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回顾20年来的大麦育种历程,由于重视了品种 征集,研究与创新,不断完善和改进育种途径和方法,淡民提高中目标,认真总结大麦性状的2规律,所以,大麦育种工作中取得不断的进展,先后育出了豫大麦1号、2号等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大穗大粒型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的选育过程以及"莆大麦7号"的产量表现和福建省大麦品种的生态特点.提出二棱大麦大粒育种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随着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驻马店农科所大麦育种工作取得了不断的进展。由 1 979年从事大麦育种工作以来 ,先后育出了驻大麦 1号 (豫大麦 1号 )、驻大麦 2号 (豫大麦 2号 )、驻大麦 3号、驻大麦 4号等一批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 ,累计省内外种植面积 1 34万hm2 。获省科技进步奖 2项 ,地市级进步奖 4项 ,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 40余篇。为我省和全国大麦主要产区的兄弟单位提供了良种 ,为啤酒工业和城乡饲养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 ,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协调发展高产高效农业 ,振兴国民经济 ,作出了积极贡献。1 驻大麦系列品种选育1 1 …  相似文献   

4.
“莆大麦7号”的选育与大粒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穗大粒型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的选育过程以及“莆大麦7号”的产量表现和福建省大麦品种的生态特点。提出二棱大麦大粒育种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江苏大麦育种工作的回顾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江苏大麦种植历史。从“七五”开始,大麦育种有了质的飞跃,到“十五”末,江苏共育成大麦新品种30个,其中六棱饲料大麦2个,二棱皮大麦22个,二棱元(裸)麦6个。作为啤酒大麦的苏引麦二号(冈二)及港啤一号(KA-4B)等品种因品质超群,为国内啤酒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建议啤酒大麦新品种的选育应将酿造品质放在第一位,由育种、麦芽、啤酒三方面专家对即将审定的品系作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主要谷子品种及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金 《杂粮作物》2007,27(5):343-344
辽宁省自开展谷子有性杂交育种以来,已育出很多高产、优质、多抗的谷子新品种。通过对辽宁省谷子品种遗传基础的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谷子育种的骨干亲本先后经历齐头白、铁谷1号、日本60日、晚猫爪粘、日本132、昭农21、夏谷矮88等的变化过程,对上述骨干亲本的系谱进一步追踪发现,含有齐头白血缘的品种占40%左右、含铁谷1血缘的品种占30%左右。这说明辽宁省育成的谷子品种遗传基础较狭窄,导致育成品种抗性脆弱,产量和品质难以取得较大的突破。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强品种资源研究,广泛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源,进行亲本材料的创新,并不断进…  相似文献   

7.
西大麦1号系西昌学院大麦育种课题组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饲料大麦新品种经品系鉴定,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表现出早熟、分蘖力强、优质、高产、抗病和抗倒伏力强,综合性状好的特点.该品种2009年通过四川省非主要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09012,适宜于凉山大麦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山东省啤酒大麦科研工作从引种试验、春性啤酒大麦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到冬性啤麦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的25年历程。25年来山东省先后选育(引)出早熟3号、鲁啤大麦1号、山农4号、黔鲁1号等四个省级审定的优质高产啤酒大麦品种和一批优良的啤酒大麦新品种(系);研究总结出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采取“科、工、农”横向联合,“育、试、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等措施,加速了啤麦新品种的选育与开发利用进程,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麻类所麻类育种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全面回顾了麻类研究所麻类育种工作五十年的历程,较为详尽地阐明了麻类育种工作开展的过程.五十年的麻类育种工作经历了资源的收集整理和评价、鉴定与利用,常规育种技术运用和现代高新技术的引入.基本形成了我国麻类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先后收集和整理麻类资源近万余份.选育出新品种30余个,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红麻品种"7804"、苎麻品种"圆叶青"和"中苎1号"及黄麻品种"湘黄麻1号"等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近100亿元.选育了亚麻品种中亚麻1号,结束了我国南方没有自育亚麻品种的历史.现代的麻类育种向多元化育种目标发展,为麻类的不同用途选育出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0.
保山市啤饲大麦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山市啤饲大麦育种起步早,育种工作者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种质资源收集、引种、杂交育种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保山市啤饲大麦育种现状,找出啤饲大麦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在今后啤饲大麦育种工作中筛选出高产、稳产、抗性广、适应性强的啤饲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玉米育种在起步晚、条件差的情况下,破常规、高起点,精心设计刻苦攻关.采取改用结合、优中选优的技术路线,广泛搜集并研究利用国内外种质资源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材料,经过大量的自交、回交、转育、改育和不间断地南繁北育,加速了育种进程,选育出一批优良高配合力自交系。通过组配、筛选、鉴定,参加省、国家预试、区试和生产试验.选育出了濮单系列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其中濮单3号、濮单4号、濮单5号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作物遗传育种理论的实践不断深化时,必将设计出比现有栽培品种更具高产潜力的新品种。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冬大麦区域内的育种单位先后育成一批二棱大麦新品种,如盐辐矮早三、苏啤1号、沪麦4号、沪麦6号、沪麦10号。浙皮1号、浙皮2号、浙皮3号、浙农大2号、浙农大3号、黄大麦4号、莆大麦5号,这些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都超过了生产上原有的品种。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及啤酒工业、麦芽工业、畜牧业的发展,期望在大麦的产量、品质、抗性等主要的目标性状上比现有品种有所突破,为此需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要拓宽育种途径,在…  相似文献   

