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苯并咪唑衍生物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参照文献的基础上,合成了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并将其涂敷于小粒径的氨丙基化硅胶上,制备出涂敷型手性固定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该固定相进行了表征。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在该固定相上首次直接拆分了具有杀菌活性的2-(1-羟基乙基)-1H-苯并咪唑对映体。并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对对映体保留和拆分的影响。随着异丙醇体积分数的减小,对映体的分离度逐渐增大,在异丙醇的体积分数为10%时,分离度达2.23。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内标物,用DB-1石英毛细管色谱柱,FID检测器对二甲四氯异辛酯.氯氟吡氧乙酸甲基庚酯65%乳油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分析二甲四氯异辛酯和氯氟吡氧乙酸甲基庚酯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25 9、0.093 9;变异系数分别为0.24%、0.77%;二甲四氯异辛酯回收率为98.96~100.69%,平均值为99.82%;氯氟吡氧乙酸甲基庚酯回收率为99.21~100.53%,平均值为99.86%。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产品的常规分析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2甲4氯·氯氟吡36%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同时分析2甲4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和乙酸为流动相,使用ODS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20nm波长下对试样中2甲4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和定量分析。2甲4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0,标准偏差为0.026和0.032,变异系数为0.09%和0.53%,回收率为99.84%和99.63%。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可以满足2甲4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直链淀粉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AD-RH柱)和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OD-RH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对敌草胺对映体进行了直接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流速、柱温等对敌草胺对映体的色谱保留和分离的影响,并对敌草胺对映体与固定相之间的色谱保留和分离的热力学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流速为0.5mL/m in、乙腈-水为50∶50(体积比)、柱温在1035℃条件下,AD-RH和OD-RH柱的△△H0值分别为-1 160.79和-673.40J/mol,即AD-RH柱的拆分能力优于OD-RH柱,二者都能实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5.
在高效液相色谱反相条件下,利用手性色谱柱Lux Cellulose-1(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粒径分别为3μm和5μm)对环丙唑醇4个对映异构体进行了直接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不同粒径、流动相组成和柱温对环丙唑醇对映体色谱保留及分离的影响;并采用在线旋光检测器研究了环丙唑醇对映体的洗脱顺序;同时,利用热力学方法对对映体与固定相之间的色谱保留和分离的热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比甲醇-水具有更好的拆分效果,柱温降低有利于对映体的拆分;在以V(乙腈)∶V(水)=60∶40为流动相、柱温为20℃的条件下,环丙唑醇对映体在3μm(流速0.3 m L/min)和5μm(流速1.0 m L/min)色谱柱上均可得到较好分离,在满足对映体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建议优先使用3μm色谱柱,异构体洗脱顺序为(+/+/-/-);而当流动相由乙腈-水变为甲醇-水时,对映体的洗脱顺序则变为(+/-/+/-)。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5~40℃试验温度范围内,van't Hoff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2);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时,环丙唑醇对映体的拆分过程受焓驱动;而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时,对映体的拆分过程既受焓驱动又受熵驱动。  相似文献   

6.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测定了氟唑磺隆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混用后对小麦田四种杂草的活性,同时采用Gowing法评价二者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结果表明,氟唑磺隆与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混用后对供试杂草的除草活性比单剂有所提高,但不同组合之间的除草活性差异不显著。混用后对供试杂草没有产生拮抗作用,大多数组合为相加作用,部分组合对禾本科杂草野燕麦和一年生早熟禾具有增效作用。综合考虑除草活性和经济成本,推荐氟唑磺隆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最佳配比范围为(3.75~30)+240(g a.i./hm~2),即有效成分比例为1∶(8~64)。  相似文献   

7.
20%百草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浓度160μg/L,药后4d,对柑橘园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对各种杂草的防除效果均达到60%左右.药后10d,20%百草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浓度160、80、40μg/L对杂草防效达到90%左右,对禾本科杂草(李氏禾、小画眉草及鹅观草)的防效与百草枯相当,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效与阔封(有效成分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相当.  相似文献   

