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扑草净清塘:平均水深15-30cm的池塘,每667m^2用药100g,水深1m的鱼种池,每667m^2用药150-175g。  相似文献   

2.
我场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是一个以培育鱼苗鱼种为主的养殖场。鱼池总面积为325亩,近几年来,由于水草丛生严重影响了鱼苗鱼种的生长。以前,我场每年在清除水草上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均未取得良好效果。1978年,我场分别在8月和7月份使用除草农药——扑草净,对水草进行了两次试验,获得显著效果。试验情况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3.
《淡水渔业》1975,(9):14-15
我场以生产鱼种为主。历年来,由于水中杂草的危害,鱼种产量一直提不高。每年开春,随着水温逐渐上升,池塘中的柳叶笮、红根草、牛毛占以及金鱼藻等水中杂草开始大量繁殖。尤其是柳叶笮,到了5月份遍池皆是,严重影响鱼种生产。为此我们采用化学除草剂作了除草试验,  相似文献   

4.
5.
“三草二菜”养鱼要点传统的肥水养鱼法,优质鱼比例低,效益差,而现代的精饲料养鱼因为成本高,渔民无力承担经济上的压力,加之精饲料价格上涨过快,比较效益下降,往往亏本。在目前条件下,以青为主,精育结合是大面积平衡增产的有效措施,自1986年以来,我们开展...  相似文献   

6.
在池塘中央采用高密度、全人工投饵技术方法单养名优鱼类,入池规格及密度为单雄性罗非鱼(全长3~4cm)6400尾/亩,斑点叉尾hui(平均尾重50g)2400尾/亩,湘云鲫(全长3~4cm)8000尾/亩;经150~190天饲养,平均亩产1307~1527kg,饲料系数1.5~1.8,亩产值1.22~2.09万元,亩利锐2240~5374元。“集约型”池塘养殖的单位水面产出能力显著高于以“肥水”养殖  相似文献   

7.
王遐 《海鲜世界》1992,(1):37-37
满池鱼一夜之间,突然浮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水中缺乏溶解氧。  相似文献   

8.
<正> 多花黑麦草(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在我省洞庭湖地区,它的生育期为10月至翌年6月。株高100厘米左右,最高可达140厘米(图)。茎光滑,有节,直立,茎杆稍扁平。叶片深绿色,光滑而有光泽,长27~43厘米,宽0.5~1厘米,叶舌短小,有叶耳。须根发达,有根毛。穗状花序,扁,长10  相似文献   

9.
按照池塘中含氮化合物的量,来评价养鱼池塘的水质,例如铵氮、一般的氮或硬蛋白氮。众所周知,在上述所有的含氮化合物中,以氨的毒害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几年来,茂兴湖水产养殖场鱼种池中“马蹄莲”大量繁生。每年生产季节,都要化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人工割除,但由于其再生速度快,往往是没等割完第一遍,前期割过池塘中的“马蹄莲”又露出水面,虽然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但收效甚微,大部分池塘仍被“黄花绿被”所覆盖,影响了水体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罗非鱼的越冬技术已在我区推广应用,至1979年冬,全池计有越冬池74口,6,661平方米。为了改变越冬池在严冬初春生产,夏秋季节空塘闲置状态,我们通过改革鱼池结构,改进生产工艺,试行一池三用,四季养殖(即冬季越冬保种,春季提早春繁,夏秋季流水养鱼),取得初步成效。解放公社畜牧水产养殖场一口125平方米的三用池试验结果:3,300尾罗非鱼安全过冬,在人工控制下,提早50多天春繁鱼苗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增氧设备其种类和规格繁多,而从设计到生产一般还只停留在机械性能上。国外于七十年代便出现了磁化增氧,从生物学角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但是有关研制和使用的报导甚少。南京市水产研究所、南京大学生物系、南京大学现代化分析中心和无锡市凯灵电泵厂从物理、生物等多学科的角度进行了一番探索,从而研制成“水磁化”增氧机。经过一年的生产实践,新开的鱼池的亩产量达到612.7公斤,比使用叶轮增氧机的对照池(639.7公斤)提高14%。  相似文献   

13.
《渔业现代化》1985,(1):48-48
养鱼(精养池塘)高产“诀窍”在于处理好各种养殖因子之间的复杂辩证关系,主要因子有水,种,饲,混,密,轮,防,管八个字,处理得当高产就不难了。这就是所谓“八字精养法”。各种因子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继1987年5月通过的上海市池塘养鱼大面积高产试验成果之后,上海市又一项池塘养鱼科技试验——机械化技术试验成果,于当年9月18日至20日在青浦县通过了评审验收。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中各学科尽管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互相渗透,互为条件,界限不断突破,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和技术。辩证法认为,没有什么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边缘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随着电子计算机翻译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语言数学”;由于声、光、电等物理因子在医学上的应用而产生了“物理医学”。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