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乳源木莲纯林为对照,对10年生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的分枝特性进行分析,提出培育优质干材的调控技术。结果表明:乳源木莲分枝生长具有本身特性,其耐荫性强,枝下高低,具有分叉干现象,影响干形质量。乳源木莲通过修枝,树高提高5.7%,胸径降低5.7%;修枝后乳源木莲的胸高形率为0.51,高径比为1.05,枝粗指数为0.33,而未修枝的胸高形率为0.57,高径比为0.93,枝粗指数为0.21;人工接于后乳源木莲接干率为73%,通直率达87%,接干形率为0.87,树高提高33.3%,胸径降低4.4%。可见,乳源木莲通过修枝和人工接干,树干通直圆满,可以缓解分叉干现象,提高了木材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龙海九龙岭国有林场3.5年生的灰木莲纯林及与桉树混交林的标准样地调查,结果表明:混交林中灰木莲的胸径、树高及混交林分的蓄积量均极明显大于纯林,混交林林分长势优于纯林。灰木莲与桉树混交,既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又可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同时还可以增加造林者的经济收益,对于促进本地区桉树纯林改善林分结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来源于6个地区的19份乳源木莲种源的苗高生长状况及树高性状进行调查,利用方差分析对不同种源乳源木莲苗高及树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苗高生长都有较好的反映,都呈逐步生长的趋势。在树高性状上,乳源木莲不同地理种源间树高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最高的为福建松溪种源,是最矮的福建永安的1.65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阔叶混交林的更新特性.[方法]对红椎纯林、马尾松纯林、红椎+马尾松同龄混交林、红椎+马尾松异龄混交林4种林分设置固定样地进行幼苗更新研究.[结果]红锥与马尾松同龄混交林下幼苗物种数量及个体数均远高于各自的纯林及异龄混交林分;各林分自然更新显示物种数、个体数稀少特征;固定幼苗样方分析表明,红椎纯林和同龄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冬青属植物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好的园林推广价值。文中介绍了冬青属植物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阐述了广东冬青、大叶冬青、灰冬青、榕叶冬青、矮冬青、梅叶冬青等常见冬青属植物的特征特性,最后总结了相应的栽培技术,旨在进一步推进冬青属植物的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6.
苦丁茶大叶冬青的降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不同剂量的苦丁茶大叶冬青提取液喂饲高脂模型大鼠,采用Transansi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正常及各高脂模型组大鼠的血清脂质含量。结果苦丁茶和月见草油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指标(P<0.05),对HDL-C、LDL-C、 AI、R-CHR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证明苦丁茶大叶冬青有显著的降脂效果,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叶冬青苦丁茶是一种用途较广的珍贵药用植物资源,近几年来市场对大叶冬青苦丁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本文综述大叶冬青苦丁茶化学成分、繁育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不同混交树种、不同混交密度、不同混交方法对毛竹混交林出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不同混交树种混交中,组合特性为落叶、喜光的出笋量最高,常绿、喜光的最低;以不同密度混交中,密度为150株·hm^-2的出笋量最高,毛竹纯林的最低;以不同混交方法混交中,块状混交的出笋量最高,毛竹纯林的最低。  相似文献   

9.
苦丁茶的形态特征及保健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苦丁茶名目繁多,据《本经逢原》载苦丁茶为冬青科枸骨(Ilex Cornuta Lindl.)和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nb.)的叶。这两种植物的叶主要用作药材。这里把枸骨和大叶冬青的叶叫做“苦丁茶”。此外,江苏、安徽两省民间用茶叶加枸骨煎汁焙制而成者,也称为苦丁茶。四川、贵州民间也将木犀科序梗女贞(Ligustrum Pedunculare Rehd.)的叶和日  相似文献   

10.
对海南省万宁地区大叶冬青种植园以主施用农家肥土样和主施化学肥料土样的养分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施用农家肥土样所反映的肥力水平高于施用化肥的,说明种植大叶冬青在施用化肥同时还应足量施用农家肥,才能不断改善和保持土壤肥力,达到作物的持续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1.
