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荒漠化已成为世界性公害,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其荒漠化尤为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现状提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利用辩证法分析了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荒漠与绿洲是对立统一的。荒漠化是植被量的逐渐减少最终导致生态质的变化的过程,它使当地地理环境整体趋于恶化。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荒漠化的外因,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内因。治理荒漠化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地缓解人地矛盾,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草地生态建设与荒漠化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国,荒漠化集中发生的区域也正是草地畜牧业的主体分布区域,草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草地生态建设应成为荒漠化防治的中心环节。为适应21世纪加快荒漠化防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草地生态建设应注重以下问题:1)草地生态系统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2)荒漠化正逆过程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监测;3)草地旅游等非农业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4)抗荒漠化植物种类选育。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地区3类生产方式下的荒漠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尔沁地区作为我国荒漠化问题的重要研究区域,其荒漠化现状、发展趋势和形成原因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方法,将调查区域分为偏农耕区、偏牧区及农牧混合区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结果发现,近年来不同的生产方式下该区荒漠化形势依然严峻,若不改变现行不合理生产方式,区域荒漠化形势严峻趋势将难以逆转.从根本上说,近期科尔沁地区...  相似文献   

5.
恢复生态学一直以来都受到生态环境专家的重视,该学科对荒漠化的防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荒漠化的消极影响非常多,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且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责任对其展开研究,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本文主要从荒漠化防治中植被退化机制以及植被动态演变规律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其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希望对我国荒漠化防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用词频分析法分析我国温带草原荒漠化研究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词频分析法,对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0-2008年农业领域的全部期刊进行分析,从草原荒漠化的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主要研究单位等方面入手,分析我国温带草原荒漠化的研究现状。从而勾画出温带草原荒漠化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发展趋势,向草业工作者展示了我国温带草原荒漠化持续不变的研究热点依然是草原沙化(退化)和草原畜牧业,气候变化、荒漠化治理、沙尘暴、超载过牧的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日益加重的荒漠化已成为内蒙古乃至中国和邻国如韩国、日本的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通过EOS-MODIS遥感数据计算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指数(PV),反演求得荒漠化指数(DI)对内蒙古地区进行荒漠化地区的识别,根据像元数进行统计各种类型的面积。最后我们运用该方法对内蒙古荒漠化进行监测,研究表明可以准确的得到该研究区荒漠化现状分布,同时根据像元统计可以得到荒漠化面积每年以2.2%的速率增大。荒漠化地区的荒漠化程度同样以每年10%的速度加重。结合气象观测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对于荒漠化的监测是可行的,准确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对照国内外有关草原荒漠化的研究,说明了在我国开垦草原导致草原荒漠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1)开垦草原→植被减少和表土露出→土壤风蚀、水蚀→土壤沙化、盐碱化;(2)用地下水灌溉→造成土地盐碱化。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评估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基于2000~2021年的MODIS影像数据,对青海湖流域的NDVI时空变化、气候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利用NDVI格点数据开展了青海湖流域荒漠化评估及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由西向东逐渐递增,其西北部集中了大部分低、中低覆盖区,中部集中了大部分中高覆盖区,东北部集中了大部分高覆盖区。近22 a来,青海湖流域NDVI整体趋好,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结果同时显示出青海湖流域局部地区仍存在荒漠化,面积为2 247 km2(截止2021年),占整个流域的8.86%,以轻度荒漠化为主。重度荒漠化区域位于沙岛地区,轻度和中度荒漠化区域主要位于天峻地区。  相似文献   

10.
