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华山松球果螟是危害华山松种实的主要害虫.利用华山松不同方位虫口密度与样地虫口密度回归分析确定华山松球果螟越冬幼虫的最适抽样方位为西面,应用Iwao,Talor,m*-v及La-m回归模型确定序贯抽样方程和最适抽样数,并以La-m模型为例制作华山松球果螟越冬幼虫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3.
4.
甘薯卷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种频次比较法和6种聚集指标公式测定了甘薯卷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其在甘薯生长期间的分布是聚集分布。其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环境条件所造成的。确定了理论抽样数据和田间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5.
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应用8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模型研究了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应用“聚集度均数”指标分析了幼虫种群聚集的原因,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幼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象甲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且该分布具密度依赖性;幼虫种群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幼虫种群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其本身特性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油茶象甲幼虫的虫口密度受不同方位的影响不大,受不同高度层次的影响较大,幼虫对下层的危害最为严重,上层和中层的危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6.
7.
腰果云翅斑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及Iwao回归法研究了腰果云翅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分布型呈聚集分布,而被害果属均匀分布。5种不同的抽样方式比较,以随机取样法为最优。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梢斑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频次比较法、聚集度指标法、Iwao与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方法,对云南松梢斑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分布.用B1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法对聚集原因分析表明:云南松梢斑螟的聚集现象与其栖息环境有直接关系,生物学特性的作用能通过种群密度的变化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Taylor等回归分析方法,对丽江大树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用B l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法对聚集原因的分析表明:丽江大树蜂幼虫的聚集现象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在回归分析检验中,以兰星平的La-m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黄杨绢野螟发生特点及幼虫空间分布型,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保定市朝阳街两旁的绿篱带小叶黄杨进行调查,记录黄杨绢野螟幼虫的虫口密度,研究该虫的发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根据所调查的369个样方的虫口密度,采用概率分布型比较X2检验的方法和若干聚集度指标的方法,确定幼虫空间的分布型。[结果]3种概率分布型与X2检验比较结果表明,3种分布型均有差别,但Possion分布X2检验值与X20.05差别最大,故黄杨绢野螟幼虫极不符合Poission分布 负二型分布差别最小,比较符合负二项分布。各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黄杨绢野螟幼虫呈聚集分布。[结论]黄杨绢野螟幼虫空间分布型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对该幼虫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乳源木莲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3):366-370
运用扩散系统C、扩散指标Iδ等6种聚集度指标对乳源木莲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群落不同的分布格局,对该群落分布格局的动态规律及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乳源木莲种群属随机分布,但该分布型是不稳定的,有被其它种群替代的趋势。乳源木莲群落分布格局与生境有着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影响的幅度是不十分明显,主要还是受乳源木莲的生物学特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蒙古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应用概率函数和聚集强度指标对蒙古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拟合和分析比较.种群各层次均呈聚集型分布,但在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过渡中,聚集强度由大变小,但最终没有消除聚集的特性.在蒙古栎林分生长的立地上,群聚有利于种的存活和延续,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种的繁殖特性和林隙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玉米产区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之一。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重要生态属性,研究桃蛀螟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明确其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桃蛀螟的田间抽样计划制定、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统计学(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允许误差(D=0.1、0.2、0.3)和经济阈值(m0=0.5、1、1.5、2头/株)下的最大理论抽样数。【结果】两种统计学方法的结果均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分析表明桃蛀螟幼虫的分布型为聚集型;Taylor幂法则结果显示桃蛀螟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根据半方差函数模型参数,确定桃蛀螟幼虫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表明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得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图,其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Iwao回归模型抽样技术明确了桃蛀螟幼虫在置信概率t=2,不同平均密度m=0.5、1、2、3、4、5、10、15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1、0.2、0.3时,当m0=0.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 417、854和380株;当m0=1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717、429和191株;当m0=1.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150、287和128株;当m0=2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867、217和96株。【结论】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序贯抽样确定的理论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m,C_A。C 和 K 等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粉虱座壳孢菌子座在柑桔园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其 Iwao 和 Taylor 的线性回归关系分别为=1.720 2+1.313m(r=0.787)和1gV=0.500 8+1.035 6 1g m(r=0.912 9).同时,本文还给出了在允许误差 D=0.1,0.2,0.3,平均子座密度在0.5—10个7叶,间隔密度为0.5情况下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和树、叶之间最佳配额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