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章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研究常规毯苗机插和钵体毯苗机插两种机插方式下同步应用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处理能同步定量、定位、均匀地施入肥料,保障水稻生长前期营养持续供应,促进根系养分吸收,减少肥料损失,达到省工、增产、提高肥料利用效益的目的.研究还发现,钵苗机插水稻缓苗时间...  相似文献   

2.
淮北地区水稻高产机械栽植方式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粳稻"甬优2640"、"甬优1640"和常规粳稻"连粳7号"、"徐稻3号"为试验材料,于2011年和2012年研究了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直播3种机械栽植方式的秧苗素质、生育进程、光合物质生产、温光利用、产量组成及品质。结果表明,移栽时钵苗机插方式秧苗素质各项指标显著高于毯苗机插方式。与钵苗机插稻相比,毯苗机插稻、直播稻各生育时期均推迟,全生育期分别缩短8~10 d和20~22 d,全生育期和不同生育阶段的积温、光照时数以及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显著降低。钵苗机插方式水稻产量最高,毯苗机插方式次之,直播方式最低,各栽植方式间差异显著;相同栽植方式下杂交粳稻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粳稻。钵苗机插稻单位面积穗数较少,但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显著提高,最终籽粒产量显著增加;杂交粳稻钵苗机插方式产量分别比毯苗机插、直播方式显著提高10.2%和23.4%,常规粳稻分别显著提高5.6%和19.3%;直播水稻的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钵苗机插方式水稻籽粒品质较好。在淮北地区钵苗机插稻生育期提前,成熟早,提高了温光资源利用率,比毯苗机插和直播方式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水稻机械化栽插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以毯苗机插水稻为对照,探讨不同机插方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毯苗机插相比,采用钵苗机插方式,水稻缓苗时间短、分蘖发生快,平均可增产4.8%,适当密植产量增幅可达5.4%.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连云港市水稻机插面积逐年增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但由于连云港地处江苏的北部,稻麦作物轮作时换茬时间紧张,同时普通毯苗机插技术应用于生产中时,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低播量、成毯性差、伤秧伤根严重、漏秧率较高、每丛苗数不均匀及返青慢等问题,无法发挥机插水稻增产潜力,制约了我市水稻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水稻钵苗机插技术是采用水稻钵苗插秧  相似文献   

5.
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稻栽植机械化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向,也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重点阐述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与装备、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秧盘育秧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移栽的前提,重点分析了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作业自动化技术和精密播种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毯状苗机插秧和钵体苗机栽插是水稻机械化移栽的2种主要方式,移栽机械控制技术是移栽机械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械化移栽方式与装备的基础上,对毯状苗机插秧技术和钵体苗机栽插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对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加强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杂交稻、超级杂交稻、双季晚稻和连作晚稻机栽植问题是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提升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的播种均匀性、解决低播量下精密播种育秧、毯状苗插秧机纵向送秧的精准性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突破毯状苗机插秧技术的关键,研发经济高效、轻简型的钵体苗栽插装备是发展钵体苗机栽插技术的核心,加强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是栽植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选择适合本地区水稻农艺、农机相关要求的种植方式对水稻单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组在洞口县明友农机专业合作社选取相邻的3块面积进行对比试验,其中毯苗机插面积为2.87亩,钵苗机面积为2.61亩,抛苗面积为3.04亩。现就试验流程及相关技术、数据做一小结,同时也就试验的结果多角度进行全程、全面综合分析。一、试验设计项目组选取田块统一机耕、统一育秧、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收,栽培方式分别为毯苗机插、大钵苗机插、有序机抛苗。参试品种为中组143。  相似文献   

7.
正钵苗机插水稻是稻作生产方式上的重大技术革新,集水稻抛秧和机插的双重优势,具有秧苗素质高、秧龄弹性大、机插无植伤、基本无缓苗期、产量潜力高等优点~([1-2])。近年来,在江苏、黑龙江等省、市的部分地区部分水稻品种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探索其在东台及相应生态区栽培综合表现,笔者于2017年进行了钵苗机插秧与毯苗机插秧苗优势比较和适栽密度的探索,为钵苗机插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日前正式发布。十项重大引领性技术分别是:稻麦绿色丰产"无人化"栽培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蔬菜流水线贴接法高效嫁接育苗技术、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苜蓿套种青贮玉米高效生产技术、床场一体化养牛技术、池塘小水体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秸秆炭化还田固碳减排技术、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不同规格大钵育秧盘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钵苗机插有利于机插高产,以甬优538和中早39为材料,分别设计不同钵深(4mm、8mm、12mm、16mm)处理的钵形毯状秧盘,研究不同钵深大钵秧盘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钵碗深度可降低钵外根重和钵外根比,使水稻秧苗的根系很好的被保护在钵内,有利于秧苗根系生长发育,同时提高产量,其中甬优538和中早39的16mm钵深处理的产量分别为7.95t/hm~2和7.53t/hm~2,比4mm处理高出17.26%和10.74%;但钵深过大则会取秧困难,成毯质量变差,不利于机插。钵碗深度为8mm或12mm能够保证秧盘取秧顺利且秧苗成毯质量高,进而保证大钵苗机械插秧质量,同时有利于机插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0.
正为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全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4月19—20日,江苏省农机推广站在南通市海安县组织召开2018年水稻机插秧现场会。江苏省农委、省农机局、省推广站等部门负责人,全省各县(区)推广站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农民群众200多人参加了此次现场会。现场会上,苏州久富工作人员为与会人员精彩地介绍了水稻钵体毯苗机械化育秧插秧新技术。该项新技术采用新型钵体毯苗育苗技术,与传统的毯状秧苗相比,使用久富G6钵插  相似文献   

