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枇杷成熟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枇杷果实糖代谢、果实品质形成与改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不同枇杷品种成熟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不同品种枇杷果实的总糖含量、甜度值差异显著,白肉型品种的总糖含量与甜度值变化趋势一致,红肉型品种的总糖与甜度值的变化趋势相近;枇杷成熟果实可溶性糖主要为果糖,其含量平均值为42.33 mg/g(FW),占总糖的42.74%;山梨醇的含量最低,含量平均值为2.66 mg/g(FW),占总糖的2.69%。相关性分析表明,枇杷果实果糖与甜度值、总糖与甜度值的相关性极强(均为r=0.90**),总糖与果糖显著相关(r=0.79*),总糖与葡萄糖、山梨醇、蔗糖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果糖是构成枇杷果实总糖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果糖和总糖可以反映枇杷果实甜度值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果实套袋是枇杷栽培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解资中枇杷果农果实套袋情况及果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调查了常用枇杷果袋的类型、品牌、规格、价格等信息,测定了不同果袋对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套袋可显著提高枇杷果实纵径、单果重、可食率,但会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使果实风味变淡.②不同类型果袋对枇杷果实品质的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的品质差异,为枇杷优质化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全国7个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色差等外观性状指标和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总酚含量等主要营养成分指标以及可溶性糖组分、有机酸组分进行测定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产区大五星枇杷果实外观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单果质量为35.28~57.20 g,以陕西安康最高;可食率为78.03%~88.69%,以重庆合川最高;果实硬度为3.23~6.62 N,以重庆合川最高;果实色差值Lb以广东韶关最高,a以云南蒙自最高;果形均近圆形。果实含水率为85.46%~91.10%,以广东韶关最高;总糖含量为57.63~126.27 mg/g,以云南蒙自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79%~13.83%,以四川攀枝花最高;可滴定酸含量为0.20%~1.33%,以广东韶关最高;固酸比为6.60~66.71,以云南蒙自最高;维生素C含量为7.35~14.87 mg/hg,以云南蒙自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四川成都和陕西安康显著高于其他产区(P<0.05);总黄酮含量为26.37~92.43 mg/hg,以云南蒙自最高;总酚含量为8.89~30.93 mg/hg,以重庆合川最高。枇杷果实可溶性糖以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为主,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基于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各产地枇杷果实品质的综合评分从大到小依次为云南蒙自、陕西安康、四川攀枝花、四川成都、重庆合川、湖北咸宁和广东韶关。【结论】枇杷产地环境的纬度、海拔、光照、昼夜温差、降水量以及紫外线强度等气候条件,是影响枇杷果实品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喷施不同叶面肥对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生产栽培中改善果实品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5-8-1枇杷为材料,在果实采前30d进行不同叶面肥(清水、氨基酸500倍液、微生物菌肥200倍液、0.6%磷酸二氢钾、0.1%钼酸铵和5 g·L-1蔗糖)6种喷施处理,测定处理后枇杷果实色差、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结果】与清水对照相比,5种叶面肥处理后均能提升枇杷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糖酸比,同时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除氨基酸处理外,对Vc含量也有显著性的提升;除磷酸二氢钾、钼酸铵处理外,果皮的a~*、b~*值也均有一定的提升。叶面肥喷施都显著性提升了枇杷果实总酚、总黄酮含量,其中以微生物菌肥提升的效果最明显;氨基酸、磷酸二氢钾、钼酸铵、微生物菌肥处理后的DPPH分别提高了20.92%、17.44%、17.10%、21.26%,FRAP分别提高了40.26%、40.56%、56.55%、68.05%。【结论】5种叶面肥喷施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5-8-1枇杷果实外在与内在品质,其...  相似文献   

5.