13.
回顾江苏大麦种植历史。从“七五”开始,大麦育种有了质的飞跃,到“十五”末,江苏共育成大麦新品种30个,其中六棱饲料大麦2个,二棱皮大麦22个,二棱元(裸)麦6个。作为啤酒大麦的苏引麦二号(冈二)及港啤一号(KA-4B)等品种因品质超群,为国内啤酒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建议啤酒大麦新品种的选育应将酿造品质放在第一位,由育种、麦芽、啤酒三方面专家对即将审定的品系作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山东省啤酒大麦科研工作从引种试验、春性啤酒大麦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到冬性啤麦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的 2 5年历程。 2 5年来山东省先后选育 (引 )出早熟 3号、鲁啤大麦 1号、山农 4号、黔鲁 1号等四个省级审定的优质高产啤酒大麦品种和一批优良的啤酒大麦新品种(系 ) ;研究总结出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采取“科、工、农”横向联合 ,“育、试、繁、推”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等措施 ,加速了啤麦新品种的选育与开发利用进程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大理州大麦育种工作历经30多年发展,共育成S500、V43、凤大麦6号、凤大麦7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啤、饲大麦良种21个。这些育成大麦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大理州及云南省生态适宜区大麦产业发展的有利支撑。30多年来,大理州大麦新品种选育工作从无到有,不断积累,不仅成功选育了一批良种,还培育了一批核心亲本,创建了大理州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体系和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然而,近年来受比较效益低、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大理州大麦生产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获取育种工作的新突破,笔者从育种目标调整、基础理论研究、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谷子育种成就及今后育种目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海金 《杂粮作物》2006,26(5):333-335
辽宁省西部地区为谷子主产区,朱碌科的小米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辽宁省从58年开始谷子新品种选育工作。已选育出20多个谷子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特别是朝谷9号、朝谷11、朝谷12号、朝谷13号、铁谷5、铁谷7等谷子新品种已成为辽宁省谷子产区的主栽品种。今后辽宁省谷子育种工作重点是:坚强基础研究,利用多种育种方法选育出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光能利用率高的谷子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十五”国家 86 3课题“大麦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培育”实施一年来已取得了较大进展。选育出饲料大麦专用新品种 1个、参加省级区域试验并增产极显著的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新品系各 1个 ;筛选与创制出优质、抗病、抗逆等各类育种材料 12份 ;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 2 0万hm2 ,建立了啤酒大麦和饲料大麦新品种产业化基地及中试示范基地 ;构建了大麦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程序 ;在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和材料筛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啤用品质、抗赤霉病、抗逆育种等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秀麦3号具有强蘖、多穗、矮秆、抗倒、耐肥、耐湿等特性,综合抗性好。是一个高产稳产的大麦新品种,于1996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现已成为浙江省的大麦主栽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50万亩以上。本文简单介绍了秀麦3号高产稳产性的遗传背景;利用该品系“强蘖、矮杆、抗倒”性状的较强配合力育成的衍生品系及低世代材料主要性状表现;秀麦3号的选育对浙江省大麦生产的作用以及对大麦育种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莆大麦7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莆田市农科所自 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 ,曾育成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 ,其中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品种 ,相继成为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福建省大麦当家品种 ,为福建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 ,针对福建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 ,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 ,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原编号 8950 6 7)。该品种系用植 3/ 85- 10杂交育成 ,1994年进入鉴定圃 ,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 ,表现丰产性好、抗病…  相似文献   

20.
莆系大麦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六五”至“九五”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小麦新品种选育” ,成功地育成莆大麦 2号、莆大麦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性大麦优良品种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和较多优良高代材料及株系 ,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莆大麦 4号播种面积在 1990年前后占全省大麦播种面积的 6 0 %以上 ,莆大麦 5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当家品种 ,这 2个品种为福建省二次品种更新、大麦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