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读者朋友问:栝楼上的小青虫用什么药能防治?这种虫子长得与菜青虫差不多,特别难防治,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阿维菌素防效都不好。危害栝楼的害虫中,幼虫体色为绿色的可能是瓜绢螟。瓜绢螟是鳞翅目螟蛾科绢野螟属害虫,是危害栝楼的重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4代,以二代和三代危害最重,危害高峰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瓜绢螟自二代后世代重叠严重,而且3龄后开始卷叶危害、耐药性增强;再加上条件适宜时虫量增长快,易暴发成灾,几天时间瓜园便可遭受毁灭性危害,给防治增加难度。  相似文献   

2.
<正>瓜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害虫,是瓜类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以7~9月危害最重,主要危害葫芦科的西瓜、苦瓜、黄瓜及番茄、茄子等多种作物。瓜绢螟以幼虫啃食嫩梢、嫩叶,造成叶片穿孔或缺刻,还能取食瓜  相似文献   

3.
一、发生和危害棉小卷叶蛾在我县危害棉花已有好多年了,近二十年来曾经有八年严重发生。它从棉花出苗到收获均能为害,但以第二代(6月份)的为害最重,往往造成棉株大量断头,大发生年份断头常在30%以上,影响生育推迟,结铃数减少可达15%。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竹织叶野螟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且对红竹、浙江淡竹、桂竹、石竹、五月季竹、早园竹、紫竹、雷竹、高节竹、赤竹、毛竹、刚竹、青皮竹等竹类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防治。竹织叶野螟别称竹螟、竹苞虫、竹卷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织叶野螟属。在江苏地区,竹织叶野螟一般一年可发生1~4代。竹织叶野螟是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越冬。其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在这之中又是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第一代竹织叶野螟幼虫对竹林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大螟在江苏沿江稻区发生越来越普遍,为害也逐年加重,大螟发生数量回升迅速,已由一个次要的偶发性害虫逐渐成为水稻上一个比较重要的害虫,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强化预测预报和选择高效药剂加以有效控制,力争把大螟的发生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一、大螟的发生规律、为害习性大螟属鳞翅目夜蛾科,多食性害虫。该虫在江苏省一年发  相似文献   

6.
<正>慈姑钻心虫,又叫慈姑蛀虫、慈姑髓虫,属鳞翅目细卷蛾科,是慈姑的重要钻蛀性害虫,一般7~9月发生,幼虫钻入叶柄蛀食使叶折断凋萎。严重田块受害率高达70%以上,严重影响慈姑生产,甚至造成绝产。第一、二代幼虫为害高峰分别为7月中旬和8月中旬,第三代为害最重,其幼虫发生期为9月至10月,10月底至11月初老熟幼虫开  相似文献   

7.
遵义市南美斑潜蝇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美斑潜蝇 (Liriomyzahuidobrensis)是 1994年 4月传入我国的一类检疫性害虫 ,贵州省 1996年发现传入并危害。遵义市 1996年 8月在红花岗区礼仪镇首次发现 ,经普查 ,目前全市有 9个县、区、市 6 0个乡 (镇 )发生为害。 1997年发生111.3hm2 ,1998年发生 189.3hm2 ,1999年发生 2 17hm2 ,为害作物有四季豆、豇豆、黄瓜、西葫瓜、辣椒、番茄、芹菜等 2 7种。经过 2年的疫情监测与治理 ,基本上掌握了南美斑潜蝇的发生规律 ,为指导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1 发生为害与分布1.1 分 布根据 1997~ 1999年调查 ,南美斑潜…  相似文献   

8.
正三、夏秋播蔬菜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1.夏秋豇豆(1)红蜘蛛为害较重。基地的夏秋豇豆红蜘蛛为害株率为100%,叶片受害率几乎也是100%,应引起高度重视。解决办法可参考辣椒同类问题。(2)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夜蛾类为害(图13)。其中以甜菜夜蛾发生最重,该虫属高温性害虫,7~9月份均有为害,几乎所有蔬菜都有受害。解决办法:应对整个基地,包括土表、杂草、植株全面施药防治成虫、幼虫和卵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螟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深入研究大螟发生特点、探索其危害规律,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手段,有效防控大螟危害,笔者以近50年来中国的大螟研究为基础,综述了大螟生物学、生态学、为害特点、防治技术、人工饲养技术、抗药性和毒理以及预测预报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大螟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西葫芦根霉腐烂病又称西葫芦花腐病、果腐病,俗称烂蛋,一般病瓜率为5%~10%,发生严重的减产达40%以上。除危害西葫芦外,该病还可危害黄瓜、冬瓜、南瓜、豇豆、辣椒等。一、症状识别主要为害花、幼嫩瓜条及叶柄。病菌一般先从萎蔫的花或受伤的组织开始侵染,致使花变褐色,进入花蒂后,向果实发展;果实发病,从果实脐部开始,向内侵染,病部初期呈水渍状,可见灰白茸毛蔓延于瓜毛之间,随果实逐渐坏死  相似文献   