基于2020年5月湖北省枇杷主产区通山县不同种植高度枇杷的随机抽样调查和果实品质测量结果,结合通山县枇杷种植区的气象要素垂直分布特点,分析了海拔高度对枇杷冻、热害与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并对其实质性的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枇杷的冻、热害随海拔高度存在规律性变化,总体上冻害随海拔升高而加重,热害随海拔升高而减轻。但在海拔150~250 m的丘陵山坡逆温区,冻害程度出现明显下降;在海拔120 m以下的1 km左右的库周区域,热害程度呈现下降趋势。山地逆温和水体温度效应会影响不同海拔高度的极端低(高)温的分布,山地逆温层的枇杷冷害程度变轻,靠近水体区域的热害情况明显变少。(2)单果重、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等品质指标随海拔高度存在规律性变化,其中,单果重与果实生长期15~20℃平均气温天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平均气温≥25℃天数、可滴定酸含量与果实膨大期气温日较差的相关性显著,是果实品质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实质气象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打浆时间对枇杷果浆品质的影响,以“大五星”枇杷果为原料,按照设定的时间梯度(5~30 s)对枇杷进行打浆处理。测定样品的色泽、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并采用ABTS法评价样品的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打浆时间的延长,果浆颜色逐渐变深变暗,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逐渐增加,并分别在25 s和20 s后趋于稳定;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打浆15~20 s时达到最高峰;Vc含量和对ABTS+·的清除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打浆20 s后趋于稳定。试验表明,在枇杷产品加工中的打浆环节,打浆时间控制在20~25 s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郁南无核黄皮Clausena lansium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N、P、K、Ca和Mg养分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物候期的叶片养分含量与果肉品质的相关性各不相同.在花芽分化期,叶片N、K含量与果实总酸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Ca、Mg含量与维生素C(VC)含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Ca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K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开花期,叶片Mg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K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幼果期,叶片养分含量与果实各品质指标未表现出相关性.在果实膨大期,叶片K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Ca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果实成熟期,叶片N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叶片Ca、Mg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枇杷果果实品质与产量,针对北缘地区冬季风大冻害重的问题,研究平地枇杷园风障对枇杷果实冻害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网与单膜防寒布的防冻效果明显,二者间无明显差异;添加副风障的防冻效果更为显著;随着与风障距离的增加,每花序果实数减少明显,5m、25m处理分别比50m多3.32、1.43个;风障可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喷施爱增美对洛阳青枇杷果实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其幼果发育期喷施爱增美水剂3 000~5 000倍液30 mg/kg,枇杷单果重与果实可食率均有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Vc及胡萝卜素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喷施爱增美对枇杷果实的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都有一定改善,处理浓度以3 000倍液为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果袋对大五星枇杷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枇杷专用果袋和牛皮纸袋可提高大五星枇杷果实的外观质量,促进果实着色、保持茸毛完整、减轻或防止果锈发生,提高商品性及可食率;套塑料袋比不套袋(CK)日灼果有所增加.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各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有所降低.综合比较看,套袋的效果以枇杷专用果袋最好,牛皮纸袋次之,塑料袋最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枇杷的采后贮藏和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五星"枇杷为试材,用浓度为0.1、0.3、0.5 g/L水杨酸(SA)溶液浸泡枇杷果实20 min后进行冷藏,研究SA处理对枇杷果实冷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与清水处理(对照)相比,0.1 g/L SA处理可明显抑制枇杷果实的腐烂,降低失重率,维持较高的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Vc的含量,从而提高枇杷果实贮藏期品质、延长贮藏期;而0.3、0.5 g/L SA处理能增加枇杷果肉冷藏期的硬度,但对其他生理指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该研究对研究枇杷的保鲜贮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鲜食、制干,早熟、晚熟,口味酸、甜等24个不同枣种质资源果实为试材,对其果实风味品质的相关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水量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不断上升,而果实含水量和VC含量逐渐下降;全红果实各风味品质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存在显著差异,果实口感评价等级与糖酸比、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和VC呈极显著负相关,固酸比值介于60~90、糖酸比值介于45~65时果实的口感风味为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与含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果实成熟期的早晚与糖酸比和固酸比存在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固酸比、糖酸比、含水量在种质间均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芜菁种质资源营养品质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芜菁的种质资源特性,为芜菁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引进不同来源芜菁,以不同品种芜菁作为试验材料,对总酚、黄酮、可溶性糖、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淀粉、可滴定酸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相同芜菁品种在不同地点表现出营养品质不同,柯坪县的芜菁品质要优于疏勒县的芜菁品质。