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农村科技》2023,(12):38-39
<正>河北省定州市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强市、科创兴市。近年来,定州市创新型建设进步明显,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创新型县(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省167个县市区中位列第六,再次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5月,科技部公布了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清远市代管的英德市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主题成功入选,是广东省2个入选县(市)之一。近年来,英德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结合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发挥科技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20世纪90年代有"南有宁国,北有界首"的说法。在20世纪90年代末,界首市因工业呈现断崖式滑落,经历了近十年的"界首之痛"。"地上没资源,地下没矿产"的安徽省界首市是典型的中部内陆县级市。近年来,界首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界首之变"。2016年以来,界首市被授予国家级各项科技荣誉18项,获批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两新"产业产值连续多年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5%,万人有  相似文献   

4.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近年来,江苏省海安市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战略定位,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全面创新为核心的科创改革“333工程”,奋力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形成了县域科技创新的“海安模式”。海安连续三年获评江苏省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连续五年被江苏省政府表彰为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地区,在全国创新百强县(市)中列第13位。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江阴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主题——“科技支撑产业发展”,通过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科创源全域空间建构、创新型企业雨林打造、高能级科创载体攀升、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全方位创新生态营造等六大工程,全力建设“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江阴全面驶入“科创江阴”建设的新航道。2021年,江阴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580亿元,增长8.1%左右,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九连冠”,荣获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五连冠”。  相似文献   

6.
自1992年原国家科委以“县(市)科技工作达标”和“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等活动开始启动以来,科技部高度重视县(市)科技工作,经过17个春秋的更迭交替,科技兴县(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成为加强基层科技工作、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江西省永新县依托国家科技部定点帮扶优势,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区域对接合作,整合本土科创资源,通过外借动力、内激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老区发展深度融合,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在全省2022年度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排名较2021年前移59位,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已成为加强基层科技进步工作、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激发县(市)科技工作活力,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灵武市以国家科技进步考核为重要抓手,充分调动灵武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技进步在助推灵武市顺利跨人西部百强县行列,入围“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候选市,以及人选“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咸安区隶属湖北省咸宁市,是武汉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茶叶之乡”等美誉。先后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显著区等称号,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为科技创新优秀单位。2021年,获批创建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以来,咸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的咸安区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科技》2023,(12):33-3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泰兴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为抓手,紧扣“全域创新、全面转型”两大主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启新时期泰兴科技新征程,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强到产业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建设科技强省,县域贡献至关重要,正是有了县域的“小精彩”,才能构建全域的“大舞台”;只有县域的“百花齐放”,才能形成全域的“春色满园”。自2019年启动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以来,湖北现有在建国家创新型县(市)3家、省级创新型县(市、区)35家,初步构建了“国家和省级同创、在建和在育共存”的梯次发展格局。创新型县(市、区)已成为湖北全域发展的增长极和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积极抓住国家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机遇,以实现民“富”县“强”、促进农民增收和壮大县(市)财政实力为宗旨,以培育具有较强区域带动能力的特色支柱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富民强县工作。 2005年以来,安徽省共有15个县(市)开展富民强县工作,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有效提高了试点县(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特色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任鸣。  相似文献   

13.
<正>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全域强,县域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蓄水池、动力源和增长极。湖北将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实施“三统筹”“五下沉”,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成效凸显,进一步抬高湖北全域协同发展的底板,夯实科技强省建设基础,推动创新型县(市、区)成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在北京的东北部,有一片900多平方公里的美丽山川——“平谷”,这里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生,农业科技资源丰富,拥有全市最高的森林覆盖率和世界最大的桃园。依托首都科创资源富集优势,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平谷深耕农村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2018年12月,北京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被科技部认定为“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开启了平谷打造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的历史篇章。园区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厚植区域生态优势,发展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装备、生物技术、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六大产业,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农业板块“平谷力量”。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园区实现了科技、产业、平台的全面发展,并于2021年12月通过科技部验收。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科技厅始终把县(市)科技工作作为全省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策引导、科技进步考核、科技服务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和项目带动等五个方面,大力促进县(市)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6.
县(市)是实施科技兴县(市)战略的主体,如何激发和调动县(市)因地制宜,立足实际,走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是实施科技兴县(市)战略的关键所在,山东省各县(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灵魂,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县(市)科技工作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推进县(市)科技工作,原国家科委于1992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县(市)科技工作达标工作,并从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科技副职、科技规划、科技管理、服务体系、企业科技、科技培训、科技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等10个方面制定了达标标准。这些标准实际上是在告知县(市)科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和达到怎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科技》2023,(12):46-48
<正>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省枝江市,既是千年古县、全国百强、三峡水乡,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承载地。近年来,作为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单位,枝江市扛起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依靠创新持续发力,有效培育自主创新主体,推进平台载体能级提升,促进成果资源落地转化,科技创新的“强磁场”正强力作用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小小猕猴桃助推企业海外上市;一亩亩油茶树种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一座座育苗大棚通过手机App进行生产管理……2020年12月,湖北省科技厅遴选出50个首批湖北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科创基地”)。这些科创基地在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示范,推广成套化、标准化技术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湖北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样板,有力推动地方产业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重大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推动的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改善并优化县(市)政府管理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县(市)政府创新与和谐发展活力。经验表明,县(市)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县(市)政府是否敢于和善于推进其体制、机制创新。进而从理念、体制和机制等方面探索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新手段、新方式、新模式。在政府全面创新进程中,必须始终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帅全局、以打造服务型、法治型政府为目标,其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发展所呈现出的必定是科学与和谐、持续与健康的新气象。因此,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促进县(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