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7种杀虫剂对大庆地区车蝗的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大庆地区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敏感性,试验采用点滴法测定7种杀虫剂对大庆2个不同地点黄胫小车蝗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肇源种群对三唑磷、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敏感性下降,LC50值分别是大学种群的3.9、2.2、2.2、3.0倍。肇源黄胫小车蝗种群对阿维菌素、丁烯氟虫腈和印楝素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关系及其遗传分化情况,应用RAPD-PCR技术对两种蝗虫的50头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8条随机引物产生65条清晰、稳定的谱带,其多态性条带占93.85%.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黄胫小车蝗遗传多样性高于亚洲小车蝗,分别为0.322 4和0.256 0;亚洲小车蝗27.61%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72.3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黄胫小车蝗41.9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58.0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种群间变异均小于种群内变异.Nei's遗传距离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同一采集地点混居的亚洲小车蝗与黄胫小车蝗之间的遗传距离小于地理上存在较大跨度的两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基于Nei's遗传距离,分别用UPGMA和M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供试的50个个体分为两大聚类簇,亚洲小车蝗3个种群聚为一支,黄胫小车蝗2个种群聚为另一支.结论:RAPD分析方法可显示个体间的多态性,反映个体或物种间的细微差异,是区分近缘物种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18种杀虫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8种杀虫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比较了供试杀虫剂对两种试虫的毒力差异。结果表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对两种金龟子幼虫的毒力差异较小,其它各类杀虫剂对铜绿丽金龟的毒力显著高于对华北大黑鳃金龟的毒力。其中新烟碱类药剂对两种试虫毒力差异最大,如啶虫脒对铜绿丽金龟的毒力高于华北大黑鳃金龟159.61倍,另外,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对两种试虫毒力也相差了85.73倍。  相似文献   

4.
红火蚁幼虫的杀虫剂敏感性及代谢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红火蚁幼蚁的杀虫剂敏感性,笔者利用点滴法测定了17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红火蚁4龄幼蚁的毒力。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红火蚁4龄幼蚁的毒力均相当低,其LC50在639.28~1028.03 μg/mL范围内,其中88.24%的药剂的LC50大于1000 μg/mL,显示红火蚁幼蚁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低。通过比较测定红火蚁4龄幼蚁和工蚁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磷酸酯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发现幼蚁的代谢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工蚁,特别是磷酸酯酶的比活力是工蚁的100倍以上。因此,认为幼蚁体内代谢酶活性高是其杀虫剂敏感性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七星瓢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本文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七星瓢虫2、3、4龄幼虫和成虫对农田与果园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供试药剂中,对不同龄期幼虫毒力高低顺序,2龄幼虫为:溴氰菊酯>啶虫脒>灭多威>齐螨素>吡虫啉>辛硫磷>氧乐果>氰戊菊酯;3龄幼虫为:啶虫脒>辛硫磷>溴氰菊酯>灭多威>吡虫啉>齐螨素>氧乐果>氰戊菊酯;4龄幼虫为:溴氰菊酯>啶虫脒>齐螨素>吡虫啉>氧乐果>灭多威>氰戊菊酯>辛硫磷;对其成虫的毒力高低顺序为:马拉硫磷>氧乐果>灭多威>溴氰菊酯>齐螨素>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辛硫磷>氰戊菊酯。药剂不同对七星瓢虫成虫及不同龄期的幼虫毒力大小不一样,反应出该虫不同虫态及龄期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旨在为保护农田及果园的天敌提供合理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亚洲小车蝗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亚洲小车蝗不同地域自然种群的遗传变异及其分化,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内蒙古中东部地区3个种群的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ei-Bienko)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21个随机引物对亚洲小车蝗3个种群扩增出的总位点数为252,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1.67...  相似文献   