11.
瓜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瓜螟、瓜野螟,目前已成为苏州地区黄瓜、冬瓜、西瓜等瓜类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其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并且高龄幼虫有缀叶为害习性,一旦错过防治适期,即使连续多次用药,也难以达到理想控制效果。近几年来,我们经观察、试验,探索出了该害虫的发生为害规律及一些防治方法,现将其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衡水地区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产区之一。深县、衡水杂粮作物(玉米、谷子、高粱等)种植面积最大,其中谷子约占30-40%,以春播为主。钻心虫(粟灰螟、玉米螟)是谷子主要害虫,在本地区分布极为普遍。一年发生三代,以第一代为害春谷幼苗减产损失最大。一般年份枯心苗达15—25%,轻者造成缺苗断垅,严重地块往往因此毁种。以往  相似文献   

13.
水稻害虫发生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豫南地区水稻害虫种类很多,主要种类及防治技术如下: 1水稻主要害虫的发生时期 1.1二化螟 二化螟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危害盛期为6月底7月初,第2代危害盛期为8月上句。应以防治一代幼虫为主,在蚁螟初孵时施药。  相似文献   

14.
<正>豆野螟是豆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俗称豇豆荚螟、豇豆螟、豇豆钻心虫、豆荚野螟、豇豆蛀野螟等,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在国内大部分豆科蔬菜产区都有分布。因  相似文献   

15.
豇豆品种(系)对豇豆锈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豇豆是我国主要的菜用豆类之一,豇豆锈病(Uromvces vignae)是豇豆最主要的病害.主要为害豇豆叶片,引起叶片变形早衰,落叶,严重时为害叶柄、茎和种荚,失去食用价值.豇豆锈病田间发病率达100%,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为了经济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降低该病对豇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豇豆抗锈品种的利用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为此笔者自1996~1999年对1046份豇豆品种(系)进行了抗锈鉴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消息与文摘     
混合粮食的消毒在苏联进行实验室研究,以测定用溴甲烷熏蒸防治大蜡螟Galleria melllonella的效果,这种大蜡螟为害含35—60%小麦、玉米和麸糠的混合粮食,这种粮食从仓库里运来时就有米象,杂拟谷盗、谷蠹、麦蛾和粉斑螟的为害,研究的结果是,为了保护这种混合粮食防治大蜡螟为害,其剂量可与制造食品那样,为5克/米~3,暴露20小时。—Zashc hitaRastenii(1984)No.10,33(沈兆鹏)。人工合成药材甲性信息素1983年,日本 Ono 等人报导,人工合成了药材甲的性信息素。以玻璃盘做生物试验表明,这种人工合成的药材甲性信息素,对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是近年中国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最大、为害程度最重的一年。北方春玉米区玉米螟持续严重为害,东北、华北三代粘虫、大斑病严重发生。总结了2012年玉米螟、粘虫和大斑病等重大病虫发生特点,分析了适宜天气条件、病虫源的逐年和逐代积累、栽培管理措施不合理是导致玉米病虫害重发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提升科学防病治虫水平的对策建议,本研究旨在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玉米测报工作,指导玉米病虫害防治、有效控制危害、保障玉米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油菜虫害角野螟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开始,在互助县川水地区油菜田发现了主要为害油菜果荚及籽粒的新型害虫一角野螟,至2007年角野螟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受灾面积也越来越大,为害程度也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绝收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介绍油菜角野螟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以帮助农民朋友科学认识该虫害的发生规律,掌握防治技术,为夺取油菜优质高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几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生产模式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主要病害的发生种类、流行特点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瓜病害主要以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灰霉病为主,危害最重,土传病害及生理性病害有加重趋势.同一年份不同生产模式黄瓜主要病害常规模式发病最重,无公害模式次之,有机模式发病最轻.几种病害危害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为: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在黄瓜结果盛期为害严重.有机模式对黄瓜主要病害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正> 豆角钻心虫又叫豇豆螟,主要危害豆角,随春季豆角上棚后开始出现。成虫多将卵粒产于花蕾、嫩荚或叶柄上。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花蕾或幼嫩豆荚中取食,造成脱荚落蕾或雨后花蕾腐烂。蛀食入嫩荚中的幼虫随豆荚增大而长大,3龄后开始蛀入取食豆粒,危害严重时虫蛀豆荚率达到70%,雨天造成豆荚腐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降低菜农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