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石早生李幼树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红外线CO2分析仪对大石早生李幼树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大石早生李光饱和点为1820-212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75μmol·m-2·s-1。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中午降低型”的双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上午9:30,次峰值出现在下午5:00;净光合速率的年周期变化为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6月10日,净光合速率为19.2μmolCO2·m-2·s-1,次高峰出现在8月22日。不同品种的净光合速率维持在13.3~17.7μmolCO2·m-2·s-1之间,大石早生李与其它相比,品种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砧木大石早生李POD与树体生长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种砧木嫁接的大石早生李的枝皮、芽、春梢营养枝叶片P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同工酶酶谱特性进行测定,并对其生长势指标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对李树生长势影响显著,在树高、干高、冠径、树冠体积4项生长指标上均以毛樱桃为砧木的大石早生李生长量最小,以毛桃、山杏为砧木的大石早生李生长量较大.不同砧木嫁接的大石早生李POD活性差异显著,以毛樱桃为砧木的大石早生李POD活性高,以毛桃、山杏为砧木的大石早生李POD活性较小.POD活性与树高、干周、冠径、树冠体积呈显著负相关,与砧木的矮化性呈负相  相似文献   

3.
1 品种特性 幼树生长迅速,3年生树即可成形,树冠紧凑丰满,角度较开张.成花早、坐果率高,2年生树开花株率100%;3年生树株产7~10公斤,最高株产15公斤;5年生树株产20~30公斤.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43克,最大100克左右;果皮底色黄绿,阳面着鲜红色,色泽艳丽;果肉黄,肉质细,汁液多,味酸甜,微香,糖酸比3.4:1,品质上等;黏核,种核极小,可食率高;果皮厚,耐贮运,常温下果实可贮放7天左右;果实6月底成熟,属早熟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大石早生李     
大石早生李辽宁省果树研究所从外引的果树种质资源中,经过10多年的试栽培育和观察鉴定后推出的大石早生李,具有极早熟、果个大、结果早、外观好、品质优、丰产、稳产和抗逆性强等多种特点。已于1995年11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名推广。该...  相似文献   

5.
大石早生李1983年引入我国,表现出较好的栽培性状,现从高质量建园、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等6方面总结了一套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6.
日本大石早生李在易县引种效果良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大石早生李点授红叶李、盖县大李、高淳李、早黄李、青柰、桃、梅、杏等品种和树种的花粉,并分别于授偻后3周和5周进行其座果情况调查,筛选出了红叶李、盖县大李、梅为大石早生李较适合的授粉品种。同时,提出了李子座果率调查适宜期应在授粉后5周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大石早生李是从日本引进的优良早熟李新品种。郓城县林业局 1 996年春引入大石早生李 ,在郓城县双桥乡林业示范区进行引种观察和早期丰产栽培试验 ,经 6a观察表明 ,该品种具有早熟、早实丰产、外观美丽、品质佳、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是适合本地发展的李树新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总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砧木椪柑光合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对椪柑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及全氮含量有显著影响,且多呈现为椪柑/枳高于椪柑/椪柑和椪柑/福桔。在年周期或日周期中,半矮化枳砧椪柑的净光合速率多高于两种乔砧椪柑(p≤0.05)。不同砧穗组合的叶片C/N,在不同物候期中亦呈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椪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枳砧椪柑与两种乔砧椪柑间产量的差异,与其净光合速率的差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大石早生李点授红叶李、盖县大李、高淳李、早黄李、青柰、桃、梅、杏等品种和树种的花粉, 并分别于授粉后3 周和5 周进行其座果情况调查, 筛选出了红叶李、盖县大李、梅为大石早生李较适合的授粉品种。同时, 提出了李子座果率调查适宜期应在授粉后5 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竹龄青皮竹的光合与荧光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竹龄的青皮竹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1龄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8 μmol·m-2·s-1,明显高于3龄竹,说明随着竹龄增加,青皮竹光合固碳能力有所下降。气孔导度(Cond) 、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3个性状都表现为1龄竹>2龄竹>3龄竹水分利用效率(WUE)表现相反,为3龄竹>2龄竹>1龄竹。光响应曲线表明,当光强始增强时,各竹龄间差异较小,但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加,不同竹龄出现很大的差异,其中,1龄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相对较高,其潜在净光合速率也高于其它竹龄的青皮竹。青皮竹最大荧光效率(Fv/Fm)平均为0.590 5,光系统Ⅱ活性(Fv/Fo )平均为1.442 0,各叶绿素荧光参数都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紫叶李与红美丽李(绿叶)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比较分析了田间条件下紫叶李与对照红美丽李(绿叶)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紫叶李的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红美丽李的174.0倍和1.3倍,而光合色素含量二者间则无显著差异;紫叶李的光合能力显著低于红美丽李,净光合速率日积分值仅为红美丽李的70%,而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分别降低了33%和22%。因此紫叶李与红美丽李光合能力的差异并不是光合色素含量差异造成的,而可能是紫叶李叶片光合产物运输和转化不畅所致。  相似文献   