7.
<正>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地昆虫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采用点滴法,于室内测定了阿维菌素、茚虫威和鱼藤酮等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及与绿僵菌混用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协同致死作用,以期为协调使用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防治沙葱萤叶甲提供参考。3种杀虫剂单独使用时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沙葱萤叶甲3龄幼虫的毒力最强,LD50值为4.80ng/头,其次是茚虫威和鱼藤酮,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山西省永济市蝗区突发2500亩高密度东亚飞蝗,其中伍姓湖内涝蝗区的开张镇农田发生近1000亩,高密度蝗点200余亩,一般密度为500~800头/平方米,最高为1500头/平方米。各虫龄比率为:1龄占15%,2龄占60%,3龄占20%,4龄以上占5%;群居性蝗蝻比例为95%。蒲州河泛蝗区发生地点在韩家庄西河滩农田,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9.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o)是我国北方草原和农牧交错地带最重要的优势种害虫之一,尤其近些年来亚洲小车蝗在各地起飞严重,作为前锋聚集迁移.试验采用EAG技术研究了亚洲小车蝗成虫对其雌成虫粪便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雌成虫粪便挥发物单组分(1-羟基丙酮、2-甲基-2-丙烯醛、2...  相似文献   

10.
<正>为筛选防治金银花尺蠖幼虫的高效、低残留杀虫剂,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浸虫法和浸叶法,分别测定了13种杀虫剂对金银花尺蠖幼虫的触杀毒力和胃毒毒力,筛选出高活性药剂,并对筛选出的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及检测其在金银花中的农药残留量。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维盐对金  相似文献   

11.
刘双弟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238-242
为了研究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印楝素与矿物油两种复合液防治小绿叶蝉、跗线螨的药效,应用苦参碱、印楝素乳油与矿物油两种复合液;单剂苦参碱、印楝素;两种化学农药硫丹、乐果6种处理。在广西桂北茶园第二次小绿叶蝉高峰及跗线螨高峰前期进行田间防效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种处理对小绿叶蝉校正防效:两种复合液A1药后第2和7天分别达86.54%和78.43%、B1分别达76.04%和88.57%,药后第14天A1和B1分别仍达60.29%、58.59%;单剂苦参碱、印楝素校正防效:药后第2和7天苦参碱仅分别达64.94%和57.32%、印楝素分别达53.54%和67.17%;两种化学农药硫丹、乐果校正防效:药后第2和7天硫丹仅分别为52%和42.18、乐果为41.04%和36.92%。6种处理对跗线螨的防效:两种复合液A1药后第2和7天高达91.14%和82.93%、B1高达82.34%和93.67%,药后第21天分别仍达68.03%、69.57%;单剂苦参碱、印楝素校正防效:药后第2和7天苦参碱分别达74.19%和68.34%、印楝素达61.6%和76.47%,药后第14天仅为50.12%、51.18%;两种化学农药硫丹及乐果:药后第2天分别为83.45%、70.54%,药后第21天分别仅为37.53%、4.73%。结果说明两种复合液比其他4种处理在防治小绿叶蝉及跗线螨上显示出较好的防效及较长的持效期。两种复合液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小绿叶蝉及害螨,而且对天敌安全。可在有机茶园生产基地的茶叶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蝗虫微孢子虫病在优势蝗虫种类中的持续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施用蝗虫微孢子虫后1-10年的草场中5种主要蝗虫种群中微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病能在蝗群中长期传播,蝗虫种群的感病率和感染指数呈波动趋势,随着施用后年限的增加,波幅变动范围趋于稳定。感染率波幅范围为20%-80%,感染指数为10%-41%;鼓翅皱膝蝗、白边痂蝗和毛足棒角蝗种群对微孢子虫病的感染指数,不同年份波动较大,短期内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流行群体;而在小车蝗和宽须蚁蝗种群中引入微孢子虫4年后,感染指数下降,但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感染群体。  相似文献   

