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被菊,植株低矮、茎匍匐,能迅速覆盖地面。抗逆性强、萌芽早,枯萎吒.耐阴.贫瘠薄土质。花期集中在8月中旬至10月末。既可作切花,又可作盆花,还可用于街路、公园、庭院等的绿化和美化。  相似文献   

2.
地被菊是菊花的一个新类型,主要由7~8种野菊杂交而来,为宿根草本花卉。地被菊植株低矮,抗逆性强,花期早而时间较长。开花繁密,最适宜在广场、街道、公园等各类园林绿地中做地被植物用,组成大色块,发挥宏观群体之美。习性与菊花大同小异,但栽培管理不完全一致,我们通过几年试验,总结出扦插繁殖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地被菊的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被菊植株低矮,冠形丰满,花期长,花量大,颜色丰富,抗逆性很强,与其它园林植物相比,植后水肥要求不严,无需修剪,管理粗放,养护成本要低很多。1地被菊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盐池县南海子干旱荒漠化地区引进15个优良抗旱的地被菊品种进行栽培试验。观察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适生性、病虫害防治等,总结出系列栽培管理措施,并筛选出适宜该地区园林绿化的地被菊品种。结果表明:地被菊在盐池县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经济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5.
李睿 《甘肃农业》2003,(11):76-76
引进优良地被菊 16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 ,观察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在兰州的适生性、病虫害防治等 ,总结出系列栽培管理措施 ,并筛选出适宜园林绿化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地被菊露地越冬期间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被菊(Dendranthema×grandiflorum Kitamura)‘紫勋章’品种为植物材料,对其在北京秋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叶片、脚芽、根进行测定分析,并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各生理指标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露地越冬过程中,地被菊的根系活力随温度缓慢下降;叶片、脚芽的相对含水量及根的含水量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叶片、脚芽的SOD、CAT酶活性总体呈升降趋势,POD则相反,而根的酶活性只在突然降温的短期内及1月份出现显著变化,总体受低温影响较小;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脚芽和根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总体呈升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地被菊的抗寒性与相对含水量、SO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根系活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地被菊抗寒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低温条件下,对地被菊5个品系的S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9-10月份沈阳地区自然低温条件下,各品系地被菊的SOD活性在试验初期显著升高(P<0.05),到10月15日后开始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氩酸含量从9 月 15日后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开始时增加缓慢,到10月15日后增加显著,其中074-175增加幅度最大,由10月15日的0.269mmol·g-1上升到10月30日的0.302mmol·g-1.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判,得出5个品系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074-175>074-123>074-17>074-237>074-428.  相似文献   

8.
以选用优良无毒地被菊顶芽及侧芽为外植体,探讨了组培快繁途径,确定以MS+6-BA2.0 mg/L+NAA 0.02 mg/L为初代培养基,培养40天;以MS+6-BA 1.0 mg/L+NAA 0.01 mg/L为继代培养基,培养30天;以1/2MS+0.5 mg/L IBA为生根培养基,培养30天;炼苗3天后移栽成活率在98%以上,能在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优质种苗,且观赏价值及长势均优于同期温室扦插苗。可大量用于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9.
地被菊组培快繁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3个品种的地被菊进行组培快繁,结果:①以茎尖和腋芽直接扩繁速度最快,遗传稳定性强;②“铺地雪”扩繁能力最强;③花瓣再生植株变异频率最高;④避免高温可降低玻璃苗的发生;⑤使用改进了的简化培养基可节省成本10%左右;③采用试管苗移栽的系统配套技术,移苗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地被菊具有花色鲜艳、株型矮小紧凑、管理粗放且抗逆性强等特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绿化,需求量不断上升.面对广大的市场,国内外研究者对绿化型菊花的繁殖技术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扦插繁殖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组织培养虽然具有繁殖速度快、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优点,但生产成本较高、组织后代发生变异的可能性较大,因而限制了此项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培养方法进行了优化,采用低激素、食用糖培养基,降低了成本,并连续多年对组培后代进行试种,观察其变异,建成了地被菊实用快繁技术程序.  相似文献   

11.
从北京引进一批地被菊品种进行试种,选择四季黄、铺地荷花、药红、乳燕、重瓣矮黄等5个品种作为观察材料。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播种期,不同品种间的株高、冠幅、花径、花期相差不大,重瓣性、花色表现正常,基本达到原产地的标准;从播种至开花天数为138~160d,花期35~55d,每个品种的花蕾直径达到0.50~0.92cm,可以显色,经过6~10d花蕾开始开放。栽植期间,同一品种经修剪后的各项园艺性状指标都大大优于播种苗。  相似文献   