14.
粗毛淫羊藿的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粗毛淫羊藿为材料,利用LF6400型便捷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其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淫羊藿净光合速率为2.1~2.55/μmol CO2/(m2·s),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0:00时,整体上淫羊藿上午的光合速率高于下午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2:00.相关性分析表明,粗毛淫羊藿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扁穗牛鞭草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扁穗牛鞭草的光合特性。试验结果显示:扁穗牛鞭草叶片的光合日进程呈"单峰型",光饱和点较高,在2200μmol/(m2.s)以上仍然未达到饱和,光补偿点为4.53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38,CO2饱和点为1200μmol/mol,补偿点8.29μmol/mol,羧化效率(CE)为0.273。通过对净光合速率和其他相关因素的日变化分析得知: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影响扁穗牛鞭草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
蔓长春花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蔓长春花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蔓长春花的光补偿点分别为13.2 μmol·m-2·s-1,饱和点约为1000μmol·m-2·s-1左右,补偿点较低、饱和点高,属于阳性植物,但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对光具有较宽的适应性;相关分析表明:气孔导度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相对湿度和蒸腾速率.蔓长春花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型,在9:00和13:00时分别为一高峰,Pn值为12.4μmol·m-2·s-1和8.55μmol·m-2·s-1,具有"午睡"现象.  相似文献   

17.
光合细菌在早熟甘蓝、油菜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光合细菌 (PhotosyntheticBacteria)是具有特殊生理的一类有益微生物 ,经过几年的研究发现 ,在农业上开发利用很有前景 ,该菌能够有效地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增加叶绿素含量 ,促进多种酶的活性 ,在早熟甘蓝及油菜上的研究 ,结果表明 :喷施光合菌液的早熟甘蓝增产 1 2 6 4%~ 31 4 9% ,油菜增产 2 2 95 %~ 48 4 3% ,经测试 ,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比对照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牡丹品种盛花期光合特性,在大田栽培条件下,测定了6个牡丹品种盛花期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Ta)、空气相对湿度(RH)、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等指标,并对0~400μmol/(m2·s)低光照强度下的Pn对PAR的响应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银红巧对、卷叶红、迎日红、雪塔4个牡丹品种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且无明显的"午休"现象,银红巧对的日均Pn最大,为4.28μmol/(m2·s),迎日红的日均Pn最小,为3.72μmol/(m2·s);玛瑙镶翠、白鹤2个牡丹品种的Pn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1:00、15:00,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6个牡丹品种叶片的Pn与PAR呈正相关,白鹤的光饱和点(LSP)最高,为621.74μmol/(m2·s),光补偿点(LCP)最低,为7.47μmol/(m2·s)。综上,6个牡丹品种的日均Pn差异较大,白鹤光合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Photosynthesis is the base of fruit tree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decisive factorof their productivity. Meanwhile,it is a physiological process quit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condition changes. Studies on photosynthesis in plum are still very few at present (Shu,l995). Some photosynthesis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tree in plum variety have been studied(Yang, 1998 and 2000). But mature plum trees has not been researched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Shu, l995 ).The aim of t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