8.
三唑醇对映体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拆分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高效液相色谱反相条件下,利用涂敷型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DMPC-CSP)对三唑醇4个对映异构体进行了直接手性拆分研究。考察了不同流动相组成和柱温对三唑醇对映体的色谱保留及分离的影响。同时,利用热力学方法对三唑醇对映体与固定相之间的色谱保留和分离的热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以甲醇-水(70∶ 3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15 ℃,或在以乙腈-水(30∶ 7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5 ℃的条件下,三唑醇对映体可以得到较好分离。  相似文献   

9.
<正>登记证号PD20150159企业名称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产品名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含量84.4%剂型原药毒性中等毒配比甲氨基阿维菌素84.4%有效期2015.01.14-2020.01.14登记证号PD20150255企业名称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名称氨氟·氯氟吡含量15%剂型水乳剂毒性低毒配比氨氯吡啶酸7.5%、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7.5%作物防治对象用药量施用方法非耕地阔叶杂草240-480克/公顷茎叶喷雾有效期2015.01.15-2020.01.15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各类除草剂防除刺萼龙葵的效果,为其应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1年在北京通州区刺萼龙葵发生地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茎叶处理剂三氯吡氧乙酸48%乳油、氨氯吡啶酸24%水剂和氯氟吡氧乙酸20%乳油能够有效防治刺萼龙葵,三氯吡氧乙酸和氨氯吡啶酸所有试验剂量对刺萼龙葵的鲜重防效均达到100.0%,氯氟吡氧乙酸设计剂量下防效为86.20%~95.58%,根据药剂的不同特性,可制定不同入侵地的刺萼龙葵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涂敷型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拆分了农药己唑醇。结果表明,己唑醇对映异构体在以上两种方法下都完全达到基线分离。考察了影响容量因子、选择性系数和分离度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以超临界二氧化碳(CO2)作为流动相,研究了6种手性三唑类杀菌剂(苄氯三唑醇、联苯三唑醇、叶菌唑、乙环唑、糠菌唑和醚唑)在Chiralcel OD-H手性色谱柱上的对映体分离。考察了不同改性剂种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体积分数(0~15%)以及系统背压(13~17 MPa)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与其在Sino-Chiral OJ和Chiralpak IB手性色谱柱上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独以超临界CO2为流动相时,6种三唑类杀菌剂的保留时间均大于60 min,而添加了醇类改性剂后其在40 min内均得到了洗脱。苄氯三唑醇、联苯三唑醇、叶菌唑和糠菌唑在柱温为34℃、系统背压为15 MPa、流动相流速为2 m L/min时,在20 min内均实现了基线分离(Rs≥1.5);优化改性剂(体积分数)分别为3%乙醇、13%乙醇、6%甲醇和7%乙醇。Chiralcel OD-H柱对6种供试杀菌剂的手性识别效果优于Sino-Chiral OJ和Chiralpak IB柱,但对映体分离时间要长10~20 min。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快速、可同时测定复硝酚钠原药中5-硝基-2-甲氧基苯酚钠(SD1)、二水合4-硝基苯酚钠(SD2)和2-硝基苯酚钠(SD3) 3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通过对流动相和 检测波长的优化,得到3种成分的最佳色谱体系。采用Eclipse XDB C18色谱柱 (250 mm×4.6 mm,5 μm),以V(甲醇):V(水)=60:40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在335 nm波长下,3种有效成分在7 min内能达到基线分离。SD1、SD2和SD3的峰纯度因子均大于999;线性范围分别为0.6~286.7、0.5~518.5 和0.5~272.0 mg/L,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定量限(LOQ)分别为0.6、0.5和0.5 mg/L;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5.8%、50.0%和33.0%,标准偏差分别为1.7%、1.0%和1.3%。该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使在色谱柱上不易保留和分离的复硝酚钠中的3种组分同时分离,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准确、可靠,为复硝酚钠原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准确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反相条件下茚虫威在对映体水平上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残留分析方法。采用基质匹配标准品的外标法定量,比较分析了基质分散萃取与固相萃取2种净化方法中基质效应的影响。番茄和葡萄样品均采用乙腈提取,NH2/Carb复合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水样直接采用C18-H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手性拆分的色谱条件为:Chiralpak AD-RH手性分离柱,以V(乙腈)∶V(水)=65∶35为流动相,柱温25 ℃,流速0.4 mL/min。结果表明:在0.005~0.5 mg/kg(水样为mg/L)添加水平范围内,茚虫威对映体在3种基质中的回收率在65.5% ~11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4.1% ~18.1%。对映体的检出限(LOD)为1.4~4.3 μg/kg(μg/L),定量限(LOQ)为4.7~14.2 μg/kg(μg/L)。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茚虫威对映体在番茄、葡萄和水样品中残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草甘膦原药中痕量甲醛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样品中残留甲醛经超声波水浴提取,与2,4-二硝基苯肼衍生反应,生成的2,4-二硝基苯腙,用反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在342nm紫外波长下检测,外标法定量。该分析方法在2-200mg/L浓度范围呈良好线性,添加回收率在88%-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5%。本文实测样品中甲醛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5mg/kg。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简单、快速测定蔬菜中灭蝇胺残留量的方法。蔬菜样品经乙酸胺-乙腈(1∶ 4,体积比)混合溶液提取,强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SCX-SPE)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波长215 nm处测定,所用色谱柱为Agilent NH2,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97∶ 3,体积比),以1.0 mL/min的流速等梯度洗脱。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2~2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灭蝇 胺的添加浓度在0.05~0.4 m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83.4%~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7%~8. 4%,均在农药残留测定所允许的范围内。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为0.02 mg/kg,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5 mg/kg。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草除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残留量的方法。土壤样品用V(二氯甲烷):V(甲醇)=9:1的混合溶剂提取,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流动相为V(甲醇):V(水)=80:20,紫外检测波长为225 nm。在0.02~1.00 mg/L范围内,检测草除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的色谱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8。在添加水平为0.05~1 mg/kg时,二者的添加回收率均在85.1%~106.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2%~8.8%。草除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的仪器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2和0.4 ng,方法定量限为0.05 mg/kg。  相似文献   

