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研究了台湾毛豆 2 92、苏早 1号、大粒王、合丰 2 5和宁蔬 6 0 5个春毛豆品种 ,在与春玉米同钵苗两段膜种植新型方式下的生育进程、植株特点和经济性状 ;比较了这 5个春毛豆品种对同钵玉米产量的影响及玉米毛豆两作物综合产出效益。结果表明 :除苏早 1号迟熟、对玉米有明显影响外 ,另 4个品种均表现为矮杆、早熟的特征 ,对玉米的影响较少 ,为适宜品种。玉米产量为 6 3 2 5 .5~ 6 711.0kg/hm2 ,豆荚产量 14 17.5~ 2 0 73 .0kg/hm2 。  相似文献   

2.
经三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春大豆产量2250kg/hm2以上的栽培技术以采用熟期适宜、产量较高的浙春3号等品种,种植密度在300000~375000株/hm2为宜,肥料用量以N、P2O5、K2O各为45kg/hm2较经济,磷、钾肥基施,氮肥施用配比以基、花肥3∶7为好,使用ABT4号生根粉拌种对大豆也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杂3号油菜优化施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华杂3号油菜的氮、磷、钾、硼施用量的研究,找出了对华杂3号油菜产量影响较大的试验因子是亩施氮量、施磷量和施硼量。并利用频数分析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华杂3号油菜在淮南稻区亩产200kg以上的优化施肥模型及N、P、K、B适宜用量分别为纯N12.5~13.7kg/亩、P2O56.4~7.4kg/亩、K2O11.9~13.9kg/亩、B1.08~1.27kg/亩。  相似文献   

4.
红壤旱地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壤旱地种植春玉米宜选用中早熟紧凑型玉米品种,本试验条件下,以“湘玉7号”的产量最高,依据地力和施肥水平的高低,每公顷种植78750~93750株均能获得较高产量。每公顷施纯N300kg、P2O5180kg、K2O240kg,基、苗、穗N肥的比例2∶3∶5,籽粒产量可超7500kg/hm2。  相似文献   

5.
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豫薯8号产量与密度、栽期及施氮、磷、钾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豫薯8号优化栽培的农艺措施模型,通过微机模拟寻优,筛选出在该试验条件下,亩产3000~5000kg水平最优化栽培措施区间为:密度3264~3849株/亩,栽期5月23~26日,亩施N4.7~5.3kg、P2O53.1~3.6kg、K2O2.1~2.5kg。  相似文献   

6.
以在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建立春玉米为中心的多元多熟高产高效新型种植体系为目标 ,设置了玉 豆同钵苗两段覆膜、玉 豆同钵苗露地移栽、玉 豆分行两段膜间栽 3种玉 豆复合种植方式和纯种植玉米、毛豆 5个处理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对比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复合种植方式的条件下 ,春玉米、春毛豆两作物的收获产量 ,群体的光合面积效应 ,能量投入、产出及能量产投比 ,土壤有机质形成量及N、P2 O5 、K2 O等养分平衡 ,以及产值、成本、纯收益、新增纯收益率、边际成本报酬率等经济效益指标 ,结果表明 :在不降低现行春玉米种植密度 (82 5 0 0株 /hm2 )的前提下 ,通过两段膜技术 ,实现玉 豆同钵苗方式、玉 豆分行间栽方式 ,都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和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含氯化肥的肥料效应及安全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氯化肥系列和尿素化肥系列6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含氯化肥肥效高于尿素化肥系列,年平均增产稻谷3.1~21.1kg/亩,小麦10.5~14.5kg/亩,油菜籽8.5~11.5kg/亩;氮素利用率稻麦油分别提高10.6~9、4.4~5.3、6.1~0个百分点;种子粗蛋白含量稻麦油分别提高0.7~1.0、1.1~1.3、-0.4~0.0mgN/kg。种子氨基酸含量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  相似文献   

8.
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三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春大豆产量2250kg/hm62以上的栽培技术以采用烹期适宜,产量较高的浙春3号等品种,种植密度在300000-375000株/hm^2为宜,肥料用量以N,P2O5,K2O各为4kg/hm62,较经济,磷,钾肥基施,氮肥施用配比以基,花肥3:7为好,使用ABT4号生根粉拌种对大豆也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9.
春玉米,甘薯套种的主要农艺措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择了旱地麦/春玉米/甘薯三熟套种中对玉米,甘薯产量及亩净收入影响较大的春玉米的播种育苗期,移载密度,施氮量和甘薯的扦插密度,施氮量等5个因素,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别研究,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计算机模拟寻优,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5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春玉米3月底-4月上旬前期适期早播育苗,每亩移栽密度2800-3000株,亩施氮12kg左右;甘薯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品种类型玉米夏播制种的氮磷钾肥料三要素进行优化量比探讨。结果表明:玉米夏播制种的增产效应,中早熟型是:磷> 氮> 钾;中晚熟型是:氮> 磷> 钾。获得掖单2号制种产量高于5 625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187.5~222.0kg/hm 2;磷(P2O5)142.5~163.5kg/hm 2,钾(K2O)148.5~175.5kg/hm2;N∶P2O5∶K2O= 1∶0.75∶0.79。掖单13号制种产量高于3 600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231.0~262.5kg/hm 2,磷(P2O5)130.5~154.5kg/hm2,钾(K2O)120.0~148.5kg/hm2,N∶P2O5∶K2O= 1∶0.58∶0.54。  相似文献   

