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沙区杨树引种与选择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辽宁章古台风沙区对 2 4个杨树无性系的苗期观察和造林对比试验 ,对不同品系的生长量、抗逆性进行了调查和综合分析。选育出生长量较高、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系 5个 ,即 :白城4 1、通选 0 90 - 1、黑林 1号、锦县小钻杨、喀左小钻杨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我国引进的美洲黑杨品系,作者从1982年开始收集新品系,1985年在江苏铜山县对引进的4种源18个品系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均表现出早期速生性。南方种源W系号在试验点能安全越冬,生长均超过了I-69,I-72杨。北方种源POP系号大多数超过了I-214杨,并具抗寒、耐瘠薄、干通直等特性,可向北扩大引种试验。  相似文献   

3.
中嘉8号等杨树杂交新品系选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198 1年将I—6 9×I—6 3杂交得到的 6 6 1个系号实生苗分别在嘉鱼、潜江、新州、石首、公安、监利、天门等 7个县作造林比较试验 ,并都以在湖北表现最好的I—6 9、I—72杨作对照 ,初步筛选出 2 6个品系 ,于 1987年集中到嘉鱼育苗造林并测定。 8a试验结果表明 ,有 15个杂交品系均不同程度超过了I—72杨。其中 ,中嘉 8号杨、中潜 2号杨、中嘉 7号杨、中潜 1号杨、中监 1号杨、中嘉 5号杨、中嘉 2号杨、中监 3号杨、中天 1号杨 9个品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净增生长量均超过I—72杨 ,单株蓄积净增生长量为I—72杨的 12 2 7%以上 ,最高达 16 1%。它们不仅生长期长、生长迅速 ,而且树干通直、圆满、分枝角度小、抗性较强、材质好 ,为湖北省杨树栽培推广提供了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 8个杨树新品系的苗期观察和造林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南林 80 1 0 5号杨和阜新1号杨两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均超过当地主栽品种美洲黑杨 (Ⅰ - 69)。这两个无性系具有树干通直、干形圆满、分枝角度小、萌动展叶早、生长期长、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 ,可以在皖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 据南京林业大学报道,NL-80105、NL-80106杨为美洲黑杨(I-69杨)×小叶杨F_1选育出的新品种,与母本1-69杨相比,6年生材积生长可增加11.09%~27.34%,并且扦插生根率和造林成活率高,对褐斑病和水泡型溃疡病抗性较强,在抗旱性、耐寒性、材质和干形等方面均优于I-69杨。为改变我市杨树品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经过10年的引种试验,优选出3个适合浙江省发展的优良杨树新无性系—T-20杨、T1杨和102/74杨。 T20杨和T1杨系是从南京林业大学王明庥院士选育的15个南方型杨树无性系中优选出的优良无性系,1994年引入浙江省桐庐县试种;1024/74杨原产意大利,从山东省引进试种。经引种试验,3个无性系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抗性强等特点,当年生扦插苗高达到4 ~ 5m,胸径2cm,造林成活率普遍达到99%以上,4m?m的8年生杨树林分平均胸径达到30cm、树高16m以上,超过对照I-69杨30%以上,比35/66杨高10%以上。 3个无性系均表现出很强的抗性,在试验…  相似文献   

7.
对泗洪县五里江农场和青阳镇江圩村L35杨与I-69杨对比试验造林地进行生长量测定结果表明,五里江农场7年生的L35杨胸径生长量比I-69杨平均提高33.14%;江圩村9年生的L35杨胸径生长量比I-69杨平均提高32.42%.表明引进的L35杨胸径生长量明显地高于I-69杨.  相似文献   