总酚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抗坏血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结合生物学性状与果实营养品质特性,筛选出符合新疆南疆种植的品种为,新星圆蔓菁,金秋芜菁,柯坪-绿-圆锥,天地禾芜菁,柯坪-绿-扁圆,柯坪-紫-圆锥,日本小芜菁,可以进行示范并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冬春反季节设施栽培辣椒果实绿熟到转色阶段的品质及形态指标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4个辣椒品种和2个甜椒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授粉后果实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辣椒果实单果重、果长、果肩宽等形态指标及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授粉后7~27 d为辣椒果实快速增长期,辣椒果实开花后37~42 d为最佳采收期,此时水分含量较高,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单果重基本都达到了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峰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形态指标与单果重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维生素C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单果重及大部分果实形态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果实含水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疏花疏果与套袋对枇杷果实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3~14年生田中枇杷为材料,研究疏花疏果与套袋对枇杷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花后可有效减少养分消耗,使座果率提高10.2%;枇杷疏果以每穗留3~5个果为宜,疏果后可使平均单果重和商品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3.4g和27.3%,锈斑果率、日灼果率和裂果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2.4%,0.6%和9.7%;疏果后套袋可完全避免日灼的发生,锈斑果率由35.2%降低到0.9%,商品果率从57.8%提高到96.3%;同时可提高枇杷果实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糖酸比,有效改善果实品质、口感风味、色泽和贮藏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主研发的便携式枇杷果实品质无损检测仪,分别采集2018和2019年的枇杷光谱数据,然后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构建枇杷果实中的重要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TSS)的检测模型,并开展独立样本年度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CARS-LS-SVM)模型的预测集相关系数和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18和1.453,说明枇杷果实品质无损检测仪可以实现‘白玉’品种枇杷可溶性固形物的快速无损检测,而且经过分级模型筛选后,一类好果率和二类好果率分别从50.00%和73.33%提升到了86.67%和85.71%。总之,本研究建立了更加实用的枇杷果实分级模型,实现了江苏省苏州地区‘白玉’品种采后枇杷果实的快速无损检测,为进一步提升苏州地区枇杷果实销售的经济价值和市场规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大棚和露地栽培的‘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测定了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色泽与糖、有机酸等品质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提高了早春棚内温度,有利于促进果实提早发育与成熟,成熟期比露地提早约40~50 d,平均单果重61 g左右、比露地提高了69%。露地与大棚枇杷中葡萄糖、果糖、蔗糖的变化趋势基本相近,都随果实发育而呈上升趋势,山梨醇则相反,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成熟时大棚枇杷的各种糖分含量均高于露地,以总糖含量计大棚枇杷比露地枇杷高约40%。大棚枇杷的奎宁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陡降至低位,随后呈缓缓下降趋势至成熟期;而露地果实是先缓缓上升至一高点后再随着果实的快速生长而下降。苹果酸的变化与奎宁酸不同,大棚枇杷的苹果酸先急升5倍后再随着果实的发育呈下降趋势,至成熟时最低;而露地枇杷的苹果酸先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再随着果实发育逐渐下降至成熟时最低。成熟时大棚枇杷的总有机酸含量为0.34%,仅为露地的一半。因此,大棚环境有利于枇杷果实发育与糖分积累,从而提早成熟、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8.
程序降温对大五星枇杷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程序降温(LTC)技术对大五星枇杷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即将大五星枇杷果实在5 ℃下锻炼6 d后,再在冷害温度(0 ℃)下贮藏.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直接进行低温贮藏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果实腐烂率,减少水分散失,减轻果实褐变程度;同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下降减慢,果皮容易剥落,风味好,汁液丰富;并可明显延长果实在销售过程中的货架期.因此,枇杷果实采用程序降温贮藏技术,可以增强果实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较好地保持枇杷果实品质和延长果实货架期.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12年生大五星枇杷为材料,研究了大棚内外空气温湿度变化规律与枇杷春梢、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大棚栽培能使气温较露地提高0.25~3.90℃,使空气相对湿度较露地提高0.69~31.66个百分点,并使枇杷果实与春梢生长发育物侯期比露地提早至少7d以上;②大棚内气温与枇杷果实、春梢生长发育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与枇杷果实、春梢生长发育存在极显著负相关;③露地气温与枇杷果实生长发育及春梢仲长生长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与枇杷果实、春梢生长发育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析不同海拔高度下蕉园土壤理化特性和香蕉果实品质的变化,进而明确云南省高原山地高品质香蕉形成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品质组成的内部因子,为云南省香蕉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510、660和810 m不同海拔高度的香蕉园土壤和果实分别采样,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合测定香蕉果实品质,明确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和果实品质差异。【结果】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差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磷酸酶活性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随海拔变化差异不显著。与海拔510和海拔660 m相比,海拔810 m的香蕉果实的甜度和酸度显著提升,香蕉总糖含量分别提升了31.12%和12.87%,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升了49.45%和15.06%,总酸含量分别提升了30.85%和11.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升了13.32%和8.10%,蛋白质含量分别提升了25.54%和11.68%,甜度分别提升了11.01%和6.47%,总体上香蕉果实品质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提升。【结论】不同海拔高度的蕉园土壤理化性质有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蕉生长和果实的形成,分析认为果实品质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显著性提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