12.
Fe2+对菊花花期衰老状态和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利用Fe^2+对菊花盛花期进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处于营养生长期的秋菊品种“姹紫嫣红”为材料,用0.05、0.25和1.25mmol/L的Fe^2+水溶液对其进行叶面喷施。[结果]不同浓度Fe^2+处理的菊花花期花瓣的干重/鲜重比两对照组显著降低,且Fe^2+处理组之间以及两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浓度Fe^2+处理的菊花花期花瓣中SOD活性均比两对照组显著降低,MDA含量均比两对照组显著提高,且MDA含量随Fe^2+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两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浓度Fe^2+处理的菊花盛花期持续时间比两对照组缩短,Fe0.05和Fe0.25两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冬秋季的菊花栽培中不宜施用浓度为0.05~1.25mmoL/L的Fe^2+溶液。  相似文献   

13.
光周期诱导菊花成花及成花逆转过程中生理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处理过程中菊花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蛋白、RNA和DNA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日照处理的菊花未形成花芽,始终保持营养生长,其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可溶性蛋白、RNA和DN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一直保持较稳定水平。短日照处理的菊花叶片可溶性总糖和蔗糖比长日照处理减少,可溶性蛋白质、RNA和DNA含量都比长日照处理增加。先短日照后长日照处理的菊花在短日照期间形成的花芽在转入长日照时花芽停止发育和膨大,最终未开花,其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比长日照处理减少,处理第15d以后比短日照处理增加,而蔗糖、可溶性蛋白、DNA和RNA含量比其它处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氨卞西林钠和马来酰肼对菊花形态、花色和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秋菊品种姹紫嫣红的营养生长期,以氨卞西林钠(AMP 1000 mg/L)和不同浓度马来酰肼(MH 100 mg/L,200 mg/L和300 mg/L)的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初步研究了AMP和MH对菊花绿蕾期叶片、盛花期植株与花瓣形态、花色和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AMP处理使菊花绿蕾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干重/鲜重和叶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始花日期比对照提早8.8 d,单花寿命、盛花期株高、株径、花瓣干重/鲜重和花青素含量也比对照明显提高,有助于提高菊花的观赏价值;MH处理提高了菊花的叶绿素含量,但明显降低了菊花的叶面积,延迟了菊花的花期,在MH100~300 mg/L范围内,对菊花的延迟效应为4.2~16.6 d,对菊花的观赏价值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效应,且随着MH浓度的提高,处理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地被菊幼嫩花瓣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地被菊幼嫩花瓣为试材,进行了组织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被菊幼嫩花瓣是诱导愈伤组织的良好材料。当培养基中2.4-D和NAA浓度为0.5~2mg·L-1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87.2%以上,并且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结构疏松,易于分割。在分化培养基MS+KT2mg·L-1+IAA0.5mg·L-1上,芽分化率可达92.5%。不同接种方向对地被菊花瓣不定芽形成无显著影响。地被菊花瓣培养芽的分化率以基部组织为最高(94%),中部和上部组织分化率则逐渐变低。经培养得到的再生植株与原品种相比在形态上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地被菊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地被菊的抗旱能力,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干旱处理,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地被菊光合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地被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下降趋势,轻度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胞间CO2浓度(Ci)在轻度干旱条件下下降,重度干旱胁迫下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利用MH对菊花花期进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秋菊"姹紫嫣红"品种为试材,在其营养生长期,以不同浓度马来酰肼(MH,100、200和300 mg/L)的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初步研究了MH对菊花花期叶片几个与衰老有关的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与开花的关系。[结果]MH处理降低了菊花花期叶片中超养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100 mg/LMH处理因高于对照除外)、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MH处理延迟了菊花的花期,在MH 100~300 mg/L浓度范围内,对菊花的延迟效应为4.2~16.6 d,且随着MH浓度的提高,处理效应逐渐增强。[结论]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MH对秋菊在短日照条件下的开花时间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激动素对菊花蕾期生理及花期调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0,50 mg/L)的激动素(KT)对菊花紫玉品种绿蕾期叶片生理生化及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处理浓度的升高依次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花径无明显变化,株高比对照降低,株径大于对照,株型比对照紧凑。随KT浓度的升高,菊花的花期呈梯度推迟,其中50 mg/L处理组效果最为明显,开花时间比对照推迟7 d,并使花期延长。  相似文献   

19.
菊花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IAA和NAA对菊花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0.04%IAA处理菊花生根率最高,可达90%。扦插生根后,根长1.0~1.9 cm的幼苗移栽成活率最高,达到100%。  相似文献   

20.
盆栽一串红花期和株型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一串红适宜的生产方案,为其优质生产栽培奠定基础。[方法]先露地栽培一串红,之后改为盆栽养护,化学药剂控制其株型,摘心控制其花期,使一串红的栽培管理更加简便。[结果]5月下旬~6月上旬开始繁殖一串红,7月上、中旬定植,9月中旬盆栽养护。若要一串红在国庆节开花,最终摘心日期在8月15日前后,同时叶面喷施多效唑。多效唑浓度为7501、000 mg/L时,一串红的株高分别为34.73、5.2 cm,冠径分别为46.34、5.6 cm,均为最佳观赏株型。叶面喷施多效唑可抑制一串红的高生长和横向生长,浓度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大。[结论]采用露地栽培和盆栽相结合的方式栽培一串红,提高了一串红的观赏性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