8.
对20世纪末新引进到辽宁并经初选的1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通过无性系多点生长对比试验、室内外物候观测、对杨干象抗性评价和材性测试等,筛选出生长快、适应强的杨树新品种中辽1号杨,其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当地对照种辽宁杨、沙兰杨、荷兰3930杨和I-214杨14.8%~68.1%。其生长进程中高生长最快期是在5~6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3.6 m;胸径生长最快期是在3~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6.34 cm。而且干型好、材质优良,对杨干象有相对较强的抗性,可作为新品种在其适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湘林—90等5个美洲黑杨新无性系速丰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引进国内外优树材料、优良无性系、人工杂交及天然实生苗230多份种质材料中,经过苗期选择、无性化繁殖,在湖区分3地、共71个无性系参加对比试验造林;经过7~8年的定位观测,选定美洲黑杨55/65&#215;W07杂交组合FI的湘林-90、湘林-75、湘林-101,美洲黑杨W10&#215;2KEN8杂交组合F1的湘林-77、湘林-92共5个美洲黑杨杂交新无性系为优良、速生杨树无性系。5—8年生,湘林-90等5个杨树新无性系的胸径、材积均大于试验林平均数+标准差,且生长量排序均位居参试无性系前列,显著高于对照I-69杨、中汉-17杨。8年生,湘林-90、湘林-77材积比I-69分别增产50.1%和44.8%,比中汉-17增产32.8%和28.1%,生长优势显著;湘林-101、湘林-92、湘林-75材积比I-69增产29.1%-25.3%,比中汉-17增产14.3%~10.9%,均达新种审定增产10%以上的增产标准。诸多无性系试验表明,新无性系的生长性状,需5~6年后才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选择黑杨派5个母本和7个父本组成杂交组合,采用花枝室内水培、人工控制授粉方法开展杂交育种研究。通过对杂交子代无性系苗期测定和选择,选用21个无性系加7个对照品种开展表型测定和区域化造林试验。通过多点多年栽培试验、观测调查和统计分析,筛选出‘鲁林9号杨’、‘鲁林16号杨’2个雄性新品种。在莒县7年生试验林中,‘鲁林9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5.0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8833m~3,超过对照I-107杨34.6%,超过L35杨49.3%。‘鲁林16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4.1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5949m~3,超过对照I-107杨24.6%,超过L35杨40.2%。2个新品种树干通直挺拔,顶端优势强,分枝均匀,层轮明显,树姿优美;且为雄性美洲黑杨,不结实,无飞絮,无环境污染,适宜培育纸浆材和胶合板材。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选育出辽栗10号、辽栗15号、辽栗23号3个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辽栗10号、15号、23号在凤城地区4-6年生嫁接树,平均产量分别达4372kg/hm^2、3052kg/hm^2、3300kg/hm^2,同时具有品质优,抗虫性,抗寒性与适应性强等特点。新品种巳在辽宁凤城、庄河、桓仁等地示范推广面积3000hm^2,新增产值1092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杨树新品种辽育1号、辽育2号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杨树新品种辽育1号、辽育2号的生长特性,对其1年生苗木和7年生林木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揭示其生长型,预测了12年生时的生长量,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对辽育1号、辽育2号在大面积推广过程中的苗木培育及人工林经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采用指标法选出50个板栗优良单株的基础上,经过10年的无性系子代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生长习性,结果习性和抗逆性观测,及对其果实的营养成分分析,最后筛选出“安栗一号”和“安栗二号”2个优良单。选育结果表明:安栗一号和安栗二号的连续3年平均产量可分别达到2268,2286kg/hm^2,第2年结果株率为95.0%和95.5%,出果率为45.2%和45.7%;3年生板栗树结果枝率分别为95.7%和92.5%;果实中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粗脂肪的含量分别达到504,84.2,253,51.2g/kg和512,82.5,251,51.3g/kg;2个品种还具有耐旱、耐瘠薄、抗病虫能力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The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 was initiated in 1975, in which the parents ofP. davidiana were collected from Dail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P. suaveolens were from Baicheng,P. simonii from Zhaodong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P. tremula from Shanxi Province. Clones No 1333 ofP. Alba × P. davidiana and No 1132 ofP. davidiana × (P. alba × P. davidiana F1) had greater genetic variation and heritability in clones tested. (Responsible Editor: Dai Fangtian)  相似文献   

15.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金丝猴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丝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Milne-Edwards)为我国特产的国家 Ι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陕、川、甘、鄂及云、贵的局部山区 ,秦岭仅分布在太白、周至、洋县、佛坪和宁陕5县境内[1 ] 。据文献记载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南坡的太白县黄柏塬以东至周至县厚畛子地区有金丝猴分布 ,1 982~ 1 984年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时未记载有金丝猴的分布 [2 ]。迄今未见保护区内有金丝猴分布的报道。 1 999年 7月下旬我们进行野生动物野外监测时 ,在保护区南坡周至县厚畛子乡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保护区龙洞沟发现了一群金丝猴。为了搞清保护区内的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业产业》2012,(8):40-43
如果有人问在城市里什么地方的野生动物最多、最珍贵你也许会说在公园里、绿地上、河岸边,其实正确的答案却是许多餐馆的储藏室里。目前,我国使用野生动物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这不但加速了一些珍贵动物的灭绝进程,而且也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很大隐患。如何改掉国人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使人们用更科学的方法对待野生动物,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按照美国统计局报告的长期产量,美国阔叶材胶合板产量回弹到60年代的情形。1972年的产量报道超过200万m^3,但是很快掉到1975、1976年水平的一半。80年代中期到1993年其产量一直在150万m^3上下浮动。1994年产量增长20%,接近180万m^3,以后就在160~  相似文献   

18.
107杨树引种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一般在北方推广种植的107杨树引种到南方进行育苗试验,对扦插苗的物候,高径生长规律及育苗技术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
苏氏克虫菌1号、2号防治文山松毛虫的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研制出的苏氏克虫菌1号和2号生物农药, 对文山松毛虫幼虫进行了林间药效对比试验。其用药后1天、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3 6 %和54 4 %; 苏氏克虫菌2号分别为7 2 %和43 2 %,差异达极显著。用药后10天和1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9 2 %、87 6 %, 2号分别为76 0 %和84 0 %, 二者的效果差异由极显著降为显著水平。纵观其防治文山松毛虫幼虫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比2号的药效来得快, 且最终效果也强于2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