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矮砧密植栽培是利用矮化砧木来实现矮化密植。矮砧密植栽培分为矮化自根砧和矮化中间砧两种。目前我国还没有成形的矮化自根砧在生产上应用。而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选育的中矮1号和中矮2号做梨的矮化中间砧已经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且具有与嫁接树亲和性好,促使嫁接树矮化、早结果、早丰产的特性。现将利用矮化中间砧进行梨树密植栽培的整形修剪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梨矮化密植栽培是当前国内外新兴的梨集约化栽培新模式,具早结、丰产、效益高和便于田间各项管理等优点,是当前梨研究和推广的主流方向。文章从园地选择、培育壮苗、品种选择、配植授粉树等方面详细介绍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为四川攀西地区及与攀西气候相似地区发展矮化密植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适于梨矮化密植的新树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于梨矮化密植的新树形于洪华,贾敬贤(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梨矮化密植是当今世界栽培的总趋势,是获得梨树早结果、早丰产、高效益的重要栽培方式。栽培方式变了必须有一套相适应约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重要的措...  相似文献   

4.
矮化密植栽培是现代果树发展的趋势。实践证明,矮化密植能使果树早结果、早丰产、高产高效,管理省工,苹果、桃等矮化密植栽培试验都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在库尔勒香梨上目前还没有人进行矮化筛选试验。如果能选用适合于香梨的矮化砧或矮化中间砧,将会在梨的矮化栽培上是一个大的突破,为库尔勒香梨在早果、丰产、优质、抗风性、降低管理成本等方面开辟新的途径。为此,巴州农科所梨课题组于1996~1999年进行了香梨矮化中间砧的引进及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既是一种新型栽培制度,更是一项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矮化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现代栽培技术发展的方向(全世界苹果主产国都在全面推行苹果矮化栽培技术)。矮化密植栽培是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省力化栽培的必然选择。1 苹果矮化密植园优点1.1 早结果、早丰产 苹果乔砧稀植一般6~7年开始结果,10年丰产,而矮化密植2~3年开始结果,6~7年丰产,具有明显的早果性、丰产性。表现早结果、早丰产,单位面积产量高。1.2 品  相似文献   

6.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优点1.1早结果、早丰产用矮化中间砧进行的矮化密植栽培,比乔化密植栽培可提早1~2年结果,早丰产2~3年,一般栽后3年挂果,4年667m2产1000~2850kg,3~4年就能回收前期全部投资,并有盈余,5年生以前667m2平均产量是乔化砧的2.2~27.0倍。矮化砧4~5年进入盛果期,667  相似文献   

7.
Belgolden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早期表现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矮化砧密植栽培能有效提高苹果品质,实现早期丰产和连年稳产,对于土地集约化利用,提高单位土地效益也很有帮助。笔者对Belgolden苹果矮化密植栽培体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矮化密植栽培的Belgolden苹果早期丰产,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8.
矮化密植已成为提高果树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措施,利用矮化砧则是实现矮化密植栽培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1974年全国苹果矮化砧繁殖和利用研究协作会的精神;我们以主栽品种为接穗,以国外的营养系砧木和有矮化趋向的国内材料作中间砧,参加了全国区试,以期获得适于辽宁密植栽培的早结果而又丰产、稳  相似文献   

9.
<正> 当前梨树栽培的总趋势是朝着矮化密植丰产的方向发展,其途径较多.近年来,我国乔砧密植栽培发展较快,然而乔砧密植下为何控制树体大小连续丰产等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因此,我们试图利用不同属、种间的异皮环接来探讨梨树矮化丰产的可能性.试材是以杜梨为基砧嫁接砀山酥梨,1975年春定植,栽植密度1×2米,每亩333株.1976年5月进行各种试验处理,在2年生幼树主干基部进行苹果皮、长把梨皮、世  相似文献   

10.
梨矮化砧木选育与离体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娅  汤浩茹 《中国南方果树》2004,33(4):46-49,51
矮化密植是现代果树发展的总趋势。实践证明,梨树矮化密植栽培具有使树体矮小、便于管理、早结果、丰产、效益好和果品质量好等显著优点。利用矮化自根砧或矮化中间砧使树体矮小紧凑是实现梨矮化密植的重要途径之,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果树在矮化栽培中采用最多、收效最显著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刘海超  李伟元 《果农之友》2013,(8):14-14,21
薄壳核桃以壳薄、出仁率高、早实、丰产而受到广大果农的喜爱,薄壳核桃矮化丰产栽培具有成形快、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适宜推广。现将薄壳核桃矮化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选用适宜丰产早果的品种进行密植栽培,丰产树种树冠紧凑,矮小,易成花,结果早,有利于密植丰产。生产中选用的早实优良品种主  相似文献   

