的转基因载体转入家蚕BmN细胞中,瞬时表达结果显示转染了转基因RNAi载体的BmN细胞均对BmNP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E dsRNA在病毒滴度为10-4时有抑制作用,在病毒滴度为10-5时有比较好的作用;LEF dsRNA则在病毒滴度为10-5时有抑制作用,在病毒滴度为10-6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转基因及G418筛选后,转基因IE dsRNA细胞在病毒滴度为10-4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病毒滴度为10-5表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转基因LEF dsRNA细胞在病毒滴度为10-5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只维持了一个时段。  相似文献   

12.
RNAi主要通过双链RNA(dsRNA)被核酸酶切割成21~23 nt的干涉性小的RNA,即siRNA,由siRNA介导识别并靶向切割同源性靶mRNA分子而实现的;RNAi需要多种蛋白质因子以及ATP参与,而且具有生物催化反应特征;RNAi具有高效性和高度特异性,作为一种关闭特定基因的新技术,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个快速、简便的方法,在后基因组时代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14.
为寻找猪蛔虫免疫防治的“关键”靶分子,从已构建的猪蛔虫感染期幼虫消减cDNA文库中筛选了一感染相关基因(EST编号为07E12),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针对其EST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引物,体外转录合成双链RNA (dsRNA)后,通过浸泡的方式将dsRNA导入猪蛔虫感染期幼虫中,在浸泡后的4个不同时间点采用RT-PCR方法检测虫体浸泡后靶基因被干扰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浸泡后24、48、72 h都检测到了相对应基因表达的存在,但表达量随时间依次减少,96 h之后试验组没有检测到07E12的相应RNA的表达,提示dsRNA进入虫体并逐渐发挥了干扰作用,说明该基因在猪蛔虫幼虫感染宿主的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利用RNAi技术提高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抗性,根据BmNPV复制必需基因ie-1设计其相应的dsRNA,构建带有ie-1 dsRNA表达盒的转基因载体piggyantiIE-Neo,结果显示:表达短ie-1 dsRNA的稳定转化Bm细胞,对BmNPV的增殖表现出抑制作用,但在病毒感染后期,由于病毒恢复增殖导致RNAi的效果被掩盖。通过反向PCR分析外源DNA片段插入基因组位点,结果显示:在转化细胞中,外源DNA可通过随机整合或按照piggyBac特定的转座位点TTAA插入细胞基因组。  相似文献   

16.
dsRNA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制增殖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必需的极早期基因ie-1和细胞释放型病毒CRV入侵关键基因gp64为靶序列,分别人工设计并体外转录出dsRNA I1(438 bp)和dsRNA G1(337 bp),用家蚕培养细胞BmN研究目标dsRNA对BmNPV复制、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dsRNA I1能有效地抑制BmNPV在BmN细胞中的增殖,最大抑制效果使培养液中的病毒滴度(TC ID50)比对照降低了104.30倍;dsRNA G1能显著地抑制新形成的病毒粒子的细胞侵染能力,最高可使培养液中的病毒滴度降低103.17倍。  相似文献   

17.
RNA沉默(RNAi,RNA interference)是dsRNA介导的特异性基因表达沉默现象,是生物界一种古老而且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基因表达调节机制。它是目前抗击病毒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RNAi的发展、作用机制及在抗家蚕杆状病毒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RNA干扰(RNAi)技术是把与内源mRNA编码区同源的小片段外源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导入细胞中,导致特定基因表达沉默的一种技术.本文简要描述了RNAi的起源、原理、在动物方面的应用领域;主要叙述了RNAi技术的机制以及siRNA试验步骤,包括siRNA的设计、合成、检测方法等;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