徐恒杰 《草业科学》2006,23(11):40-40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荒漠化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目前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加上国家为治理荒漠化花费的大量投资,近10年来约1/3的GDP增加值被荒漠化损耗或以绿色GDP负值形式沉淀于荒漠化区域。中国农业大学荒漠化研究中心主任胡跃高教授提出,荒漠化将使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难以得到保障,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可能受到不良影响。当前中国已经到了必须正视和尽快逆转荒漠化趋势的阶段。据介绍,在世界110个受荒漠化危害国家与地区中,我国是现存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危害人口最多、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草原沙化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借助遥感技术和地面实测数据,在初步建立植被盖度、沙丘活动强度等监测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内蒙、吉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6省(区)草地17000 km记录的1000多个地面解译标志和2003年7~8月的MODIS数据,对我国北方的草地沙化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了我国北方2003年7个草地类型和各省(区)草地沙化动态趋势及分布,并提出北方草原沙化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走出治沙与退耕中的误区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石元春 《草地学报》2004,12(2):83-86
近半个世纪沙漠化防治的结果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和治理赶不上破坏,本文分析提出了林草(灌)等四个误区和走出误区的三条建议,以及将发展生产与修复生态在源头上结合可收到生态生产共建双赢之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荒漠草原沙漠化对土壤养分与植被根冠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对宁夏中北部荒漠草原不同沙漠化阶段草地土壤养分与植被生产力的研究,探讨土壤养分和植被根冠比对草地沙漠化的响应特征,以期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荒漠草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荒漠草原沙漠化程度的增加,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呈现减小的趋势,但是轻度沙漠化阶段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大于潜在沙漠化阶段。植物根冠比随着草地沙漠化程度加剧而减小,而重度沙漠化阶段植物根冠比比中度沙漠化阶段增加了36%;随着草地沙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全磷、全氮、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的积累减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草地生产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海晏县沙化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秀莲 《青海草业》2009,18(2):40-42
海晏县地处青海湖北岸,其生态环境的优劣对青海湖流域有一定影响。近年来,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境内草地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文章就海晏县境内沙化现状作调查,并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鸟审旗为研究对象,利用乌审旗2000、2005、2007年三期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基础上获取土地荒漠化现状矢量数据、动态变化矢量数据等为基本数据源。分析2000年、2007年的荒漠化类型面积的数据,得出其变化幅度、动态度,由此可看出在研究时间段内各个荒漠化类型面积的增减。通过分析2000—2005、2005—2007两个阶段的荒漠化类型转移情况的数据,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得出各个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在这两个阶段的转移情况。再利用乌审旗气象站点1980至2006年的气象数据为基本数据源,选择降雨量、气温、蒸发量、大风日数等气候因子的数据,对其进行了5年滑动变化分析得出乌审旗气候时空变化图等,得到其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鼠类对玛多县草地表层土壤的影响及沙漠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了鼠类对玛多县草地表层土壤的破坏及沙漠化作用。结果表明,鼠兔挖掘洞穴,破坏草皮层,将下伏沙砾、土壤推于地表。在鼠害严重的地方,覆盖面积占草地面积的7.47%~16.41%,达到了轻度沙漠化水平。鼠洞洞口塌陷形成风蚀浅坑,风蚀浅坑不断发展,相互贯通,最终发展成"秃斑"和"黑土滩",是草地沙漠化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发展趋势和现状的分析,认为沙地的基质条件、脆弱的生态系统以及连续多年的超载过牧是沙漠化产生的根本原因,防治沙漠化是一项以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目标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土地沙漠化是青海湖流域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明晰区域内不同沙化阶段植物群落的演化特征,有助于为该区沙漠化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并应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厘清该区潜在、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化阶段植物组成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沙化程度加剧,植物优势种从矮生嵩草、草地早熟禾和垂穗披碱草演替为青海固沙草、驼绒藜和沙蒿,生活型从中生向旱生演替;植物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多度依次降低;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均为先升后降,轻度沙化阶段最高,符合“中度干扰假说”。沙化过程对多样性指数影响为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除Pielou指数外,其余多样性指数与植被特征相关性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青海湖流域沙化防治及群落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处青藏高原东隅的若尔盖湿地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长江、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高原之肾"的美誉。近几十年来该区湿地萎缩、草原沙化严重,直接威胁到该区域及相邻区域的生态环境。通过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显示,沙化地主要分布于黄河两岸河谷地带(首曲、黑河、白河的中游)[1]及其故旧河道,沼泽边缘退化地带以及高山垭口。古河床和河流附近的风积母质上发育的风沙土为沙化区提供了沙源,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以及大风因素为沙地的扩展提供了必要的气候条件,而人为的扰动是河谷、沼泽边缘生态脆弱带沙化的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