12.
正矮化密植栽培的苹果树生长健壮,树体小,树形紧凑,结果早,而且产量高。矮化密植有利于苹果园集约化管理、机械化作业。1品种选择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一定要选择与栽培密度相适应的苹果树品种,这样有利于早结果,能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1)选择短枝型苹果品种。短枝型苹果品种是指树冠矮小、树体矮化、密生短枝,并且以短果枝结果为主的矮型突变品种。常见的短枝型苹果品种有:元帅系苹果新红星、首红、超红、瓦  相似文献   

13.
<正>矮化自根砧高质量苹果具有“四省一优一早”的特点[1~11],通过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高纺锤形、机械作务等技术,比传统模式省水60%、省肥70%、省地80%。666.7 m2栽167~190株,产量可达5 000~6 000 kg,是传统果园的三四倍。省力。传统栽培1个劳动力只能管理3 333.3 m2果园;矮化密植宽行栽培利于机械化耕作,在欧洲1个劳动力可管理4~18 hm2果园[12~17]。品质优。矮砧宽行果园通风透光好,  相似文献   

14.
近3年来,笔者在四川省米易县普威镇进行了梨矮化密植试验示范,经过选壮苗、合理密植、改土定植、氮肥促长、定干分枝、及时控梢促花和保花保果、合理留果和套袋、轻剪长放等措施,取得了当年栽树当年形成花芽,第2年初挂果和第3年667m^2产量上千斤的效果。实现了密植梨树的早结丰产,大大缩短了梨树进入丰产的时间,提高了农户的种梨积极性。现将梨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密植矮化是当前果树生产发展的一项栽培措施。密植矮化的果园可以提早结果,提早丰产,迅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可以增强植株的抗寒抗旱能力,便于果园管理等。因此,密植栽培已成为生产上逐步推广的栽培制度。目前,按照砧木选择利用的不同,有矮砧密植、乔砧密植和矮化中间砧密植;在栽植方式上,分永久性密植和计划密植;此外,根据每亩栽植密度不同,分低密度(约80株)、中密度(120—180株)、高密度(200—300株)、超高密  相似文献   

16.
<正> 果树栽培上矮化密植的兴起,改革了旧的栽培方式,促进了果树生产的发展,矮化密植栽培,较大冠稀植有很大的优越性。本试验为在沙地条件下,探讨乔砧红星苹果密植丰产的栽培技术。自1980年以来,经省、市等有关单位的现场验收,一致认为,试验园产量、质量、经济效益方面,在乔砧元帅系苹果密植丰产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将试验结果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薄壳核桃矮化高密度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品种选择生产中应选用早实的优良品种为主,主要有香玲、元丰、中林5号、中林1号、中林4号等品种。2苗木选择选择优良矮化砧木嫁接苗。矮化砧木可有效抑制树冠生长,有明显的矮化效应;嫁接苗木跨越了幼龄期,因而密植性状良好,可提早结果,促使产量提高,增加出仁率,在密植栽培中应以栽培嫁接苗为主。  相似文献   

18.
<正>核桃是核桃科多年生乔木落叶果树,是一种重要的油料果树,因其适应性强、经济结果寿命长、产量高、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既是群众喜欢食用的果品,又是制作糕点、糖晶、菜肴、罐头、饮料的重原料和出口创汇物资,素有"铁杆庄稼"的美称。其生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尤其适合荒山荒坡种植,是目前退耕还林的理想经济树种。为了早果丰产,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多采用矮化密植栽培,嫁接苗第45年即可进入丰产期,667m2产量可达3005年即可进入丰产期,667m2产量可达300500kg。1整形修剪核桃在休眠期间,有伤流现象,故不宜进行修剪,  相似文献   

19.
许燕  洪飞 《现代园艺》2014,(3):35-36
<正>梨树在江苏如东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也是近年来果农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从2008年开始,如东县科技人员对主栽品种翠冠和丰水梨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推广,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并为广大果农接受的梨树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1选择合理的栽培密度20世纪80年代如东县商品梨生产中大多实行矮化密植栽培,新建梨园667m2栽67~111株,虽然早结丰产,但随着树龄的增长,密植梨园的弊病也逐渐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几年来进行的苹果矮化密植试验结果,并结合国内外苹果矮化密植研究及应用成果和今后苹果栽培发展的趋势,对我省苹果生产走向集约化栽培,实行机械化管理,达到早期丰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收益,提出苹果矮化密植栽培途径,以期把我省苹果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