18.
宽叶酢浆草Oxalis latifolia为入侵云南玉米地的进境检疫性鳞茎类杂草?为筛选防治该草的高效除草剂, 室内测定了8种除草剂对宽叶酢浆草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用田间推荐剂量处理后30 d, 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210 g/hm2)对宽叶酢浆草的鲜重抑制率超过90%, 硝磺草酮(202.50 g/hm2)?烟嘧磺隆(60 g/hm2)和砜嘧磺隆(25.13 g/hm2)处理的鲜重抑制率超过85%, 苯唑草酮(27 g/hm2)?莠去津(1 875 g/hm2)和2甲4氯钠(1 201.20 g/hm2)处理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1.29%?76.36%和70.71%?1/4草甘膦推荐剂量(712.50 g/hm2)即可彻底杀死宽叶酢浆草?推荐剂量的草甘膦?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砜嘧磺隆?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苯唑草酮和2甲4氯钠处理后30 d, 宽叶酢浆草的繁殖抑制率分别为100%?100%?98.17%?98.17%?90.87%?83.56%?81.74%和56.17%?其中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1/16推荐剂量(13.13 g/hm2)和草甘膦1/8推荐剂量(356.25 g/hm2)对宽叶酢浆草的繁殖抑制率仍超过90%?结果表明上述除草剂均可用于玉米地宽叶酢浆草的防除?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控制宽叶酢浆草生长和繁殖效果最优, 硝磺草酮?砜嘧磺隆和烟嘧磺隆也是优良的备选玉米宽叶酢浆草防治剂?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检测24-表芸苔素内酯原药含量的分析方法。在优化的ELSD条件(漂移管温度50℃、增益值10、辅助气压力350 kPa)下,采用Eclipse XD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V(乙腈)∶V(水)=55∶45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时,24-表芸苔素内酯原药中的有效成分和其他组分在10 min内能达到基线分离。在43.8~700.7 mg/L范围内,24-表芸苔素内酯峰面积的对数与质量对数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9 3,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0.75%,平均回收率为99.7%。该方法简单实用,可为24-表芸苔素内酯及其他芸苔素甾醇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准确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