1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3大类农药之一,其残留给生物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绿色的特点已成为解决农药污染的重要技术。本文综述了拟除虫菊酯农药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客观地分析了微生物修复的优缺点。此外,还讨论了苏云金杆菌在农药残留的微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苹果中农药登记与使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苹果为例,研究农药批准生产登记与使用的相关性,以期为农药使用和监管提供依据。依据中国农药信息网的农药登记信息,统计自实行农药登记管理制度以来苹果中农药生产批准登记。调研2017年和2018年国内苹果主产区7个省份共276个果园在种植过程中农药的实际使用情况。对苹果农药登记和果园农药实际使用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截至2019年10月国内苹果共登记6012种农药,其中现行有效产品2463种。有效农药登记包括杀虫剂/杀螨剂1064种(51种有效成分)、杀菌剂1260种(72种有效成分)、除草剂94种(6种有效成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45种(11种有效成分)。主要登记和使用的杀虫剂/杀螨剂包括阿维菌素、吡虫啉、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和灭幼脲,杀菌剂包括戊唑醇、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和波尔多液。苹果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的农药登记与果园使用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5种生物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5种生物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控制效果,以喷雾施药法进行了防治五(3)代褐飞虱低龄若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用7 d后,以0.5%藜芦碱WP 3000 mL/hm2和4.0×1010孢子/g球孢白僵菌WP 1800 g/hm2制剂用量的杀虫效果较好,分别为78.6%和79.0%,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WP 600 mL/hm2的防效接近,但单用的速效性较差。而以单用的剂量减半两两混合使用,以球孢白僵菌+ 噻嗪酮防效最高,药后1 d达到65.0%,药后7 d达到87.6%。因此,球孢白僵菌和藜芦碱可以部分替代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用于防治褐飞虱低龄若虫。  相似文献   

16.
常用杀虫剂对粉虱天敌-丽蚜小蜂的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田间用于防治粉虱及其他目标害虫的杀虫剂对丽蚜小蜂的影响,测定了9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丽蚜小蜂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致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以及同类杀虫剂对不同发育阶段丽蚜小蜂的存活情况均有所差异。其中,菊酯类和有机磷类药剂对丽蚜小蜂的杀伤力最大,生长调节剂灭蝇胺杀伤力最小。在丽蚜小蜂的各发育阶段,成虫和卵期对药剂最为敏感,蛹期有蛹壳包被,药剂对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亦全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249-252
为寻找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高效且对家蚕Bombyx mori相对安全的杀虫剂品种,以此指导桑园科学合理用药。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4种常用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比较了药剂在两者之间的毒力选择性。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毒力顺序依次为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腈〉甲氧虫酰肼〉多杀菌素〉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氟虫腈〉毒死蜱〉虫酰肼〉阿维菌素〉丙溴磷〉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对家蚕的毒性顺序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茚虫威〉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虫酰肼〉灭多威〉氟虫腈〉丙溴磷〉甲氧虫酰肼〉溴虫腈。供试杀虫剂中以溴虫腈对斜纹夜蛾和家蚕的毒力选择性最高,其毒力选择性比值(家蚕LC50/斜纹夜蛾LC50)为36.26;其次为茚虫威,毒力选择性比值为5.56;阿维菌素的毒力选择性比值最低。由此认为,溴虫腈是适合防治桑园斜纹夜蛾且对家蚕安全的杀虫剂品种。  相似文献   

18.
番茄灰霉病菌对几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 要: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本地区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几种常用药剂的敏感性,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两株番茄灰霉病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在六种药剂中,乙霉威对两株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多菌灵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差,两菌株均对多菌灵产生高水平抗性;菌株SY和WS对扑海因分别表现为中抗和高抗;菌株WS对甲基托布津已产生了高水平抗性;腐霉利对灰霉菌孢子的萌发抑制效果明显,而嘧霉胺对抑制菌丝生长的效果明显。【结论】乙霉威在防治番茄灰霉病时可作为首选药剂,生产中应减少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的使用次数和剂量并避免单剂使用。  相似文献   

19.
10种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对骏枣黑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筛选出能有效防治南疆骏枣黑斑病的药剂,减少农民用药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病害防治水平,增强枣园经济效益。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法,首先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杀菌剂浓度使用范围,然后测定杀菌剂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50值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373 mg/L。其次为50%氟硅·嘧菌酯AS、80%多菌灵WP及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值分别为16.0752 mg/L、43.8137 mg/L、63.198 mg/L。50%戊唑·咪AS毒力最差,其EC50值为7007.383 mg/L。农药混配试验结果表明:80%多菌灵WP与25%吡唑醚菌酯EC以A(6:1)和B(3:1)及E(1:6)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达到698.3147、5131.721和322.2999,增效作用明显。25%吡唑醚菌酯EC、50%氟硅·嘧菌酯AS、10%苯醚甲环唑WG和80%多菌灵WP药剂对骏枣黑斑病菌毒力相对较强,可进一步在生产上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