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定量评价,是实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基础.以“自然—干扰响应”框架为基础,将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分为系统特征、干扰及状态特征、响应特征.在分析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诊断特征及喀斯特环境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石漠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分级赋值、综合评价的方法,以毕节地区为例,对生态系统退化(石漠化)的风险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毕节地区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风险评价综合得分2.40分,生态系统退化风险较大评定为3等,其中系统特征、干扰及状态、响应分别得分3.1,1.83,2.25分.外界干扰是系统退化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导致社会经济等响应力度小.  相似文献   

2.
恢复生态学原理与退化生态系统生态工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如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监测、模拟和预测,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等。简述了一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原理,如生态系统演替理论、种群间相互关系理论、干扰控制理论、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理论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总结花岗岩严重侵蚀退化生态系统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花岗岩严重侵蚀退化系统生态重建的艰巨性,并提出了对该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生态重建的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如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监测、模拟和预测,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等。简述了一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原理,如生态系统演替理论、种群间相互关系理论、干扰控制理论、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理论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导致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发生了改变,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无法通过自身的演变形式进行更替,影响了大自然生态系统自我服务的能力,也打乱了人类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人类开始发现森林系统的退化给人们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开始依靠先进的修复技术逐渐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草原、山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一些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率先使用生态工程和生物工程有效地治理了水体、矿山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世纪50年代,我国逐渐开始重建和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结合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结构特点,对已退化生态系统的分布和形式、引起退化的原因和整体修复的主要方法和技术、生态系统的机构和功能、目前气候变化的形式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的生态系统逐渐得到了重建和恢复,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基于此,对自然恢复和人工重建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可拓学在退化生态系统研究中的探索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拓学是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数学的交叉学科。把可拓学运用于退化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出退化生态系统具有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共轭性的特点,并对可拓学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途径决策中的应用作了探索,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动物在揭示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和生态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生态退化导致土壤动物数量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 而土壤动物丧失使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阻。通过利用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改变来指示生态退化进程和凭借土壤动物强大的修复能力对退化土壤进行治理将是有益的探索。退化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8.
亚热带花岗岩侵蚀红壤的生态退化与恢复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亚热带花岗岩红壤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作者认为亚热带花岗岩红壤生态系统的潜在脆弱性是退化的内因,植被的破坏是诱因,而频繁的人为干扰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可逆退化。把亚热带山地丘陵花岗岩红壤生态退化过程简化成轻度、中度和严重退化3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征。最后总结和提出了亚热带山地丘陵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藏北高寒草原草地退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晓布  张永青  邵伟 《土壤》2007,39(6):855-858
藏北高寒草原是西藏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日趋严重的草地退化已从整体上影响并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藏北高原自然环境严酷、生态系统脆弱,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人类干预强度和频度的不断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正呈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在阐述藏北高原草地退化现状的基础上,就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大明山中山区和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分析 ,揭示了不同区域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和性质 ,为合理利用植被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沙质草地退化的原因,以便为植被恢复与重建奠定科学基础,在调查对比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21世纪初期,科尔沁地区奈曼旗沙质草地生产力和植被特征等方面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对奈曼旗1963-2002年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以及1947-2002年56年来畜牧业发展状况的研究,综合剖析了导致该地区沙质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该地区沙质草地的迅速退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胁迫的结果;人类活动,特别是不合理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导致该地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劣变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加剧了系统劣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海南岛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选取着重体现出生态系统的特征,反映出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总体趋势.通过海南岛生态系统的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人类健康影响5个方面来构建海南岛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衡量海南岛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得出2005年海南岛生态系统属“健康状态”,隶属度为0.2982.  相似文献   

13.
由于残缺的资源价值体系以及由此造成的农地资源价格扭曲,造成人们决策过程没有或极少考虑具有社会生态价值的农地资源在非农化过程中的隐性消耗。以江苏省为例,深入分析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地社会生态价值的损失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2000—2007年期间,江苏省因农地非农化导致的农地资源社会生态总价值的损失达到9.93×106万元。从单位农地社会生态价值来看,该价值较大的地区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以北的江苏北部,而长江以南的苏南大多数地区的农地非市场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不同黑土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黑土农田生态系统(无肥、化肥、化肥+有机肥3种方式)、草地生态系统、裸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草地生态系统向无肥农田系统转变过程中,容重、有机质、孔隙度,特征持水量、水稳性团聚体都有恶化的趋势,化肥的投入使其恶化趋势减缓,化肥+有机肥效果更佳,表明施肥对水分物理性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植物生长尤其是根系的生物量,继而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孔隙和持水状况。裸地系统下的各性状比农田变得更劣,说明生物措施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坡地是广东省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研究坡地的土壤侵蚀及退化问题,对于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广东省郁南县大湾镇为例,探讨了粤西典型坡地不同侵蚀区的侵蚀形态特征,以及土壤侵蚀所导致的坡地退化,分析了影响土壤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退化坡地的整治措施。研究区以花岗岩发育的弱侵蚀强度为主,占总侵蚀面...  相似文献   

16.
草原生态建设与草地灌溉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退化、沙化是我国牧区脆弱生态系统失衡急需整治的重大环境问题。在分析草地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从提高草地综合生产力和恢复保护草地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二个方面,阐述了牧区发展灌溉草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各类草地灌溉草业发展模式;对如何确定灌溉发展规模和灌溉草业与生态恢复的耦合效应作了探讨,提出相应的定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浅议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生态系统健康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探讨资源环境管理对策的综合性新学科。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由来、内涵。就如何诊断生态系统健康提出了一些指标,并引入工程模糊集理论建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数学模型,供进一步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模拟土壤生态系统的方法,研究了虱螨脲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虱螨脲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样品用甲醇提取,二氯甲烷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样品前处理简单有效,方法检出限和灵敏度均能达到要求。虱螨脲在土壤中消解较快:2007年试验半衰期为2.51 d,土壤原始附着量为0.180 mg.kg^-1;2008年试验半衰期为2.47 d,土壤原始附着量为0.209 mg.kg^-1。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一切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人类的任何经济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另一方面,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也会影响生态系统.从而会影响其生态服务价值。对杭州市萧山区近年来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及生态服务价值/GDP值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4年萧山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处于增长趋势,但与GDP比值却处于下降趋势;萧山区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GDP值“中间低两端高”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萧山区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布特点,将萧山区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区,即城区土地利用区、东部土地利用区、东南部土地利用区、南部土地利用区,并提出了不同土地利用区的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20.
氮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19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 由于氮肥施用、化石燃料燃烧等人类活动带入全球生态系统的活性氮逐年增加。这些流入生态系统的活性氮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例如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平流层臭氧层破坏等。氮足迹模型是在全球活性氮污染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氮足迹研究在定量评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活性氮排放的影响, 调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减少活性氮危害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近年来, 氮足迹的研究日益受到西方各国科学家的关注, 其中已有少量相关研究发表。相比较而言, 国内科学界对氮足迹研究的关注还不多, 目前为止还没有有关氮足迹研究的文献资料。本文综述了氮足迹的概念、研究意义、主要模型方法、国外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研究热点。并指出氮足迹计算模型的改进与发展、主要活性氮在氮足迹计算中的权重以及活性氮污染严重区域或国家的氮足迹评价将是未来氮足迹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