11.
正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近日,2021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正式发布。10项重大引领性技术分别是:稻麦绿色丰产"无人化"栽培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蔬菜流水线贴接法高效嫁接育苗技术、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苜蓿套种青贮玉米高效生产技术、床场一体化养牛技术、池塘小水体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秸秆炭化还田固碳减排技术、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稻钵育秧苗机插技术特点及其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特点水稻钵育秧苗一般采用抛秧或摆栽的方法移植到水田中,需要使用专门的抛秧机或摆栽机,而传统的插秧机适用于盘式秧苗。这里介绍一种新插秧技术,就是用传统的水稻插秧机插栽钵育的水稻秧苗。这种技术不但保留了钵育秧苗栽植的优点,还增加了水稻插秧机的优势,可以说,水稻钵育秧苗机插技术开创了水稻插秧生产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水稻钵苗无植伤精准机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合技术应用情况,分析技术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常见机插毯状秧苗要求盘根紧密、提起不散、形如毯状,杂交中籼稻机插在育秧时要求盘播量相对较大,而在机插过程中,取秧面积较小,易造成伤秧和漏插,特别是根系拉伤严重、返青时间长,直接影响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钵苗摆栽技术,虽然机插时不伤苗、返青时间短,但因摆栽机械和育秧专用盘的价格昂贵,生产投资成本高,目前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毯状钵苗机械化育插技术在安徽省天长市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效果。因毯状钵苗秧块下部分开、上部连成毯状,秧龄时间长、秧苗壮,毯状钵苗较毯状苗返青  相似文献   

15.
正栽植机械化是种植机械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水稻种植机械化是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也是长久以来掣肘我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内外水稻机械化移栽方式主要有毯状苗机插秧和钵体苗机栽插两种形式,重庆地区也不例外。但毯状苗机插秧技术存在育秧取土困难、播种量大、播种均匀性欠佳、秧龄弹性小、秧苗素  相似文献   

16.
正为验证钵毯苗技术在"稻虾共作"模式下机插秧技术优势,验证水稻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稻虾共作"水稻栽植环节机械化技术模式。2019年,安徽省滁州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在定远县桑涧镇河北村开展"稻虾共作"模式下钵毯苗机插秧+同步侧深施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贵州省首次引进了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为研究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试验示范效果,开展了常规毯状苗、钵苗和大钵体毯状苗3种育插秧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模式下的秧苗素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大钵体毯状苗有利于培育壮苗,移栽后的根系损伤率为常规毯状苗的42.30%,根系损伤小,发根力与钵苗基本一致,秧苗素质明显优于普通毯状苗。钵苗、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移栽与同期人工相比,产量增幅分别为12.20%和11.08%,明显高于常规毯状苗的6.41%,且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较钵苗和常规毯状苗种植收益分别提升21元/667 m2和38元/667 m2,经济效益好。该技术为贵州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常见机插毯状秧苗要求盘根紧密、提起不散、形如毯状,杂交中籼稻机插在育秧时要求盘播量相对较大,而在机插过程中,取秧面积较小,易造成伤秧和漏插,特别是根系拉伤严重、返青时间长,直接影响到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钵苗摆栽技术,虽然机插时不伤苗、返青时间短,但因摆栽机械和育秧专用盘的价格昂贵,生产投资成本高,目前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毯状钵苗机械化育插技术在安徽省天长市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效果。因毯状钵苗秧块下部分开、上部连成毯状,秧龄时间长、秧苗壮,毯  相似文献   

19.
淮北地区机插水稻钵穴中大苗育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插水稻钵穴中大苗育秧移栽是一种新型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方式,有着高产、高效、省工、节本等诸多优点,是对传统的机插小苗移栽的重大改进与革新,解决了传统的机插小苗移栽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该文就淮北地区机插水稻钵穴中大苗育秧技术要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各地·动态     
<正>全国水稻钵苗机插现场会召开近期,农业部在江苏省扬州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水稻钵苗机插现场会。会议认为,推广水稻钵苗机插技术解决季节矛盾、实现周年高产;体现绿色理念、实现增产增效;推进规模化种植、实现机械化生产。近年来,在南方单季稻区的江苏、安徽、四川、湖北等地,双季稻区的江西、湖南等地,以及东北稻区的黑龙江、吉林等地,相继开展水稻钵苗机插试验示范,年推广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