大叶冬青苦丁茶多糖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叶冬青苦丁茶经85%乙醇溶液脱脂、热水提取、S-8大孔树脂脱色、醇沉、干燥,得到大叶冬青苦丁茶粗多糖。粗ILPS经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得到4个多糖组分ILPS-1,ILPS-2,ILPS-3和ILPS-4。采用化学法分别测定了粗多糖及其纯化组分的体外清除自由基(DPPH.自由基,O2^-.自由基,.OH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以及螯合金属离子能力。结果表明,大叶冬青苦丁茶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抗氧化能力与多糖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筛选适宜油用的白木通种质,为将其开发成新型油料作物提供参考。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木通种子 籽油,比较各种质的含油率,按照食用油国家标准检测籽油过氧化值、酸价、碘值和皂化值,采用气质联用(GC-MS) 系统对白木通各种质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木通各种质含油率(36.57%~43.08%)、单果 平均含籽率(6.60%~11.51%)、种子千粒重(45.63~58.95g)和折干率(51.93%~64.28%)等经济性状指标受环境因子 的影响较大;籽油的过氧化值(0.073~0.126 mmol/kg)、酸价(0.418~1.337 mgKOH/g)、碘值(83.548~89.653 g/100g)和 皂化值(199.485~221.418 mg/g)均符合四级食用油国家标准;籽油脂肪酸成分中大多数种类为饱和脂肪酸,但不饱 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二者含量达到70%左右,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 为主,含量在25%左右。白木通具有开发成新型油料作物的潜力,综合评价种子经济性状及籽油脂肪酸构成,白木 通种质黔通1号在研究的5份种质中表现较好,值得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以16个鱼腥草为材料,通过正交设计研究了鱼腥草的SRAP-PCR反应体系和扩增体系,并运用SRAP标记技术构建了16个鱼腥草材料的SRAP-PCR图谱,同时应用DPS分析软件构建了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1)最佳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5μL中含40ngDNA,0.1mmol/LdNTPs,2.0mmol/LMg2+,37.5ng/μL引物和2UTaq酶。(2)从360对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118对,共扩增出758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590个,多态率为86.92%。(3)ZY06-028在Me9-GA18扩增产物的250bp处有特异性缺失带,而ZY06-016和ZY06-028在550bp处有特异性缺失带;在Me8-Em10的扩增产物中ZY06-42和ZY06-01分别在300bp和450bp处出现特异性的带,这些带可用来鉴定不同的鱼腥草基因型。(4)在遗传距离0.31处,可将16个鱼腥草基因型分为3个类群,其中ZY06-024和ZY06-01鱼腥草与其它基因型显著不同,分别单独聚为一类,其余的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施肥对龙岩市新罗区6年生尾巨桉林分生长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基肥施钙镁磷肥500 g·穴-1,追施钙镁磷复合肥150 g·株-1、(NH4)2HPO4250 g·株-1、尿素100 g·株-1;第2年追施(NH4)2HPO4500 g·株-1;第3年追施(NH4)2HPO4500 g·株-1的施肥效果最佳。施肥后,大于林分平均胸径的尾巨桉林木株数明显增多,正向分化明显,生产中应及时进行抚育间伐,有利于尾巨桉大径材培育。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人参皂苷M1硬脂酸酯(SM1)对小鼠肝癌腹水型(HepA)细胞和小鼠胃癌(MFC)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动物移植瘤模型,以生理盐水组、阳性药环磷酰胺组作对照,对SM1抗癌活性进行筛选评价。对于小鼠肝癌(HepA)细胞,SM1给药组瘤重为1.44±0.57克,其肿瘤抑制率为51.66%,与生理盐水处理的对照组瘤重(2.97±0.54克)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小鼠胃癌(MFC)细胞,SM1给药组瘤重为1.60±0.68克,其肿瘤抑制率为52%,与生理盐水处理的对照组瘤重(3.32±1.39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SM1能显著抑制小鼠体内肝癌细胞和胃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林分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松墨天牛危害程度加重,马尾松林分中节肢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明显下降,其捕食性、植食性功能群种类和个体数及寄生性天敌个体数明显减少;松墨天牛危害对灌木草本层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影响最大,在重度危害林分中,灌木草本层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H′和优势集中性指数J均显著低于轻度危害林分中的指数;受松墨天牛危害后,林分中稳定性指数S1/S2和N1/N2显著下降,马尾松林分中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及其天敌对害虫的制约潜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