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火棘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棘,是近几年才逐渐被重视的野生植物,它抗逆性强,分布广,果实营养成分较为全面,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野生植物资源。 1.概况 火棘(Pyracantha)属于蔷薇科火棘属植物,常绿灌木,又名火把果、救军粮,红子等。除了火棘(P.Fortuneana(Maxim)Li)外,四川还有:全缘火棘(P.Atalatioidos),细圆齿火棘(P.Crenulata)和窄叶火棘(P.angustilolia)。火棘果实屑浆果,果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花期4~5月,果期8~10月,果实成熟时色泽浓红。据测定,火棘果实的总糖约为10%,有机酸含量为1.3mg/100g,果胶含量2.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食用菌人工栽培基质重复利用的可行性,促进食用菌人工栽培的低碳环保化发展。【方法】开展了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栽培废菌棒辅以毛竹屑为栽培基质的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栽培研究。【结果】以废竹屑为基质栽培棘托竹荪,产量为12.59 kg·m-2;在废竹屑基质中添加30%、50%的灵芝废菌棒,棘托竹荪的产量无显著性变化,分别为13.08 kg·m-2和12.73 kg·m-2,但棘托竹荪的现蕾时间会延迟8 d、11 d,采收期会延长3 d、7 d,同时竹荪采收期的产量肩峰会被削减,采收期产量主峰的时间段覆盖范围会被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竹荪采收期内产量的波动幅度。【结论】灵芝废菌棒成本远低于竹屑,采用灵芝废菌棒作为棘托竹荪栽培基质配料,相对于竹屑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火棘在海南引种种植的适应性;采用赤霉素和硫酸溶液处理火棘种子,观察种子萌芽情况。结果表明,火棘在海南能够正常生长;用赤霉素和硫酸溶液处理火棘种子后均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4.
火棘的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芳  巢强  王磊 《河北林业科技》2006,(2):51-51,57
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别名叶祥果、火把果、红果、救军粮等,为蔷薇科火棘属常绿小灌木。原产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在我国是一种储量十分丰富而尚未开发的野生植物资源。火棘在生态、食用、药用、化工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生态价值火棘株形矮壮,茎干奇古;枝柯挺  相似文献   

5.
观赏植物火棘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火棘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述评火棘的生物学、形态解剖学、栽培学、化控及应用研究,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火棘饮料综合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碳酸型火棘饮料和果汁型火棘饮料的加工技术,给出了加工工艺及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火棘引种栽培及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引种野生火棘,繁殖火棘苗的栽培管理技术关键,并对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效果和前景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过去,火棘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园林中的开发利用。2006年,火棘将作为湖北省保康县农村的主要生产资料,受到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广东地区棘托竹荪栽培的主要方式与技术,对比了竹林下棘托竹荪不同栽培方式(床栽、箱栽、棒栽)及覆土配方、基质施用尿素、林分郁闭度等对棘托竹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土为蚯蚓粪与表土1∶1混合的棘托竹荪产量最高,达到8.52 kg/1.5 m2;其生物转化率也最大,为37.9%。2)基质喷施尿素后可显著提高子实体产量,与对照相比总产量增加153%,子实体数量增加159%。3)竹林郁闭度为0.8、覆土方式为凹凸形时,棘托竹荪产量最高,达到12.51 kg/m2;其生物转化率最大,为99.3%。4)在床栽、箱栽、棒栽3种栽培方式中,棒栽方式棘托竹荪采摘周期较长、子实体产量较高、投入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广东地区竹荪栽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火棘资源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火棘这一野生可食果及观赏植物资源,对近十年来我国火棘资源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述评,对火棘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导法对引种的欧洲火棘对照中国火棘进行抗寒力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欧洲火棘有较稳定的电导率,其半致死温度高于中国火棘,利用电导法测定的抗寒性与越冬形态表现的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火棘的加工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火棘是一种有很大开发潜力的野生果树资源。主要介绍利用火棘加工果汁、果酒、提取色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侯家学 《云南林业》2006,27(3):26-26
火棘,又名火把果,属蔷薇科小灌木。常见于山坡、地埂、公路旁,生命力极强。秋天,火棘树红果累累,非常美丽。近几年来,用火棘制作盆景、绿篱已有一定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们采用实生育苗法进行火棘苗木的培育。现将其育苗栽植技术简介如下。1采种10月,当火棘果实成熟时,采回果实后用木棒敲碎果肉,放入清水内把果肉淘洗干净,捞出种子,沥干水分,放通风荫凉处晾干、贮藏。2种子催芽立春前后,把种子放入0.5%的高锰酸钾溶液内消毒1~2h,捞出后用密封容器密闭30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入清水内浸泡24h,捞出后用纱布包裹,置于沥水容器中,每…  相似文献   

14.
曼氏裂头蚴病在世界特别是东亚地区广泛流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蛙科动物是曼氏迭宫绦虫重要的第2中间宿主。文章对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人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方式及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5.
棘胸蛙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与越南北部山区的大型蛙类,其对水质、地质、气候等环境因子的要求较高,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物种。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蛙类。由于栖息地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为过度捕杀,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人工养殖棘胸蛙是缓解其野外生存压力、满足市场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棘胸蛙人工养殖过程中的成蛙驯养、种蛙繁殖、孵化与蝌蚪饲养、生态因子、疾病防控等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概述,旨在为棘胸蛙人工养殖技术、养殖标准与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日本马棘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日本马棘能够适应枣庄地区及相似气候环境和立地条件.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可以高效栽培.种子催芽处理后,采取起垄种植、定苗处理后,即可一次定植,多年收获.  相似文献   

17.
从落叶松梢栖真菌筛选出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落叶松枯梢病进行生物防治。将自落叶松梢部分离到的11种梢栖真菌与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根据被覆盖程度、抑菌率、拮抗系数和防治预试验的结果,综合评价后发现:粪生粪壳、深绿木霉和球毛壳3种梢栖真菌对落叶松枯梢病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利用这3个菌株在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一林场国富沟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为粪生粪壳>代森锰锌400倍液>深绿木霉>球毛壳;深绿木霉和粪生粪壳喷洒浓度50%和球毛壳喷洒浓度75%时,真菌多样性最多,梢栖真菌系统较其他浓度更为稳定,与化学防治相比,既达到了防治目的又具有不污染环境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常卫民 《北京园林》2007,23(2):47-49
采用黑色地膜覆盖进行了欧洲火棘(Pyracantha caccinea)越冬防寒试验,测定了处理与对照的植株枝条含水量和土壤冻土深度,以及黑色地膜覆盖对欧洲火棘早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黑色地膜覆盖能有效减少干梢现象,提早第二年的早春萌芽及正常开花结实,能保障欧洲火棘的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阻止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的传播,本文通过对比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孢子悬浮液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4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最佳浓度,在此基础上将球孢白僵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作为增效剂测试其对球孢白僵菌毒力的增效作用,通过对松墨天牛幼虫致死率的比较,筛选出最佳增效酶。结果表明:1×108cfu/ml的孢子悬浮液对松墨天牛4龄幼虫的毒力最高,蛋白酶液为球孢白僵菌毒力的最佳增效剂。本研究证明了在球孢白僵菌制剂中加入酶增效剂可提高杀虫效果,为防治蛀干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3年、2个扦插季节的5次试验,分别用NAA、生根剂、根旺和生根粉对火棘插条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的药剂处理对提高火棘扦插成活率没有明显效果,而扦插基质对成活有着决定性作用;春季扦插的效果优于夏季扦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