11.
旱地三熟制春玉米掖单12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三熟制春玉米掖单12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产量增加,亩产500kg以上的约需纯氮20kg以上;基、苗、秆、穗分配以2:1:2:5产量最高;穗肥用量以亩用尿素17.5kg为宜,且以11、12叶期施穗肥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春秋适应型大白菜新品种豫白菜1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的双单倍体自交不亲和系Q2-1及(W3-1×M65-1-1)-1为亲本材料,选育出早熟大白菜新品种豫白菜11号。该品种生育期60天,抗病、丰产、优质,菜型整齐,适于春、秋两季种植。净菜产量4113.4~5001.3kg/亩,比对照新早89-8增产8.4%~81.7%。  相似文献   

13.
利用D1-5-2-5-4和H1-6-1-1-10两个不同球型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作亲本,于1991年育成新的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延春”。其具有早熟,丰产、优质、叶球紧实、不易先期抽薹等优良性状。该品种4月中旬开始采收,单位面积产量可达37500-48000kg/hm^2,,比原主栽品种“急春”增产10%。适于中国黄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露地越冬栽培。1994年12月通过上海市农业科学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4.
氮肥用量对4个面包小麦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蔡大同  王义炳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37-239,246
氮肥用量对4个面包小麦产量的效应,结果如下:安农9192和安农911682个品种的HMW-GS类型组成都是1、7+8、5+10;山东187为1、13+16、5+10;豫麦28号为1、7+9、5+10。植株农艺性状和氮肥的效应,安农9192和安农91168类同而与山东187、豫麦28号之间有很多差别。根据氮肥效应曲线的推算,4个品种在肥力较好的土壤上最高产量及其N用量,分别为8111、7257、7159、5999kg/hm2和338、302、247、321kg/hm2;最佳N肥用量的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分别为15.6、16.3、18.0、9.9和5709、5563、5146、2597元/hm2。4个品种在N270处理的面包烘焙试验的综合评分,分别为92.2、70.1、85.0和91.6,与它们的粗蛋白含量16.2%、13.3%、11.5%和16.6%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四因子最优混合设计的416-A方案,研究了我省沿黄新灌区小麦玉米带田高产、高效益综合农艺措施。试验结果表明:①影响小麦玉米带混合产量的各因子大小顺序为:玉米密度>玉米施肥量>小麦施肥量;②各因子对小麦玉米两米带田混合产量的影响符合效应递减规律;③小麦玉米两米带田高产、高效益的综合农艺措施为:小麦施肥量5.73-8.16kg/亩,平均6.96kg/亩,玉米施肥量32.14-36.88kg/亩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了绿黄隆对春播作物玉米、大豆、棉花、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绿黄隆对供试的大多数作物品种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玉米品种中“掖单4号”对绿黄隆最敏感,当绿黄隆的浓度为1μg/L时,根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而其它供试玉米品种在5μg/L时才受到显著抑制,当绿黄隆剂量为1.0μg/kg时,杂交大豆品种“黑2”和“宁镇3号”的根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而常规系统选育品种“泰兴黑豆”则在5μg/kg  相似文献   

17.
高产稳产春小麦新品种张春18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小麦新品种张春18 是以杂交选系2743842 为母本、甘麦8 号钴60 辐照突变系7692148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属普通小麦的变种。该品种全生育期96~110 d,半矮秆、抗倒伏、抗青秕、耐旱、落黄好。大田单种一般产量7 50000~8 25000 kg/hm 2,与玉米带状种植产量为5 25000~5 70000 kg/hm 2,高产稳产性能好  相似文献   

18.
夏谷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8062—8和鲁谷10号两个夏谷品种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探讨了留苗密度、氮肥用量、追肥时期等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提出了两个品种高产栽培的最佳模式。试验证明两个品种三因素的效应都是氮肥>追肥时期>留苗密度。试验地力条件下,亩产450kg以上的管理措施分别为,鲁谷10号亩留苗47~52万株,追施纯氮598~772kg,播种后44~54天追肥。8062—8适宜的管理措施为:亩留苗55~60万株,追施纯氮777~924kg,播种后27~35天追肥。另外对三项栽培措施的不同组合与形成谷子产量的农艺性状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2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分析方法,了玉米呼单三号不同的农艺措施组合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磷肥的作用不大。获得亩产287.8kg的玉米产量,其栽培措施为密度3000株/亩。亩施氮肥10kg,磷肥5kg。  相似文献   

20.
密度肥料对苏棉12号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度对苏棉12号的亩果枝数、亩总果节数、亩总铃数、内围铃比例具有正效应,对单枝果节数、单株结铃数等具有负效应。肥料对单枝果节数、亩总果节数也表现为正效应,但对果枝数的影响较小。苏棉12号在本地区麦后移栽欲夺取125kg/亩以上的皮棉产量,适宜的密度为3000株/亩左右,施肥水平为22.5~27.5kg/亩纯氮。施肥水平为17~20kg/亩时,密度应提高到3500株/亩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